2022 应届毕业生的左右为难:体制内还是互联网?

职场话题 0 66

编辑 |

2022 应届毕业生的左右为难:体制内还是互联网?

凌晨三点模拟人生3职场野心,林妙躺在床上无法入睡。闭上双眼,无数纷杂的念头闯进她的脑海,她知道,这又会是一个难眠之夜。

从5月到9月,整整四个月的时间,林妙都在进到体制内和“卷”入互联网中左右徘徊。往左考入国家电网系统,她的父母、学校前辈已经给出了清晰的答卷,薪资不高但胜在稳定;向右闯进大厂,平台大发展广,自己的野心也在蠢蠢欲动,不甘于安稳过一生。

这种左右为难的情绪在2022应届毕业生群体中显得尤为明显。一方面他们正在经历新冠疫情带来后续影响及互联网转型阵痛期,不确定性在职业生涯中变得越来越突出,个人对于安全感的诉求更加强烈。

麦可思研究院数据显示,近五届本科毕业生在政府及公共管理部门就业的比例从2016届的5.6%上升到2020届的6.2%,“考公热”逐年升温。

另一方面,虽然互联网行业始终笼罩着裁员的阴霾,但职业前景依旧乐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2016年以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在18个行业门类中一直位于领先位置。2020年,城镇非私营单位中,该行业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已达到了177544元。

站在人生关键选择的十字路口,这届毕业生犹疑不决。林妙最终听从了自己的内心,向互联网行业迈出了第一步。她并不清楚,这个再三斟酌后的决定会带来什么样的考验,更难以验证这条道路是否正确。

向互联网核心业务靠拢

确定放弃准备四个月的国家电网招募考试,选择投身激烈竞争的秋招中那一刻,林妙陷入新的焦虑之中。她从9月下旬开始投递简历,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颗粒无收,而身边的朋友已经陆续接到了好消息。

林妙本科毕业于普通的二本学校,考研失利后调剂到一所双非一本学校,专业为电子与通信工程。前期,林妙采取了海投政策,在求职软件上一键盲投了100多家公司。从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吉利汽车到腾讯、华为、字节跳动等耳熟能详的大厂,她都进行了尝试。但是,这些公司基本了无音信,或者在第一轮面试后戛然而止。

收不到回音让林妙产生了自我否定的情绪,额头上不断地冒出痘痘,半夜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夜深人静之时,她也会反思,想要踏入互联网行业都这么激烈,自己真的适合这里吗?

焦虑之下,林妙向亲朋好友寻求帮助。在他们的建议下,林妙将投递的标准下移至100-400人的中小型企业。她坦言,自己的学历摆在互联网大厂的HR面前,大概率在简历筛选阶段就被淘汰出局。头部大厂并不缺乏985/211高校毕业的天之骄子,学历“内卷”在求职中已是无可避免的事实。

综合考虑到行业竞争的残酷,她还规避了软件工程师等岗位,将投递岗位精准在抗风险能力更强、更靠近时代风口的硬件工程师、射频工程师和IC验证工程师等。

界面职场注意到,为减轻裁员风险,今年秋招有志于进入互联网行业的应届生,对于岗位的选择上更为谨慎。和过去只要进入大厂就万事无忧的态度不同,现在求职者会更看重有明确行业发展方向或者是公司内部核心业务的岗位。

“像Java开发工程师、算法工程师等软件工程师,到了30岁后容易有中年危机,而且我是女生,淘汰可能性会非常大,会面临被迫转行的情况。”林妙解释,“相比之下,硬件工程师随着工作年龄的增加,经验也会增长,属于越老越吃香的职业。”

此外,硬件工程师等岗位在新能源汽车和集成电路行业长期处于人才紧缺状态。前程无忧报告指出,中国的集成电路行业正经历至少十年期的增长周期,企业用人缺口从技术研发、测试品控到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相关数据显示, 预计到2023年前后,芯片人才或存在20多万的缺口。

企业规模和自身岗位需求调整后,林妙陆续收到了面试通知。截至12月20日,她已经拿到了三家合心意公司的录用通知书,且三家公司的薪酬都给到了年薪20万以上,最高的一家给到了30万。尽管三家都并非知名大厂,但事实上去年芯片行业应届生起薪中位值已经超过25万。

林妙直言,求职过程中的确感受到自己专业处于行业红利期而带来的一定便利。“和文科类专业相比,我们可投递的岗位更多,毕竟每个公司只要牵扯到网络方面,现在都需要电子通信等方面的人才。”

前程无忧发布的《2022高校毕业生秋招行情》显示,电子、计算机、能源和材料等专业不仅高学历毕业生行情大涨,这些专业的本科、专科甚至职业学校毕业生们也是在很多半导体、软件和汽车领域领先雇主的用人目标。

张可雯在投递简历时选择的多是契合自身发展的大厂核心业务岗位。她本科就读暨南大学会计学专业,今年12月刚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统计学专业毕业。秋招开始前她就认准了头部互联网公司商业化产品经理岗位,侧重电商行业,并对今后职业发展的风险性进行了评估。

“目前这个赛道相对比较核心,电商仍是各家互联网公司的核心现金流,裁员的风险相对来说会小一些。”张可雯指出,互联网裁员不是从今年才显露出苗头,从去年开始,“反垄断”大潮下对互联网行业的监管趋严,人口红利的式微让不少企业都面临着“流量触顶”的困境。

在她看来,任何行业都有一个发展生命周期,互联网行业也正在经历从原先高速发展的成长阶段到成熟阶段转变的过程,处在这个过程中的人和企业都必然会遭受转型的阵痛期。不过,它仍有着相当大的市场前景和可挖掘的潜力,一旦摸清发展新脉络,互联网行业将更加健康地向上发展。

相比裁员,张可雯更担心得不到试炼机会,“互联网行业现在处于行业发展成熟期,工作内容十分细化,即使是产品经理也会有成为螺丝钉的可能,不知道这会对我的后续的晋升和工作权限扩张造成多大的影响。”

抱着对行业的乐观心态,张可雯早在7月就积极投入到秋招提前批的准备中。这个时间点留学生群体忙于毕业论文,国内想要进入互联网行业的毕业生正在大厂暑期实习,尚未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秋招中,她在时间上有领先优势。

在“备战”阶段,张可雯除了常规的线上刷笔试题目,她还通过向业内人士咨询和广泛的前沿市场调查,制作了两份prd文档(Product Requiremet Document 产品需求文档),以作品集形式附在简历后。这两份文档让她在字节跳动和腾讯面试时获得了额外关注。

另外,弦计划、有光、海豹、不二PM等线上知名互联网求职社群都留下了张可雯的足迹,她在这里练习笔试、模拟面试、搜集岗位信息,忙到凌晨一两点都是常态。

充分的准备让张可雯在秋招中收获颇丰,投递的32家互联网企业中,目前有9家给了明确的回复,阿里巴巴、腾讯、美团、小米、京东等头部大厂均抛出了橄榄枝。并且,这些企业不吝惜用高薪来展示诚意,阿里巴巴和美团给到的薪酬总包均超过40万,京东则逼近了50万。

不过,互联网并不是张可雯求职的终点,她最终希望带着从行业里积累的产品经理经验,自己创业开发出新产品,“互联网于我只是一块跳板,所以无论是裁员还是加班,我都提前已知并可接受。真正在互联网大厂锻炼了能力,学习到知识才最重要。”

稳定压倒一切

互联网的高薪和发展机会纵然让人感到羡慕,但频频传出的裁员消息还是让不少有意向进入互联网企业的毕业生踌躇不决。

刘莉在互联网和银行之间,放弃了更高薪的大厂录用通知。她本科是数学专业,研究生在北京一本学校就读国际贸易专业,此前有两段在快手的实习经历和一段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暑期实习。

秋招刚开启时,刘莉也在互联网公司和金融央企之间徘徊。纠结之下,她也采取了海投策略。互联网行业招聘开启较早,刘莉在8月和9月集中投递了20余家;10月各大银行开启招聘,市面上耳熟能详的国有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她也进行了投递。

随着流程的进行,刘莉顺利收获了美团的offer。但她在沟通中了解到,这是一个偏运营类的岗位,加班强度达到了“996”,薪资水准却并不符合心理预期。

“除了薪资不高和加班多外,最重要的是现在互联网行业不像前两年上升那么快,和行业内的朋友沟通,我们都感觉现在互联网整体发展方向比较迷茫。”刘莉表示,“尤其每一年都会传出互联网大裁员的消息,虽不知真假,但总会带来担忧。”

据界面职场此前报道,受“双减”政策影响,今年8月,字节跳动大力教育部门开启裁员,儿童启蒙教学业务瓜瓜龙 8000人的辅导老师团队有一半被裁;临近年末,爱奇艺裁员20%-40%的消息登上热搜,百度、快手等大厂也传出人员精简、业务调整的消息。这对正在准备秋招的应届毕业生来说都是突如其来的冲击。

与此同时,过往被形容为“围城”的银行系统近两年来在积极转型,大力发展金融科技赛道,相关科技人才的市场需求迅速增强,缺口也随之扩大。

据界面职场了解, 8月末以来,四大行陆续发布2021年度校园秋招计划,今年计划招聘总计近7万人。其中,多家银行将“金融科技”作为其核心战略之一,大量扩招, 金融科技类成招聘人数最多的岗位。

在秋招公告中,部分银行将金融科技人才招聘列为专项招聘。例如,中国工商银行设置专业“英才计划”、“科技菁英计划”,前者主要为新兴业务、重点业务及综合保障类岗位提供专业人才储备,后者侧重在产品研发、用户研究、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信息安全与管理等领域人才。

刘莉在参加银行秋招时,即将目光投向了数字化转型和金融科技相关岗位。这不仅和她本身的实习经历、教育背景相契合,也是她感兴趣的职业发展方向。

过去银行校招人才需要在基层做柜员和承担较高的销售压力,但刘莉选择的金融科技类岗位侧重于数据分析,银行稳定、薪资相对较高的优点更加凸显出来。

“其实我在投递时没有想到今年央行、股份制银行对于理工科背景或金融科技方面的人才需求这么大,而且和互联网行业相比,银行的稳定性更强,发展前景也很乐观。”

逃离互联网大厂的,还有相当一批选择考公的应届生。

麦可思研究院数据显示,近五届本科毕业生在政府及公共管理部门就业的比例从2016届的5.6%上升到2020届的6.2%,“考公热”逐年升温。

前程无忧统计发现,六成有明确就业意愿的2022应届毕业生群体中,79.5%的毕业生选择国有企业,49.9%的受访者倾向政府机构。

王莎是坚定的考公主义者。她是武汉一所双非一本金融学专业的本科生,从大三下学期开始,她就往返于图书馆和寝室之间,专注公务员考试。

“一方面网上有很多消息,女生到30岁面临各种就业危机,结婚生子就会被辞退,自己想着还是稳定就好。”她坦言,“另一方面也是自己有些眼高手低,准备时候觉得自己肯定能上岸,就不想给自己留后路。”

王莎今年国考报考的是国家税务系统,录取比例是16:1。她还报考了江苏省某地级市的税务局,录取比例达到55:1,竞争更加激烈。

在备考过程中,看着身边参加秋招的朋友陆续收到好消息,而自己的行测模拟还不能上70分时,王莎的焦虑感在无形中加重。“每周都在粉笔上模考,自己的心情也随着模考成绩大起大落,时而陷入自我怀疑,时而觉得自己一定能成。”

这种焦虑和紧张在国考当天达到了顶峰。考完出来,王莎感觉上岸希望渺茫,但她没有时间悲春伤秋,紧接着就是江苏省省考,这是她今年最后的机会。

接受采访时,王莎结束了今年所有的考试。和最初坚定地考公不同,她开始浏览银行和国企的招聘信息,“虽然一直说不给自己留后路,但万一真的没有考上,起码还能有一条稳定的后路。”

985/211高校的名校生,还将目光投向了选调生考试。这个被称为国内门槛最高的公务员考试,多个省市的报录比再创新高。

以广东省为例,2022届广东选调生考试最终报名人数是46413人,报录比高达23:1。去年广东选调生考试最终报名人数是33127人,报录比18:1。江苏、湖南等省份的报录比也达到了15:1,乃至更高。

和国考、省考相比,选调生考试的考生门槛较高,竞争压力相对较小。界面职场查阅多省份选调生招录公告发现,不少省份将考生选定为“双一流”高校学生及部分省内重点高校学生。此外,作为各地政府重点培养人才,选调生的发展前景同样可观,不少省份还会给予经济补助。

一名参加了选调生考试的毕业生向界面职场透露,想考选调生的原因就是看中了岗位稳定,深耕基层但发展前景广阔,“现在都说宇宙的尽头是编制,在就业形势不稳定的现在模拟人生3职场野心,考编的确是最安稳的出路。”

值得一提的是,在进“厂”和考编之外,还有部分应届毕业生将外企作为择业的目标,尤其是海外留学生对外企的关注度更高。

王宁宁本科毕业于悉尼大学,研究生在墨尔本大学就读市场营销专业。她今年回国在腾讯进行了暑期实习,并拿到了转正offer,但她仍参加了秋招,并将重心放在了头部知名快消品牌。

在她看来,外企像大学,更看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工作氛围更加轻松,职级之间也会更为扁平;互联网公司像高中,学习压力大,绩效考核紧。“虽然企业发展来看,快消品牌比如欧莱雅在国内的发展前景不如腾讯,但是沉淀了10多年的管培生体系的确对人才能力培养更加优越。”

无论是“卷”进炙手可热的互联网行业,收获高薪,或是进入体制内,享受稳定,还是在外企中磨炼成长,每一个选择背后都需要应届生们找准自己的赛道。

王宁宁坦言,没有哪一条道路真的正确,“秋招就像高考,看似一考定终身,其实后面还有选择的机会。应届生的第一份工作固然重要,但关键还是要未来持续的努力。”

(应受访者要求,采访对象均为化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