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电影技术已然今非昔比。
科幻大片中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电脑特效完全可以以假乱真;
动作大片里喜欢追求大场面、大投资、大手笔,一掷千金。
从外星太空到地心探险,从北极冰雪到非洲草原,从万车飞腾到炮火轰隆,他们舍得花钱,观众看得过瘾。
不过,总有一些电影特立独行。
在这些电影里,你能看到的只是千篇一律,即使这样,这类型电影依旧足够吸引人。
今天我来推荐几部好看的室内电影。
说明一点,这里所说的“室内”不一定只是单纯的房间之内职场无间道 电影,指的是相对独立的某个空间。
曾经有段时间,我特别喜欢韩国电影,当然现在也喜欢;
曾经有段时间,我特别迷恋河正宇,现在他依旧是我最喜欢的韩国男演员之一。
很多人开始接触韩国电影都是从河正宇的这几部快节奏电影开始的。
——《追击者》、《黄海》、《恐怖直播》。
《恐怖直播》就是一部典型的室内电影。
一间直播室,一部电话,一个主持人,组成了《恐怖直播》的基本框架。
和很多韩国犯罪电影不一样的是,《恐怖直播》剧情的发展只靠河正宇一人的演技和紧张的配乐支撑进行。
观众与电影里的主持人一样,被故事带入进去,身临其境。
我相信,看完这部电影,你也会被河正宇圈粉的。
上面是一间直播室,这部电影的面积小到只能容纳一个人,没错就是棺材。
这部电影叫《活埋》。
在伊拉克做卡车司机的保罗,一觉醒来之后发现自己被人安置在了一个棺材里面。
伴随他身边的是一部手机和一个打火机。
于是,他开始打电话求救。
美国报警电话911、联邦调查局、大使馆、公司、朋友、妻子......
电影最精彩的地方就在于狭小的空间营造出来的紧张压迫感;再加上外部救援人员的官僚、漠然。
这种压抑感被放大无数倍,再次投射到观众的心里。
另外我觉得打火机的意义就是照明,要不然观众可能就啥都看不清楚了!
如果要推荐一部早期的室内电影,我的首选会是希区柯克的《夺魂索》。
两个学生用绳索杀害了自己的室友之后,没有亡命天涯。相反,他们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他们邀请老师、同学,还有受害者的家属,就在这间屋子里,举行一场盛宴派对;
而他们的餐桌就选择在一个存放受害人尸体的箱子上。
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胆小的菲利普从宴会开始就开始坐立不安,但是博兰顿却不慌不忙,在客人中滔滔不绝。
最后,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他们还是露出了马脚。
提到这部电影,希区柯克的一镜到底自然不能忽视。
自始至终,镜头没有离开屋子半步,一直跟着两位主角。
虽然能看到明显的镜头切换,但希胖在那个年代就有这样的尝试,的确担得起“大师”的称号。
除了《夺魂索》,希区柯克的《后窗》也是室内电影的代表。
确切地讲,《后窗》应该属于“窗外”电影,室内应该是摆放摄影机的地方。
主人公杰弗里斯因为腿伤只好在家里休息。
闲暇之余,对面的窗户成了他的电视机。
有喜欢健身的性感女郎,有热衷弹琴的音乐家,有时常吵架的一对中年夫妇......
某天雨夜,对面的中年夫妇又发生了争执,不仅如此,他还发现这位先生拉着大皮箱多次出入。
第二天,杰弗里斯发现这位先生正在包裹刀和锯条,而他的妻子却不翼而飞,小狗在楼下花坛不停地刨着什么,一切都令杰弗里斯不安。
我看《后窗》的感觉就像我在看对面的窗户一样,真实、刺激。
有一些法庭电影也喜欢采用这种形式来呈现,比如这部被翻拍了无数次的经典《十二怒汉》。
陪审团制度是西方审判制度的一个典型特征。
陪审团一般有十二人,法庭审判时,最后做出决定就是这十二个人。
如果这些人都是一些没有责任心的打工仔,那法庭上的犯罪嫌疑人估计就要遭殃了。
《十二公民》讲得就是陪审团的事。
一个狭小封闭闷热的房间里,挤满十二个人。
他们面对的是一桩儿子弑亲案件,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这个嫌疑人有罪。
可电影的主人公觉得不应该草率地下结论,就这样,案情在不断讨论中出现了转机。
2012年,内地翻拍为《十二公民》。
由于某些原因,这个庭审只能出现在大学学生的模拟法庭上,在这点上被很多人诟病。
但有不少老戏骨演技的支撑,也算是一部不错的翻拍电影了。
同样被翻拍无数的《完美陌生人》也应当榜上有名。
中国版就是《来电狂响》。
与《来电狂响》只讨论“人机关系”的单一不同;
《完美陌生人》从婚姻状态到友人出轨,再到LGBT问题,甚至还涉及到了家庭教育和性教育,几乎是一部“人与社会”的教科书。
如果你没有看过《完美陌生人》,你也许会觉得《来电狂响》还不错,但要是看过原版再看这部电影,就会有些许失落。
当然,这种失落不一定是对电影主创团队的失落。
可能有很多方面。
西班牙人好像对这种小成本电影蛮执着的。
2005年的《职场无间道》也是一部优秀的室内电影职场无间道 电影,这次的场景是发生在职场,一个面试的办公室里。
面试办公室里,坐满了七个人,面试官告诉他们,他们之间需要互相面试,最后决出一名优胜者。
于是,七位面试者为了这仅有的一个席位,上演各种手段,甚至不惜人身攻击。
可能很多没有职场经历的观众会觉得为了一个工作,至于吗?
但当你真正想要在职场往上爬时,很至于!
电影在呈现职场斗争的一方面时,也展现了职场的一些偏见和问题,比如大龄女性在职场受到的歧视,比如青年女性的性骚扰等等。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
个人很喜欢这个故事,希望国内的各位电影人可以关注一下,翻拍一个中国版也是极好的。
一群朋友聚在一起,拍个电影就是《完美陌生人》;一群职场人聚在一起,拍个电影就是《职场无间道》。
那如果这个房间里集齐几个教授呢?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我曾经在很多电影推荐中写到过这部电影,这真的是我的心疼肉。
关于剧情,我就不赘述了,谈一谈我自己的感受。
其实很多新观点被提出来之时,一定会遭到很多质疑。
比如我们很小在课本上学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当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真理提出质疑时,几乎所有人都把他当成异类。
可事实证明,伽利略说的是对的。
就像《这个男人来自地球》里的主人公一样,他的观点看起来极其荒谬,但你却在他的言辞中找不到一丝破绽。
最后,他甚至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所说一切的真实性。
不过也有一部分观众表示对这个电影接受无能——
“我喝两斤吹的牛都比这强!”
尊重每个人的想法。
把《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归为科幻电影,不少人会有异议。但这部发生在室内的科幻电影,大多数应该没什么意见——《彗星来的那一夜》!
某天夜里,彗星降临,全城电力系统崩溃。
可放眼望去,有几间屋子竟然还亮着灯。
于是几个友人鼓起勇气,踏上了探险之路。
谁曾想,这一举动,打开了邪恶的潘多拉魔盒。
小成本科幻电影往往不需要花哨的特效,甚至连场地都不需要很大。他们注重的是发掘人内心的东西。
看完《彗星来的那一夜》,我想说“人之初性本恶”!
有许多发生在火车上的电影也属于室内电影的范畴。
这其中,《东方快车杀人案》是佼佼者。
提起《东方快车杀人案》,很多人可能想到的是2017年的版本。
其实1974年的那一版精彩。
这个版本简直大腕云集,英格丽·褒曼、马丁·鲍尔萨姆、肖恩·康纳利、安东尼·博金斯等等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我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有个惊喜的发现。
虽然大侦探一再强调,受害人被捅了十二刀,陪审团有十二位,火车上的乘客也是十二位。
但有一个很容易让人忽略的小细节。
其实,参与杀人的有十三个人。
十二位乘客外加一名列车员。
那为什么受害人被捅了十二刀呢?
其中妹妹和妹夫两人捅了一刀,这样下来,所有事情都通顺了。
综上所述,要想拍好一部室内电影,其实也是有诀窍的。
首先得有一个好故事;其次电影的节奏和氛围要烘托好,没有了特效,只能靠这些来吸引观众的眼球。当然,如果这是一个悬疑故事,那就更好了。
电影的优劣不在于是否是大制作,有多少明星加盟,运用了多么先进的技术。剧本才是核心,而其他的那些,只是让剧本锦上添花的东西。
如果本末倒置,那就要出问题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