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选择与个人价值:销售、财务出身的 500 强 CEO 最多,你适合哪一类?

职场话题 0 46

职场实现自我价值_职场价值倍增的奥秘_职场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地方

职场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地方_职场实现自我价值_职场价值倍增的奥秘

Hello~,前些天写的一篇关于“财商”的思考有一位读者私信笔者,交流了目前大环境下大学毕业后职业选择及从业的一些困惑,这其中可能受自身专业的影响,也可能受职业前景导向的影响,亦或是个人职业兴趣的因素。为此,笔者结合“职业”、“职场”、“个人价值”等关键词想在这篇文章分享下笔者的一些微思考。

职业的选择 …

职业的选择总地来说,无非就是销售、市场、技术、财务、客服、物流、行政、人事、管理等几大类。最近发现有个有趣的现象就是500强的CEO当中最多的是销售出身,第二多的是财务出身,这两者加起来大概超过95%,现在IT行业也有技术出身成为大老板的,但实际上后来他们还是从事了很多销售和市场的工作,并且表现出色,公司才获得了成功,完全靠技术能力成为公司大老板的,微乎其微,这其实是有原因的,商业的本质在人,而销售就是一门跟人打交道的学问,而管理其实也是跟人打交道的学问,这两者之中有很多相通的东西,它们的共同目标,就是“让别人去做某件特定的事情”,而财务则是从数字的层面了解生意的本质,从宏观上看待生意的本质,对于一个生意是否挣钱,是否可以正常运作有着深刻的认识。

公司小的时候是销售主导公司,而公司大的时候是财务主导公司职场实现自我价值,销售的局限性在于只看人情不看数字,财务的局限性在于只看数字不看人情。公司初期运营成本低,有订单就活得下去,跟客户也没有什么谈判的条件,别人肯给生意做就已经谢天谢地了,这个时候订单压倒一切,客户的要求压倒一切,所以当然要顾人情。公司大了以后一切都要规范化,免得因为不规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风险,同时运营成本也变高,必须提高利润率,把有限的资金放到最有产出的地方。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股东才不管你客户是不是最近出国,最近是不是有哪个省又在搞严打,到了时候就要把业绩拿出来,拿不出来就抛股票,这个时候就是数字压倒一切。

前些天跟王董交流他说的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公司开始创业的时候他们想的是“能做什么?”,等到公司做大了有规模了,他们想的是“不能做什么?”,很多人在工作中觉得为什么领导这么保守,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错过很多机会,很多时候是因为你还年轻,你想的是“能做什么?”,而作为公司领导要考虑的方面很多,他比较关心“不能做什么?”。

先想好自己要过怎样的人生,再决定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有很多的不快乐,其实是源于不满足,而不满足,很多时候是源自于心不定,而心不定,则是因为不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不清楚要什么的结果就是什么都想要,结果什么都没得到。

有的人在择业后会频繁地去换行,其实换行是件很危险的动作,人的这个资本靠的就是积累,这种积累包括人际关系、经验、人脉、口碑等等,如果常常更换行业代表几年的积累付之东流,一切从头开始。如果换了两次行业,35岁的时候大概只有五年以下的积累,而一个没有换过行业的人,至少有了十年的积累,谁会占优势?工作到两三年的时候,很多人觉得工作不顺利,好像到了一个瓶颈,心情烦闷,就想辞职,乃至换一个行业,觉得这样所有一切的烦恼都可以抛开,会好很多,其实这样做只是让你从头开始,到了时候还是会发生后原来行业一样的困难,熬过去就向上跨了一大步。要知道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个过程,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中都会碰到几个瓶颈,你熬过去了,而别人没熬过去你就领先了,跑长跑的人会知道,开始的时候很轻松,但是很快会有第一次的难受,但过了这一段,又能跑很长一段。接下来会碰到第二次的难受,坚持过了以后又能跑一段,如此反复,难受一次比一次厉害,直到坚持不下去了,大多数人第一次就坚持不下了,一些人能坚持到第二次,第三次,虽然大家都坚持不住了,可是跑到这里的人也就没几个了,这点资本足够让你安稳的活一辈子了。

生活中职场实现自我价值,可能,最好的,已经在你身边,只是你还没有学会珍惜。人们总是盯着得不到的东西,而忽视了那些已经得到了东西。

提升个人的职场竞争力…

要学会给自身创造附加值

所谓附加值,就是在保持个人技能的基础上开拓出自身的“增量价值”。相信有接触过微观经济学相关知识的童鞋,对供给需求曲线不会感到陌生。在微观经济学原理中,有描述到,一件商品(或者服务)的市场价格是由供给方和需求方共同决定的,职业人在职场就好比一件“商品”,有卖点才会有独特的价格,同样的职能岗位的人可能拿到的薪资不一样,因为工薪体系所获的酬劳也是跟自身所属价值匹配的。

这种价格的差异是因为个人价值的差异,个人价值的高低。会反应在个人价格上,你的薪资反映了你能提供价值的大小。

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最好方式就是看它能够创造出多少增量价值,对公司而言也是同样的道理。增量价值是指在现有价值体系上能提供额外的价值产出。这种产出体现在新思想、新方法、新行动上。

现在职场很流行选择大于努力的价值观,如果在“选择”的基础上能更好地去创造自己的卖点,让“卖点”能丰富对方的需求,能给双方创造出更高的价值,这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了。

其实“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中的创新的本质就是创造新的“增量价值”。创造“增量价值”,有三个方法供参考-------->>>>

01

善于转换模式

以电商平台淘宝、京东、拼多多为例,它们把传统的线下业务模式转换为线上交易,买家可以像逛线下大型商场那样去浏览商品,卖家能省下店租成本从而提升商品的性价比达成一个买卖双方的线上交易平台。相比于线下的业务模式,电商平台的创新之处在于:利用互联网实现了原本线下就有了场景,并且利用互联网打破了时间、地域边界,能让商品价格更公开透明化,使得线上化的交易效率极大提升以及促成更多边界业务产生。

此外,这些平台还衍生出了很多的新的岗位和服务,比如淘宝模特店铺装修、第三方物流、电商系统插件等,这些都是在线下交易模式上的基础上产生的增量价值。

模式的转换让很多原本线下就存在的需求和场景将其线上化后,就在原来的价值基础上创造了很多增量价值,电商购物如此、移动应用出行如此、电子支付亦如此。

02

多元化融合

还是以电商为例,将传统电商与优质内容结合,通过内容转化销售,升级为内容电商,电商融入社交因素,通过社交关系链产生交易,升级为社交电商,这些创新都能产生增量价值,这就是将原本存在的解决方案与其他现有因素进行融合,从而打造出更具价值的产品模式,迭代衍生出多元化的需求品出来,小红书就是这样的例子。

03

业务规则升级

早年的三大媒体门户----新浪、搜狐、网易,这些平台所代表的早期互联网内容推送是比较杂的,信息投放的精准度是相对较低的,对于用户来说,阅读吸收信息的效率就会降低,从而降低用户粘性。

现如今基于算法的根据内容、用户的特征分类整合进而进行信息的分类推荐,带来信息传播的革命性改革,例如今日头条通过信息传播规则的升级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规则。提升阅读精准度的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广告商业价值。

职场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地方_职场实现自我价值_职场价值倍增的奥秘

以上三种创造增量价值的方法放在个人身上,也同样能起到创造增量价值的作用。

就像很多做传统媒体的人原本在报社、出版社、电视台工作,互联网出现后,他们将自己原本的工作形式转换成互联网模式,成了新媒体人。

对于他们而言,可能原本一篇文章的阅读量取决于其所在报纸或杂志的发行售卖量,但因为互联网这种新的传播形式,同一篇文章的阅读和传播量将会呈现指数级提升。

传统媒体人和新媒体人,其创造的增量价值就会相差巨大。他们的自身价格自然也就相差悬殊,这就是运用“形式转换”的方法来创造增量价值。

再举一个运用“附加组合”的方法来提升个人价值的例子。当你有机会面向团队或公司领导做一场产品介绍会时,如果干巴巴的讲产品功能,那么这个分享谁都能做,可替代性太强,但如果你能把自己对产品价值的思考,对现状不足的分析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案附加上,再赋予你对产品未来规划的描述,相信这场介绍一定会让你在这个团队和公司的价值急速上升。

关于“规则升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事方法,我们可以称之为“个人规则”,每个人一旦形成自己的“规则”,就会进入舒适区,想突破和改变是很难的,例如你一直做前端产品,这时候突然让你做后端产品,你会手足无措不适应,如果你能改变自己的“规则”,升级自己的技能,那你就有机会成为前后端通吃的产品型人才。

职场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地方_职场实现自我价值_职场价值倍增的奥秘

能提供增量价值的人,个人价值才会大,不管到任何组织里,他都具备不可替代性,他的薪水对应他的价值自然比一般人高。创造增量价值,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改变就是升级认知,改变心态。

打工者心态和创业者的心态的共性是把事情完成,但认知和心态的差异,决定了结果的差异。

升级认知,从改变心态开始,打工者心态永远都是把事情做的刚好,标准是不出错,而创业者心态,则是把事情做得超出预期,标准是更好。

现在有很多人,他们很努力的工作,他们的目标就是满足老板的需求,只要事情被安排下来。保质保量完成便是他们追求的目标,这是大部分人的心态,因为这种方式能最保险的让他们处于一个相对安全的状态,但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是缺乏安全感的。

永远在别人的要求和标准下做事,始终像踩着钢丝绳,更别说哪天自己就有可能变成先掉下去的那一个。而另一部分人,他们追求的是个人价值,一件事情对他们来说,目标不是刚好完成,而是更有意义的完成。

在成本效率体验上寻找突破性的提升,因为他们提供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行动由此产生了新的增量价值。能意识到增量价值的人都是在为自己做事,因为这才是不可取代的,有高价值才会有高价格。

把概率论的知识融入生活

试想一下,如果公司要开新业务,派了几个原核心业务的骨干放下核心业务去做新业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新业务因为各种原因需要被放弃,而这些原核心业务的骨干,公司是选择放弃他们呢?还是把他们招募回原团队?

大部分情况都是后者,因为他们证明过自己的价值,他们有创造价值增量的能力,所以就算新业务被舍弃,公司裁员,这些人仍然会被需要。

为什么投资人都喜欢投资那些连续创业者,更是青睐那些有成功经验的连续创业者,因为他们证明过自己有创造增量价值的能力。他们把事情做成的“可能性”更大。为什么有的人在选工作时倾向于创业公司而不是大公司?因为创业公司能实现他们的人生理想的“可能性”更大。

为了达到价值层的跃升,每天做好本分的工作还是不够的,你必须去探索和尝试新的可能性。

创业者都选择了一种“可能性”,而且是一种能给他们带来长期安全感和归属感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会让他们在财富和自由上获得比别人更高概率的成功回报。

如果你是做技术的,在业务时间钻研产品设计,那他就具备成为一个懂技术的产品经理的可能性。

如果你是做运营的,在业余时间研究写作,建立新媒体运营能力,那他就拥有了成为一个自媒体品牌的可能性。

具备“可能性”,是这个时代能够突破原有价值圈层的有效方法。创业的人就是把自己置身于这种可能性之中,那些厉害的人,你看到的是他们平时工作,甚至按时结束工作,但你看不到的是,他们在利用额外的时间为自己创造各种可能性。

在工作之余,让自己具备主业能力之外的其他技能的人,也让自己具备了这种可能性,前段时间特别流行的词--“斜杠青年”,就是在形容一个人的多样化能力。

如果当下你还没有成功,也不要紧,只要你开始了,只要你还在坚持和尝试,那你已经比别人具备了更大的可能性。

时间,会给你带来最好的回报。

“自我投资”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断提升个人价值

如今学历占据评判一个人能力的比例越来越低,高学历对于职场的新人是一块不错的敲门砖,他能在无其他标准的情况下,用相对普世的标准来衡量一个人的能力。

但两三年后,学历基本上不会再作为评判一个人能力和价值高低的标准。转而会根据你曾今做出的成绩以及个人能力所处的段位来作为参考,所以,个人价值才是未来职场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个人增值就是这个时代最好的自我投资。

试想一下,每天你下班回家后睡觉前的这段时间主要在干什么?有的人可能刷朋友圈或抖音,有的看电影、逛街聊天,这些被当成放松时间的时段,被有心人高效的利用起来。他们看书、写作、学习,想办法提升自己的价值。

这种很多人不曾注意的时间,哪怕是每天一小时,一周就相当于多出一个工作日的时间,一个月就多出了四个工作日时间。一年后,这些人就相当于自己单独创造了一个多月的有效时间,这些时间足以让他们超越身边的人。很多人都感叹同龄人如何优秀,但也不想想背后他们是如何把自己变得越来越有价值的。

关于个人价值提升也有三个可以参考的方法-------->>>

01

复制时间

复制时间是指让单位时间创造的价值能持续延展,并且能享受单位时间创造价值的长远红利。

二八法则大家都很熟悉,有时候20%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反而会带来80%的收入或者价值提升。

以笔者一个朋友为例,阅读和写作在他的整体时间里,可能连20%都不到,但是这两者合并产生的价值,有时候却能带给他比工资还高的收入。

再比如写书,如果放在三年的时间周期来看,写书的时间可能只占据这三年中20%的时间,但是却能带来三年或者更长期的回报,这种回报不仅仅体现在收入上,更是在个人价值和影响力上的回报。

02

升级认知

升级认知,是指将原本你不知道的东西,甚至是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东西,转变为自己知道,或者知道自己不知道。

达到这个目的,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实现,这里笔者前面文章有写到,阅读是成本最低的提升认知的方式,每一本有质量的书都能给你传递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

03

扩大格局

扩大格局是指通过扩大自己的接触面,来提升思考范畴。

以最近的股市来看,在下跌了一个周期后,股市开始反弹,很多人预测牛市即将带来,但事实究竟如何,谁也不知道。

如果你的视野停留在大盘数字上,可能会因为暂时的上涨而让自己入市,这就有被套现的风险,如果你能从宏观经济和微观发展的角度去分析大盘,那肯定会得到不一样的结论。

你的视野有多宽,在思考和决策时,你就能从多视角来审视问题。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其个人价值必然比一般人高。

未来,个人的属性会被越来越放大和认可,公司不再是唯一的社会协作方式,很多个人价值提供者,他们可以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包装成产品,对外提供服务,这一切都依赖于个人价值的升级。

自己就是产品,自己就是服务,自己就是品牌,把自己当成一款产品去打造和经营,是让个人增值的最佳方法。

个人增值,才是这个时代最好的自我投资。

职场实现自我价值_职场价值倍增的奥秘_职场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地方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未来你就是自己最好的产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