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转变国有企业员工的工作作风19

职场话题 0 27
如何转变国有企业员工的工作作风19

本文目录导航:

如何转变国有企业员工的工作作风19

为有效提升国有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突出解决好员工浮散的工作作风,扭转管理人员思想观念,进一步强化危机意识与责任意识,努力达到转变作风、强化管理的工作标准,切实提高管理人员的执行力,针对国有企业员工拖拉懒散,思想散漫,浮躁不实的现状,企业要进一步整顿员工工作作风,经常性的开展“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活动,企业领导要带头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同时,还要加强自身能力提升,提高管理水平,制定管理制度,严格兑现,强制执行,不寻人情味,做到公平、公正和公开。

通过开展一些文体活动,凝心聚力,加强沟通和了解,正确树立员工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员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组织员工参加《企业管理讲堂》学习,增加员工的知识面,提升员工的涵养,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逐步扭转员工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

在国企内部推行整改工作作风,还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拟定对症的工作原则:一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原则。

围绕促进生产经营目标全面实现,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确保企业各项决策部署得到有效贯彻与落实。

二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原则。

建立完善一套规章制度,形成转变作风、加强管理、提高效能的长效管理机制。

三是坚持抓住关键、重点突破原则。

结合企业管理工作实际,狠抓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以带动整体工作全面开展。

四是坚持求真务实、高效服务原则。

生产现场混乱,如何进行改善?如何管理员工提高效益?

现场管理千头万绪,基本要素却只有三个:人、物、场所;现场情况千变万化,归结起来只有“两流”:物流和信息流;作为现场管理者-生产主管、车间主任、班组长,必须对这三要素和两流作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从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来。

人都有两个脑子,左半脑和右半脑,左半脑长于系统分析,右半脑善于发明创造,如果我们能够交替使用两个脑子,既有系统的思维,又有创造的激情,我们就可以创出更骄人的业绩。

二、如何向现场管理要效益?简单讲来就是:工艺流程查一查;平面图上调一调;生产线上算一算;动作分要素减一减;搬运时空压一压;人机效率提一提;关键路线缩一缩;现场环境变一变;目视管理看一看;问题根源找一找。

本文旨在为现场管理者提供一个对现场管理分析和创造的思路和工具,掌握了它,也许不花一分钱,就可以从科学管理中要效率和效益。

1、工艺流程查一查描述一个过程的步骤和传递路线的图示叫流程图。

它包括工作流程和工艺流程两大类,但实质是一样的,用它可以将复杂的过程用形象的图示来表示。

工艺流程或工作流程是一个单位工艺或工作的总路线,它形象反映了工艺或工作的程序、部门和工序的连接、判定或检查后的处理程序,到一个企业或一个部门查找问题,应该从流程开始,“顺藤摸瓜”分析现有生产、工作的全过程,哪些工艺流程不合理,哪些地方出现了倒流,哪些地方出现了停顿,哪些工艺路线和环节可以取消、合并、简化?分析判断流程图每个环节是否处于受控状态?检验是否能起到把关作用?各部门横向联系是否到位?是否通畅?是否需要构建或增加新的通路?由流程图的各个环节及传递路线,分析现有各部门的工作职能是否到位,是否要对现有机构进行调整或重组?有道是“框框、菱形加线条组成,但是运用起来是个宝,任你工序多复杂,透视清楚别想跑!加一加,严格把关更牢靠;通一通,部门职能不落空。

减一减,换来效率大提高,定一定,有规有矩不争吵!”2、平面图上调一调有些在建厂初期就没有对工地布置和设备布置进行过精心设计,或是由于生产的不断发展,设备的不断添置,打乱了布局,或是由于产品结构的变化,造成了厂房或设备布置不合理,从而使产品和工件在生产时运输路线过长,这是每时每刻都在制造浪费的隐患,必须下决心改变。

在工艺流程图上是看不到平面路线的,流程图上一个箭头实际可能走几十米,所以还要进一步在平面布置图上去找效益。

通过分析作业方式和设备、设施的配置,按生产流程的流动方向,有无重复路线和倒流情况,找出不合理的部分,合理调整和设计一种新的布局,来缩短工艺路线和操作者的行走距离,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有时,一台设备的移动会带来几十米甚至上百米距离的节省。

有时会节省出更多的空间。

3、流水线上算一算生产线和流水线应该按照一致的节拍进行,生产才能均衡。 如何转变国有企业员工的工作作风19

有的企业生产常常出现“前面干,后面看,前面提前走,后面在加班”的局面。

造成的原因一个是移动方式不合理,另一个就是节拍不均衡。

如果采用顺序移动方式,每干完一批活以后再移到下一个工序,这就会造成下工序的等待和窝工。

如果以平行移动方式传递,即干好一个就往下工序传递一个,往往会使效率提高一倍。

一个由许多块长短不同的木板箍成的木桶,决定其容量大小的并非其中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

同样,在流水线上,干得最慢的人就是决定流水线最终效率的人。

生产线或流水线的平衡效率=各工序净作业时间的总和/最长工序的作业时间×人员数。

很多生产流水线的平衡率常常不到50%,如果把时间长的工序通过简化,提速、换人、或拆分的方法,对时间短的工序通过裁并、增加等等手法来平衡流水线。

整个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个别工序缓慢而导致的窝工和堆积就会消除。

4、动作要素减一减任何操作都是以人工的动作为基本单元,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组装工序、加工工序等这些以手工劳动为主体的工序,动作是产生效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进行动作分析,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消除多余的动作、无效动作或缓慢动作,如弯腰作业、站在凳子上作业、蹲着作业、作业场所不畅、没有适合的工位器具、人与物处于寻找状态等,以最省力的方法实现最大的工作效率。

这个研究几乎不花一分钱,就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有的人包饺子会比一般人快很多?为什么有的人插秧会比一般人快很多?那都是因为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诀窍,以最经济的动作来完成任务。

试以包饺子为例,不少人会用八个以上的动作甚至几十个动作来包一个饺子,如果你将勺子夹在右手小拇指上不放下来,按以下程序包饺子:左手拿皮子-右手挖馅放到皮子上-两手合拢捏饺子成型-左手放饺子。

这样,只要4个动作就可以包好饺子,效率比一般人提高一倍!动作分析要遵循以下几个最重要的动作经济原则:●能用脚或左手做的就不要用右手做,尽可能双手同时作业,同时开始,同时结束●使双手同时朝着相反方向进行对称动作。

●材料和工具要尽量放在伸手就能拿到的地方,并按照基本作业要素的顺序确定适当的位置。

●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动作,要知道:没有效益的工作只能叫动作,而有效益的动作才是工作!动作距离要最短,尽量提高效率。

●尽量利用惯性、重力、自然力和动力装置,而不是依靠人力,当然可以减少人的疲惫,从而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为了减轻疲劳,作业点要保持适当的高度,而这个高度是可以测出来的。

通过测量和精心计算,就能够使动作尽量地舒服一点,也能够减轻工作的疲劳。

●站立式走动作业。

从精益生产的角度来讲,为了调整生产节拍,有可能需要一个人同时操作两个或多个设备,这就要求作业人员不能坐着工作,而应该采用站立走动的作业方式,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5、搬运时空压一压据统计,加工费的25%到40%是搬运费;工序的时间,有70%到80%是搬运和停顿的时间;工厂的灾害,又有85%是在搬运过程中发生的。

可见对搬运进行压缩是非常重要的。

改善搬运要对搬运进行优化,从搬运数量、搬运空间、搬运时间上改善。

第一,要减少搬运的数量和搬运的次数;第二在搬运空间上要尽可能缩短搬运距离、减少搬运路线和次数;第三在搬运时间上要缩短时间、减少次数;在方法上要注意管理协调,尽量采用非动力如利用重力在斜坡滑行或在输送带上搬运。

搬运合理化的原则是要做到对被搬运物料几乎无损耗;搬运方法要科学、文明、杜绝野蛮粗暴;搬运环境安全、适可、杜绝冒险;减少暂时放置现象的发生机会,尽可能做到一次到位;合理规划工厂布局,可以有效缩短搬运距离。

在工厂规划已经定局时,通过合理化规划流程,也可有效缩短搬运距离。

6、人机效率提一提人和设备是一对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发生不是人等机器就是机器等人。

人和设备构成了人机工程的关系,在分析时要分析作业者和机器在同一时间内的工作情况,有无窝工、等待、无效时间,通过调整工作顺序改进人机配合,寻求合理的方法,使人的操作和机器的运转协调配合,将等待时间减少到最大限度,充分发挥人和机器的效率。

就象挤水分一样将互相等待的时间挤出去,这就是向人机联合作业要效益。

7、关键路线缩一缩几乎任何一个产品都是由若干零件组成,通常要分几条线或几个工序生产,而且到后期都要把零件一点一点组装起来,在形成零件、部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工序工作量大小不一的情况。

这就会在后期的生产中带来互相制约,工作量小的工序的就会有很多空闲时间,而工作量大的工序就会没有一刻休息时间,换句话说就是时差为零,成了生产上的瓶颈。

时差为零的工序就叫关键路线,它制约了企业或车间的产能和交货期,我们在找出关键路线后,要从非关键路线上抽调人财物,加强关键路线,或采用平行作业、交叉作业等等形式,缩短关键路线,不断修改和优化计划、达到缩短日程节省费用的最佳目标。

生产主管的基本功一是能根据计划和生产能力推算和找出关键路线。

二是不断压缩关键路线和其它路线,达到时间、费用的综合优化。

这里有两种方法:1、时间优化。

就是在人力、设备、资金等有保证的条件下,寻求最短的工作周期。

它可以争取时间,迅速发挥投资效果。

利用时差,从非关键路线上抽调部分人力、物力集中用于关键路线,或分解作业,增加作业之间的平行交叉程度,增加投入的人力和设备,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来缩短关键路线的延续时间;2、时间—费用优化。

工程项目的费用支出可以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部分。

直接费用是指与各项作业直接有关的费用如材料费、水电费,间接费用是指管理费用等不与各项活动直接有关,但随时间变动而变动的费用,工程周期越短,间接费用越小。

时间—费用优化就是寻求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之和最低时的工程周期。

8、场所环境变一变分析生产、工作环境是否满足生产、工作需要和人的生理需要,分析现场还缺少什么物品和媒介物,针对不同类别场所的问题,分别提出改进建议,开展“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六项活动,做到永远保持A状态,不断改善B状态,随时清除C状态,使员工保持旺盛的斗志和良好的技能,所需物品随手可取,不需要之物随时得到清除,现场环境通畅、整洁、美化、安全、文明,使场所和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整体优化。

9、目视管理看一看人类大脑来自视觉方面的信息高达80%。

因此用视觉来沟通和指挥的方法更为直接了当。

利用形象直观、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生产,以图表、图画、照片、文字注解、标志、符号、作为目视管理的工具。

可以轻而易举地达到解释、认知、警告、判断、行动等功能。

所以目视管理也可称之为“看得见的管理”、“可视化管理”。

10、问题根源找一找 每日寻找差距,以求第二天干得更好———这是海尔模式独创性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不断寻找问题、分析问题、永不休止地对现场进行改进,这是质量改进、8D工作法、CIP等活动的共性。

正是这一点推动着管理运作过程,使企业处于不断向上的良性循环中。

这些现场改善的十大利器,如果你实实在在利用它,你就会发现,这些利器神力非凡、所向披靡,你会惊喜地看到:工艺路线顺畅了、平面布置合理了,流水线上窝工消失了,节拍更均匀了、工人操作效率高了、搬运便捷了、生产均衡了、人机结合密切了,管理简单了,一个更快、更好、更短、更顺、更爽的精益生产局面已悄然降临!

怎样解决员工职责不清晰不明确的问题

员工职责不清晰不明确的问题分三种情况:

1、有岗位责任制,且进行了培训并要求员工签字确认,那就在执行力上。

2、有岗位责任制,未进行培训和要求员工签字确认,那就在领导失职。

3、无岗位责任制,那就在制度架构上。

对于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的解决方式:

1、根据员工的工作性质、特点、职责分别设置岗位责任制度(岗位描述),也就区分出每位员工的工作范围、权限和应该承担的责任,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绩效考核。

2、根据各个岗位的性质不同,以及对其岗位的工作需求,制定其岗位所需工作内容和工作标准,让工作人员工作有据可依、有据可查,避免无所适从或互相扯皮现象的出现。

扩展资料:

人员分工的要领:

(1)明确工作任务与目标。

(2)熟悉下级的专长、不足与个性。

只有知人才能善任。

(3)实现人与事的最佳匹配。

(4)明确地向任务承担者交代所要完成的任务与条件。

员工关系管理的内容:

从广义的概念上看,员工关系管理的内容涉及了企业整个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

从企业愿景和价值观确立,内部沟通渠道的建设和应用,组织的设计和调整,人力资源政策的制订和实施等等。

所有涉及到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联系和影响的方面,都是员工关系管理体系的内容。

从管理职责来看,员工关系管理主要有九个方面:

一是劳动关系管理。

劳动争议处理,员工上岗、离岗面谈及手续办理,处理员工申诉、人事纠纷和以外事件。

二是员工纪律管理。

引导员工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劳动纪律,提高员工的组织纪律性,在某种程度上对员工行为规范起约束作用。

三是员工人际关系管理。

引导员工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创建利于员工建立正式人际关系的环境。

四是沟通管理。

保证沟通渠道的畅通,引导公司上下及时的双向沟通,完善员工建议制度。

五是员工绩效管理。

制定科学的考评标准和体系,执行合理的考评程序,考评工作既能真实反映员工的工作成绩,有能促进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六是员工情况管理。

组织员工心态、满意度调查,谣言、怠工的预防、检测及处理,解决员工关心的问题。

其是企业文化建设。

七是建设积极有效、健康向上企业文化,引导员工价值观,维护公司的良好形象。

八是服务于支持。

为员工提供有关国家法律、法规、公司政策、个人身心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协助员工平衡工作与生活。

九是员工关系管理培训。

组织员工进行人际交往、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培训。

如何管理手下?

在管理工作中,将员工当作工具、封建家长式的作风应当被抛弃。企业应该如何管理员工?学习啦小编把整理好的企业班长如何管理员工分享给大家,欢迎阅读!

班长该如何管理员工

尊重员工

在管理工作中,将员工当作工具、封建家长式的作风应当被抛弃。

应取而代之的是尊重员工的个人价值,理解员工的具体需求,适应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机制,依据双向选择的原则,合理地设计和实行新的员工管理体制。

将人看成企业的重要资本、竞争优势的根本,并将这种观念落实在企业的制度、领导方式、员工的报酬等具体管理工作中。

经常交流

没有人喜欢被蒙在鼓里,员工会有自己的许多不满和看法。

所以,员工之间、员工和领导之间需要经常交流,征询员工对公司发展的意见,倾听员工提出的疑问,并针对这些意见和疑问谈出自己的看法——什么是可以接受的?什么是不能接受的?为什么?如果企业有困难,应该公开这些困难,同时告诉员工企业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

充分授权

授权是在管理中比较有效的激励方法。

授权意味着让基层员工自己作出正确的决定,意味着你信任他,意味着他和你同时在承担责任。

当一个人被信任的时候,就会迸发出更多的工作热情和创意。

所以,不要每一项决策都由管理人员作出,完全可以授权的事不要自己去做,管理人员要担当的角色是支持者和监督者。

信守诺言

也许管理者不记得曾经无意间对什么人许过什么诺言,或者认为那个诺言根本不重要,但员工会记住管理者答应他们的每一件事。

身为管理者,任何看似细小的行为都会对其他人产生影响。

管理者要警惕这些影响,如果许下了诺言,就应该对之负责。

如果管理者必须改变计划,要向员工解释清楚。

如果没有或者不明确地表达变化的原因,员工会认为管理者食言,这种情况经常发生的话,员工就会失去对管理者的信任。

多表彰员工

成就感能够激励员工热情工作,满足个人内在需要。

要公开奖励标准,使员工了解每一个人获得奖励的原因。

以公开的方式给予表扬、奖励。

表扬和奖励如果不公开,不但会失去它本身的效果,而且会引起一些员工的无端猜测,影响工作。

奖励的态度要诚恳,不要做得太过火,也不要巧言令色。

奖励的时效也很重要,要多奖励刚刚发生的事情,而不是已经被遗忘的事情,否则会大大减弱奖励的影响力。

允许失败

要对员工有益的尝试予以支持。

不要因为员工失败就处罚他们,失败的员工已经感到非常难过了,管理者应该更多地强调积极的方面,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同时,帮助他们学会在失败中进行学习,和他们一起寻找失败的原因,探讨解决的办法。

批评或惩罚有益的尝试,便是扼杀创新,结果是员工不愿再做新的尝试。

建立规范

订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员工的行为对每个企业都是必要的。

可以对各个岗位做详细的岗位描述,使每个员工都清楚自己应该干什么,向谁汇报,有什么权利,承担什么责任。

当然这种限制不应过于严格,但一定要有。

建立合理的规范,员工就会在规定的范围内行事。

当超越规定范围时,应要求员工事前应得到管理层的许可。

作为车间班长,首先遵守公司政策及法规,执行和组织好公司领导下达的各项指标,坚持原则、廉洁勤政,工作要以身作则;严格控制各项材料的使用,使材料物尽其能,不得浪费;抓好班组织内部成本核算,降低成本投入,增加班组效益,其次就是对属下员工的人性化管理;负责对其进行安全教育,讲解设备的安全操作和危险性,尽职尽责工作。

对员工要赏罚分明、公平、公正‘不得徇私’;其次就是对员工进行定期考核;要做到每个员工应尽的效律。

车间最基本的管理方法就是:作业标准化与资源(人,物,设备)分配合理化

对待员工:定岗定位;亲和友爱;有功必赏,有过必罚

作为一名优秀的生产车间管理者,应是安全生产的倡导者与实施者。

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

安全生产是企业、社会发展最根本的保障。

不同的工种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要求有不同的安全措施,生产车间安全生产措施、法则,可归纳为对“人、机、料、境、法”五大要素的管理和规范。

①“人”,即人的管理。

安全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

生产车间岗位的人员需求程序应是非常规范的。

车间新需求的员工,根据公司所荐人员的详细材料,先形成定岗的初步意向,然后到辅助岗位进行一段时间的磨合。

在这段磨合期中,车间以责任感强弱为该员工最基本的评价基准,然后根据该员工的操作技能水平、熟练程度等情况进行总评,形成书面资料,反馈给公司,以落实定岗。

对初评不能担当本岗位者,车间通过以培训、再教育等途径来提升该员工的综合能力,以达到胜任的目的。

如再不能胜任的员工,则谢绝录用。

在日常生产中,车间管理者要注重与员工进行沟通,通过表扬、鼓励、奖赏等激励方法增加员工的工作信心和激情。

②“机”,即机器设备的管理。

机器设备是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条件,是进行安全生产的首要保障。

作为一名生产车间管理者,应根据设备保养的复杂性,对每台设备定制 “设备责任牌”,落实专人负责。

公司不定期开展现场管理检查,并建立相配套的奖罚制度,使每个设备责任人形成自觉保养设备的良好习惯。

员工在交接班的时候,必须有机器设备运行情况的交接记录,一旦发现机器设备运行异常便可及时报告、及时维护。

此外,还应定期组织安排机器设备操作培训或理论培训,以达到安全操作的目的。

③“料”,即物料的管理。

物料管理是安全生产中的基本因素,由于化学物料的特殊性, 物料性能的转换相当快,也就是说,从低温到高温,从低压到高压,由稀变稠等一系列反应,伴着一种物料的加入,只在瞬间便可完成。

车间从领料人员开始着手,应进行专业的培训,使他们熟悉工艺流程,通晓每种物料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对一天所需物料能做到计算精确。

对于不适存放的物料,严禁在车间停留,做到现领现用。

领料人员必须对仓库原料进行及时检验,严禁将不合格原料领进车间。

为此,车间还应建立专门的考核制度,培养员工认真、仔细的工作作风。

④“境”,即环境的管理。

环境可直接影响到安全生产,也是创造优质产品的前提。

作为一名生产车间管理者,应结合“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的5S管理思想,以现场管理为出发点,通过开展自查与互查的方式,结合车间实际制定相应细则。

车间各种用品、工具的摆放应当规范,并成为一种习惯。

生产车间管理者应鼓励员工积极参加“合理化建议”活动,发现、探索各类提高现场管理的有效建议,并对相关建议进行分析,完善,付诸实施,以达到不断改进的目的。

⑤“法”,即操作法,指导书。

操作法是引导操作的路线,在操作过程中路线不能变。

有的操作工特别是新员工对操作法常有疑惑,作为生产车间管理者,除了解释,还应派出经验丰富的老操作工进行手把手教导,直到他们完全理解和掌握。

为了减少安全隐患,车间还应根据原始记录、显示记录仪,不定期地进行检查,提醒操作人员时刻保持警惕,做到操作与规定完全一致。

针对每个不同岗位,车间还应制定各岗位的职能考核细则,一周一小评,一月一大评,奖罚根据考核细则所规定的条例进行,进一步提高操作工在操作工序中的细心程度。

总之,作为生产车间管理者,一定要认清:安全生产不是一项阶段性工作,而是长期不断的持续性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还应注重以下四个方面:

①安全管理以人为本必须坚定不移。

首先是管理层要更新观念,破除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的保守思想;其次是要在员工身上下功夫,卡死职工素质关、上岗关和思想关,一切按标准办事。

要善于研究职工思想动态,把隐患消除在岗前、岗下;再就是要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注重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工作,做到严而不死,注重感情投入,营造和谐的团队氛围。

②安全管理必须注重对作业过程的控制。

一是要建立管理考核机制,管理人员要加强对现场作业过程的检查和监督,真正发现和处理动态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消除形式主义;二是对基层部门考核检查,做到结果与过程相结合,在深入现场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结果检查,杜绝片面性。

③安全管理必须实现由外部管理向班组自我管理转变。

首先要建立班组考核机制,建立车间考核班组、班组考核小组、小组考核岗位的逐级考核框架,把责、权、利下放班组,将责任和权力变为压力和动力,以调动每个职工的积极性,自觉主动参与安全管理,实现安全管理中的自控、互控、他控。

实现班组的自我管理,才能真正从基础上夯实筑牢第一道防线。

④安全管理应做到超前防范,关口前移,抓好典型。

一是要主动出击,自寻压力,敢于揭丑。

对存在的突出安全隐患,要抓住典型,扩大教育分析,使责任人引起震动,使员工得到教育。

二是注重确立防范措施,突出预防为主的方针,对日常检查发现和管理工作发现的突出共性问题,迅速制定防范措施,果断予以纠正,查找工作中的关键人、关键岗位,重点加以控制,达到预防问题发生的目的。

企业管理者如何发现员工的长处

中小企业主几乎都感叹自己的公司缺少人才,都不满意自己请来的职业经理人,满意的下属没几个,总之,在悲观者眼中,就没有一个他看得上的人才。

更有甚者,有的连自己高薪挖角来的人才也不满意。

悲乎哉?可悲也!

如果我们换个角度,专门寻找员工的长处,又会怎样呢?

大家知道,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人眼睛瞎了,可是听力特别灵敏,有人手指残疾,脚趾却变得灵活起来。

即使是正常人,有人拙于表达,却心思缜密,有人口若悬河,却没有动手能力。

在自然界,有的动物庞大,却无法面对蚊蝇的骚扰;蚂蚁虽小,却能畅通无阻,达到任何想要到达的地方。

有人说,上帝关上一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笔者说,有所短,必有所长。

古人云,寸有所长、尺有所短。

就是告诉我们换个角度看人才。

在建筑工手中,没有无用的沙粒,在木工眼里,没有无用的木材。

在韩信手下,没有无用的士兵。

难道,在秦末汉初人才都投到韩信手下了吗?显然不是,只是韩信善于用兵而已。

在毛泽东眼里,没有打不倒的敌人。

难道精兵强将都到了共产党阵营?显然不是!为什么建国后,国军败将当上了军校教官?只能说明毛泽东善于用人所长罢了。

看人所短,周围个个是庸人;用人所长,员工个个是人才。

我指导服务过的企业,项目导入前几乎每家都有人才短缺现象。

而且都尝试过聘请空降兵,大多都以愉快合作开始、分道扬镳结束。

空降兵为什么留不下,笔者曾专门有过论述,此处不再重复。

为什么企业主不能眼睛向内,从现有员工中发现人才呢?他们的答案惊人地一致:我们企业没有人才,大学生没几个,都是高中生甚至是初中生。

高中生初中生就不是人才吗?凡是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就是人才!当他们观念改变之后,我们一起眼睛向内,一起从现有员工寻找人才。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乎每个企业都潜藏着不少人才!是的,他们没有高学历,但是他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在企业基层工作多年,对企业忠诚,对企业的熟悉了解远远超过空降兵。

提拔他们,员工认同,开展工作,不须摸索。

从基层发现的人才使用效果如何呢?我举两个例子佐证。

一个是北方一家集团企业的工厂厂长。

木工出身的厂长,以前是该厂的一个工段长,小学文化,不会电脑,不会开车。

在企业的两任空降兵厂长跳槽之后,他临危受命。

二年过去了,我应邀回访企业。

董事长特别安排他们几个内部提拔人才和我见面。

我高兴地得知,他不仅学会了开车、学会了使用电脑,更重要的是,该厂终于在他这个第三任厂长手上扭亏为盈。

也许你认为是他运气好。

我告诉你,员工都是和他一起从泥土里走出的老乡,他们对自己的厂长拥护,他对员工爱护,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还有什么比众志成城更有力量呢?成功绝非偶然,能够聚集人心就是本事,能做别人做不了的事就是人才。

另一个例子是华东一家小企业。

我们选拔一位女工当厂长,让一位产品部文员做经理,两人珠联璧合。

不出三个月,物料到厂准时了,产品交期准了,企业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老板能够从烦琐的签字、审批、协调等等低效事务中解脱出来,能够专心致志地开拓市场、开发产品。

企业人均产出提高了30%之多。

要说两位女士的缺点,也能找出一大堆,诸如脾气大、不合群、没有大学文凭等等。

但是,你从长处看呢?我们发现她们有魄力、有主见、有经验。

古人还说强将手下无弱兵。

如果企业主不知道培养人才,你手下肯定没有人才。

如果你看不到员工的长处,你注定找不到人才。

换个角度看员工,你会发现员工个个是人才。

看了“企业班长如何管理员工”的人还看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