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在2018年中结束了近十年的高速增长,我个人的职业生涯也在2018年左右开始遇到瓶颈,正好恰逢30岁焦虑大爆发,潜意识无时无刻不在告诉自己必须要做些改变了,做了约8年的技术工作,越发感觉自己的知识面、交际面狭窄,仿佛进入了一个死胡同,如果在现场,每天面对98%以上的同事都是男性,我一个女工程师,女项目负责人,越发感觉不舒服,深切感觉自己男不男、女不女,同时伴随着女儿的长大,互动交流更多后,每天把她打扮的美美的,这些无不在触动我本我中感性的一面,必须要改变转岗面试技巧,但此时感觉自己除了技术这一个方向的积累,在其他方面自己并没有什么积累,感觉自己除了涂装技术其他什么都不会做啊,顿时感觉捶胸顿足,早些年没有规划,一门心思全铺在工作上了,没有向外拓展,于是动了先小步试错的念头,自己在这个岗位上遇到了瓶颈,其实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困住了,在本职岗位工作时,有时会参与企业大学的培训活动,这些培训活动好像为自己打开了一扇窗,跟公司其他部门人员进行交流,才发现大家工作差异好大,同时自己也有意识的扩大自己向外部,向社会的扩展和交际圈,发现世界真的好大,自己之前的关注点太小太小,也就芝麻大。
各位小伙伴最关心的应该是如何转岗,转岗的步骤大致是怎么样的,该如何操作?
大公司内部一般会有按季度发布的内部招聘信息,信息发布后一般会给一个星期的时间让大家申请,仅能申请一个岗位,当然如果用这一个星期来考虑是太仓促了,这个星期仅是走个流程。这里告诉大家个小小的技巧,可以先在公司官网挂的招聘岗位看看公司哪些部门缺人,再盘点下自己的能力看哪些可以匹配的上,尽快跟用人部门建立联系和沟通,确认和了解下用人部门的需求,意向,比如对方部门就想要个男性,如果你是个女性就不要去申请了,也不要白白浪费你就一个的申请名额。可以同时和多个部门在工作的同事联系,尽可能多的获得信息,毕竟一个从没做过的岗位,还是需要更多的了解。多联系几个岗位后,再反观自己看中的因素,就可以用职业决策平衡单来做决策了。
职业平衡单的用法:首先在考虑因素下列出自己看中的点,比如薪酬待遇、成长发展、部门氛围、、人际关系等,权重下面写1-10分,越高代表越在意,再将自己的选项一、二、三列出,分别对他们进行打分,也是1-10分,再计算加权分数,最后总计,打分是用量化的呈现来帮助自己做决策,但分数归分数,决策还是要理性和感性一起起作用的,再问问自己的内心,究竟是更倾向于哪个。
第二步就是在公司系统上申请,这个其实是流程上的东西和记录,有些如果用人部门和原部门比较好协调的话,直接走调动流程就可以,就不用走内部招聘流程,但其实这个过程的关系还是比较难处理的,很多人会很容易认为自己在原部门是无足轻重的棋子,人性的弱点就是在身边的时候不知道珍惜,真正走的那天会觉得无比的可惜,所以在你提出离开时,原部门会横加阻拦,毕竟被人挖墙角的滋味谁都不好受的。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做好原部门的领导的安抚工作,在正式提出流程前,先当面告诉科长,再跟科长沟通要不要当面去跟部长汇报下,或者拜托科长进行下汇报。当然这个前提是人事和用人部门都确定了要你的情况下转岗面试技巧,在内部招聘的过程中,人事会对原来履历进行筛选,也许这个过程对你来说是个很大的事情,但对人事来说,经常见到岗位的轮换,调动,早已司空见怪了。还会对你进行新岗位胜任力的测评,通过考试后进行面试,说面试其实都是一个公司的,也就互相聊聊,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转岗呀,原来的工作谁接呀之类的。新部门的科长、部长进行下面试,其实有决定权的是部长。不过也分部门,对部门人数特别多的,部长也无法对每个人都面试,也可能把这个权利下放给科长。总之锁定关键人物,真实的展示自己的能力就好。这一步的关键是处理好关系,这个最难,最怕关系处理不好,原部门就死活拖着你不放,大家都知道你要走,却走不了,这样你的处境就会非常尴尬,而且也会失去原领导的信任,工作开展起来就会比较困难和痛苦,这个时候就只能离职了。处理好原部门和新部门的关系是这个阶段的重中之重。
第三步就是与旧部门的告别,一般原来共事的同事小组内对大家的照顾和关心表示下感谢,发个红包表示下感谢之情。对原来的领导就需要单独特殊的表示一下多年来工作上的支持和照顾,可以买个特别的小礼物,赠送给对方来表达感激之情。工作的交接和收尾一定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有个圆满的收尾。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把人的情绪照顾好,远远重要于你的工作交接这个事情做好。新部门就面临着适应的问题,刚到新的部门,你会感觉自己落入一个知识的海洋,刚开始可能会感觉找不到抓手,不过不要紧,第一步先熟悉和找到新部门的组织架构,先把人都认识了,每个人的角色定位分工摸清楚,要打交道的部门也做一些了解;第二步才是熟悉业务,具体做什么,业务范围,培训学习计划是怎么样的;第三步注意一定要在做的过程中有记录,有客观的结果,同时在工作实践中应用。刚开始的三个月,尽管你心里会有很多意见或者想法,建议这个时候还是多观察,暂时不要提太多意见。
等后续时机成熟时再以领导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提出可能会比较好。
一个人一生职业生涯大概要有二三十年,中间一定会遇到岗位、职能、行业等转变,转变的过程中可能面临阵痛,因为这个过程是你卸下原来赖以生存厚厚的壳,要培育新壳。
脱壳
过程必然会面临着敏感,脆弱和不适应,但如果永远不卸下那个壳,你就永远是那么大,永远蜷缩在自己小小的壳中,没有突破,没有新的成长,所以对一件事情的评价,完全在于自己所看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