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岁少年陈富忠的抗战与逃荒之路,令人动容

职场话题 0 36

文/谢超恒 梁鑫

#头条创作挑战赛##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当你在公园里的优雅音乐之中跳舞时,当你在午后的阳光下打牌休闲时,当你在深夜的酒桌上大块朵颐时,抽一小点时间,看看下面这位剿匪壮士。

1943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仍处于战略相持阶段,日军在占领区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陈富忠的家乡地处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一个边沿农村,已沦陷在日本鬼子的铁蹄蹂躏之下。此时,他才13岁。13岁的少年,本该继续在学堂里学习,但学校没法在敌人的枪口下运行,被迫停了课,他由此失去上学的机会。

中原一带在民国时期,闹灾荒的次数不少。1948年,河南又遭遇一次大饥荒。5月,由于没法在家乡生活下去,陈富忠跟着哥哥外出逃荒。

他们听说南方没有灾荒,就一路颠沛流离往南走,将近一年后,来到了江西上饶地区。

陈富忠与哥哥帮别人家打零工、出苦力混口饭吃。有一天,他得到一个消息,即上饶地区有解放军。他心想,何不如去参加解放军?当兵能有口饭吃。于是,1949年5月,还不满18岁的他辗转找到驻扎在上饶附近的解放军,没有告诉他的哥哥,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由于陈富忠有些文化知识,被安排在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第十七军补训师政治部工作。

1949年9月,陈富忠所在部队接到上级命令:向贵州进军。于是,描述贵州“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俗语,在部队里传开来。面对俗语对贵州过度的环境描述,一些人心里害怕起来。但陈富忠却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这也许是他经历的生活苦难太多了的原因。像绝大多数将士一样,在“我们一定要解放全中国”的宣传口号的感召下,他义无反顾,毅然决然随着部队踏上了“西进”的征程。

贵州的6月,正是雨季,本地人所说的什么“磨刀水”、“龙相会”、“洗马水”的下雨俗语名称,全集中在这个月。陈富忠所在部队进入贵州境内,恰巧正遇上这个雨季节点,确实天天下雨,行军路上,山高路险,战士们经常摔跤,全身泥泞。

解放贵州省省会贵阳时,国民党守军几乎逃窜跑光,没有发生什么大的战斗。1949年11月15日,宣布贵阳解放。

贵阳解放的第二天,陈富忠所在部队才开进贵阳,驻扎在油榨街。他们之所以没有赶上解放日,迟到了一天,是因途径黄平、贵定两县时,国民党残敌分别把两个地方的主路上的桥梁炸断了,导致五兵团司令员杨勇、政委苏振华及前敌指挥部的车子不能前行。部队只得上山砍树备料,修复桥梁,耽搁了两天。17日部队转驻花溪区。23日夜,奉命进军惠水县,24日惠水县城解放。

惠水县城的解放,基本也宣告全县的解放。接下来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支援全县地方政府建设,因此,从部队中抽调大批指战员充实到地方。第十七军随营学校校长(副职主持全盘工作)申绍英兼任惠水县委书记。陈富忠同部分战友一道,被抽调分配到征粮队,下到摆金、甲烈两个乡,负责七、八个保(相当于现在的行政村)的工作,宣传《约法八章》和征粮等党的政策,教育群众要相信共产党,相信人民子弟兵,相信当地人民政府。

《约法八章》是指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新解放区的八项基本政策。1949年4月25日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的形式公布。主要内容为:

(1)保护全体人民的生命财产;(2)保护民族工商农牧业;(3)没收官僚资本;(4)保护一切公私学校、医院、文化教育机关、体育场所和其他一切公益事业;(5)除怙恶不悛的战争罪犯和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外,凡不持枪抵抗,不阴谋破坏的国民党各级政权组织的一切人员,一律不加俘虏,不加逮捕,不加侮辱;(6)一切散兵游勇,均应向当地人民解放军或人民政府投诚报到,交出武器;(7)有准备有步骤地废除封建的土地所有权制度,逐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改善人民生活;(8)保护外国侨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1949年12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成都,西南战役结束。国民党在西南的大股武装力量被歼灭后,小股武装力量进入山区化整为零,伺机向新生的人民政权反扑,他们与当地的土匪相勾结,杀人掠地,民心难安;甚至纠结一起发动武装暴乱,疯狂攻打处于边远地区的县、区人民政府。

在惠水县,这种兵匪及地方封建残余势力合一导致匪患不断的情况很严重。土匪常常以拒绝使用人民币为借口,抗交公粮,并组织武装暴乱,仅在1950年3月18日,王佑、断杉两个乡镇被杀害的解放军干部、战士就有近百人。

此间,惠水县城告急,其他土匪正在谋划、集结攻城,而驻守县城的只有一个排,几乎是一座空城。在此严峻的情况下,县委不得不把派往各区任职的干部和各工作队撤回县城,以便集中力量保卫县城、开展剿匪斗争。

陈富忠所在的摆金、甲烈乡,匪患也同样严重。在接到县委命令后,他所在的工作队于3月20日连夜向县城撤回。这晚是农历二月初六,没有月亮,雨下得大,山间小路崎岖难行,天亮才走到城东望城关。在望城关上,陈富忠他们已经发现土匪在县城周围活动。由于力量单薄,他们只好避开土匪,隐蔽绕道,到中午才伺机趟过涟江(此时是枯水季节,水浅)进城,投入到保卫县城的准备工作中。

根据陈富忠回忆和史料记载,1950年3月21日至4月9日,土匪聚集数千人次,三次向惠水县城发起疯狂的进攻。

陈富忠参加了这三次战斗。

第一次县城保卫战。至3月21日,城内武装力量已增加到200多人。当日凌晨,以匪首董全和为总指挥的武装匪徒共1000多人逼近县城,迅速对县城形成合围。西面有董全和、韦殿初为首的武装匪徒近300人占据杨梅坡;北面有金邦治的武装匪徒200余人;东南面有以岑友峰、邓剑峰为首的武装匪徒近500人。

按照部署,县大队副队长彭志同率一个排守卫北门,东南方向由省军区的一个排把守,其他党政机关干部、工作人员上城墙防卫。早上8点许,战斗打响,各路土匪从四面八方向县城发起进攻。守城人员猛烈还击,打退了土匪一次又一次的攻击。战斗持续到中午,县城坚固如初,而各路土匪均有死伤,而且北门方向的土匪已被击溃。彭志同迅速率部从北门出击;南门城墙上的守卫部队也迅速出击。此时,从上马镇率队向县城回撤的卓孔信等40多名解放军战士到达牛场桥,向溃退的土匪开火,与北门追击过来的部队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以此同时,明华区(今摆金)工委书记王太然等率部40余人,已经占领望城关以北高地,在守城部队的接应下,涉水过了涟江,与守城部队会合,将城东南方向各股土匪击溃。

这次县城保卫战从早上打到傍晚,县城仍然掌握在县委、县政府手中。

3月22日,针对惠水发生的严重匪情,贵州省军区派解放军一四八团六连、八连、九连前往增援惠水,县城武装人员增至400余人。24日,县党政军负责人研究决定,将城内武装力量组成剿匪大队,下辖三个连:县大队组成一连;以随校警卫连为骨干组成二连;陈富忠等60多名从各区乡撤回的干部组成三连。他所在的三连的主力,都是十七军补训师的随校人员,都属于班级以上干部,都有一些战斗经历和经验。三连每天的主要任务是下到县城周边地区侦查匪情。

第二次县城保卫战。3月25日拂晓罗家馀、罗少华、张光雄、罗绍铨等匪首纠集武装匪徒1000余人,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逼近县城。匪首罗少华从南面进犯,战斗打响后,陈富忠所在的三连等在十七军随校副校长申绍英的指挥下,除了留下部分力量坚守城墙外,其余武装部队主动从东南、西北方向出击,在迅速占领有利地形后,对土匪进行有力打击。之后,在惠民桥处设伏。随后,土匪30余人进入伏击圈,遭到猛烈打击,土匪9人被击毙,其余溃逃。土匪不甘心失败,3个土匪用土炮架在涟江岸边。土匪还没来得急开炮,其中一人就被打死,其余两人见势不妙,立即逃窜。县城其他方向的土匪在我军主动出击下,虽然众多,但胆虑不敢再战。

这次守城战斗,历时半天,守城部队取得胜利,而且守城部队没大的伤亡,陈富忠也没挂彩。

第三次县城保卫战。3月26日到4月初,溃逃的土匪又迅速往惠水南部地区集结。各路匪首分别纠集惯匪、兵痞、逃匪,并强抓壮丁,抢粮派款,扩充实力,准备第三次攻打县城。其间,匪首朱子刚、岑友峰通知各路匪首到南面距离县城6公里处的新庄参加会议。会上,成立“黔南反共救国军指挥部”,刘逸群任总指挥,朱子刚任副总指挥,岑友峰、罗家馀、罗体贵、罗绍铨为副指挥,龙啸吟为参谋长,韦殿初为副参谋长。此外,任命当过国民党乡长的土匪为营长,当过保长的为连长。

经过十多天的反革命活动,匪首们纠集了匪徒数千人。4月8日夜晚,在匪总指挥刘逸群的带领下,从东南及西北面向县城逼近。解放军守城部队在县委的领导下,除部分坚守城墙外,其余主力在申绍英的指挥下,埋伏于城郊准备打击来犯的土匪。4月9日清晨,土匪开始向县城进犯,并进入解放军的伏击地。战斗打响后,匪首岑友峰带领一部分土匪企图趟过涟江向上马路进攻,当即遭到埋伏于此的解放军的迎头痛击,在解放军的猛烈火力打击下,土匪败退而去。解放军乘势追击,岑友峰带领残匪向涟江东岸的山区逃去。南面的土匪同样遭到解放军的痛击后,向望城关方向溃逃。西北方向的土匪见不好,很快纷纷后撒。战斗至中午,解放军部队取得了第三次守城战斗的胜利。

在这次战斗中,陈富忠也没有受伤。

此后,在4月份的时间里,按上级的安排,陈富忠所在的三连打通了惠水通往贵阳的道路,并承担后期保卫任务。他们三连分为几个班,分别在公路上的长田、红番哨、青岩等地设置哨所,确保地方干部人员及解放军弹药等物资往来的安全。

虽然取得了三次县城保卫战等的胜利,但惠水剿匪斗争还未结束。

在惠水县城西南方向,有个寨子叫雅羊寨,这里称得上是个土匪窝子,常年有一股土匪盘踞。陈富忠所在的三连曾在此对雅羊寨进行围攻,即“三打雅羊寨”。

第一次攻打雅羊寨。陈富忠他们秘密到三都县捉拿外逃的原惠水县国民党县长龙啸吟,突袭直捣龙的住处时,发现龙啸吟已闻讯逃跑了,部队只好返回惠水。

从三都返回惠水的途中,经过惠水境内的雅羊寨。这里驻扎的土匪头目叫白石仙,是原惠水县王佑区的区长,很顽固,陈富忠他们早就听说了。陈富忠所在的三连经过寨子边时,寨子里的土匪开枪挑衅。三连被激怒了,一下子把寨子包围起来。

战斗进行了一夜,由于力量悬殊,加上寨子的城墙较为坚固,没有攻下。天亮后,陈富忠他们主动放弃战斗,撤回惠水县城。

第二次攻打雅羊寨。这段时间,陈富忠所在的三连,其任务主要是捉拿外逃的龙啸吟。为什么一定要捉拿呢?因为他虽然身逃在外,但仍然掌控着惠水县内大部分的土匪。

第一次捉拿龙啸吟没有成功后,隔了一个多星期,又组织第二次捉拿,还是让龙啸吟闻讯逃脱了。陈富忠他们回经雅羊寨时,觉得上次没有拿下,心头很是不甘,又对雅羊寨发起攻击。打了一夜,仍然没成功,但也震慑了土匪。

第三次攻打雅羊寨。前面两次攻打雅羊寨,是陈富忠所在的三连想“顺路带货”主动发起的,是临时发生的战斗,没有在县委统一部署下进行,这次则是由全县性的统一指挥。

话要从土匪第三次攻打县城失败后讲起。匪首白石仙、罗家馀在从1950年4月9日第三次攻打县城失败后,带领300多武装匪徒窜至雅羊寨。同时,为了扩大土匪力量,匪首龙啸吟指使周仲明、罗锡恩在白日乡及附近各保抽出壮丁100余人,带到盘踞在雅羊寨与白石仙等匪首汇合待命。至此,雅羊寨的土匪增至400余人,由白石仙、罗家馀指挥。土匪准备第四次攻打县城。

4月13日夜,按照部署,由县反击大队两个连、十七军随校一大队和县、区干部组成的武装力量,在解放军随校副教育长刘堉的率领下,对雅羊寨形成包围。午夜12时,战斗打响。

陈富忠所在的三连距离土匪很近,战斗进行到黎明,他们清晰地听见土匪嘀嘀咕咕说:“天亮了,解放军不敢打了,他们要跑了……”

解放军立即召开各连连长会议,研究白天的攻打策略。组织会议的申绍英说:“土匪在里面大喊大叫,说我们解放军白天不敢打,你们说打不打?”大家都按捺不住内心的愤怒,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打!消灭他!”

战斗打到下午4点,土匪已成溃败之势。这时,分队长毕洪玉派陈富忠到侧面的一条小河边搜索,看看是否有残匪顽抗或者窜逃。陈富忠说了声“是”,便跳下一个土坎。正当他四处观察匪情时,对面山上有挺机枪一个劲地往他这边扫射。他已是个老兵,有一定的战斗经验,立即往一个坑里趴下,子弹嗖嗖地从头顶、身边飞过。土匪在山上的机枪停下后,他确定土匪已经溃逃,他把帽子拿下拍拍灰尘,才发现帽子前正中有两个枪眼,他想,要是子弹再往下一点点,那就可能没命了。

这次战斗,从4月13日晚打到15日凌晨,指战员们在战斗时忘记了一切,停歇下来后,饥饿和疲惫袭上全身。

这次战斗,共击毙罗锡恩等武装匪徒160余人,俘虏110人,活捉匪团长王泽华,但白石仙、罗家馀等匪首漏网,有100多个土匪趁天黑趟水逃跑。许多被迫为匪的农民在战场上趁机迅速脱离匪首的控制,逃回家里,从此不再为匪。

此后一小段时间,惠水县城暂时平静下来了。

由于表现优秀,1950年5月,三连连长和指导员相继调离,陈富忠便被委派负责60多人的全盘工作。

惠水县虽然取得了保卫县城和攻打雅羊寨的胜利,但就整个贵州省而言,匪患仍然十分严峻,特别是长顺、惠水、紫云三县地区。为此,贵州省委和省军区决定实施“长惠紫铁壁合围”剿匪战役。

长惠紫铁壁合围的大体情况为:

在解放初期的剿匪斗争中,以铁壁合围的手段对付土匪,是1950年4月6日至5月16日川东军区在对涪陵、南川、巴县三角地区土匪围剿的典范。6月3日,贵州军区召开军事会议,学习川东军区集结重兵进行铁壁合围的经验,决定抽调部队组成东、西两个剿匪集团,有计划地实施重兵合围,力求进剿一地净化一地。东集团由贵州军区参谋长潘焱指挥;西集团由四十七师师长(毕节军分区司令员)郑统一指挥。

当时,据情报部门报告,聚集在长、惠、紫地区的,主要是曹绍华部股匪。这股土匪曾遭到多次打击,但元气未伤。此外,还有从外地逃来的盘踞在惠水与罗甸之间“黔桂边区人民反共挺进军”屠占廷的两个纵队和“戡乱建国军”陈一鸣匪部一个军。在紫云,由匪县长姚聚五把持。这一地区共有土匪8000余人。

根据以上情况,东集团指挥部决定撒一大网,把这一地区大小股土匪全部吃掉。由于合围地域广阔,需要较多的兵力才能形成合围,省军区决定把安顺、贵阳两分区及惠水第十七军随校的部队集中起来,并从安顺分区派出1000多名民兵配合作战。

1950年10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贵州省军区正式下达合围长、惠、紫的剿匪命令,调集解放军一三八团、一四0团、一五一团、十七军随校、十六军侦察营、贵阳军分区部队等兵力,还有1000多民兵参战。具体部署分为五大方向,其中,惠水十七军随校部队负责组织两个营,与贵阳军分区的两个营一道,按统一的时间,从惠水路边寨,沿惠(水)罗(甸)公路直抵罗甸猪场,完成东线共100多公里的封锁。

东集团潘焱的指挥所设在惠水。

至1950年12月5日,历时25天的长、惠、紫合围战役全部结束。共歼匪7495名,其中,俘获中队长以上匪首865名,毙中队长以上匪首48名,中队长以上投降匪首279名;俘获匪众3275名,毙匪众336名,伤匪众138名,投降匪众2524名。缴获迫击炮4门,轻重机枪25挺,掷弹筒8个,冲锋枪、卡宾枪、马步枪、短枪共计6154支,炮弹445发,各种子弹48268发。人民解放军伤79名,牺牲49名,失踪1名共计129名。同时,开辟了25个乡镇,210个保,1327个甲,人口72370人,建立了乡级政权及农会,使这一地区的人民从土匪的反动统治下解放出来。

长、惠、紫合围,以大西南地区剿匪重大战役之一而载入史册。战役结束后,不仅使长、惠、紫地区基本平息了匪患,而且宣告贵州省腹心地区的大股土匪大部分已被消灭,这就使人民解放军能腾出手来,调动兵力对边沿地区的土匪进行清剿,从而把全省的剿匪斗争推向了新的阶段。

_在毛主席指示下,大西南剿匪最精彩的一次战役:铁壁合围_在毛主席指示下,大西南剿匪最精彩的一次战役:铁壁合围

毛主席对剿匪斗争指示的电报原文

陈富忠所在的十七军随校两个大队(营)的布放范围,主要是从长田向南,经毛家苑到断杉向威远、芦山、王佑延伸。陈富忠他们班经常在处于包围圈内的贵阳青岩、惠水土桥和长顺交界一带巡逻活动。

到11月10日凌晨5时,各路人马同时向预定位子行进,形成合围圈。在惠水十七军所负责的线路上,所有的山头、路口、丫口和河边等,50米一岗,30米一哨,岗哨一般设3至5人。战士们在每个山头等地方,用柴草烧起一堆堆大火,监视着周围,以防土匪溜走和突围。

陈富忠他们的联络方式主要有:吹牛角,打鼓,敲锣,也有敲棒棒的。战士们一会儿打打鼓,一会儿敲敲锣。为形成以假乱真的效果,无论是否发现土匪或可疑的人,都在喊:“站住,我看到你了,不许动!”其目的就是惊吓有可能出现的土匪,让匪徒不敢接近。合围阵势浩大严密,土匪根本没有办法向外逃窜,只能往合围圈里钻。

陈富忠与战士们连续坚守了五天五夜。后来,根据上级命令,他们的封锁线逐渐向内压缩。土匪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有的只好投降自首,悔过自新;有的顽固不化,被解放军以武力当即消灭。

铁壁合围结束后,即1950年12月中旬,陈富忠被提拔为排级干部,随后调到惠水县断杉区警备队任文化干事。

1952年5月,因工作需要,陈富忠调长顺县武装部,任广顺区武装部政治干事。

在铁壁合围结束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惠水县的王佑区、长顺县的代化区等偏远地带仍有一些残匪出没,匪首主要是陈老幺、王明先等。这些土匪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当地群众苦不堪言,清匪工作逼在眉睫。

1953年的3月,惠水及长顺等武装部队隶属于贵定军分区。军分区政治委员为杨德政,他下令组建了一支清匪武装工作队,陈富忠又投入到这次清匪斗争中。

王佑、代化地处长顺、惠水、紫云三县交界地带,属于麻山腹地,少数民族居多(主要是苗族),语言不通。这里坡陡谷深,环境恶劣。陈富忠被任命为其中一个清匪小组组长。他带着五、六个战士,首先第一步是接触当地群众,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同时请苗族群众教战士们一些日常苗族用语。他们背着背包,一山一山地翻,一谷一谷地走,确定在某个寨子驻扎后,白天上山搜山查洞,夜晚上山堵路,蚊虫叮咬,风餐露宿。由于部队给养也存在问题,他们七、八月份也还身着冬天的棉衣。就这样整天整夜在大山里巡查、驻守,蓬头垢面,身上又脏又臭,苦不堪言。

当然,艰苦的清剿岁月,换来了良好回报:匪首陈老幺被打死,王明先被打伤,还有四个匪首缴枪自首,确保了一方平安。

_在毛主席指示下,大西南剿匪最精彩的一次战役:铁壁合围_在毛主席指示下,大西南剿匪最精彩的一次战役:铁壁合围

(注:1971年2月,陈富忠转为地方干部,调长顺县化肥厂工作。1993年10月9日光荣离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