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强新作我们的时代三部曲,见证互联网 50 年风云变幻

职场话题 0 37

文/羊城晚报记者 朱绍杰

日前,曾以“国内职场商战小说开山之作”《圈子圈套》三部曲享誉出版圈的作家王强,携手人民文学出版社、云莱坞,推出最新作品《我们的时代》三部曲。

职场王座小说_最强职场小说_职场小说作家 王强

王强,有着令人称奇的商界丰富经历,被称为“中国新商业小说领军人物”。他于清华大学获得工科硕士学位后,曾在短短七年间从国内电脑公司的底层员工飙升为IT行业外企在华机构高层管理者。

职场小说作家 王强_最强职场小说_职场王座小说

王强

后又在互联网领域创业并涉足风险投资、战略咨询等领域。继2005年《圈子圈套》第一部问世,创下畅销300万册的佳绩,他先后又推出《创始人》《螳螂》等作品。

今年是互联网诞生50周年。50年前,我们一无所有。50年后,我们多家本土互联网企业的突破性发展,牵动着世界关注的目光。然而,市面上却少有文学作品记录下这一辉煌变迁。聚焦中国互联网发展历程,全景展现中国创业者在新浪潮下开拓征程的《我们的时代》三部曲,填补了这一空白。这是王强在沉淀多年后推出的新作,书中不仅可以看到创业先辈们在中国IT行业初创时的艰辛历程,更凝聚着他身为亲历者一路走来的人生感悟。

作为互联网产业发展的见证者、亲历者,书写者,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王强表示,自己书写这段伟大历史的初衷,是期待让读者真切感受到职场小说作家 王强,我们的时代一步步走过来,颇为不易,弥足珍贵。

写出创业者的孤独

羊城晚报:《我们的时代》三部曲是您沉淀多年的新作,同样是商战小说,它与您的成名作《圈子圈套》三部曲最大的差别在哪里?相距十多年,您的创作状态有何变化?

王强:区别挺大的。《我们的时代》的重点并不是职场和商战,商战只是全书的背景之一。它跟《圈子圈套》不一样。这本书是从几个20出头的年轻人讲起职场小说作家 王强,一直写到他们人到中年,50岁以后,这期间28年的故事。商场其实是他们人生的一个舞台,我更想展示的不是商场的变迁,而是我们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变迁。而在时段划分上,第一部是讲电脑时代,第二部是互联网时代,第三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

从写作心态来说,我觉得现在好像比当初写《圈子圈套》的时候更能够沉下心来。写《圈子圈套》的时候,我自己也在创业,比较苦闷,需要抒发。于是开始写作,开始在天涯上发表,直至书出版。这次写《我们的时代》,自己非常心平气和,能够平心静气地往回看,回想过去这二三十年,心态特别不同。

羊城晚报:《圈子圈套》的人物、事件都有真实原型,而新作中的主人公裴庆华、谢航、萧闯分别代表三种不同类型的创业者、企业家,他们是否也是您的身边人?这些角色体现了您的价值观、人生思考吗?

王强:对,每一个人物都有原型,而且都有多个原型。当时希望每个人物各有特色,有代表性。比如说裴庆华,他一直做民营企业,基本上是本土企业的一个代表。谢航就是精英,从外企开始做起。即使后来自己做私募,她的路子、做派其实也是外企的洋私募的特点。

萧闯是一种野蛮生长的创业者,他特别以自我为中心,对他而言,其他人都是他的跟班,只有他是自己的老板,因为他一天正经八百的班都没上过。在这三个人里面,其实最懂人性的、最接地气的就是萧闯。

这些人物的各个侧面、各种特征其实都有相应的原型,创作的时候,我把他们掰开了、揉碎了弄到一起,来塑造这三个人物。写他们并不是为某几个具体的人树碑立传,而是让他们有代表性。读者看了或许会觉得,像身边的谁谁谁,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羊城晚报:《我们的时代》以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三十年为背景,您也是这三十年的见证者、亲历者,在小说当中您怎样融入自己的个人经历?

王强:其实他们遇到的事情、遇到的难处,包括碰到的机遇,基本上我都遇到过。我自己做互联网大概是从2003年一直做到2006年,而近10年,我一直做投资,自己也投了几个项目,有做得不错的,也有半道就黄了的。写这本书,我觉得融进去更多的,是那种创业的孤独。

找不到方向,又觉得在什么地方有一个方向;坚持,很可能明天天就亮了,也可能是后天,或者大后天……更有可能是在你放弃之后的第二天!不断地在问自己,这个坚持究竟有没有意义——这种心态是我切身的感受。这些都放到书里面的人物身上了。

失败者同样推动社会进步

羊城晚报:创业者的成功故事固然激励人心,在书中也有一些失败者。您希望通过这些失败者的故事传递什么?

王强:我觉得失败者同样应该被尊敬、被铭记。因为他们都非常了不起,而且说句实在话,推动这个社会前进的,其实是这一拨拨先驱。现在特别耀眼的成功人物,大多是站在他们肩上才有了今天。

所以我对他们有敬意,觉得他们可歌可泣。我写了这些书,其实也是在向他们致敬。

企业家不能当骗子

羊城晚报:“996”“007”的职场文化为公众关注,更是互联网从业者的切肤之痛。从基层一线、管理者到作家,您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王强:这事我觉得应该看本质。作为创业者,付出再大的辛苦努力,都是他心甘情愿的,那是他的选择,是他的人生。超常付出是创业的特征。但是,创业者和创业团队当中的成员是有区别的。我特别反感把一个口号喊得震天响,但其实目的是拿这个口号去忽悠人,站在一个制高点上,剥夺他人的选择权。

当一个人不得不996、007,他能创造出来的价值也是要打个问号。我特别不认同某些企业家在那儿高喊,你们年轻人就应该创业,你们就应该付出等等,其实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给企业解压,用更低的付出换得员工更多的回报。

羊城晚报:您也是管理者,您会怎样去要求下属,和下属沟通?

王强:我跟下属沟通,向来不用一些所谓鸡汤类的东西去忽悠。换句话说,我觉得企业家不应该当骗子,不管是骗客户,骗市场,还是骗员工。当然了,在商场上,经营压力比较大,但是做人还是要有一个底线,包括我在书里写的人物,他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底线上挣扎,究竟要选择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除了赚钱之外,我还想把企业做成一个什么样的企业?我这个人要做成什么样的人?其实每个创业者心里面都有这么一道线,这道线某种程度上是这个企业和这个创始人不同于其他人的一种标志、一个标杆。这道线也是衡量这个人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而不是看他现在是不是挣钱,是不是光鲜。

以前跟员工沟通的时候,我的想法非常简单,你们只是在做你们人生当中一个阶段的事情。只不过是碰巧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大家是同路人,是同在一条船上。我们之间的关系非常简单,就是一个商业的契约关系。

网络文学金字塔更难爬

羊城晚报:《圈子圈套》被称为“国内新商业小说开山之作”。作为工科出身的作家,您是怎么开始自己的商业小说写作的?

王强:当初开始写作,并没想要出版、上市,要如何畅销。就是每天写千八百字,然后在天涯的职场天地和IT世界两个板块里面发帖子,自己连载。所以我觉得,网络给我们这些非专业写手提供了一个特别好的、没有门槛的平台。

在那儿发帖子,我从来没想,我不是学文的,没学过写作、没去上过什么文艺班之类的。我只要有话说,我能写出来,哪怕有错别字我都不去管就贴出来了。只要有人愿意看,有人愿意跟我互动,我好像就又有了进一步去写的愿望。

羊城晚报:而如今的网络写作非常火爆。

王强:我觉得现在网络写作是一个金字塔,这个金字塔可能比传统的写作者面对的那个金字塔,还要难以攀登。现在网文的写手,全国动辄上百万。每年创作出来的作品大概有多少百万部,多少千万字甚至上亿字等,真正能够流传开的,包括能够被出版社选中出版的,被影视公司选中改编的,连百分之一都不到吧。

比例非常非常低,相比上世纪90年代、00年代刚刚开始有网文的时候,这个比例低得太多了。换句话说,从这条路往上爬的难度相当高。

羊城晚报:您如何看待类型小说与主流文学的关系?

王强:人民文学出版社能出我的书,我有点意外,但挺高兴的。其实现在主流文学、严肃文学、通俗文学的界线已经比较模糊了。基本上重点是有人愿意看,能够给人带来启迪,能够值得留存下去吧。

羊城晚报:什么因素对您的创作影响较大?个人职场经历、阅读,还是其他?

王强:写作特别主观,首先我考虑的是我想写什么,而不是某些人让我写什么,包括出版社这方面,给我非常大的自由度。我不去迎合什么,无论是编辑还是读者。当初写《圈子圈套》没迎合,现在写《我们的时代》也没迎合。我就是自己想写什么东西就去写。

写的过程是一个非常主观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孤独的过程。基本上就是回忆从1990年到2018年自己亲历的,以及看到的周边朋友、同事、同行所经历的那些事情,然后把这些感受放到自己身上,通过我的笔写出来。

阅读对我的写作影响不是特别大。

写出人性,才是好作品

羊城晚报:在您看来,新商业小说“新”在何处?在商战作品众多、标签林立的今天,您的写作,如何与同行拉开距离?

王强:重点在本质上,而不是在标签上。比如写职场,就要能够抓住职场的本质,而不是简单展示职场的各种“术”这些小手法。写商战也是这个道理,真正的商业本质是什么?深层次的商业内核是什么?要能挖出来。

不管是写职场还是商战,写城市小说还是农村小说,能够挖掘出人性,我认为最关键。只要能把人性揭示出来,给读者以震撼、以启迪,就是好作品。写什么题材,什么类型,并不重要。否则哪怕贴上职场书、商战书、新商战书的标签,读者也不会认。

羊城晚报:众所周知,商界竞争激烈,充满尔虞我诈,您在作品中如何处理这些部分?

王强:人性既有阴暗的一面,也有光明的一面,每个人如此,每一代人也是如此。这在利益冲突和商战中或许表现得更淋漓尽致,也有利于我构建故事。

《我们的时代》从1990年开始写起,我在书中设计的贪婪、虚荣、尔虞我诈等等很多人性特质,是古今中外都有的,并没有刻意标新立异。我更想表现的是,在我们这个百舸争流的时代,大家都有机会往前奔,这时,人性的阴暗面自然而然就会淡化——因为我不需要在背后插你一刀。

这就是一个时代的伟大。它让大家尽可能地把光明的一面发挥出来,而不是把阴暗的一面暴露出来。我写《我们的时代》三部曲,就是要让大家回头看,看清自己从何处来,然后知道接下来该向何处去。

我们这个时代,一步步走到今天不容易。有些方面一定不能往回走。(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