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毕诗扬,经管学院金融工程2015级本科毕业生,目前刚刚入职一家资本公司、岗位是做FOF的资产配置。
乐观人格,好奇心旺盛,感到最高兴的事便是认识世界和自己更多了一点。
日常欢乐来自于猫狗、音乐、运动和朋友。伪架子鼓手,钢琴荒废已久,当年勇跆拳道黑带&国家二级运动员,崇尚健身(的人)。
在严格老师的散打课上考了第一这事本来能再吹一年,然而好景不长,因为不科学的运动造成了腰肌劳损导致运动停滞而日益大橘为重,最近痛定思痛努力康复试图捡起人生巅峰竞技铜牌的荣耀。
1、初入大学后一段密集的成长
先说下背景,关于长远的规划,我很早就定好了想要进职场打拼、获得成就感、创造社会价值的方向。中学时爱看书,涉猎范围五花八门。其中《杜拉拉升职记》,启迪了我对职场的认知,在同系列小说中它不仅是开山之作,而且质量也较为出众,最后一部豆瓣评分到了8.2。不仅职场干货多,运用那些干货的情景也很真实,整个笔调也比较轻松有趣。由此我窥见了很多职场生活的面貌,也对此心生向往。从那时开始,很多决定便是围绕着这个方向而展开的。
后来,在大一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时候,我就报着一种最终想要进入职场的心态来给自己探索一条具体的道路。而当时,部分企业的学历门槛虽然存在,但是没有现在那么严重,并且经济情况也比较好,就业形势没那么差。我便下了决定,想要本科毕业便工作。这个决定让我后来在求职形势变化的时候走了一些弯路,当然那是学院路的故事了。
大学伊始,从高中来到大学,一个更加多元化的环境,相信许多人和我一样,感受到的是对未来未知的兴奋和新鲜感。我便打算参加几个感兴趣的社团来提升自己,从中收获友谊和成长,为之后进入职场打下基础。
关于社团的筛选,在门特zh学长热心的帮助下,我得以了解了很多有用信息,最终决定加入校会和辩论队。这里也特别感谢门特zh对刚进入校园一无所知瑟瑟发抖的萌新给予的带领和关照。后来也证明,选择这些社团非常正确。从一个高中楞头青,到一个相对成熟的大学生,社团经历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这段经历,可以称得上自己迄今为止的人生里,成长密度最大的一次。
在学生会,我学会了进行高效的部门协作,组织大家一起去完成一些学生意义上来说比较大型的活动;另一方面也学习摸索与不同朋友们,类比到职场体系里便是“领导”“同事”工作中相处的方法。并且我也收获了非常靠谱的几个朋友,琢瑒、瑞尧、可冉、陈霖等,至今仍深刻铭记他们在我后来艰难时期的鼓励和支持。这段工作过程中,与三位非常优秀的学长学姐佩奇、亿万、zy的交流相处中,启发了自己很多方面的思考。在这个不断的思考、交流、自省的经历中,无论是对手头工作本质的现状、未来发展思考,还是对于人际关系的把握,自己都成熟了很多,性格也内敛了一些。
可能和一些单纯想参加活动交朋友的同学不同,我把它当成了一个职场的缩影和试炼在对待。比起真实的职场,我个人认为它更加地“人治”,但也因为学生组织的性质,它也更加地宽容。无论犯了什么错误,代价都比较小,所以在这里可以尽管试错、从中收获教训、而更加强大。值得一提的是,自己良好的文档风格也是在这里养成的。当时的副主席戚学姐非常看重我们交上去的材料文档的格式规范,大一新生的我便逐渐养成了良好的文档规范风格,算是提前掌握了一门职场专业化技能。这不仅是一个形式主义的东西,令人看起来赏心悦目,更重要的是双方传达信息变得更加高效。
至于在辩论队的经历,则更是让我收获良多。首先它完善了我看世界的方法论,让我不敢在不了解事情全貌的时候轻易评价一件事或一个人。因为首先在辩论里要接受的是,任何一个论题都有两面性,两边都能站住脚。无论某一方看起来多占道理多能碾压另一方,但只要深入了解查询资料,总能找到很多坚实有理的论据支持“劣势持方”。
由此延伸到生活里,我也明白了任何一件事情,没有绝对的对错,都有它背后的原因和两面性。慢慢地,养成了我在不了解一个事的时候不会拍脑袋下结论或是评价的习惯。辩论一方面会让人看待世界更加的全面、客观,另一方面也容易对事对人宽容,遇到不解的事会自动为别人找背后的理由,同理心的提升,少钻了很多不必要的牛角尖。
其次,我个人的逻辑思辨能力、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大幅的提升,这也对我之后找工作的过程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在这里真的特别真诚的推荐大家参加院、校辩论队。它不仅是明面上的口才的提升,另一方面更重要的看待问题的方式和思维活力的提升。至少对于大一的我而言,是一个质的飞跃。
还有,打辩论尤其是政策辩还会有额外的收获——搜集信息、学术网站玩得贼溜。假如论点站得住脚,背后需要资料作为论据来支撑,我们从中也学习到了很多查资料、文献的技能。比如说中国知网,可能很多大学生是从做科研的时候才开始接触,但我们当时大一上就学会从这些权威渠道查找资料来发散思维、丰富论据,从而支撑我们的观点了。同时这个过程也在训练我们自己有条理,有逻辑的去思考、看待一个议题或现象。
最后,这一点在日常生活中也非常有用,因为我们生活中免不了与人交流,免不了要去表达自己的观点,输出我们的想法。我发现周围一些人在这一点上做得比较费力,他们首先会花费时间去整理清楚自己的想法,再把它整理成一个有效的表达或是说服的一个输出。但在辩论场上,你来我往的快节奏语言交流,不仅要求你大脑能迅速跟上自己在说什么,更是要求迅速把精准打击对方的信息精准传达给外界。经过这样的训练,在日常交流过程中容易提升交流效率,脑海里像是有条逻辑链,清楚地知道现在的讨论在逻辑链的层面位置。
所以,辩论是塑造一个人成为头脑清晰、思维敏捷素质的方法之一。具备了这样的一个素质,会在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过程中非常有利,因为它促进了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效率,能更快理解对方的想法,并且在表达和分享自己的时候,也是一大助力。长远来说,在应对各种面试的时候、职场中与人沟通交流的时候,这都是大有裨益的。所以建议学弟学妹都可以去尝试一下。当然,如果尝试了觉得不喜欢的话,也不要强求。做事情最重要的是一个乐趣,如果你能乐在其中,你就会有更强的动力和成就感。
如果你跳进了辩论的坑,非常重要的一点,要记得警醒自己不要变成一个在生活中随时保持应激战斗状态的“杠精”。我在大一刚接触辩论时就犯了这样的一个错误,把错误的辩论风格错误地带到了生活中。其实在辩论时,最优秀的辩手并不是情绪上咄咄逼人的,哪怕是一个攻辩位。常言道,有理不在声高杜拉拉升职记职场礼仪,便是这个道理。风度翩翩保持心态良好地与人沟通,只对事,讲道理,把对方视作一个讨论对象而不是敌人对手,同时说出的话令人信服地精准打击,才是一个秒杀观众和评委的佳辩(所以我一次都没拿到)的自我修养。
这样有风度又厉害的辩手我第一次见到是在前辈们和我们模辩的时候。当时的校队队长佳楠学姐和我对辩,我们都是最具攻击性的二辩。我这只菜鸟表面上看上去就很有攻击性,而对方淡定自若的很有道理的反击更让我气急败坏心里却又十分敬佩向往。经此一役,我也实际体会到了“有理不在声高”的道理,即使是赛场也应该控制好情绪。场上大家辩论议题,内核是信息高效的交流,而不是看起来十分热闹的“争吵”。这里也特别感谢学姐在选校队人选的时候非常支持我,当时听到这一消息时的情景和开心的心情时至今日依然深刻在我的脑海中。
后面经过多位朋友的提醒,我意识到了自己的这个错误,慢慢加以改正。辩论训练的能力虽然非常棒,但也关键在于你能否恰当地将它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好的沟通让人觉得如沐春风,并且能更加顺畅地达成共识。
最后啊,辩论带来的友情也比较深厚,因为大家需要不断讨论、作妖作乐地准备比赛。整个过程是曲折的,可能会演变为生气吵架;但也是快乐的,尤其当你有沙雕队友的时候。回忆自己的大学生活,这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在于个人成长,更在于收获了各位个性鲜明的朋友。拉我入坑的胡泊、翀儿、丰翟,艰难带飞我们的涂姐姐和咸达学长,各个有趣的校队朋友,花时间搞暑期培训的宁洲、鸿杰学长……若干年后回忆起来,我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我们组队在赛场上的剪影,而是在沙航一公寓一层讨论室,周围七嘴八舌热闹的讨论氛围中,可爱昀妹子和倔强文鹏的吵吵,每当这时,乐叨叨地吃瓜围观,是讨论过程中最大的乐趣了,每次想起都会笑出声。还有很多很多因为辩论而遇到的很nice的朋友,谢谢你们所有人,我很幸运,共度的这些时光对我来说难忘而又珍贵。
2、两年彩色丰富的沙航
在沙河的时候,我还参加了科研小助手项目,在赵老师组里学习。这段经历也是非常宝贵的一个经历。做文献综述整理的工作过程中。我不仅以一个低年级的视角了解到了高深的“科研”具体是在做什么工作、高端的“论文”的思路逻辑是怎样的,而且也了解到一些经济或者金融里细分的研究领域,学者们正在探究的一些问题的来龙去脉和现状。
而除了自己找文献、论文整理和做综述的工作以外,参加老师的讨论组会,也是收获颇丰。在讨论会上有老师、前辈、同学,分享展示自己最近的研究进展,然后大家对其进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我更加实际的去了解了一篇学校里的科研论文的生产过程。并且有时候你提了比较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参与其中,甚至最后因此改进完善了论文的一些问题,这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因此在这种场合大家可以勇于提问讨论,不要害怕自己是个新人,其实很多优秀的论文内核逻辑“经脉”反而是比较简单清晰的。
而在组会上。我也见识了老师和诸多优秀前辈们深厚的研究功底,和这样的一群人相处交流,是一件收获很大、有助成长的幸事。比如关照带飞我的大佬们李伟老师、李照学姐、彤宇、一鸣、汇博学长。这里我也向金融的学弟学妹强烈安利一下赵尚梅老师。赵老师不仅在每次的组会上总能一针见血的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而且在后半部分大家都精力不集中的时候,老师依然能保持一个全马力运转,令我十分敬佩。并且老师脾气也好,很有人格魅力,在我开学初忙于找工作和实习而毕设进展缓慢的时候,赵老师给予了我极大的包容,在这里我也要谢谢赵老师。但另一方面也要说明的是,赵老师也是一位严要求的老师,如果只是想要划划水而不花时间精力做事的同学,建议不要来。
至于学校的同学,强烈推荐选修职业生涯规划课。苏老师非常有自己的想法和愿景——帮助低年级大学生做职业规划,以便同学们可以提前为未来做思考和准备,对自己未来道路有疑问、想要了解业界、行业信息的同学,选这门课不会错。苏老师人也非常好,当时大一的暑期,我组织实践队,想要采访工作的北航学长学姐们的找工作和职场经历,无奈人脉短浅,找到苏老师后她非常热心的帮我们联系了几位前辈。那段采访让我们非常有收获,提前获得了很多关于找工作、道路选择、职场真实经历、人生经验分享等宝贵的一手信息。
在沙河的两年,可以说是我本科生涯最丰富多彩的两年。这段时光里,我不仅在参加这些提升个人能力的活动,还参加了很有趣的兴趣小队,比如在捕鱼和昶旭的带飞下学习了架子鼓完成了一次登台演出,打各种球、玩漂移板、小滑板、桌游等,这些活动中交到了很多好朋友。我们组织过圣诞集体出游、开中秋别墅趴、玩狼人杀、唱歌等聚会,享受了在友谊小船上荡起双桨的快乐。但后来到了学院路,大家都变得忙碌起来,都在对未知的迷茫中探索前进,于是和朋友们相聚的次数也少了,自己也开始思考下一步的具体打算了。
早早定下要工作的决定对我来说有利有弊。最大的利便是在于我过上了几乎算是无忧无虑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因为早早确立了自己的方向,为此感到安心,并且在平时接触到类似信息也有多加留意,完善丰富了自己的思考体系。但是,最大的弊端在于,我没有将学习放在心上,对它的投入也不多,也没有走一些提分“捷径”,最后的成绩不佳,使得我本科毕业后的道路选择变狭窄了一些,比如保研无望,出国申请有硬伤。
所以我觉得,如果不是有特别重要的事情大家最好不要牺牲学习成绩。很多优点的集合能让你得到很好的机会,但一个明显的缺点也会让你失去很多选择的权利,需要用别的方法来额外弥补。所以如果没有考虑清楚道路,至少也让成绩保持在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一个位置。这样将来以后情况有变的时候,不会为自己没多留一些可能性而后悔。
不过除了课业学习,其他方面的提升比如抗挫能力、心理健康、人际情商、观念思想等或许短期来看不重要,但长远来看,它们不仅是支撑我们作重要选择的信念因素,也是使我们个体丰盈鲜活的独特之处。我一直有个心愿,希望自己无论多少岁,不要停止吸收新东西、新观念,变成拒绝成长的人。永远保持好奇心和谦逊,永远在路上,虽然可能会很难,但是值得一试。
3、感到鸭梨的大三抉择
大三时,做毕业抉择又陷入了矛盾的境地。一方面想尽早进入职场体验,而另一方面接触的各种信息又告诉我现在学历歧视严重尤其金融行业,而且经济下行就业严峻,本科生的竞争能力不足,难找到好工作。所以我当时特别纠结,陷入了一个两难处境,一边是一开始定的目标,也就是本科毕业就工作;另一边是通过考研抹去自己本科成绩不佳的硬伤,同时学历的升级也提升了求职竞争力。
但是,当时我心里工作就毕业的心也还没有完全断绝,潜意识会提醒我,如果你没有考研或者没考上的话你可以尽早工作,进入自己喜欢的状态。
而最后的结果,我确实没有考上更好的学校,加入了春招大军。其实很可惜,如果当时自己彻底走通任何一条路,结果都会更好。如果坚定本科就工作,实际上很多优质企业早早就会在大三下开放有留用机会的实习通道或者开始秋招,这样的实习表现好留下来非常容易,远胜过春招直接找全职工作。并且秋招的企业也更多质量更好,春招的时候好企业少、岗位少、竞争者多,相对来说不是最佳选择。
这个教训让我警醒。决定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坚定全力以赴的去完成目标,而不是俗称的“想太多”。如果有杂七杂八的想法,不够坚定,从而影响了执行力和心态,那么在考研的战线上是很难坚持下来的,尤其现在经济不好、大家逃避就业、考研竞争越发激烈的情况下。
4、考研失利后四处实习的春招
春招开始时我选择了互联网方向,原因是以为自己感兴趣。此事要追溯到大三暑假,当时在紫光科技实习,那是一个新成立的团队,主要做的是人工智能投资研究系统的研发。
这家金融科技企业有着浓厚的互联网公司氛围,基本所有的核心成员都是程序员。而我们当时作为金融工程专业的学生来到这里,位置有些尴尬,难以直接做对公司有直接产出效益的编程工作。我的工作重心便自己主动探索,转到了研发助理方向上。因为当时我对这个行业也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搜索了非常多的国内外行业信息,包括现在市场上已有的产品情况,由此我对这个行业的来龙去脉、发展现状包括部分产品的使用体验逐渐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逐步把这些资料整理成文档后在每次的下班前总结会议上分享,并对他们进行分析。
主动做的这个工作得到了leader的认可和表扬,这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这段经历使我产生了对于行业和产品调研的兴趣,便由此以为自己喜欢互联网行业。而实际上,当时自己自主的调研,并未接受系统的调研训练,也因为时间短,没有深入的认识,这个延伸的结论是站不住脚的。建议大家要多实习,经过实践才能认识自己的兴奋点、兴趣点的所在。
这一点我直到春招才弥补回来,于是我大四最后一个学期就做了三份实习。
春招第一份实习是在一家VC的招聘交流分享会上拿到的offer。当时那个活动是在交流会上,主办方VC的投资总监介绍自己板块的业务,分享经验和寄语。但除此之外,他们还请来了很多自己投资的企业的创始人,也来到这里与学生们进行双向选择。本来一开始,我更感兴趣的是金融行业的工作。但面试结束的时候,一个创始人对我表示出特别的兴趣,评价说我的大学经历非常丰富,很看好我的潜力,并且还把我推荐给了主办这次活动的VC投资总监,我便得到了直接和头儿单独面试交流的机会。当时同批面试的人中,有不少国内外名校研究生,但是许多人的经历乏善可陈,以学习为主。而我有着学生组织、辩论、实践、科研、实习等经历来丰富地展示自己。
事实上,如果经历较为丰富,也体现了自己的个人能力,确实在面试中很受欢迎,另外我在团队中担任的leader角色也有加分。比如学生会大一时就组织大型活动,担任系辩论队队长并且我们系队在校赛上夺冠,发起组织实践队进行实地采访等等。我在描述自己的经历的时候也会将自己在其中所做的贡献逻辑清晰融洽地表述出来、重点阐述自己的个人能力。由此靠面试自己较为顺利地拿下了埃森哲组长面、某国企副总的单独二面发出的VP助理offer。但因为行业考虑因素,最后都没有接受。
与投资总监单独交流的过程也是非常顺利的,他邀请我饭后留下来和几个人一起继续交流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开始互相聊天,面试官们煲了一些比较实用的鸡汤比如找工作的建议等等,顺便安利自己的企业。这个过程中我也在观察他们,发现对我抛出橄榄枝的面试官在其中是非常优秀的一个创始人,具体反映在他的谈吐、观念、风度上等,我非常认可,心里便想要去那家企业实习看看。而当时时间已晚,因此还没等到与另一边被几个人缠住的投资总监与我进一步交流,我就和一个小姐姐搭顺风车离开了。事实上当天如果能留下来交流拿到VC实习offer会更好,可以拥有两个选择再慢慢考虑。
那位创始人给出的是产品总监助理offer。我回去考虑了一下,回想起了在紫光的实习经历,当时我的leader就是产品经理。而我当时自发做的感兴趣的工作,了解行业还有竞品现状,这些其实也是属于产品经理职责的一部分。想到这里,我跃跃欲试,便想尝试转型去互联网做产品或者至少先去实习看看自己是否喜欢PM。
做出了这个决定之后我就去到了那个创始人的公司。他的产品总监是从阿里跳槽过来和他一起创业的老朋友,是一位很有职业素养、令人敬佩的人,也是我的第一个职场老师。他不仅耐心教我很多东西比如互联网公司的情况、增长海盗模型、ASO实践等,更鼓励我自主学习,大胆地去创新尝试,探索一种新业务模式,然后时常与我交流分享。这段经历带给我的收获不仅在于这些硬性的知识方面,除此之外他也教会了我一些职场上的注意事项比如商务礼仪等软性的收获。听说我要去埃森哲面试后,还推荐了自己在普华永道的朋友帮助我进行准备。对这位职场老师我非常感激和感恩,工作也都高效地完成带去惊喜。
不过这段经历也让我认识到自己不喜欢纯互联网产品经理这样具体入微的体察用户心理去设计产品的工作。于是打算下一个方向是互联网+金融的工作,回到紫光科技那样的方向。
拿到一家保险巨头总部的offer后,开始了我的第二次春季实习。具体实习时,发现就算是要和金融打交道的产品经理本质上和互联网PM没什么不同。所以经过这两次实习,我就彻底地放弃了往红红火火薪资高的互联网行业靠的打算。于是下一次工作挑选我就完全避开了互联网,而是回归老本行金融。第三次实习去到了基金业资管做资产配置。
而这里的经历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因为业界里的很多东西是我们在书本课堂上接触不到的。在课堂学习时我就特别想要了解我们国家真实金融市场的运作,体察很多的实际情况,从而能够逐步形成自己的思考判断。我比较信奉实践出真知。就像是同一座山,无论远看近看都是山,但是要近看,身在山中,才能了解山里具体的植物长势、山石分布、沟壑细节、关联脉络等等,然后再辅以远观琢磨,相信会有非常不一样的认识和收获。并且过往的经历告诉我,有用的道理听得再多终究是别人的,很多事情确实要有亲身体会才会内化打磨成自己的东西。于是这次我终于坚定要在这里留下体验一段时间。
所以,实习经历其实也是在慢慢的了解不同的行业、公司,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拒绝掉自己不喜欢的内容避开雷区,选择另一个可能感兴趣的,通过实践体会来验证。这里也建议大家,在学校有时间可以尽量去实习。不仅一方面可以给你的履历增添光彩和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自己认识到自己是否并不喜欢这项工作或者行业。而不是害怕开始和懒于行动杜拉拉升职记职场礼仪,这样只能道听途说、隔雾看花。
本次春招过程中自己算是颇为幸运,对这个投入产出比我也非常满意。不仅通过不断尝试拓宽了眼界,加深了认知,最后也明确了目前较为喜欢的方向。一些简历和面试的经验,也许有机会再与大家分享。
而今,忙碌的毕业季早已结束。回首这段时光,那些与朋友们的、自己独自一人经历的点点滴滴,都弥足珍贵。毕业之际,祝福大家前程似锦,活出自己喜欢的样子。也祝学弟学妹大学生活开开心心,必须想要的东西,就全力去争取就好了,不要太在意结果。
教师点评
今天这篇推文是北航2015级毕业生本科四年回顾系列的最后一篇,风格与之前7篇迥异,内容和编辑都是作者本人完成的。作者在大一暑期社会实践中就与团队成员一起采访了多位职场中的学长学姐()。
在这篇超长的分享后面,我只想简短地说几点:1)与其强调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决策”、还不如强调其行动;2)再次证明:对考研(报考专业)犹豫者,往往结果都不甚理想(之前学长学姐有类似的教训,如:);3)本科毕业生求职并非像同学们想象的那么难;4)考研失败并不意味着失败,因为春招还是有机会的(前提是之前三年积极行动、有大量积累)。
当然,不摔跤很难学会走路、不呛水很难学会游泳。学长学姐们的经验、教训都仅供参考。暑假开始了,同学们开始行动吧!
作者文中提到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教材升级版刚刚出版了!
相关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