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一个深圳人的手机,你很难想象他们学得有多杂——创业学院,投资理财课,营养学教程,商务英语、MBA……甚至如何管理上司,如何对付甩锅同事,职业培训也能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
在这个充满机会的城市里,你努力往上跳一跳,很有可能抓住一些机会。6年前,周小林花了半年时间,靠着周末上培训班,工作日晚上自学,才成功从一名手机外贸销售,转型为互联网产品经理。
自此以后,读书,购买各种线上、线下课程,成了周小林的习惯性动作。只是年过三十,他自己也不得不承认,这些充电于他而言,除了对职场晋升的渴望,还有一部分职场写作培训班,是出于缓解内心焦虑感的需要。
像周小林一样热衷于职业充电的年轻人,催生了庞大的职业培训市场。截止今年5月,中国职业培训机构数量超过16万家,艾媒咨询预测2021年职业培训市场规模将计超过2300亿元。
腾讯课堂公布的职业教育数据显示,北上广深及新一线城市在该平台贡献了38.1%的用户,其中,深圳、广州人最爱熬夜学习,年度累计熬夜学习人数占比超过9%。
不敢停下来
周小林工作繁忙,即便在我们周末对话的中途,他也要抽空处理一些工作。细算下来,每天能用于职业充电的时间,也就1到2个小时。
最近,他把时间花在了一门新买的课程上。这门为期3个月的课程花了他1万多元,在APP上,他能听到运动员、特种兵、创造房产销售奇迹的阿那亚高管等各类人才的演讲。在线下,老师们讲授的是沟通、演讲等实用技能。
相比学到的知识,周小林更看重在课程中结识的同学,“比较优秀,80%是个人创业者”,这让他感觉“值得”。人脉,是他为创业做的储备,尽管那是他好几年后才会踏出的一步。他在读的另一门课程——MBA,同样有“人脉”的考虑。
31岁的周小林谈起压力,有种刹不住车的势头——做了6年产品经理,始终未能升到管理层,成了勒得他一日比一日紧的瓶颈;人到中年,不敢轻易跳槽的年龄危机;买房凑首付时,他借了不少钱,这些债务和每月1万多的房贷,是迫在眉睫的经济压力;他准备今年结婚,彩礼和婚宴又是一笔钱;未来孩子出生,养家育儿的成本;父母上了年纪,赡养压力很快就会来临……
这些压力归根究底,最终还要回到一个字上——钱。周小林自称“小镇青年”,一切都得靠自己打拼。他打定主意留在深圳,就不得不扛下这些压力。
用各种课程或者书本,将为数不多的闲暇时间填满,既是周小林能想到的“上升”渠道,也是他暂时抚平焦虑的方式。
周小林即将迎来的“上有老下有小”处境,万虹正身处其中。
万虹高中毕业就进入社会,十几年来,她通过在职学习,拿到了大专文凭,考过了基金从业资格证,公共营养师证,目前还在学习线上课程,准备下一个证书的考试。这些证书的关联度看起来不算高,但多学一门就意味着“多给自己一条出路”。
她形容自己“天生就很焦虑,没有安全感”。这与原生家庭有一定关系,万虹出生于湖北农村,幼年丧父,在歧视与贫困中长大。人到中年,养娃、房贷、车贷,各种现实压力扑面而来。而在求职市场上,“女性35岁,男性45岁可能都是一个坎”。
现实生活把万虹捏成了“停不下的人”,“平时在家待个三五天还行,超过一个礼拜就很焦虑”。同龄朋友当中,多数人要承受的压力,跟她差不了太多,有些朋友的选择是“一边焦虑,一边躺平”。
躺平,万虹做不到,她知道深圳的大多数人都做不到,毕竟在这个城市里,“你在睡觉时,别人都在奔跑”。
留在深圳应付的代价
在金融行业工作6年的许诗,脑子里常冒出离开深圳定居二线城市的念头。
金融行业压力大,节奏快。许诗知道,即便自己发展顺遂职场写作培训班,职位越往上走,要承受的压力也会越大。她今年28岁,去年换工作时,婚育问题已被面试官们频频提及,她跟同龄的女生朋友交流过,大家在求职时面临的状况差不多。
即便求稳待在同一家公司,如果不够拼,许诗想象35岁以后,自己的处境可能会“越来越被边缘化”,除了职场年龄歧视,学历膨胀也在挤压她的竞争力。
6年前,许诗以普通本科学历进入金融行业,近两年来,她所在的市场部门,招收的的应届生大多是海外硕士。放在以前,金融行业只有投研等核心岗位,才会是清一色的名校毕业生。而现在,应聘者的学历、背景比以前高出一大截,公司当然会挑学历最漂亮的竞争者。
在深圳这些年,许诗和多数年轻人一样,始终没什么归属感。毕业6年,她一直没谈过恋爱,当年和她同一批进公司的几名应届生亦是如此,她判断这跟深圳年轻人的心态有关,“大家的心思好像都在搞钱上”。
买不起房子,找不到对象就算了,眼下职场的种种信号也在提醒许诗,留在深圳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她不是没有上进心,这几年在深圳,工作之外的大部分时间,许诗基本上都花在了学习上。可她也明白,很多现实问题,不是靠“读书、学习,培训”等职场充电,就能解决的。
谈及扎根深圳,未来将面临的压力。周小林提到自己从陆琪口中听到的一段话——“你看我早上6、7点起床,晚上工作到凌晨一两点,为什么不觉得累呢?,因为我一直处于高速的状态,已经习惯了。”
在周小林看来,这段话足以形容自己的状态。
加班特别密集的时候,工作、上课、看书,他也会觉得时间不够用,“但也不会觉得比别人苦累”,他也像陆琪一样,已经习惯了。
“承受高压力,不停地奔跑,这就是留在一线城市,要付出的代价吧”。
往上跳,总能抓住一些机会
许诗在考虑二线城市生活时,就不得不面临一个现实,“哪个二线城市,能有像样的金融业规模”。一旦离开深圳,金融专业毕业的她,极有可能得换个行业求职。
压力,与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像是这座城市的正反两面。
2012年,25岁的贺玉飞生完女儿,花了半年时间才找到一份工作,期间的过程相当坎坷。
她20岁时随父母来到深圳,当时只有高中学历。到深圳后的前三年,她在家人开的小书店里帮忙,其后做过一段客服工作。找工作的大半年,贺玉飞认清了一个现实——“必须得跨过学历门槛”。
相熟的邻居有意把她推荐给外资银行的熟人,结果对方一看学历“就说没办法”,虽然那只是一个基础性岗位。而她在求职网站上翻来看去,也发现“只要是好点的工作,资历要求起码都是大专”。
2014年,女儿稍微大了一点。贺玉飞报考了深圳广电大学的商务英语专业,并用了5年时间,拿到了大专和本科文凭。
5年学习,耗费了贺玉飞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每周她得花三个晚上到学校上课。授课地点在罗湖,离她工作的地方不远,不过距离她居住的沙井,起码有一个半小时的通勤时间。上完课后,她回到家差不多已经11点。除了上课,课后的练习、复习,还得花费她大量时间。家里人刚开始常抱怨,不理解她辛苦折腾图些什么,后来看到她能辅导女儿学英语,渐渐也就不再说什么。
在工作之余,坚持5年系统学习,是让贺玉飞颇为自豪的一个经历。这5年工作、学习,还得兼顾孩子家庭,她没觉得辛苦难熬。某个目标,好像就在前面等待着她。晚上下课后,独自靠在地铁车厢角落里,贺玉飞心里总会生出一股充实的力量。
拿到文凭后,第一次在面试中用到英语口语时,贺玉飞有些紧张,不过她表现不错,那场面试相当顺利。她也投递过之前那家外资银行的职位,这次她收到了面试通知,并走到了二面,尽管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拿到Offer,她还是得到了不小的成就感。
这轮求职过后,贺玉飞选择了一家外贸公司的市场岗位。而在拿到文凭之前,她做的一直是客服工作。
在贺玉飞的梅州老家,同龄人的生活大多是另一种状态。她有个同学在老家开服装店,每日店面关门后,时间都花在了麻将桌上,另一个同学在老家做老师,十几年来,生活也是一条波澜不惊的直线。
贺玉飞不打算把日子过成直线,即便拿到了文凭,每晚9点哄女儿入睡后,她给自己留出一两个小时,练习英文,或者学点其他东西。这是她为自己将来的外贸生意,做的一部分准备。
回过头想想自己这些年的变化,贺玉飞心里常生出许多感慨。这个城市,总能抛给她新的目标和动力,让她不断地朝前追赶。她也愿意像8年前一样,继续奋力向上一跳。
“未必有用,可总得去试”
相比于跨过学历门槛后,职场空间的明显改观。多数职业充电很难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对于普通人而言,职场、生活中的诸多现实问题,也不可能靠着充电一条路径,就能一蹴而就地解决。
此前5年,许诗工作之外的时间,基本上都花在了学习上。前三年是为赴港读研准备,后两年是为了应付上司的百般挑刺。
进入职场半年后,许诗动了读研的心思。当时,跟她同时进公司的应届生,拿到了港中文在职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这给许诗添了不少危机感,毕竟自己不是名校毕业。不久后,她购买了雅思课程,“工作日一下班就赶着上课,周末躲在家里做题”。
最终许诗决定放弃读研,原因有三个:她还未考完雅思,香港的局势已不再乐观;拿到港中大硕士文凭的同事,开始抱怨“读完了也没涨点工资”;当时的上司也开导她,既然已经迈进了金融行业,研究生文凭只是锦上添花的事情,除非晋升硬性要求硕士学历,否则不必给自己过大压力。
刚从雅思练习题中拔出来,许诗又迎来了新的压力。她换了上司,这位领导对她负责的金融产品宣传工作,横竖都不满意。不少时候,正常工作讨论轻易就变成了PUA式质疑,“你的文字能力太差”,“你不会深度思考市场需求”……
在上司的打压之下,许诗的自信心大受挫伤。她不知道是自己能力太差,还是跟领导的沟通有问题。晚上她回到家里,一个人想起这些事情,常常不由自主地抹起眼泪。
为了争口气,许诗买了一大堆广告文案类书籍来啃,还花了几千块钱买了微型MBA课程,课程中就涉及到了向上管理,“实际功效可能不大,但是对心态调整有不小帮助”,通过课堂她知道,领导质疑、否定一个下属,未必是因为对方能力不行。从其他同学分享的职场经历中,她发现,其实很多人都被上司质疑、打压过,这令许诗一下子想开了许多。
跟那位上司相处两年,充电学习不少东西,许诗在工作中能得到的肯定依然不多。倒是在她提出离职之后,这位上司挽留了她,并夸她“这两年进步很多”。上司临别之际的态度与评价,让许诗有点意外,心里也痛快了许多,她总算争回了这口气。
一年前换到新公司后,许诗的工作顺心了不少。近一年来,她也不再像前五年一样,每天目的明确地看书或者上课,而是从兴趣出发学一些东西。
至于那五年学习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许诗不觉得可惜,“职场充电肯定达不到你预期的效果,但作用多少还是有的。有些东西现在没用,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用上了”。
周小林的业余时间,除了上各种课程,还要读三类书:一类是产品经理专业方向的,一类是职场基本技能,比如项目管理,沟通技巧,另外一类与个人成长有关,比如写作类书籍及课程,他报过四个写作培训班,除了兴趣,这也是他希望开拓的兼职之一。
上过那么多课,读了那么多书,周小林也不确定,到底该如何突破现下的职场瓶颈。很多时候,他是迷茫的,只能通过不停地充电,来试出一条相对明晰的路径。
问题到现在依然无解,“红利最大的行业,你成功的几率更大一些”,至于哪些他够得着的行业,在未来意味着高红利,周小林还在寻找。
备注:文中人物采用化名。
文|黄小邪 图|Vennphang. summer.
本文由深圳微时光原创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