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女主剧爆火现象的分析与展望:女性地位提升与权利保障的思考

职场话题 0 49

今年职场电视剧_2020年职场电视剧有哪些_2024职场电视剧排行榜

编者按

本文是2024年春季学期西北政法大学专业选修课《人权法学》的优秀课程作业,作者为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2023级本科生逄朔。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摘要:近年来,以女性形象为绝对主角的“大女主剧”频频爆火出圈,收视率屡创新高。本文以国内“大女主剧”爆火现象为切入点,分析其特点,探究其意义,并反思其不足。笔者认为,从短期来看,“大女主剧”爆火有利于提高女性地位,构建男女平等的性别意识;但从长远上说,“大女主剧”仍未摆脱男权社会和权力逻辑的桎梏,对女性权利保障并未起到实际效果。对于此,本文从从业者、政府和观众三方面给出建议,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大女主剧”;爆火;女权主义;平等;人权视角

当下社会,“大女主剧”(女频剧)热度居高不下,引发热议。2024年暑期档的《墨雨云间》一举拿下暑期榜热度、商业和播放量三连冠。然而“大女主剧”虽然表面上提高女性地位并增强女性的话语权,但长远来看,其是否推动女性人权的发展仍值得反思。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所传递出的社会意识形态会对电视剧受众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研究女频电视剧究竟是传统父权社会意识形态的延续,还是跳出了性别歧视与不平等的怪圈,从而推动性别平等构建和思想的进一步解放,对当代社会发展和人权维护有重要作用。

“大女主剧”(女频剧)指的是制作方利用资金购买相关小说、文本、形象等产权,进行二次开发,创造出的立足女性视角叙述,把女性作为绝对主角的影视剧。比如《陆贞传奇》《楚乔传》《延禧攻略》《墨雨云间》等剧。这些影视剧往往有着较高的收视率、热度和商业价值,并深受以女性群体为代表的观众喜爱。《延禧攻略》于2018年9月24日在浙江卫视首播,创下了同时段收视第一的成绩2024职场电视剧排行榜,开播十天收视率破150亿,无疑成为爱奇艺的现象级爆剧;2024年暑期《墨雨云间》上线第二日正片累计播放量突破一亿,登上网剧排行榜第一,承播平台优酷凭借《墨雨云间》广告收入直翻3.5倍,开创优酷单剧收入第一,商业价值第一,品牌合作第一——《墨雨云间》也在一众剧本中杀出重围,为女频剧带来了新一轮“爆火”。

“大女主剧”的特点大概有以下几点:人物上突出女性角色;艺术上注重美学元素;人员上粉丝经济推动;情感上回归女性自身的情感关怀。

一、以人权视角探究“大女主剧”

爆火的意义

探究意义,就要深入分析“大女主剧”受到女性观众欢迎的原因。

(一)视角转变:

以女性主义的视角进行表达。

反传统女性形象,构建了更加丰富的性别议题。女性不再是被窥视、被展示的部分,而也能成为起决定作用的支配者、决定者、命令发布者和拯救者。《墨雨云间》中女主一步步走向成功,凭借的大都是自己的能力2024职场电视剧排行榜,而非一味讨好男性,由男性授予所谓的荣耀;女性更加重视自身的丰盈,注重提高自己的能力而非一味注重情爱;更加重视抒发女性的感受,提高女性的话语权,注重女性的思想输出和表达,这一方面反映出女性渴望得到更多话语权的欲望,一方面也反映出女性打破原有社会格局的勇气和斗争。

(二)重写爱情:玛丽苏阴影的淡化。

言情小说是绝大多数女频电视剧的源头。而以往很多电视剧,都在塑造一种在苦难中倔强成长,在忠贞中等待爱情的白莲花形象,纯爱是这些电视剧歌颂爱情的主旋律。女主角柔弱善良,清纯高贵;她们或有倾城容貌,或有纯洁的心灵,无条件的原谅所有人,并试图以爱和无私感化他人,最后总能凭借着主角光环一次次化险为夷,女主的爱与无私换来了男主或敌人的懊悔,等来全剧终的大团圆模式。她们缺乏斗争意识和斗争能力,绝对化地认同当下的环境,注定只能等待男性的救赎,呈现出女性被“客体化”的男权文化密码。

而反观当下的女频电视剧,内核逐渐脱离所谓的纯爱。全球经济发展的动荡,市场主义和消费主义的盛行,使人们认为没有绝对可靠的被依赖者,也没有绝对安稳的环境,这造成了两性关系的稳定性的持续衰弱。正如鲍曼认为,当下的情感关系是一种“液态之爱”,不稳定性极强,个体脱离群体纽带,靠自己解决问题,自立自强,这导致了女性有自我成长的主观能动性和内驱力,白莲花的形象逐渐解构。《墨雨云间》中的女主薛芳菲,在与前夫断绝关系后冷静分析制定目标,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和毅力进学堂,最终一举夺魁。而男主萧蘅和女主的事业线与情感线非常分明,女主不会因为男主,因为情爱就放弃一切,相比以往的“玛丽苏阴影”,女频剧下的女主更加独立、勇敢,有能力有毅力,展示出极强的自主意识和主观能动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大女主剧”为观众呈现出了一个独立、勇敢、有能力、有毅力的新形象,做出了不同于以往的,独立自强而不依赖于男人,成为男性附庸的巨大转变,是女性渴望争取更大的独立、更多话语权,更公平对待的反映。这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当下女性自立自强,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一定作用,也侧面推动了人们对女性固有观念的改观,强化了男女平等的意识。

二、人权视角下对“大女主剧”爆火

现象的反思

(一)“大女主剧”没有改变其权力逻辑

这里引入两个概念:社会性别意识与社会性别符号。

社会性别意识:人们对性别的社会文化意涵的认知,也就是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对男女差异的理解。而社会性别符号,通俗来说是基于社会性别意识,在人们心中形成的专属于男性或女性的特征,行为等。在清楚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上往下分析:

“大女主剧”总会以女性事业有成,独立自由,收获圆满的爱情等光鲜亮丽的符号表示其成功,从历经苦难,人人轻视,到坚定自信,落落大方,财富自由;从“小透明”到“女强人”“女精英”,从社会性别符号的角度分析,所谓女性最后的这些成功,实质上是将原本的男性符号赋予女性,让女性拥有当下成功男性的特点,就是他们追求的圆满结局,而不平等的社会结构与权力逻辑没有得到丝毫改变。女性的成功本不应该用男性特征来衡量。从人权的角度看,人人生而自由,生而平等。我们更应该保障的,关照的是仍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群体,为他们争取到应有的权利。然而“大女主剧”对弱势群体的关照度明显不够。他们采取了一种让女性顺从当下的社会结构,遵从现在的权利逻辑的方法,表面上宣扬女性权利,实则忽视了最核心的东西:所有女性权利的保障,具有多样性的所有人的平等,才是我们应该探索的,事实上,人权保障的实质平等更加呼吁我们关注弱势群体,保护其利益。因此,“大女主剧”表面上看有启发女性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实际上不利于对弱势群体的关照,没有真正的发现并反映社会痛点,起不到呼吁人民,启迪人民,为妇女权益的保障,为人权发展出谋划策的作用,甚至不知不觉中引导人们顺从于当下的社会结构,可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拿市面上盛行的职场剧来举例,女主自小家境贫寒,后经过重重阻碍发愤图强,最终成为高学历高智商高薪资的“三高”女强人,爱情事业双丰收——那么观众心中难免会认为,没有发愤图强,没有高学历高智商才是不幸的根源,而不会进一步思考,为什么没有更好的工作机会,为什么没有更加有利的政策,为什么没有被公平对待,这是一种变相的麻木,是问题的转移。

(二)“大女主剧”仍未摆脱男权社会的

禁锢

从人物设定上,女主大部分都有或容貌,或舞姿,或琴棋书画等过人之处(特别是古装剧),并总在关键时刻凭借这些特点取得成功,而这些人物设定从一开始便不自主的顺从于男性的审视与喜好,并在最后以男性的肯定作为评判女性的标准。人皆有爱美之心,但倘若美丽的结果是获取男性的欣赏,就带上了依附和从属的味道。而令人奇怪的是,虽然称作“大女主剧”,但是剧中的男主人设却远远好于“男频”,权势滔天又温柔体贴的人设比比皆是,所以我们也能看到,“大女主剧”仿佛更容易给男主带来流量。因为人设如此完美,所以二人相爱便成了理所当然,再强的女主,也离不开如此优秀的男主的帮助与支持,男权的底层逻辑便清晰了。

从情感设置上,情感线,或者我们讲的“CP”仍然是“大女主剧”的卖点。不论如何聪慧,如何强大的女子,终究还是要获得男性的肯定与救赎,这是市场决定的。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中国传统社会多年的男尊女卑,女性受到轻视,在当下社会女性便有了被重视的欲望;从人类学的角度去看,女性天然的有种被保护的趋向,这也是为什么“玛丽苏”盛行一时——而这两种因素就决定了今天的市场,要想赚取利益,很难离开爱情。但要想满足今天的女性观众,不能盲目的讲爱情,而女性主义又是一个极为敏感的话题,二者结合,便有了“大女主剧”。掺杂了商业化的气息,融于男权的框架下,女性主义的内涵得不到真正的阐释,这无疑是消费主义的扩张和女性主义的妥协。

从情节设置上,兜售女主的苦难。仿佛只有女主在遭人背叛,遭人压迫后的奋起,才能成为故事合理发生的导火索,而这种逻辑从根本上来说是错误的。女性的自立自强不以苦难为前提,而导致苦难发生的根源却被当成了合理存在的事实,最终女主的抗争和成长也没有触及问题的根源。没有触碰到女性争取人权,争取平等的实质——社会制度的不公,妇女人权保障不够充分。

从现实性上,“大女主剧”过于脱离现实会麻木群众。“大女主剧”往往给予女性只要拼搏就能成功,而忽略了现实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女性权利保障仍不完善,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过于理想化会导致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的敏锐度降低,勇于抗争与反抗的可能性减少。生活不是乌托邦,任重而道远。现实生活是否如影视剧中那般顺遂,是否只要全力奋斗就能保障自己的权利?

拿生育权举例,职业女性,因为事业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全身心投入工作而不得已放弃恋爱,结婚和生育,导致晚婚晚育,甚至终身不育;因为生育,休产假回公司后被暗中甚至明面上“优化”的例子数不胜数,单位给出的理由是孩子占用工作时间,不能很好的兼顾工作和家庭,而真正意识到女性的生育权应该被保护的人却寥寥无几。事实上,从政府到用人单位应该做的是时时刻刻保持敏锐的“目光”,及时改革或出台政策和措施保障女性员工的生育权,为她们提供条件,从而方便他们在照顾孩子的同时依然享有充分的就业权利和身心健康,心理健康得到保障,只有这样,妇女的权利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而非止步不前,或者在隐形中权利受到侵害。

综上不难得出:“大女主剧”虽然起到激励女性的作用,传播了努力拼搏取得成功的价值观,从短期来看,有利于提高女性地位,构建男女平等的性别意识;但从长远上说,“大女主剧”仍未摆脱男权和权力逻辑的桎梏,对女性权利保障并未起到实际效果。

三、对“大女主剧”的发展思考和建议

电视剧,尤其是“大女主剧”的发展并不完备,但也有其意义。精神压力大的快节奏社会中,电视剧是一个情绪释放的出口,也是闲暇的消遣。且在一定程度上,“大女主剧”有利于男女平等意识的构建。但推进女性人权的进一步保障,“大女主剧”应当进一步改进:

对于电视剧从业者来说,应当考究历史,贴合现实,关注社会痛点。切身实地的观察,分析,实践,深入分析与挖掘当下社会的痛点,将现实与艺术恰当融合,让艺术反映现实,引导观众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人权的进一步发展;电视剧等网媒者还应该肩负起客观、公正地塑造女性形象的责任,拒绝程式化的呈现社会性别,承认一定社会背景下的父权制社会的存在,引导女性觉醒并与斗争,多方推动妇女权益保障,推动人权发展。女性需要的是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力和公平竞争发展的机会,需要的是一个更加公平的环境,看清现实,努力争取,而非满足于男权社会下的认可。

此外,电视剧从业者还应当避免电视剧“IP”的重复和雷同。消费主义的怪圈让一味地迎合观众,图谋利益成了最大的驱动力,这一方面导致了作品粗制滥造,模板化严重,从演员到剧本,从服化道到布景,千篇一律的影视剧终将被市场唾弃,导致影视剧行业浮躁不堪,失去市场;另一方面,正因为逐利的心理,导演制片人对于国内女性的形象挖掘得远远不够,不能静下心来思考,当下中国社会,女性的痛点在哪里,女权的保障如何完善——拍摄的初心不纯粹,而从事拍摄工作的导演、制片人一等视野局限,男权思想与不平等思想严重,这样下去中国的“大女主剧”非但不会前进,反而会退步,最终走向消亡。

从政府的层面说,应该通过政策和改革,推动国内女性主义的发展与完善,加强对女性受众群体独立意识的启蒙与构建,培养出真正的女性独立意识,指明独立的道路。女性主义在国内的发展较为落后,“大女主剧”处于尴尬境地的问题根源在于女性主义启蒙的缺失。中国女性主义和女权保障的实践大多集中在知识分子层面,他们揭露社会的不公,分析这一现象形成的历史环境和社会因素,并试图在意识形态领域对男女平等的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使女性最大程度的认识自己的生存环境并从中解放出来,但是仅仅停留在上层。也就是说,中国女性的独立意识,整体上还处于初始阶段,中国缺乏自上而下的女权运动的启迪和指引,因此“大女主剧”缺乏对女性命运的深度思考,成为了情感的宣泄口和快感来源,也正因此,“大女主剧”中的“大女主”本质上依然是男权主导下的“小女人”。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路径,就是培养真正的女性独立意识与平等意识,这需要政府的力量参与。

从观众的层面去看,电视剧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娱乐,但是我们必须明白:艺术与现实的差距是存在的。以放松、消遣为目的,“大女主剧”凭借着其“一路开挂”的情节和别出心裁的人设等不失为一种方法来娱乐身心;但是我们应该要有辨别的能力,我们应该看到,“大女主剧”的底层逻辑仍然是不平等,女性的权益保护之路任重道远,女性主义的发展需要每个人推动,观众的视角应该转变,让女性从“被审视者”变成“审视者”,从被动者变成主动者,从而推动市场的转型,让“大女主剧”回应市场需求而优化真正的“大女主形象”。

“大女主剧”爆火的背后,折射出当今中国女性平等意识的提高,但长远看,“大女主剧”仍然是权力逻辑的产物,没能摆脱男权思想的禁锢。由电视剧的发展观之女性人权的国内现状,仍需各方努力,为女权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2020年职场电视剧有哪些_2024职场电视剧排行榜_今年职场电视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