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
加入书院会员,开启十年共读
(599元/年)
伯 贤 书 院
《菜根谭》概论二一零
2024.03.31共读Vol.963
原文:
人情反覆,世路崎岖。行不去,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务加让三分之功。
译文:
人世间的情势总会反复无常,世上的道路也有坎坷不平。如果走不通的地方,必须懂得往后退一步的方法;如果可以畅通行走的地方,必须有谦让三分的能力。
伯
贤
书
院
【振巍第963天 应对无常,进退自如】
人情反覆,世路崎岖,本是行走世间的常态,无论伟大人物,还是普通人,都逃不开这种“无常”的考验。
无常,意味着,你无法为人生设想一个稳固的常态,让自己维持在那个水平线上,获得内心的安全感。
所有你认为稳定的一切,都会在变化中逝去,唯一可以控制的是,当变化来临时,用一颗不变的心应对。
理想的生活,就是随缘变化的生活。
昨天参加@林杨锋 组织的第30期五福百人会,现场高能量同学济济一堂,共同探讨文化复兴的落地,令人感动和感慨。
还记得第1期参会,在门店的二楼茶室里,只有5个人在场,聊家庭教育。如今,百人会的磅礴之力正在展现。
论到这一切的源头,是杨峰同学的发心、正念、精进,不断连接高能量的人,促成了一个道场的生根和开枝散叶。
学习巴芒之道带给我最大的感悟是:走宽路,人少,好走。那些看似的捷径,其实多是弯路。
当你不断纯正心念,积聚能量,完成一件以“利他”为先导的事业,整个宇宙都会回应,五福百人会就是如此。
投资的本金是钱,这没错,但最底层的本金是时间,你的每一分钟时间花在哪里,最终都会以“投资结果”的面貌显现。
晚饭期间,轮到我分享“财务健康”的话题,我先引用了《大学》的一段话:“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财务健康只是人生的“末”,而不是“本”,君子务本,则道生。“本”是人生的本源,财,最多是大道上所行的“车”。
不管开什么车上路,修行人最终去往的是同一个目的地。所以,本来没有什么“行不去”、“行得去”,都是上天的安排。
这些巧妙的安排所检验的,就是人的道心是否坚固,是否能做到:落魄时不动摇,繁华时不退转。道,须臾不离身。
交流回顾
【雍本刚第719天:人心难测、世事难料】
本章洪应明提醒劝诫人们:
在人心难测、世事难料,人生之路坎坷不平的环境中,如遇走不通的地方,必须懂得往后退一步的方法;如遇可以畅通的地方菜根谭与职场智慧,必须有谦让三分的能力。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倡导:
“温良恭俭让”。
俗话说:
退一步,海阔天空;
忍一时,风平浪静。
特别是中国古代,昏君执政,政治倾轧,朝令夕改、功名利禄尽在帝王一念间,文武大臣诚恐诚惶。
白居易曾在朝廷做官,对此深有体会写到:
“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
海水难量、人心难测。
害人之心不可有、
防人之心不可无。
孔夫子不愧是伟大的圣人,他的人生哲学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在“礼崩乐坏”的社会环境中,55岁的孔子,为了传播“周礼”,率领3000弟子、72贤者,周游列国,知难而进,克服艰难险阻,不惧个人安危,传道、授业、解惑,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圣人。
孔子的思想家喻户晓、经久不衰、流芳百世。
【陈娟第242天:让人三尺,渡己一生】
陷入困境寸步难行时,争强好胜僵持不下时,适时后退一步,不仅能够避免矛盾的激化,还能为自己赢得冷静思考和调整策略的时间和空间。很多时候,这种以退为进的智慧,反而更利于事情的解决。
正如弘一法师所言:忍与让,足以消无穷之灾悔。
很多时候,让人,其实也是让己。适当地退一步,不是怂,更不是懦弱,而是大度与智慧的表现。由此,不禁想到了颜回输冠的故事:
孔子的弟子颜回去街上办事,看到一个买布的跟卖布的吵架。买布的大声说:“三八就是二十三,你为啥要我二十四个钱?”
颜回走到买布的跟前说:“这位大哥,三八是二十四 ,怎么会是二十三呢?是你算错了, 不要吵啦!”
谁知买布的指着颜回的鼻子说:你算老几?要评理,我只听孔夫子的。走,咱找他评理去!
颜回说:“好。若孔夫子评你错了,怎么办?”买布的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头。你错了呢?”颜回说:“若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帽子。”二人打着赌,找到了孔子。
孔子问明了情况,笑着对颜回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哪!颜回,你输啦, 把冠取下来给人家吧!”
听孔子如此说,颜回只得摘下帽子,交给了买布的。那人接过帽子,得意地走了。待人走后,夫子解释说:说你输了,只是输了一顶帽子。说他输了,那可是一条人命啊,你说帽子重要还是人命重要?”
孔子的做法,很好地体现了适度退让的重要性,同时也启发我们,与人交往时,不为一点蝇头小利斤斤计较;产生分歧时,要学会有理让三分,不要得理不饶人;发生矛盾冲突时,更要懂得退让。
此外,一帆风顺时,也要有把好处让三分给他人的意识。比如推一部分功劳给他人,或主动让出一部分利益。如此才能与人和谐共处,人生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
古语有言:终身让路,不失尺寸。知退一步之法,明让三分之功,不仅是一种谦让的美德,更是一种安身立命的方法。
让人三尺,足以渡己一生。
【王伟第33天 退步是向前】
原文:人情反覆,世路崎岖。行不去,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务加让三分之功。
人情反覆,人情冷暖。
在社会中,与人打交道,不可避免。好的状态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我们不能控制别人的态度,但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别人是别人,自己是自己。
同样,我还可以选择与什么样的人打交道,选择与自己喜欢的人打交道,选择远离自己不喜欢的人,选择不与不喜欢自己的人打交道。
两人过独木桥,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两个人都过不了独木桥。只有我先退一步,你先过,这样我也能过去。
这是遇到了对方不让,能不能自己不上独木桥呢?
什么是独木桥?独木桥是小道,是近道,是捷径,想抄近道的人多,拥挤。走大道的人少,大道不拥挤。面对独木桥,退步,选择大道,就是向前。
【周小戟第130天 识退一步之法 懂让三分之功】
洪先生这段话指出人世间的人情冷暖反复无常,人生的道路是崎岖不平的。在人生之路走不通的地方,要知道退让一步的道理;在走得过去的地方,也一定要给予人家三分的便利,这样才能逢凶化吉,一帆风顺。
人生三起三落活到老,谁能确定自己一定都处在高位?谁能确定自己一生都会处在低谷?
毛委员经历了“四落四起”。在1927年被撤销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和湖南省委委员职务。1929年,落选红四军前委书记,被解除军事领导权。
1932年,被撤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职务,失去对红军的领导权。1934年,被免去人民委员会主席职务,失去在苏区政府的行政权。一直到遵义会议才重新确定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毛委员在“四落四起”的挫折经历中,展现出常人所没有的独特品质,最根本的就是将人民放到了最高位置,真正做到了忘我无我。邓公同样也是经历了“三起三落”。
人的一生有顺境,也有逆境。一定要有豁达的胸襟,不要患得患失,顺境时不忘随时帮助他人,逆境时也不要自怨自艾。
在逆境中学会退让,退一步海阔天空,可以保护我们免受无谓的伤害。在顺境中学会谦让,避免高处不胜寒,可以为我们赢得更多的帮助和更广阔的道路。
【王倜第196天:国学的意义】
昨晚翻看赫尔曼黑塞的《悉达多》,似乎有点读懂了这本书,也解开了一些困扰我的问题。
悉达多在求道路上,遇到了佛陀乔达摩。悉达多提出质疑:“法义教育人,诸善奉行,诸恶莫作。但,在这法义中,并不包含佛陀的历程,没有人能通过法义获得解脱。所以,我并非寻找更好的法义,因为它不存在——而是为摆脱所有圣贤及法义,独自去实现我的目标。
修行者追求弃绝‘小我’,但是,假如皈依于佛陀世尊,我担忧,我的‘小我’只是表面、虚假地获得安宁,而事实上,我的‘小我’却仍在壮大。因为,我会将法义,我的后来者,我对佛陀的爱,以及僧团,当作新的‘小我’。”
悉达多的质疑道出了我的心声,但乔达摩的回答则触动、震撼我的心灵。他说:“我法义的宗旨并非为求知好学之人阐释世界。它另有他图:它的宗旨乃是济拔苦难。
你可见到我的僧团?那些皈依法义的我的众多弟兄?你是否认为,放弃法义,回到极尽声色的世俗生活对他们更有益处?”
乔达摩对悉达多的告诫,则仿佛同样也是对我的告诫:“你这勤勉之人,要警惕多谋善断及口舌之辩。无论辩辞美或丑,聪慧或愚蠢,总有人赞许,有人鄙夷。”
反思自己,在追求真理之路上,会陷入精神上的“完美主义”情节,对任何有瑕疵的想法都会产生质疑。因此不少时候,咄咄逼人、锋芒毕露,为了那些自以为正确的所谓“真理”,不愿意做出任何让步,在一些小事上的原则性过强。
比如,以前不喜欢在工作中提到“情绪价值”,因此会给同事、合伙人、合作伙伴,留下冷酷无情的感觉;比如,喜欢在恋爱关系中“讲道理”;和人交流时喜欢钻牛角尖,等等。
而在学习国学的过程中,我也会产生质疑,因为对于一些内容,我并不完全认同。这是否意味着,国学就不是真理?
乔达摩的话同样可以对此做出解释——圣贤的宗旨是什么?是为了阐释世界吗?在自然科学都从未有太多发展的古代中国,国学是否具备阐释世界的功能?恐怕不能。相比于阐释世界,国学,更是为了弘扬正义、振兴大道、济拔苦难、扫除邪恶。既然如此,哪怕它的某些逻辑有漏洞、有缺陷,那又如何呢?
既然宗旨都不同,用挑剔眼光找漏洞,标榜自己为“求知者”“求真理者”,恐怕是锋芒用错了地方。相比于追求看似完美、没有逻辑缺陷、但飘在空中的物演通论,一个虽有缺陷、但能实实在在赈世济民的东西,恐怕更有意义。
【邓赳赳第104天:懂进退,知礼让】
人情反覆,世路崎岖。行不去,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务加让三分之功。
人生无常,起起落落,在这不易的世间,不如意是常态,事事如意只是美好的愿望。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身处逆境的时候要学会接纳自己,保持从容不迫的心态,追寻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让人三分不吃亏,容人三分无损失”。顺风顺水的时候要学会包容他人,心越大,快乐越多;多一些换位思考,收获更多的理解与尊重。
【晓旭第32天 后退原来是向前】
今日内容让我想到职场生存,受限于环境,一个人的职场生涯总会经历一段停滞期。
在我曾经的职业生涯中,我非常幸运地拥有很好的工作机会,并处于很核心的岗位。
但我的人生想有更多选择,渴望在自己三十岁之前能有自己的小孩。
这对当时的我来讲,意味着我必须选择放弃一些东西,让自己能有喘息的空间,去完成人生中除事业外另外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距离我当时的抉择已经过去几年了,我的宝宝如我所愿,在我三十岁之前顺利出生,成长的非常可爱。
我自己也慢慢地在新的领域回到了核心团队,继续拼搏奋斗。
如果没有当时的后退,我的人生肯定不如现在圆满。
有时,看起来是退步了,但彩蛋是,后退有时也是向前。
【谭巧玲第42天:退与让是人生的必修课】
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都懂,但难就难在人有时候喜欢和自己较劲,和环境较劲,非要以己之力战胜趋势,认为这是坚持到底,一抹黑走到底,最后让自己撞得头破血流,也白白浪费了其他机会。
顺利的时候,要懂得谦让他人菜根谭与职场智慧,给别人一些机会,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为自己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
提醒自己:形势瞬息万变,以前成功的方法不等于今日仍可以成功,人生之路总会有崎岖,方向错了,要懂得退;顺利时,记得谦让别人三分!
【金伦468天 越优秀的人,越懂得谦让】
大学期间,
有次,跟一位学长到学校的大礼堂参加一场大型讲座。
开场前,主持人让大家一起一个试验,
左右两个人手握手,然后往自己方向拉,看看一分钟之内能拉几次,总计多者为胜。
在主持人,喊开始时,我第一下是用力拉的,但同时感受到我学长是推的。
紧接着,我感受到了其中的诀窍,双方相互推送,轻松快速,总数名列前茅。
事后,我学长夸我悟性很高。
如今,我学长已经是享受厦门特殊人才津贴的优秀博士后了。
《教父》说:一分钟认知本质和一辈子都看不清楚本质的人生是截然不同的。
优秀的学长,快速认知到了事物的本质,懂得往后退一步是更好前进的方法,在畅通行走的地方,又有谦让三分的能力。
越优秀的人,越懂得谦让。
【刘潘第16天 后退是向前】
最近几天,小米发布了第一款SU7轿车,一时间创始人雷军早期“与自己和解”相关的一些话题,又一次成为热议。
雷军的原话是:“我也是到了40岁才明白,努力不是万能的,千万别钻牛角尖,顺势而为,反而梦想更容易实现!”
这与洪先生"行不去,须知退一步之法"的智慧,有极为相似之处。
我有一个叔叔,是老一辈的大学生,在我小的时候,经常听他给我说“一定要不钻牛角尖”,当时以为他只知道这个词语,在我们先显摆一下。
后来我上了大学,就才发现自己很容易和数学这一门学科较劲,尤其是遇到又偏又难的题,很容易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到了晚上要休息时候,各种数列、公式、微分方程的思绪就“憧憧往来,朋从尔思”,根本就听不了来
一练几十天都似睡非睡,似醒非醒,令人异常痛苦,幸好通过药物得到了控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后退是向前,如果远方不可及,就低头看一看脚下,一定还有其他的出路!
【巧音第69天,退一步,礼让三分】
在人世间生存,山路崎岖,世事无常,当我们在生活中内心总能抱着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想法,那么处事一会更稳健,更柔和,不会要求自己一定要得到一个多完美的结果。
时刻能懂得往后退一步,是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也是给自己的心更开放一些空间,当心更宽了,做事也就拥有更博大的情怀,遇人遇事更宽容,更不拘小节。
而顺境的时候,依然要学会礼让三分,懂得给别人留一些退路,给自己留一些进步的空间,万事遵循自然之道。
书院由来
伯:取自伯牙、伯安(王阳明字),伯涵(曾国藩字)、伯乐之意。
贤:亲近圣贤,立志成贤,贤贤易色之意。
书院:古代的书院文化,作为民间的论道场,是读书人内心的向往。
学习圣贤,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们发愿共修十年,并在因缘具足时,成立一所线下的书院,形成学以致用的特色课程,让梦想照进现实。
书院会员|599元/年
学委微信|Qingtianda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