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在2016年宣布将大幅裁撤1.2万名员工,随后遭到员工指控英特尔淘汰资深员工,留下年轻的员工,美国公平就业机会委员会已准备展开调查,确认裁员是否涉及年龄歧视。
2016年英特尔宣布全球裁员1.2万人,不过这次裁员也给英特尔惹出了一场麻烦,裁员过程中英特尔涉嫌年龄歧视,优先裁减年龄大的员工,引发了美国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的调查。
根据华尔街日报以及俄勒冈人等美国媒体报道,英特尔在这一波裁员中涉嫌年龄歧视,2016年5月份的一轮裁员中,被裁员工年龄中位数为49岁,而剩下的员工中位数年龄是42岁,平均比被裁员工小了7岁。俄勒冈州在2016年接收到的英特尔报告中也提到有41%的被裁员工年龄超过40岁。
裁掉“老人”对企业来说可能是个好的选择,因为较年长的员工通常有较高的薪水、更懂得自己的权利,因为拥有家庭的缘故也会使用更多的公司福利。
对于这些指控,英特尔在周五的一份声明中反驳说“年龄、种族、国际、性别、移民身份或是其他个人背景,在我们作相关(裁员)决定时都不是考虑因素”。关于人员(去留)是根据(员工)能力(skill sets)和公司业务需要(business needs)确定的。”
在英特尔之前,也有其他公司裁员时遭到了年龄或者其他歧视性条件限制的指控,IBM前不久也被指责涉嫌年龄歧视。
今年3月,美国非盈利新闻机构ProPublica和《琼斯妈妈》杂志联合发布调查结果,估计过去五年间,IBM解雇了超过两万名40岁以上的员工,占总裁员规模的六成。
接受上述调查的IBM被裁员工称,他们被“经验更少、薪资更低的员工”替代。
2016年5月,美国俄勒冈人报统计的数据就显示,40岁以上雇员在裁员中失去工作的概率,是更为年轻的员工的2.5倍。
看完报道,小编一声长叹!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看来,年龄已是科技企业员工不可避免的压力,科技企业歧视年长员工已是不争的事实!
70后、80后,保重!
一位15年资深HR直言:清退35岁以上基层员工,早已是公开秘密
来源:璃语职美人(ID:crystal_words)
作者:赵晓璃,资深职业生涯规划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职场作家
曾几何时,光鲜亮丽的高档写字楼成为很多高校毕业生内心向往的地方,他们无一例外地幻想着,有一天能够踏进这样的写字楼里,做着体面的工作,从此事业人生平步青云。
可惜我们只猜中了开头,却猜不到结局。
这两年职场上历经的激荡与阵痛,比以往来得似乎更为猛烈一些。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2016年,亚马逊员工平均31岁,谷歌员工均龄30岁,脸书员工均龄28岁......
而均龄38岁的老牌公司IBM,不久前被ProPublica 报道说,2017年这家公司采用各种办法裁减40岁以上的员工。
我接触过不少年近中年的咨询者,在初入职场的时候,他们抱持着单纯而美好的想法:
「只要我好好干,单位就不会亏待我。」
因为这样的自以为,多少人正一步步滑向被动而无力的边缘。
15年HR的肺腑之言:
年龄歧视是职场公开的秘密
「这份工作我实在不忍心再做下去了。」
不久前,在一家大型集团担任人力资源总监的朋友B向我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原来,和很多行业类似,B所在的集团正在对35岁以上的员工进行裁员,作为人力资源总监,B每天都要召开部门会议,安排与部署员工面谈与劝退工作。
「我发现,人事有时候做的真不是人事儿。」B坦言。
看着一个个曾经和自己共事多年的老员工不得不面临出局的境遇,B不免脊背发凉,但作为员工的她,面对集团高层决议只能选择服从。
「年龄歧视基本上是我们这个行业公开的秘密了」B说。
根据B的描述,事实上,近几年来,很多公司都在进行裁员,尤其是清退35岁以上的中年人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这些事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无人不知,而清退的真正理由和解释只有一个,那就是年龄。」
「干了这么多年,怎么会没有感情?难受啊......」
每天都要和裁员名单里的员工面谈的B,每次听到对面的裁员对象说出这样的话,会情不自禁地鼻子一酸,眼眶突然热热的,她只能转过脸去,试图平复一下自己的心情。
「很多企业尤其是有些年头的企业,就像一台台运作不良的机器;而那一个个裁员名单对企业来说就像是生锈的零部件,需要尽快更换。可对于我来说,这些名单更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家有口的同事啊.......」
B顿了顿说:「我们都要为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职场上的年龄歧视,我现在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自己,因为今天这些被劝退的人,很可能就是几年、十几年之后的你和我。」
小心,忙碌是职场最大的陷阱
个别读者看了我的文章之后,总会质疑这些故事乃至人物的真实性,他们会向我问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老师,你是在危言耸听吗?」
我多么希望,我写下的每句话都是「危言耸听」。
事实上,我们今天所在的职场及行业环境,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与阵痛,而这些冲击与阵痛的背后推手恰是我们引以为豪的高科技。
2000年,高盛在纽约总部的美国现金股票交易柜台雇佣了600名交易员。但今天,这里只剩下两名交易员“留守空房”。
瑞银在裁员路上也没有落后,这是8年前瑞银集团的交易大厅:
现在的交易大厅却成了这个样子:
高盛、瑞银的交易员被替代的经历,只是全球金融公司的一个缩影。
用更高的科技取代成本高昂效率低下的人工劳动是所有行业的一大趋势,估计在两三年后,交易大厅能空出一个足球场来。
德勤最新开发的财物机器人,一个机器人可以顶替15个财务的工作,而且可以每周24小时*7日的工作。36万小时的人力工作,财务机器人只需几秒就能完成,更是1分钟可以完成人工15分钟的工作!
荷兰的ING银行宣布了一个可以让他们在未来省下近9亿欧元的“数码转换”计划。而计划的内容就是:先砍掉5800名员工,占员工总数13%;未来再视情况让另外1200名员工转职或是裁掉。
无独有偶,德国商业银行也宣布,到 2020年他们将会将银行中 80%的工作都数码化、自动化,最终将会裁掉9600名员工。
德意志银行CFO对员工代表表示将进一步裁员一万人,若加上去年宣布的9000人裁员计划,该行全球约1/5的员工将受影响。
几乎整个欧洲的银行业都陷入了巨大的困境。意大利、苏格兰、瑞士的银行业股价大幅度暴跌;意大利银行业坏账率已经高达16%,苏格兰大银行随时可能倒闭。
35岁:你必须要面对的三大问题
科技加速了人类的淘汰,那35岁之前你必须明白这三个问题。
第一,能否担起家庭与责任?
如果你已经成家立业,你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你的职业到底该如何发展,才能确保让你支撑整个家庭的负担?这不仅仅包括你的爱人,还包括你的孩子及父母(尤其是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时候,你要承担的是双方四位老人的供养)。
到了这个阶段,你的压力是成倍增长的,但如果你在职场上的成长无法实现倍增,甚至还在以某种形式进行着倒退,那么,你以后的职业发展就会面临更多的压力。而这种压力,更多的时候,会使你没有余力去谋求更好的发展。
很多人在跳槽时,往往会有一个很大的顾虑:如果我跳了,收入没有现在的高,那么,现在的工作,我还会轻易再动吗?
所以,要想行动,就趁早。趁你还没有背上家庭的包袱的时候,轻装上阵,拼尽全力向前冲,这是你唯一的选择。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享受安逸,否则,你的后半生都将永远在碌碌无为中“被安逸”下去。
第二,你的能力与年龄是否匹配?
在我们的很多客户中,其中较为棘手的一种情况,就是能力与年龄不匹配的问题。很多工作3年、5年的人职场上的年龄歧视,甚至和工作一年的人在能力方面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所以当他们的职业想向上突破时,会遇到很多的阻力。
导致这种情况的产生有两种原因:
一种是频繁跳槽,没有在一个方向上积累,无一技之长;
二是虽然在一个方向上长期积累,但只是第一年是成长的,剩下的几年都是在做重复劳动,原地踏步。
所以,对于那些年龄30岁的朋友来说,从现在开始,你必须要慎重审视一个问题:从毕业到现在,我工作几年了?我身上所具备的能力是否与我的年龄相匹配?
如果不匹配,那么,你一定要及早树立危机感,并跑步前进,以弥补与那些先知先觉者之间的差距,确保自己不会在竞争的过程中被他人挤下马。
第三,你是否构建与提升了知识结构?
身在职场,不同职位等级的人,所做的事情是不一样的,他们所具备的眼光与思维模式同样也有差别。
一个最基础的业务员,想着如何维护好终端,这是战术层面的东西,也是他的职责所在;但如果一个营销总监这样的角色,还和业务员一样天天想着如何去和终端老板打交道,那就是他的失职了。
每一个企业的运营,都会由战略与战术所构成。大的战略会细分成小的战略,小的战略会细分成一个一个的执行战术,由基层人员去付诸实施。不同层级的人,分别负责不同高度的工作,各司其职,这也是团队协作的意义所在。
同样,每一个不同层级的人,也存在不同的知识结构。层级越高,你看问题的眼光和思路就要越高,你的整体知识结构层次也要向上发展和突破。要不然,你的能力,永远只能停留在具体的基层操作层面上,不会有大的发展,职位上更不可能有上升。
35岁之前:如何打好基础
我建议你做两件事。
第一件,找准一个可以为之奋斗5年、 10年甚至更久的目标。
这是一种最理想的状态。因为一个清晰的目标,可以让你的职业成长围绕着一个点去积累经验,而这种日积月累的经验积累,也是你日后升职加薪的筹码。虽然经验并不一定与能力相关,但如果没有经验的积累,你的能力也基本没有提升的可能。
Macolm Gladwell在他的著作《异类》中说:无论是最优秀的运动员,企业家,音乐家还是科学家,经调查,你都会发现他们至少都在付出了长达十年,每天不低于三小时的努力之后才崭露头角的。
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马克西姆·文格罗夫出生在西伯利亚,4岁的时候,他接触到了第一把小提琴,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
并且,他的天赋和敬业度是成正比的。他每天练习7小时,5岁就举办了独奏会,15岁就获得了国际大奖,34岁就成了世界顶级小提琴家。
文格罗夫说:“我母亲每天晚上8点回到家,吃完晚饭之后就教我小提琴直到凌晨4点。对于一个4岁的小孩来说,这简直就是酷刑,但两年后我变成了小提琴手。”
很多人在抱怨没有机会。其实并非如此。
肯特大学的社会学教授弗兰克·弗雷迪认为,有效投入很多时间去练习的人自然会拥有自己的运气:“他们近乎苛求地努力,当运气来的时候,他们早就准备好了。”
如果你没有遇到机会,不要抱怨,首先要反思:自己到底哪些方面准备不足?
根据我们的经验,只有你在一个方向上坚持至少5年以上,你才有可能得到回报,而且这种回报会对你以后的职业发展产生一个相对长期的影响。同时,也正是这么长时间的积累,让你的基础非常扎实和牢固,你的脚步也会站得更稳。
建议你要考虑的第二件大事,就是学会做人。
我甚至认为,会做人比会做事还要重要百倍。找到一个合适的职业目标,对于很多迷茫中的人来说可能并不是容易的事;但学会做人,则是你在任何公司、任何时候都可以修炼的一种职业素养。
在做人的修炼中,有四项要素,是能够对你以后的职业发展起到致命性影响的:
1、你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这其中包括与你的上司的关系,以及与你的同事的关系。
2、不断学习的能力
我曾经碰到一个客户,已经近40岁的人了,做会计做了14年,仍然只是一个基层主管的职位,在公司中也看不到晋升的机会,好多年没有加薪了。
我们问他:“在这14年中,你有没有进行过培训、进修或者任何其他形式的充电?”
“没有。”
“从来没有吗?”
“从来没有。”
这是一个非常极端的例子,但这种现象在职场中却是非常普遍的。
没有学习,你的职业发展就会在原地踏步。你以为你没有退步,但实际上别人在进步,你与别人之间的差距在不知不觉中拉开了,就等于退步了。
3、树立职业化精神
不管你有没有目标,不管这项工作是不是你愿意做的,只要你在这个岗位上,你就应该把事情做好。
即便这份工作你不喜欢,也不要用消极的的方式去对待,因为你不仅在浪费公司的时间,更是在浪费你自己的时间。
身在职场,你能收获的无非是两种东西:一是回报,二是成长。在没有明确的目标之前,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极致,把所有你能够在这个职位上得到的东西,统统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争取。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工作,你会两手空空,什么也得不到。
4、要有强大的内心
我所遇到的很多人,其实内心里都很脆弱,无法经受漫长人生道路上所降临的各种苦难。要知道,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即便是耶稣,又何尝不会遭受苦难的洗礼?
强大的内心可以让一个人在绝望中看到希望,而消极悲观只会让你在希望面前错机良机。
《肖申克的救赎》中有这样一句台词:
“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你没有本事成为圣者,但一定要变成强者。
35岁之后:如何实现质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