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特约撰稿人 唐捐
编辑 │ 谷雨
“太真实了,看的太紧张了。”
“我快要哭了。”
或许很难想象,和当下的娱乐常态大相径庭,一部来自于韩国的观察类综艺《新职员的诞生:好人》(以下简称《新职员》),却收获了上述如此揪心的评价。
充斥着诉讼案例和专业术语,聚焦了律师这一专业性很强的领域,并将初入职场时新人呈现出的不安、窘迫和失误等现实问题不加任何修饰地暴露在镜头之内。综艺和专业性结合,意味着对受众的接受门槛要求的更高,甚至可能会滑入圈层之间的自娱自乐,但这部综艺却意外收获了国内一票观众的喜爱和豆瓣9.6的高分评价。
“紧凑”
韩国Channel A推出的《新职员》,虽然主打“素人职场类综艺”,但模式依旧沿用的是观察类综艺的大致框架,即“真人秀+演播室”和“演戏+看戏”模式的综合。
通过一个月的时间,镜头记录了八名律所实习生先后完成十个课题的全部经历,最终评定出综合排名前两位的学员可以留任律所。演播室部分是由韩国著名综艺主持人姜虎东、李寿根,以及哈佛心理学专业毕业的申雅英,曾任部长法官的推理小说家都珍奇、首尔大学心理学专业毕业的演员李诗元以及法务部实习生出身的全范善等人组成。
显然,嘉宾选择也是经过了专业筛选。有引导流程的,也有负责搞笑担当的,有行业人士提供专业领域问题解答,也有站在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的。每期他们会共同推理出课题竞争的前一二名,成功七次以上,他们将有权再给予实习生们多一个留任的机会。和以往对嘉宾猜测结果实行奖励和惩罚的规则相比,嘉宾们手上掌握的是一个多余的名额,此举极大地增加了演播室内推测的参与感、责任感和紧张程度。
而节目是由曾操盘过《Heart Signal》的团队负责,不仅对于观察类综艺里两种不同叙事场景转换衔接自然,且在节奏和剧情把控上游刃有余。比如《新职员》极其讲究阶段性叙事,每一集都有相对应的考核课题,从找资料到写诉状、答辩状、案件咨询以及对具体案件的操作等等,符合律所工作的正常工作顺序,而每一个阶段的课题也都是呈阶梯状推进。
此外,节目虽然主体遵循的是时间的线性叙事,但不少插叙和倒叙镜头穿插其中。特别是实习生面试时给律师导师们留下的镜头印象,拼接在实习生日后处理工作和社交上,辅助体现出一个个鲜明的个性人物,提升了不少综艺的叙事质感。
视听语言的配合,包括特写镜头对一些细节的捕捉,实习生不安的手指、律师微皱的眉头、成员之间相互试探的交谈等等,成为了演播室嘉宾猜测评级的直接证据,也是在增加着综艺呈现出的戏剧性和紧张气氛。连主持人姜虎东都在感慨,“这是美剧吧”。
观察类综艺越发走俏后,情感类多成为节目抒发的出口,号召着参与者在快速生活中频频回首,对内心进行适度的审视和调整。相比于国内,如今扎堆出现的同质化观察类综艺还沉浸在情感的修罗场里,韩国已经率先开始对职场类综艺的挖掘,并大胆地跳出了以往题材和表达的固有形式。
严格意义上来讲,《新职员》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tvN的《今天开始上班》、MBC的《公司食堂》、JTBC《试试看吧》、M-net《超级实习生》等节目,都是将叙事蓝本瞄准现实的办公室环境。无论主角是明星体验工作,还是展现工薪阶层上班族的真实生活景况,大多是凭借参与者的真实反应,引起观看者的共振。
“鲜活”
观察类综艺里最不容忽视的自然是人的作用。
在《新职员》里,八名实习生中有五名男性,三名女性,不仅全部毕业于首尔大学、延世大学等韩国知名学府,而且每个人都个性鲜明。林贤书,一个在简历上敢放自己“歪头”照的“硬核”男子,第一眼给律师们就留下了叛逆、不合群的主观印象,但在之后的实际课题操作上,专业能力不仅很强,也是八个人里社会实践经验最多的人。
在和他同组的李时勋身上,有着普通人努力的缩影。他由于家庭条件不好,在一直兼职打工的状态之下,依然是首尔大学法律系专业第一的好成绩,身上背负着更大的渴望和立志成为拯救每一个人的律师信念。
以及,条理清晰和开朗外向的宋智元;不善言辞却善于发掘细节的金贤友;播音腔十足又温和待人的李刚浩;性格沉稳且具有胜负欲的金多京;初识有点马虎但后期飞速成长的李相浩;性格活波而情绪起伏较大的李周美。
夏多布里昂曾在《意大利行记》中写道,“每一个人,身上都拖带着一个世界,由他所见过、爱过的一切所组成的世界”。人作为独立的个体,有着无法复制的个人经历。即使在面对同一事件,临机反应折射出的戏剧性远比电视剧还真实。
比如在第四期里,每两人分成一组,八个人要负责在不同案件里向委托人提供的法律支持和解决方案,除了前期十足的准备之外,实习生们对委托人的态度、思路、语言都各有千秋。当迥异的性格磁场在同一个场域里进行碰撞时,特别是在竞争的基调下,四溢的火花无疑才是最大的看点。
其实远不止于实习生,在竞争期间担任他们导师角色的四位律师也颇具特色。他们履历光鲜,都是从韩国司法研修院结业,私下也有画画、潜水等业余爱好。和电视剧的行业角色扮演相比,他们打破了一些刻板的职业印象,让社会精英也有着温情和平凡的一面,更加符合现实生活。
而所谓的现实是,在城市化步伐日益加强的节奏下不容忽视的职场礼仪细节,韩国阶层逐渐固化严重,大部分的年轻人生活惨淡,在面临着失业的严峻问题。根据韩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院的数据显示,自2013年以来,近1/5的韩国年轻人处于失业。韩国统计厅在上个月15日公布了《4月雇佣动向》,提出韩国的失业率创下19年来新高。
如果从社会学意义上看,这部综艺的出现,就远不是为了娱乐受众那么简单。节目组在表达职场的残酷时,一是希望用更加冷静的视角,去呈现残酷现实与个人努力之间的撕扯;二是去展现出工作中面对到的难题又是如何被破解。
“真实”
此时恰逢毕业季临近,工作,是我们最老生常谈的话题之一,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是在庸碌的生命活动中对自我价值衡量的途径和标准之一,也是生活物质保障的主要来源。
节目在开始就抛出了第一个问题,“你是我们要找的good people吗?”,问的不止是八位实习生,同样也是观众。这部综艺已经跳脱出为了满足逗乐的初级需求,反而在构建还原现实生活上发力,甚至向观众在提供一些关于职场环境的生存之道。
比如节目中也多次提及的一些基本职场礼仪不容忽视的职场礼仪细节,对于毕业生而言具有极大的参考性。首先要避免花哨的邮箱账号名,最好是公司的统一格式;再比如当任务无法按时完成时,要学会沟通,亲自向老板确认“汇报进度”。一些细节更是决定着在职场里拼搏的成败,比如尽量避免资料里的错别字,甚至是跟对方递名片时的姿势等等。
其次,“好人”不等于“完美”,每个人对“好”的定义不同,但第一步都要学会的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可能在社会的洗涤中,残酷性在于努力不一定可以做到相应的回报,在于亲眼目睹着在一次次的对抗中如何幻灭自我主义。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节目中,实习生李周美在与委托人见面时,精心准备了一大堆资料,但依然由于缺乏实战经验,导致在询问过程中并没有给委托人提供一个合适的的法律支持。李时勋在找资料时,比其他人多花费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去搜集,但他下班后对妻子说,“有时候花了时间也努力了”,但结果就是无法令人满意。
对于每个正在职业生涯中努力的人而言,即便知道其中的辛苦却依旧不敢停下。内心不肯熄灭的理想主义,成为了治愈闷苦的最好良药,它让我们对美好生活有了向往,让我们相信拯救这个世界脱离灰暗的不是那些杜撰的英雄,而是我们自己,一个个在坚持的平凡人。
正如节目中提及的那样,“有时候不能赢了比赛,输了人生。”
职场必然残酷,但也不能忽视身边熠熠发光的温暖。一直处于竞争状态的实习生们,在朝夕相处之下,既是对手也是朋友。大家为了给金多京过生日,手忙脚乱的制造惊喜;李周美因为工作压力太大,在洗手间没忍住哭了出来,作为同组的竞争对手,宋智元却赶紧跑来安慰她等等。
这些真实记录情感的镜头,作为观众也会感受到,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最棒的帮手其实就是最棒的对手。那些让你产生动能的人,才可以激发出自己无限的可能。
“这就是为什么风筝在逆风里比顺风飞得更高,”在人生这场战役中,我们追求超越的,一直都是过去的自己。成长,也是这部综艺里的主要基调。过程可能不是那么顺利,但谁都没有抗拒成长带来的蜕变,即使已经占据社会地位的律师前辈们,依旧像海绵一样,从每天的经历中吸收营养。
《新职员》里我们看到了初入社会时似曾相似的狼狈模样,也在每一集的紧张节奏带动下,感受到了在残酷之外的坚持和温暖。决定我们成为某一类人的,往往不是皮囊,而是我们的经历和成长的那些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