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教主被人 diss 后,为何却对这个妹子产生了同情?

职场话题 0 12

职场个人品牌_职场个人品牌介绍_职场个人品牌塑造规划

本文共3789字阅读约需10分钟

(写长了,字数能顶两篇文章了)

前天下午在群里唠嗑,有朋友给我发了张截图,说,某个微信群里有人莫名其妙在diss我。

diss的内容是:

还有那个静静教主,一天到晚写个公众号,鼓吹自由职业

鉴于我还不是一个成熟的自媒体,所以,看到别人的诋毁难免有点生气,冲动之下就爆了粗口,并让朋友帮忙带话:

我他妈让你看我公众号了吗?傻X

这件事原本不想拿出来说的,让她自生自灭就算了。

但后来发生的一切,竟然让我对这个diss自己的妹子产生了一丝同情。

所以,今天带病也要写下这篇文章。

职场个人品牌_职场个人品牌塑造规划_职场个人品牌介绍

先说正经的,我之所以会同情她,是因为从她的一言一行中,我明确感受到了:妹子再这么干下去,职场生涯基本就完了。

为什么?

因为她的「言」错了。

不只错在喜欢背地里嚼人舌根(从她diss我的那句话里,可以看到,我并不是被她diss的第一个人),还错在,爱把自己干的缺德事儿宣告天下。

比如,作为一个内容创作者,她居然在一个200人的行业交流群里,大言不惭地说:

文章太难写了,随便拿别人的修修改改,当原创发了就算了。

因为她的「行」也错了。

不只错在被原创作者发现之后不知悔改,还错在,辩驳不下去就拿自己的总监出来挡枪甩锅:

修修改改当原创是我们总监教的!

不忠于同事,不忠于领导,不忠于自己的职业,这样的职场新人不完等什么呢?

说到这里,你们可能觉得我要怼她了。

不。

今天我说这件事,目的不是要教育她,我只是想借这个机会告诉大家: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每个人说过的每句话,做过的每件事,都有可能会到处流传。

而我们在所有社交场合展现出来的言行举止,都影响着自己未来会遇到的工作机会。

我笃定,如果那位妹子性格不改,继续在行业群里秀自己的下限,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毁了自己的前途

毕竟行业圈子就那么大,很快大家都会知道她是个“爱嚼舌根,会甩锅,喜欢洗稿”的人,而这时候,再好的工作机会、内推机会都可能与她无缘了。

所以,基于「妹子自毁前途」事件,我今天无论如何都要跟大家分享以下内容:

职场人不仅要有个人品牌意识,更要慎重对待自己的个人品牌。

职场人为什么需要个人品牌

说到个人品牌职场个人品牌,大家会想到什么?

想到:

创业的人才需要考虑个人品牌吧,或者自由职业者才需要打造个人品牌吧。

其实不是的。

职场中的员工同样需要个人品牌。

而且,在你未来几十年的职场生涯里,个人品牌的作用会逐渐凸显,越来越重要。

为什么?

先解释一下个人品牌对于职场人的定义:

在《百岁人生》这本书中,作者讲到一件事。

他说,在中世纪的时候,欧洲和亚洲的手工业者会把自己的产品看做是自己品牌的一部分,在那个时候,大家还不管个人品牌叫个人品牌,而是叫“声誉”。

当一个劳动者有了声誉之后,不管他因为外力的干扰流落到哪里,都能迅速展开工作。

这个例子看起来很简单,也很普通,但放到我们现代人身上,几乎人人都不重视。

我们大多数人并不会把工作看成是自己品牌的一部分,觉得:

工作嘛,只要按时完成就完事儿了。

这个思维放在父母那一辈身上可能没有问题,因为他们所经历的职场就是:一辈子只求安稳,最好在一家公司工作到底。

但我们现在的状况是什么?

是:我们也想求安稳,可很多时候外力不允许。

比如,公司该倒闭的倒闭,该无良的无良,该裁员的裁员。

其实说白了,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和中世纪流浪的手工业者差不多。而想要适应这种频繁跳槽的状态。

第一,要慢慢转变自己的观念,不要以不同公司的需求为主去找工作,今天找新媒体,明天找社群,后天找用户运营,而是要打造自己的核心专业技能,以自己为技能出发,去匹配企业。

第二,在每一份工作中,都要把这份工作的产出、以及自己的工作态度当做产品来对待。

因为年龄越大你越会发现,很多工作机会其实是你每天吐槽的同事,不喜欢的合作伙伴,甚至社群里的陌生人提供的。

你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你的个人品牌。

所以,千万不要像开头那位妹子一样,通过一己之力把自己的后路都切断,让整个地区行业群的人都知道自己不靠谱。

企业为什么希望员工有个人品牌

刚转行互联网的时候,我在boss直聘上看到一条招聘信息,对方招的是新媒体运营,工资8000。

我立马就点击头像去私聊了,但也立马被对方气吐血了。

记得当时他问我:

你微信好友超过2000人了吗?

我一看这种架势,就知道对方是想把员工的微信好友拿来做公司的准用户。

所以用年轻气盛的语言怼了回去:

以微信好友数来判断一个运营人的能力,你们公司也就这样吧。

从那天聊完一直到现在,我都觉得自己对当时那个公司的判断没问题,老板就是个势利眼。

但今晚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有一丢丢懂了。

那位招聘者之所以那么问,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因为:他看重员工自己是否具有影响力。

什么意思呢?

昨天看《自品牌》这本书,里面SAP公司全球营销总监说:我不会太看重那些在社交媒体上毫无人际圈的人,这代表他们没有影响力。

这句话点醒了我,公司是需要明星员工的。

就像2017年,我入职了一家新媒体内容公司,领导招到了一位非常优秀的员工,出过书,有自己的公众号,有数量不低的粉丝。

当时我觉得,有这样一个员工入职,那她手下负责的账号一定会做得很好吧。

但事实是,不仅她负责的账号做得很好,连公司的其它账号她都带起来了,入职第一个月,就给公司带来了3万广告费的单子。

而这些投广告的人都是她长期自己做公众号,做个人品牌积累的。

昨天,我的沙雕合伙人大帅发给我一段话(主要是安慰我)

说:

前两年古典老师就说了,2015年发布的“公众眼中最具幸福感的职业”中,“自由职业者”第一次登上榜首,取代了“政府官员”。

以后即便你现在不是自由职业,以后大家在公司工作,个人和组织的关系也会从雇佣变成共创,也就是说,你作为员工,其实相当于成了企业的合伙人,大家一起做事,这种现象也称为“自由职业态”

所以,自然而然,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司就更需要有个人品牌的明星员工了。

职场人的个人品牌

15%硬技能+85%软技能

在职场上,个人品牌其实就两个要点,一个是自己的专业硬技能,一个是自己做事的软技能。

以前有人问我,作为职场新人,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好,还是专注发展一项能力好?因为总感觉公司的招聘信息是在找全才。

那时候,我给的答案是,要做个T型人才,先在某一方面做专精,再去发展其它能力,但我没有依据,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的

今天终于找到数据证实了!!!

国外某网站2016年显示,71%的人事部经理希望找到在某个方面有特殊专业背景的员工,但超过67%的应聘者却认为,自己应该拥有更宽泛的能力,也就是说希望自己是个通才。

所以,在职场前5年,我们真的没有必要什么都想搞,这样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什么都搞不好。

毕竟打造个人品牌,最重要的就是你要在某个领域有建树的时候,这样才可能被人谈论。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自己具体应该打造什么能力,其实很简单,去看你上升通道的岗位职责描述就哦了。

但话说回来,如果硬技能搞不好怎么办?

说个神奇的事情,在职场上,搞好软技能的人比硬技能牛批的人更容易升职加薪。

职场和自由职业不同的地方在于,在职场中,只有15%是因为自身的硬技能而获得提拔,剩下85%则取决于他们与人相处的能力。

不瞒大家说,我之所以走上自由职业的路,其中一大部分原因也是自己在职场进展不顺利,我有能力去做事,但我没能力去搞好人际关系。

所以,和两任领导的关系都不是很好,晋升之路也有点坎坷。

而乔治城大学做过一项调查也发现:

56%大型企业的经理在选拔候选人的时候,心里早就有了答案,就是选自己平常喜欢的那个,这个概率占到96%的比例,而受领导喜欢的人,往往工作能力并不强。

所以,在职场上,比发展硬技能还重要的,是想办法赢得老板的好感。

那好感怎么来?

来自领导们最看重的3种软能力:优化工作的能力;后续跟进的能力;事先准备的能力。

重点说一下后续跟进的能力是什么意思:

比方说发邮件,不是你发过去了就完事儿,而是要确保对方收到了职场个人品牌,且看懂了邮件的意思。

这些都不是专业硬能力,但却影响着你的职场效率和职业发展路径。

职场人如何展现个人品牌

即便是互联网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

所以,不要一直埋头做事,偶尔也要抬头看看。

你一定要做的一件事:完善自己的社交简历

现在很多企业招聘都会看应聘者的社交简历。

所谓社交简历往小说就是你的朋友圈,往大说就是你的微博,微信公众号,知乎等自媒体。

如果你能适时地在这些地方体现自己专业性的东西,那么就更容易取得成功。

说个数据,现在为止,超过三分之一 (37%) 的招聘人员将社交媒体和专业媒体作为寻找人才的首要资源。

你一定不要做的一件事:过多暴露负面信息

千万别在社交媒体上暴露太多负面情绪,不要骂人,更不要骂老板,你可能会说:

成年人了,难道我自己的朋友圈想说什么都不行吗?

正是因为你是成年人了,所以要有克制力,现在因为一句不恰当的话,毁了自己前途的人不在少数。

你可能觉得现在自己是个小人物,但千万不要低估网友刨祖坟的能力,等你成功了,他们就真的会刨啊刨啊刨的~

最后,其实在做任何事情,我们都应该以“做品牌”的思维来对待,去年在朋友圈看到一张图,觉得很在理,就收藏了,发出来给大家看。

职场个人品牌_职场个人品牌介绍_职场个人品牌塑造规划

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和大家说,我不是经常看公众号后台,所以有时候大家在后台发留言,时间一旦超过2天,我就没有回复权限了。所以,我要公布自己的微信号了,欢迎大家来埋伏我

职场个人品牌_职场个人品牌介绍_职场个人品牌塑造规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