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多所大学采用大类招生模式招生。那么,通过大类招生录取的考生,入校后是如何进行专业分流的?在专业分流时能否选上心仪的专业?跟求学君来看看吧!
大类招生和分流模式
01
大类招生
大类招生即按学科大类招生学校招生面试技巧,高校通常会把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下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学生入校以后,先进行一到两年的基础培养,再根据学生兴趣进行专业分流,进入大类中的某一细分专业。
如“工商管理”大类,可以细分为: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等这四种细分专业。
学生先学习“工商管理”大类的基础通识学校招生面试技巧,在大二或大三分流到以上四种细分专业其中之一,继续学习相关专业的知识。
当下,也有高校“实验班”大类招生在学生入学后就分流。
02
大类招生分流方式
目前,采用大类招生的高校,在学生分流上通常可分为以下两种方式。
1.成绩优先,遵循志愿
这是大多数高校采用的专业分流模式,即在遵循考生志愿的前提下,优先满足成绩靠前的考生。
参考成绩一:学校根据学生综合成绩对大类内所有考生进行排序,以志愿优先的原则确定学生的就读学院或专业。
如综合成绩=学分加权成绩*90%+综合表现成绩*10%。
参考成绩二:也有高校在专业分流时还会将高考成绩纳入参考因素,如按照“个人志愿+综合成绩”的方式进行分流,其中综合成绩为高考成绩折算(满分50分)与学业成绩(满分50分)相加组成。
参考成绩三:笔试+面试。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4级高考录取实验班学生分流,有3个实验班,各实验班可选专业有3个。
该校实验班分流综合成绩由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两部分组成,笔试成绩为新生能力测试数学和英语成绩,面试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面、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团队精神以及实践动手能力等。
此外,该校报名分流前应按照要求参加心理健康测评,测评结果将作为分流录取参考。
2.自由选择分流专业
部分高校在招生时也明确,考生报考某些大类专业,在分流时可自由选择专业中包含的各个专业。如高校招生亮点中指出,专业分流100%遵循学生意愿,不设专业分流限制。
已经被大类专业录取的考生,可以先对学校专业分流的时间和方式进行了解,为分流时能成功选择到自己满意的专业提前做好准备。
如何努力选到心仪专业?
01
“锁定”适合的专业
专业分流时如何选择专业方向,其实质是专业发展、职业规划的问题,因此考生要提前规划。
首先,了解可选专业。
做法:通过查阅学校《教学计划》,了解可选专业方向,向高年级学长学姐和专业教师请教,查询了解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流向情况等,对可选专业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
其次,结合自身实际综合分析,“锁定”适合的专业。
做法:从自己喜欢学且学得好的科目(文科/理科,人文/社科/自科)、喜好与人/物打交道(平时擅长做哪类事情)、注重精神/物质追求(做哪些事最容易体会到成就感)等方面入手,再利用各类职业兴趣测试工具辅助,综合分析,为自己初步确定一个职业大类。
接着,从职业目标出发“锁定”适合的专业(与职业目标最“对口”的专业)。
有深造计划的同学,可以参考《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了解学科隶属和未来升学深造方向,再结合自身实际做选择。
02
清晰时间
专业分流具体时间点,各校教务处会提前发布通知,辅导员也会转发通知告知同学们,谨记截止日期,切勿错过。
03
提高综合成绩
一般情况下,学校根据学生综合成绩排名(综合成绩=学分加权成绩*90%+综合表现成绩*10%),参考专业志愿,确定专业。
除了提高课程成绩外,参加学生会、参加各类竞赛等也能算在综合表现成绩里,因此考生可以酌情参加各类活动。
04
避免被处分
如有学校提及,处于处分期间的学生,待同一志愿其他学生专业确认后再进行专业选择。
大类招生,争议不断
考生和家长对“大类招生”模式褒贬不一,争议不断。
01
它的优势
大类招生最大的优势,就是避免填报选择的盲目性。
高考生多数对大学的专业了解不多,志愿填报时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大类招生可以让学生在大学学习的前一两年时间内深入了解各专业,明确自己的学科特长和发展潜力,进一步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还有一个原因是部分大类招生专业组投档线较低,给了考生“捡漏”的机会。
02
它的劣势
对于部分进入大类招生的同学来说,尽管“捡漏”了好大学,但也概率在专业分流的时候“踩坑”,其根本原因在于冷热专业捆绑导致的分流调剂“风险”。如有高校把“计算机+土木工程”“临床医学+护理学”放在一个大类里招生。
有网友将分流称为“第二次高考”,在不少大学把考试成绩作为分流时单一衡量标准的情况下,高考时的高分学生进了名校却被分流到冷门专业或非心仪专业的情形时有发生。
有人说,大类招生“大一堪比高四,卷哭大学生”,对此,您怎么看呢?我们在留言区交流吧~
求学·大学介绍专栏
求学·专业介绍专栏
求学·看就业选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