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作业
2024-2025第二学期
心灵游戏
一次自驾游中的意外,让五位年轻人被迫进行一场心灵游戏,每个人需要选择生命中最重要的五样东西,然后逐一放弃。这个过程不仅揭示了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渴望和恐惧,也让他们在痛苦的选择中净化心灵,反思生活。
2022级研究生杨晨
参演话剧:《原野》《玩偶之家》《女仆》《四川好人》《活着》《金色胡杨林》《日出》《赵氏孤儿》《钦差大臣》《八美图》《海上钢琴师》《白鹿原》《上海屋檐下》艺术实践:第二届儒家经典跨语言诵读大会,获儒家经典传诵人称号,作品获网络人气作品。2024年3月山东济南电视台少儿栏目组学习,做少儿表演指导老师 。2024年3月下旬参加山东电视台传统文化节目录制《馆长来了》。2024年“华夏杯”全民国学知识获二等奖科研发表文章:《肢体语言无国界》——于2023年5月发表于《锦绣》,国内刊号 CN51_1710/TS,国际刊号 ISSN 1674—5140 《喜剧中的偶然性》于2024年6月发表于《戏剧之家》国内刊号为CN 42-1410/J,国际刊号为ISSN 1007-0125
读《演员创作素质训练》有感
人类的社会生活总体可以分为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两大部分。艺术的产生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是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最高形式,既反映客观社会生活,又展现艺术家的主观思想,是艺术家与社会生活相互作用的结果。
表演艺术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文艺形态,是各个艺术有机综合的结果,在它产生之前,已经出现了舞蹈、绘画、音乐等。大部分大众艺术与表演艺术之间都有着重要的联系,如戏剧、舞蹈、音乐等,它们会运用表演艺术的形式传递给观众。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从属表演艺术,与大众文化息息相关。
表演艺术是一门研究“人”的艺术,起源与“摹仿”有关,在表演艺术中,表演者通过外部形体动作、语言等塑造人物形象、传达内心情感。表演艺术通过直观、易于接受的展现形式传递作品内核,台词、情感、动作三者的结合使得整个表演流畅自然且富有感染力。观众在沉浸式观看表演时,情绪和思想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得现实生活中未必有高兴原因的观众高兴了起来,未必有悲哀原因的观众悲哀了起来,这便是表演艺术的魅力。艺术是对于现实世界的摹仿,但并不仅仅停留在摹仿表面现象。表演艺术作为一个诸多单项艺术有机综合的结果,于大众而言具有感染力强、代入性、亲近感等优势。观众是活生生的人的机体,没有什么比演员本身活生生的人的情感更具有感染力的了。也就是说,观众真切地感受到了感情的真实,会扩大自身的其它感官,进一步相信舞台上的真实,将自己的真实情感流露出来。所以,如果表演者本身具有吸引人的特质,并且将这种魅力赋予作品中,那么表演者本人的一经出场或影视作品的放映,都会促使作品本身的情感冲击力达到最大化,“明星效应”便是如此。通过大众媒体,观众更容易了解到自己感兴趣的明星,当这个明星出演一部与本人适配度较高的作品时,则会更加吸引观众,并且观众在主观意愿上会更愿意去深入理解作品,在这种情况下,作品的内涵会更充分地被展现,其效果远超于其它媒介。人们在观看表演时,表演的代入式和引领式会产生一种强化的作用,加之表演者的出场会增加感染力,这二者无疑使表演艺术对大众文化产生重要影响。我国戏剧影视表演体系大都由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验派发展而来,体验派主张演员要沉浸在角色的情感之中,设身处地、毫无怀疑地生活在这其中,通过演员的表演将观众带入情节,引导观众对情节与角色人物产生情感,这种方式使得表演艺术的感染力达到最大化,而感染力是一个艺术的灵魂,艺术魅力之所在正是可以在不同时代感染欣赏者,这是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表演艺术是“活人演活人给活人看”的艺术,演员可以在角色性格和规定情境中激发有机天性从而进行下意识的创作,依附天性的规律,体现出的才是真实、自然、打动人的。因为其独特优势,创作者可以在创作初期加入主观思想、想通过作品表达给人们的意愿、反映时代现状及问题等,通过表演艺术特殊的感染力,其核心传达思想更易被观众接受。以近几年影视表演当中的作品题材为例,不论是反贪、反腐、禁毒还是防电信诈骗等,一方面反映了百姓们日益提高的自我保护精神,另一方面又运用表演来深化这些思想内容,反映社会问题,引导人们的情感价值走向。人类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总会碰到极端相似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总得为满足这些需要而采取同一的生产方式,这就是人类早期出现相似的文艺现象的最终根源。如果说,每一种单项艺术的自然产生都反映了人们在某一方面的共同需要,那么,戏剧的产生,则是反映了人们在审美领域一种共同的综合性的需要。由于受文化、习俗等影响,表演艺术在各个国家、各个时期的呈现形式有所不同,但表演艺术始终没有脱离大众文化存在,不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与当下的环境、人们的诉求脱不开关系,取材于大众,通过艺术的手段再呈现归还给大众。在古希腊时期,观看戏剧演出对雅典人来说是参与酒神祭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时的戏剧体现出人们对神灵的敬畏与祈求,希望得到庇佑;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戏剧颠覆了传统的“三一律”束缚,写出了当时英国社会的问题,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在这个时期我国的明代戏曲也衍化出了传奇戏曲和杂剧,汤显祖的《牡丹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等展现了当时自由爱情与封建礼教的尖锐矛盾,而后成为经典流传至今;到了20世纪30年代左右,西方戏剧进入中国,几经发展成为了话剧,剧作家们运用话剧为载体展现对封建社会的控诉,出现了《雷雨》《日出》等经典剧目;再到后来改革开放,“双百”方针的提出对文艺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以及现在新时代习总书记提出的“两创”方针,响应人民的号召,在表演艺术中极大程度融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共同目标而努力。
以影视表演为例,当代中国影视艺术自诞生前起,始终面临的是最广大的受众群,贴近大众生活,重视大众审美感受。而在当前社会现状下,影视表演艺术更同时兼具了精神与商品两种属性,其生产、消费与大众文化联系紧密。优秀的作品吸引大众进行消费,使其在精神上得到满足,与此同时,大众的价值取向、大众文化的走向又反向约束创作者们的创作方向,从而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不论是戏剧表演还是影视表演,与大众文化的结合都会使其产生更加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作为演员要充分洞察其变化,调和其间,积极创作、认真继承、仔细研究、改革创新,将艺术文化的氛围更新并普及的更广,比如近几年的走进中小学生课堂,电影电视片段称为语文教学素材等,当表演艺术与大众文化融合的氛围不断向上向好发展时,表演艺术自身也会展现出新的活力。纵观表演艺术发展史,每一阶段都与当时社会现状、人们的诉求离不开关系。不论是教化作用,反映社会现实,还是现在的以娱乐功能为主,都与该阶段的大众文化息息相关。表演艺术从大众文化中汲取养分,大众文化也会因为表演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表演艺术具有提升大众认知、传递思想、娱乐等多种功能,不仅受到大众文化的影响,对大众文化也会产生作用。表演艺术对于大众来说,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媒介,许多艺术的形式都有表演的参与,它可以更加直观、丰盈地展现作品的内核。在艺术与生活的各种相互作用中,表演似乎是最重要的方面。作为表演艺术重要元素之一的表演者,必须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致的感受力。在现代社会的大环境之下,艺术与工业、商业、传媒等结合越来越紧密,艺术与经济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顺应当下时代主旋律的前提,表演艺术需要充分结合大众文化,了解大众的喜好,并且让表演艺术激发文化创新的活力,加强艺术文化的氛围,提升文化自信,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宗旨,让表演艺术与大众文化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观《心灵游戏》有感
《心灵游戏》是一部由毕淑敏的小说《心灵七游戏》中的“我的五样”改编的话剧。该剧通过一场心理测试,让剧中人物在音乐声中回忆并选择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事物,通过一轮轮的“比较”和“删除”,最终揭示每个人内心深处最渴望的东西。故事围绕一群人在面对人生重大抉择时的心理变化展开,探讨了现代人在快节奏、高压力社会中面临的精神困境和自我反思,展现人物思想节奏,肢体表现是不可或缺的表达方式。
在我国,话剧属于一种西方舶来的戏剧艺术形式。和我国传统的戏剧艺术不同,话剧以对白和动作为主要的表演手段,但其同样可以精彩展现故事情境,传递思想情感,打动观众的内心,而且更加适合普通大众欣赏、品味。因此,话剧传入我国以来,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喜爱,并一直发展至今。就话剧表演本身而言,虽然其主要的信息需要通过台词来表达,但演员的情感和肢体语言在表演中显得更加重要,它们撑起了话剧的内在世界和灵魂,所以,在实际的话剧艺术表演中,必须高度重视情感的表达与肢体语言的运用。
话剧表演中的情感表达。众所周知,情感表达是连接观众与话剧的桥梁和纽带。话剧表演效果的高低本质上与演员情感表达息息相关,话剧注重现场表达,考验着演员的情感把握和随机应变能力,情感的充分调动可以搭建起观众和演员相互联系的纽带,以情感为媒介可以加深观众对话剧的理解促进话剧表演艺术的发展。演员重视情感表达有利于帮助观众理解话剧内涵,结合话剧内容和演员塑造的角色需要挖掘深层次的内涵,演绎好情感世界诠释话剧人物的情感变化会提升观众多话剧内涵的理解程度。因此,在整个话剧表演过程演员需要充分意识到情感表达的重要性,所以如作者所言,演员要结合自身表演存在的问题加强学习和积极改进,对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保持敏感,逐步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会更高效的运用情感去表达艺术和感悟艺术。
话剧演员要想在舞台表演过程中表达情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不仅考验着话剧演员的综合素质、艺术功底,更重要的是要求话剧演员具备情感调动能力自然而然融入舞台表演中,保证话剧表演可以流畅进行使得演员的情感充沛能够调动观众的个人体验;在实际的话剧表演中演员需要结合观众的观看情况进行情感调动,借助身体语言、口语语言或者艺术表现形式激发公众兴趣,初步满足观众的艺术审美要求将舞台表现和情感动作融为一体。作为未来的话剧演员需要加强提升表演技巧和情感运用能力,通过丰富演员的文化储备、提高演员的文化素养可以塑造出性格鲜明的人物,从而逐步提升话剧表演艺术的文化价值。
所以,话剧表演是现场化、视觉化的表演艺术,因此各个角色人物应当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服务于话剧故事情节的推进与思想情感的表达。而肢体语言是展现一个人个性特点的最直观和外化的方式,在各种类型的戏剧表演中均是如此。因此,话剧表演中肢体语言的作用之一,便是帮助表演者更加准确地塑造人物角色,体现出人物角色的个性特点,使观众更容易理解故事情节、故事内涵。
关于肢体语言,可以选择从语言和肢体这两个当面入手体验肢体表达的魅力。语言表达和肢体表达两种方式是舞台上进行表演的最主要途径。并且这两种表达方式是极具主观性的,所以更能够与表演者的内心情感保持一致。语言是一种直接的表达方式, 往往能够将内心感受表达得很强烈。但是在舞台表演上,台词是根据表演效果需要而不断调整的,这就造成了舞台语言的固定化和理性化。肢体表达则更加随性发挥,即使舞台动作经过了练习和排练的限制,但是在正式的舞台表演过程中,毫无疑问会与标准要求有所差异,这便是表演者当时内心世界的真实反应。因此,在表演者深入理解角色的前提下,身体动作就会与人性相呼应而做出最适合的表达。只有这种最自然的反应, 才能够将舞台艺术的魅力和丰富的艺术意义展现出来。对于表演演员来说,演员本身的形体训练是其个人素质提升的一部分。只有具备与扮演角色匹配的形体, 才能够将角色的性格生动地表现出来。这是打开角色的精神世界大门的钥匙。从角色的外部特征去深入理解角色的性格形成,主要包括经典动作、 姿势、 表情等具有深厚意味的要素。从外部上与所演角色达成一致,有利于演员实现所演角色的内心世界的完全适应。具体到舞台表演,每一个动作都是演员展示情感信息的媒介。这是能够根据表达需要进行调节和操控的。不同的演员对于角色的理解是有差异的, 所以在舞台上的表现就会显示出相对的个性特征。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舞台动作能够在表情达意实现一定程度上的标准化。肢体语言是舞台呈现的主线,肢体语言在舞台表演中的作用便是承载。舞台表演是非常复杂的艺术表现形式, 包括众多的主客观因素。舞台设计包括灯光、 背景、音乐等多个方面。这一切艺术元素都需要依靠演员来汇集, 而肢体语言便是演员进行表演的基本方式。只有通过演员的肢体 动作,才能将这些艺术效果实现。否则,所有的布置和辅助都只是虚设而已。
通过情感表达重要性以及升华方式的分析和对于肢体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阐述,情感和肢体语言的关系便一目了然。肢体语言是最直接表达人物情感的语言。话剧表演的时候,表演者只依赖语言、道具、场地灯光和环境等无法全面呈现话剧角色,无法完全准确的表现话剧中所需要传达的内容和感情。肢体语言的使用在话剧表演中是不容忽视的关键部分,帮助人物更加真实可以让观众信服,可以把话剧内人物心理、感情和需要表述的内心世界充分呈现给受众,因此可以提高话剧表现力和艺术魅力,为受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利用肢体语言,促使话剧表演更具魅力,站在话剧表演角度上分析,也可以充分减少话剧表演只考语言对话的缺点和问题,更加直接的表达人物角色情感。例如《安德鲁与多莉尼》中安德鲁发现多莉尼病症加重,却迟迟不愿相信,通过一系列把手提袋从头上摘下来,衣服改正,穿好等强制动作,最后在多莉尼不停的将袜子穿在手上,安德鲁不停的给她脱掉这个反复重复的动作中安德鲁情绪爆发,正是这些连贯、有节奏的肢体语言将安德鲁无奈,无措,被迫接受现实的情绪表现的淋淋尽致,全程不掺杂一句台词,这就是肢体语言魅力所在。
肢体语言是利用身体中的眼、手等肢体传播人物内心深处的感情,属于重要的表达形式,肢体语言众多动作协调完成可以全面促进话剧表演,彰显深刻内涵,是话剧表演的重要促进力量,为此类表演准备充足的动力,合适的肢体语言协助表演者顺利完成话剧人物的塑造,可以完成多种类型的表演活动,激发话剧表演的魅力,因此我们就可以知道肢体语言的应用促进了话剧表演的发展。另外,在具体表演的时候,肢体语言协调、精准的进行,促使话剧表演更顺利、自然的过渡到其他话剧表现内容,帮助话剧表演完成自然衔接,提升表演连续性,促进表演者的角色转变和表演,带动受众进行体验,对内心活动具有一定带动作用。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对于艺术的品鉴兴趣也逐渐浓厚.话剧作为当代的主要表演艺术形式之一,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观看话剧的过程中,观众能够通过演员的肢体语言来感受情绪和情感的变化,从而使话剧更加精彩.话剧表演中的肢体语言多种多样,每种肢体语言所代表的含义都不尽相同,由于演员自身性格和习惯的不同,他们在演绎和处理肢体语言时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方式.所以如作者所言,身为演员,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也要把握好肢体语言的规律,方可以肢体语言架构起观众与戏剧的情感桥梁。
2022级研究生公晓菲
参演话剧:《罪恶之家》《小城之春》《青蛇》《安德鲁与多莉尼》《日出》《原野》《蠢货》艺术实践:儒家演讲科研发表文章:《论肢体语言在戏剧表演中的运用》于2023年1月发表于《科技新时代》,国内统一刊号:CN:11-3750/N,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6-981X邮发代号:82-721 《戏剧创作中肢体语言的运用》于2023年9月发表于《东方文化周刊》,国际刊号:ISSN1007-7316,国内刊号:CN32-1464/G0
《演员创作素质训练》
一、无声信息的传达
格洛托夫斯基认为,演员的个人表演是戏剧艺术的核心。在表演艺术中,形体动作和语言技巧的掌握水平与演员的表演水平紧密相连。当演员站上舞台的那一刻,观众最先看到的便是演员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体型和体态,演员是舞台的主体,更是身体的主体,其通过形体动作使人物的心理活动可视化,向观众揭示人物性格,传递人物思想,带观众走进人物内心,引发观众的共鸣与思考。因此,演员对自己身体结构的了解,对表演中的体型体态的纠正,以及运用通过形体训练掌握的各种技能刻画人物的能力,对其塑造人物非常重要。从运动解剖学的角度来看,人体的主要组成有脊椎、上肢、下肢以及眼睛等。脊椎与肌肉共同作用,维持躯干的平衡与活动;上肢与躯干在肌肉的连接下保证人体的正常姿态;下肢与骨盆共同作用,使人体保持重心平稳;眼睛是非常重要的表情器官,眼球周围的肌肉控制着眼睛的运动方向以及视线视野。肌肉贯穿人的全身,并支撑起各部位的运动,如果缺乏对身体各部位肌肉的训练和控制,人体会产生一系列不良体态,如双眼无神、脖子前倾、弯腰驼背、高低肩、盆骨前倾等。受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影响,每个人的身体情况都有所不同,演员要高度重视身体的姿态与动作的准确,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在演员的身体开发这一课题上,即便大家都主张演员要了解自己的身体并要具备准确控制与释放身体的能力,东西方艺术家也有不同的侧重点。西方艺术家强调对身体的解放,例如雅克•勒考克的形体戏剧,而东方强调对身体的修炼,例如铃木忠志身体训练体系。不论运用哪一种训练体系,都要基于演员身体的共性特征,以开发和解放身体为首要目的,根据演员身体素质的锻炼情况追求对身体的控制与对身体极限的触及与突破。
在表演艺术中,行动是向观众传递信息的最直观的方式之一,能使观众及时了解角色的情感与性格特征。袁胜雄导演的肢体剧《苍蝇》在前半场运用表情、手势等形体语言表现一群苍蝇的生活状态,其也是对社会中受到压迫却又努力生存的人们的生活状态的揭示。在没有对话的环境下,观众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在演员的身体上,感受演员在爬行、跳跃、奔跑中迸发的能量。演员首先要学会尽量客观地观察,在观察的同时思考这些形体动作“是什么”,其次,要对观察到的一切思考“为什么”,最后运用舞台上的形体动作去解答“怎么做”。这是一个由外到内,然后由内到外的过程。雅克·勒考克在其著作《诗意的身体》中提到:“所谓的‘自我’已经太泛滥了。我们必须观察四周的生命与事物如何运动,以及他们如何反射在我们身上;我们必须将重点放在这个以极具体的方式存在于地平线之上、天与地之间的自我之外的世界。每一个人的本色都会借由其对外在世界的施力与反应向我们浮现。我们最后总是会回到对事物的观察,回到对自然与人类现状最贴近的观察。”25在形体训练过程中,演员需要抛开脑海中固有的理论知识,卸下日常生活中的面具,透过身体技艺的训练展现人最自然的状态,激发自己的潜能,用身体去体验极限,在反复练习中观察自己身体的变化,以及在某种状态下所呈现出的最真实的情感。要想用身体去呈现我们所塑造的人物,不仅要观察一个人的外部特征,还要观察他的内心,而实现内外结合的最直接的手段就是模仿。模仿是用自己的身体去揣摩和理解所观察到的一切的过程,包括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在模仿人物的练习过程中,在台上行动的演员很难感知到自己在舞台上的犹豫、琐碎的废戏和偏离生活逻辑的行动,只有坐在台下的老师和同学在结束后的点评才会让演员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因此,观察行动中的身体是演员形体训练必不可少的环节,所有的艺术都来源于生活,并且是对生活的升华,尤其是表演艺术的创造,必须根植于真实的生活,不符合生活逻辑的创作是没有艺术生命力的。
二、有机肢体的训练
戏剧是不可复制的艺术,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审美特性。除去灯光的氛围、音响的渲染、华丽的舞台,戏剧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是演员。舞台决定了演员的主体性,演员通过形体动作和神态表情达意、叙述故事并推动情节发展,这要求演员的身体处于一种探索、自由且随时准备行动的状态。要想实现身体的平衡和自由,首先要让身体归零,褪去身体在生命早期形成的肌肉记忆,让身体回归白纸一样的状态,也就是“中性的身体”。雅克·勒考克的形体训练要求演员用模仿的身体呈现光线、颜色、水等元素,例如,想象自己是一张从桌子上飘落下来的白纸,这张纸的运动一定不是点到点的直线运动,它在空间中的运动受风的影响,或者其他元素的影响,身体所呈现的变化曲线也是千姿百态的。铃木忠志训练法强调通过高强度训练重塑身体状态,即一个可以自由控制和使用的身体。这些训练方法不仅能够唤醒知觉的主体:身体,而且要求演员充分运用想象力、肢体表现力和适应能力。自然本身处于平衡状态,演员在形体训练中要尝试走进自然、融于自然,最后“扮演”自然,在不同的情境中,演员的身体会感受到不一样的体验,并尝试做一些高难度的动作,不断挑战身体的极限,在转化规定情境的过程中,演员的内心中也流动着不同的情感。还要对演员的身体和内心进行双重开发:不仅要看到演员举手投足的肢体表现是否符合逻辑,能否说服观众,还要培养演员的感受力、想象力、表现力。这些情感和肌肉反应都会深深地刻在身体里,某一天当演员站上舞台的时候,它们会被唤醒。演员的身体是自由的、有机的,但内心一定是丰富的。
左龙在其文章《演员身体训练对塑造角色的重要性》中提到:“演员在表演时传达自己或者角色的情感,未经训练的演员的身体表现与成熟的舞台呈现之间具有较大的差距,演员通过进行持续性的身体训练后,其身体可以挖掘和呈现出更多层次的思想,可以让更高层次的艺术能力长久持续。”施展不开的身体限制了演员的想象与肢体表现,而不受控制的身体对舞台上的演员来说又是行动的阻碍;单调僵硬的形体动作会导致观众产生视觉疲劳,混乱复杂的形体动作又显得多余,演员的身体既要有突破又要有控制。动作的产生是有目的的,有意志但不随意,有质感才不粗糙,只有先释放,才能有控制。例如,在一些工作坊的肢体训练中,老师要求学员弯腰抓住脚踝反复行走,并在此过程中重复说自己的台词,行走速度由快到慢再到极慢,以至于举步维艰,台词从一开始的慷慨激昂、铿锵有力到声嘶力竭,形体和语言的变化赋予人物极大的张力,也赋予观众想象的空间,激发了观众的好奇:这个人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演员突破自己的理性限制,进入规定情境,甚至在这个过程中重构情境,身体是有意识的、积极的、有机的,一切身体的外在表现都是心理暗示的结果。戏剧的剧场性说明,舞台表演不仅是对手之间的交流,也是观众和演员之间的交流。因此,舞台上的演员要组织动作和行动,注意形体动作的适度与协调。演员的行动是有逻辑、有代入感、有思想、有分寸的,演员要对自己的身体谨慎地加以控制,尽量使身体处在放松的状态下,因为紧张会使动作变形。对身体的控制是长期训练中形成的下意识行为,例如,站军姿时,从神态到站姿都是有控制的,身体是干净的,每一个动作都不是随意的,指尖是有力的,眼神是坚定的。形体动作与内心体验和角色特征紧密相连,不同的角色形象,其神态、步态、动作、节奏等都不同,演员通过动作来强化形体协调性,增强人物表演的说服力。
《心灵的游戏》
一、现实社会的发展与思考
《心灵游戏》让我们看到了现代社会所带来的解不开的迷局与人对自身的不断追问。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物质文明高度发达,而精神文明的发展呈现两种面向:一种是理性突破了前现代社会的宗教与神学的“迷信”思想,成为现代社会思想进步的标志被不断强调,进而,在此基础之上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也被放到更为突出和重要的位置上,因此,人们在追求个人价值实现的同时也因评价体系的人为单一化必然的不断追求物质和金钱利益的最大化。比如史必成将金钱作为拥有更好的生活、显现为更成功的标准就是如此。可以说,追求理性以及对个人欲望的不断满足是推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动力之一,人类生于斯长于斯,必然受到现代社会的“反噬”,即理性的局限及其所带来的影响。比如这五个人放弃了生存的基本条件,放弃了亲情、工作、金钱,最后保留了真诚、爱人、阳光、理想和安宁是否是值得的。生命的意义是否在于经过理性的思考与抉择之后的满足与心安理得。另一种是对于理性和个人及个人价值的强调,在让宗教和神学走下神坛的同时把人类自己推上了神坛。人成为自己的“偶像”。自此,精神上绝对自由的人成为自己所有行为、精神、思想的唯一决策人和负责人,进而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一旦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中面临如影随形的压力、孤独、焦虑、抑郁等各方面的精神困境无法疏解之时,人类再也无法找到推脱和逃避的理由与借口,只能承受。这也就直接造成了生存在现代社会中的人的精神与“自我”的对立与拉扯,形成了外在的价值取向和内在精神的不断征战,反而更容易深陷其中,而这也是现代人所必须面对的
这是一场并不繁华的盛会,甚至可以用“简陋”来形容话剧的整体布置,简简单单的五把椅子,干干净净的五位演员,好像舞台留下太多太多的空白。但是与以往不同的是,这并非司空见惯的“起点——高潮——结局”式表现手法,而是伴随着命题的转变,五个人都在不断补充、刨露、爆发,高潮点不断地转移变化,给人一种紧凑震撼,张力无限的舞台效果,这似乎弥补了刚刚所说的舞台空白。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舞台的打光。在观影的过程中,比如史先生讲述“饼”的经历,即他为什么第一个放弃人民币的理由时,舞台的灯光是黄色的,是温馨感人的;而翦小姐讲述“北京的冬天真冷”,即她为什么放弃吃饭睡觉的理由时,舞台的灯光是冷色调,蓝色的灯光;唐果讲述放弃老母猪的理由时,在极力渲染“杀猪”的血腥场面对人物心灵极力冲击时,舞台的灯光是红色的。总体来说,舞台的打光与人物的经历色调意义呼应,这也是导演非常用心的地方。同时,毕淑敏作品中的人文关怀与疗愈情节在《心灵游戏》中得到了较好的呈现。毕淑敏作为具有医生、心理咨询执业资格和作家双重身份的创作者,其作品自然地流露出对创伤的疗愈、对人性的拷问、对时代异化的书写、对女性困境的同情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而这些也都在唐果、温长青、史必成、翦秋、郑天一等人物的故事线中有所体现。心理疗愈主题也是《心灵游戏》的一大亮点,在现代文明高速发展的时代,个体的情感与需求被冰冷的工业化浪潮裹挟,个体面临被异化、被创伤的风险。创作者将这些时代症候表现出来后并没有简单地置之不理,而是从心理治疗的角度进行疏导,使患者能够进行自我疗愈。小剧场的形式让演员与观众距离更近,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情,也更容易让观众敞开心扉,饮下这碗心灵鸡汤。
二、鲜活人物形象的塑造
与剧场中舞台上的规定情境不同,在肢体剧中的特定场域表演是身体和空间合二为一的表演,是创作者在真实存在的现实环境中行动,例如海边、森林、大山里,演员与场域的接触、互动都是表演的一部分。不论是在什么情境中表演,都要求演员摘下华丽的面具,以最真实的状态与观众见面,自己相信并且使观众也相信眼前所发生的一切的真实性。人物的空间关系决定了规定情境,演员唯有在了解其目前所处的规定情境之后,才能在舞台上做出正确的行动。
观察生活的练习是训练演员观察不同的人如何面对生存困境,演员通过建立一个接一个的情境模仿这些生活中的人物,同时揭示不同的人物性格,而不是简单的生活行动的照搬,其目的是发掘并凸显人类天性的特定层面。要想让规定情境表演具有理想的审美效果,角色的行为逻辑和内心逻辑都必须符合生活逻辑,演员只有生活在角色的规定情境之中才能建立角色的真实感受,建立人物的真实性。徐洁在其文章《戏剧表演中形体动作的分寸感拿捏研究》中认为:“出色的戏剧表演会带动观众情感与情绪的变化,并获得观众积极的回应,随着剧情、音乐及形体动作等舞台要素的变化,观众也会陷入或紧张或愉悦或悲伤的情感氛围中,这是感受美的过程。”在剧场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是观演关系,即演员与观众的关系,一场完整的演出不仅包含演员在舞台上完成自己的表演任务,舞美、灯光、音乐等发挥好各自的功能,而且包含观众的参与,包括情感的流露和心理的感知——这才是为整场演出画下圆满的句号的关键。
表演中的“三位一体”是指创作者、创作道具、作品皆为演员本人,将模仿的结果直接搬上舞台是大部分表演专业新生在观察人物练习阶段都会出现的问题,即兴训练及人物模拟需要演员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再创作,用打好基础的身体呈现自己创作的作品。所塑造的人物的丰富层次和表现张力来源于演员对人性的观察,舞台是一个放大器,人物的情感与思想应该是多层次的,演员要用角色的行为方式去行动,用生活的逻辑去理解人物,让人物内心的丰满程度大于人物的外部行为的丰富程度。演员在舞台上过自己的生活和演员在舞台上扮演人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身体是创作的材料,是角色的载体,在表演过程中,任何杂念都是阻碍。形体训练中的人物模仿是用最符合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的方式去演绎他的故事。典型人物的塑造需要寻找人物之最,即人物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例如其态度、性格、肢体和语言特征等。再现是在模仿基础上的创造,加上时间、地点、事件,对一个人物的塑造需要先做加法再做减法。在人物形象的搭建和塑造过程中,要用行动搭建情感表现的渠道,让情感自然流露,这样演绎出来的人物才能打动观众。铃木忠志在《文化就是身体》一书中提到:“戏剧演出的核心特征体现在演员说台词时身体自然而然的反应,这些反应激活了蕴藏在人类身体和集体潜意识中的丰富语言传承,并别具匠心地给这些语言传承注入了新的生命力”由此可见,演员在舞台上的形态与语言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演员在进行形体训练的过程中,除了要打磨自己的身体表现外,也要学会融入文化内涵,最终向观众呈现出有思想、有深度的戏剧作品。
随着艺术形态的变化和文化思潮的发展,演员的形体训练不再是简单的舞蹈基本功训练,而是内心与外部统一的综合性训练。演员要从对自己的身体以及内心的更深理解出发,进行专业的身体训练,发掘自己身体的极限,培养控制身体的能力,夯实表演的基本功。在演员的成长之路上,身体的开发只是帮助演员打破对舞台空间的陌生感的第一步,表演训练是一个整体,其能帮助演员获得塑造个性鲜明、内心丰富、生动立体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这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过程。
2022级研究生徐雪菲
参演话剧:《六十年代的爱情》(原创)《金枝欲孽》(原创)《我爱油田》(原创)《回家》(原创)《礼物》(原创)《四世同堂 》《雷雨》《压迫》 《日出》《海鸥》《 阮玲玉》 《蠢货》《罗密欧与朱丽叶》 《复活》 《玩偶之家》 《树洞的秘密》《婿事待发》 《乌龙山伯爵》艺术实践:儒家演讲 2024年5月“戏剧进生活”活动2024年4月下旬济南图书馆“古风新韵”活动2024年7月沈阳初心剧团话剧导演科研发表文章:《论20世纪后斯坦尼表演方法的延伸—以乌塔·哈根为例》于2023年1月发表于《艺术品鉴》国内统一刊号:61-1485/J,国际标准刊号:2095-2406《论戏剧表演中面具的运用》于2024年5月发表于《天南》国内统一刊号:CN 44-1181/I,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4-6399
《演员创作素质训练》观感
一、自我修养对于塑造角色的重要性
表演的精髓就在于塑造角色,演员塑造角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要分析剧本与角色的准备阶段。演员塑造角色的基础与依据就是剧本。所以塑造角色的最初,就应该认真分析剧本中的角色,达到人物塑造的标准。
第二个阶段,就是塑造阶段。演员在塑造角色时的辛苦是很持久的。因为剧作家所提供的剧本人物大部分属于抽象化或者有时代背景。这给演员的塑造筑起了一道厚厚的墙。演员必须去克服这些困难,并且以满腔热血一遍遍地去塑造,去饰演角色。饰演角色的时候是演员发挥自己创作空间及想象的时候。但是前提是在不破坏原版人物设定的情况下去创新,演出既是原本角色的,又是自我创新的角色来。
第三个阶段,就是真正的表演阶段。表演角色也就意味着演员要在舞台上表演,并且台下有无数观众在注视着你。这不仅仅是对演员塑造人物成果的考验,还有对演员演技的考验。演员就是要在表演阶段,克制自己的紧张,并且塑造表演出自己的角色。才是真正的成功塑造角色。
虽然演员成功塑造了角色,但是没有足够的自我修养的支撑,很难使角色活灵活现并且深入人心。为什么自我修养对于角色的塑造这么重要。
第一,自我修养影响着角色塑造的整个过程,从始至终。没有良好的自我修养,从开始塑造角色就面临很大问题。因为塑造角色的开始,需要演员去阅读理解剧本。而缺少内心修养,就不能了解到剧本作者想要表达的角色,从而影响演员塑造一个完整的角色。
第二,在塑造阶段,演员的自我修养也十分重要。经历漫长的剧本阅读以及理解之后,演员逐渐进入到塑造阶段。塑造阶段最直观的就是演员的台词和形体。这些都与演员的自我修养息息相关。演员良好的自我修养决定着塑造的角色。
第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表演阶段。表演阶段要面对许多的观众以及自己的导师,这个时候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容易紧张,从而破坏塑造的角色特点以及整场演出的完整性,这是演员的内在修养。演员的外在修养中的身体协调能力,则可以让演员在演出过程中遇到意外时身体可以做出明智的动作从而避免意外发生,给予演出一个完整性。
可见自我修养对于演员的角色的塑造是有多重要。
二、外表塑造到位的同时,演员需塑造内在
在一个演员成功地在外表上塑造了一个人物角色的时候,更重要的还要在内心达到所塑造的角色内心的状态。这就需要演员从内心出发,用心去感受所塑造角色的经历,性格,行为举止等等的一切有关于所塑造角色的内心特点。
(一)通过文献去理解
很多很多的话剧或者影视剧,其最初的出处都是来自于小说,历史文献。如果作为一名演员要去塑造这些小说或者历史文献中的人物角色,就应该仔细地阅读这些,并且去不断理解,揣摩。这样做了之后,并不算真正的完成。演员还需要结合当下所在环境,所在社会及文化的特点,在不曲解人物角色内心的前提下,创造出新的东西。而这个东西就是小说或者历史文献中人物角色与当下社会文化的结晶。才能够被现代观众所接受,并从中得到感悟。
(二)通过以往的演员大家去学习
话剧和影视剧,每年都会更新换代。同一部话剧可以被许多演员所演绎,或者通过许多演员的诠释而变得活灵活现,使人印象深刻。往往有前辈的演绎,作为后生的演员,我们才有学习的榜样。或者某一些话剧中有些演员演的版本是经典之作,我们在观赏学习的同时,也不能忘了去观赏学习其他版本。因为作为演员,不是去模仿,而是去学习前辈的作品,演技。并且自我创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千万不能照搬照抄,模仿的东西是一文不值的。最能够吸引眼球,价值连城的往往是自我创新创造出来的。俄国评论家别林斯基曾经指出表演是创造性的,天生的。他不是作者的助手。作为演员就应该向以往的演员大家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自我创新,演绎出属于自己的话剧,影视剧。
作为一名演员,外表塑造与原型人物相似或者一样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饰演的角色的内心、内在进行细心、创新地去塑造,这样才能塑造出完美的角色。
三、内外兼修
作为一名演员,不论是话剧演员还是影视演员,在塑造角色的过程中,自我的内在修养和外在修养都尤为重要。演员自身的内在修养主要包括演员的台词,性格,适应能力,还有对表演的热爱。而演员的外在修养主要包括演员的形体,举止,身形的保持等等。如何才能做到演员自我的内外兼修?
(一)演员对于自我的内在修养提升
演员的内在修养,都是体现在演员生活中的言语,举手投足,以及微笑或者问候。而这一系列都能决定演员塑造的角色。
然而作为一个演员,如何去做到内在修养的提升是十分重要且关键的。第一,就是要从言语,性格上去改变。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就是语言,如果我们说话说的不得当,就很难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好感,同样的道理,假如我们做到了这些,不仅仅能使自我的内在修养提高,而且可以大大加强塑造的角色所表现出来的感染力。在性格上假如有许多的缺点或者有许多负能量的特点,就不能在道德修养上有所提高。所以我们要学会一直努力地改进自我的言语和性格,这样才能得到不断的进步;第二,就是要努力虚心地向老师及长辈求教,并且去承受磨难。这样才能不断地进步。老师以及长辈都是经历过许多的人,向他们求教可以让自己少走弯路,并且得到一盏指明灯,照亮我们走向光明。走向光明的道路上也并非一路平滑,道路上必定会有陷阱或者磕磕绊绊,而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去承受磨难。只有自己本身经历过这些磨难,才会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强大,更加丰富成熟。
(二)演员对于自我的外在修养磨练
演员的内在修养着实重要,但外在修养的磨练也不可忽略。演员的外在修养的体现,都是体现在演员的外形,身材,以及形体的协调性和外观美。因为作为观众对于演员的第一印象就是演员的外形。所以外在的修养最直接的表现出演员饰演的角色。第一,作为一个演员必须要拥有健康的身体和身形。这就需要演员经常通过运动锻炼自身,再通过健身提升自我的身形条件。这样塑造出来的角色给观众的第一印象就是十分的完美。第二,演员不仅仅需要拥有健康的身体,演员自身的身体协调能力也极其重要。在演员塑造角色,在戏里表演的时候,协调的身体执行能力,能使塑造的角色更加的自然,更加的富有美感。协调能力的提升,就需要演员去学习舞蹈或者武术来提升。
作为一个演员,真正的努力去做到内外兼修,才能算是合格的演员。
塑造角色是极其重要的,塑造角色又是极其困难的。作为一名演员,就需要有演员的责任以及演员的自我修养。不论是内在修养还是外在修养,都关系这角色的塑造成功与否。塑造角色好比是建造一所房子,演员的内在修养好比是房子的根基,里面的框架和图纸。而演员的外在修养就是建造房子的砖块水泥门窗等各种零件。这些全部齐全还不够,加上演员内在修养中的创新精神,才能建造出完美且独一无二的房子。这就是我们演员一直所追求的角色的塑造。
《心灵游戏》观感
当你们的生活中出现了意外,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保不住了,你会放弃什么?
这样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来自于首届全国小剧场戏剧“紫金杯”优秀剧目展演的参展话剧《心灵游戏》。该话剧由作家毕淑敏根据其同名图书中的部分内容改编,由北京人艺著名导演任鸣执导,由浙江话剧团有限公司的优秀年轻演员排演,讲述的是被困于沙漠五个人在经历了一场“丧失之旅”之后终于发现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的故事。这部看似有些“简陋”的话剧无疑是成功的,因为它在短短地几十分钟让观众感受到了现代社会中人的迷茫与挣扎,伤痕与治愈、失去与获得,以及心灵的最终归宿。
在人物塑造方面,剧中的每个人都有丰富的前史和成长弧线,在游戏中,他们不断失去,也不断发现和认识自己,是获得的过程,也是精神和信仰再次被唤醒的过程。他们的身上有我们的影子,也有这个社会的影子。创作者通过五个人的“丧失”之旅搭建了现代社会的缩影。
把自己伪装成老板的史必成,最先放弃的是他曾经最为看重的是金钱。因为受够了贫穷和贫穷所带来的痛彻心扉的伤害,他将金钱作为唯一的追求和目标,不惜铤而走险,为了金钱而枉顾精神,最终不得不放弃金钱而选择安宁。相比之下,满足精神追求才是真谛。正如IT精英温长青放弃令人艳羡的工作而保留真诚一样。他的遭遇在现代社会中更具有代表性:用健康和精神上的自我“牢笼”交换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理想抱负。少有人思考是不是值得,因为现代社会的理性告诉他,这是人在社会中必须要做和不得不做的。所以,以他为代表的“他们”也在理性思维和精神困局之中不断挣扎着不致沉沦。
更具有普遍性的则是唐果和翦秋。她们代表了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普通打工者和“边缘人”。他们努力生存,但过往的经历、社会中的历练让他们不断改变自己、接受自己、与自己和解,他们的被动、挣扎、犹疑以及对爱的渴望贯穿了整个生命。这些又何尝不是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所经历的呢。
相比之下,老刑警郑天一是剧中唯一一个没有深陷精神困境的社会人。他坚定、乐观、充满正能量,是社会正义、公平的象征,也是找准了人生坐标的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也是希望之所在。
在人物关系方面,该剧在不经意间实现了三组人物关系的转折和建构。在原本的“团友”关系中生发出了唐果和温长青的情感关系、史必成和翦秋的工作关系、郑天一和史必成之间执法者与被执行者的关系。这些关系构成了当下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形态,既是现代社会基本元素的反映,也是现代社会简单而又复杂关系的外化;既显示了社会关系的困境,也代表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心灵游戏》让我们看到了现代社会所带来的解不开的迷局与人对自身的不断追问。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物质文明高度发达,而精神文明的发展呈现两种面向:一种是理性突破了前现代社会的宗教与神学的“迷信”思想,成为现代社会思想进步的标志被不断强调,进而,在此基础之上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也被放到更为突出和重要的位置上,因此,人们在追求个人价值实现的同时也因评价体系的人为单一化必然的不断追求物质和金钱利益的最大化。比如史必成将金钱作为拥有更好的生活、显现为更成功的标准就是如此。可以说,追求理性以及对个人欲望的不断满足是推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动力之一,人类生于斯长于斯,必然受到现代社会的“反噬”,即理性的局限及其所带来的影响。比如这五个人放弃了生存的基本条件,放弃了亲情、工作、金钱,最后保留了真诚、爱人、阳光、理想和安宁是否是值得的?生命的意义真的在于经过理性的思考与抉择之后的满足与心安理得吗?
另一种是对于理性和个人及个人价值的强调,在让宗教和神学走下神坛的同时把人类自己推上了神坛。人成为自己的“偶像”。自此,精神上绝对自由的人成为自己所有行为、精神、思想的唯一决策人和负责人,进而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一旦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中面临如影随形的压力、孤独、焦虑、抑郁等各方面的精神困境无法疏解之时,人类再也无法找到推脱和逃避的理由与借口,只能承受。这也就直接造成了生存在现代社会中的人的精神与“自我”的对立与拉扯,形成了外在的价值取向和内在精神的不断征战,反而更容易深陷其中,而这也是现代人所必须面对的。
当晚的舞台上,只有五把椅子、五位演员。然而物理空间的小却有益于拉近观众和人物之间的心理距离,加上演员真情实感的投入式表演,观众很快被带入到了剧情中,萌生出了想要和剧中人物共同经历的念头。
随着心灵游戏的开始,作为观众的我也不自觉地参与到了这场游戏中,成为了感同身受的当局者。这是一场并不繁华的盛会,甚至可以用“简陋”来形容话剧的整体布置,简简单单的五把椅子,干干净净的五位演员,好像舞台留下太多太多的空白。但是与以往不同的是,这并非司空见惯的“起点——高潮——结局”式表现手法,而是伴随着命题的转变,五个人都在不断补充、刨露、爆发,高潮点不断地转移变化,给人一种紧凑震撼,张力无限的舞台效果,这似乎弥补了刚刚所说的舞台空白。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舞台的打光。在观影的过程中,比如史先生讲述“饼”的经历,即他为什么第一个放弃人民币的理由时,舞台的灯光是黄色的,是温馨感人的;而翦小姐讲述“北京的冬天真冷”,即她为什么放弃吃饭睡觉的理由时,舞台的灯光是冷色调,蓝色的灯光;唐果讲述放弃老母猪的理由时,在极力渲染“杀猪”的血腥场面对人物心灵极力冲击时,舞台的灯光是红色的。总体来说,舞台的打光与人物的经历色调意义呼应,这也是导演非常用心的地方。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人物角色是纵横职场的IT精英温长青,尽管他拥有了体面的工作,却因现代社会高压力的快节奏生活模式,患上了抑郁症。精神困扰作为现代性的症候之一,成了大多数年轻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然而健全的灵魂需要寄身于健康的肉体和健全的精神,倘若罔顾了自己的心灵健康,这将成为个体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支撑整部戏的不是人物之间激烈的矛盾冲突,而是每个人物内心所面对的选择。和思考。五个角色都是主角,戏份也非常平均,演员充足的内心体验和超强的台词驾驭能力,在写实的舞台意境中得到了淋漓的发挥与呈现,赢得观众阵阵掌声。在舞美方面,贴近于“一桌二椅”演员充分用形体,肢体语言表达人物,表达故事情节。
《心灵游戏》让我们看到了现代社会所带来的解不开的迷局与人对自身的不断追问。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物质文明高度发达,而精神文明的发展呈现两种面向:一种是理性突破了前现代社会的宗教与神学的‘迷信’思想,成为现代社会思想进步的标志被不断强调,进而,在此基础之上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也被放到更为突出和重要的位置上,因此,人们在追求个人价值实现的同时也因评价体系的人为单一化必然的不断追求物质和金钱利益的最大化。……比如这五个人放弃了生存的基本条件,放弃了亲情、工作、金钱,最后保留了真诚、爱人、阳光、理想和安宁是否是值得的?生命的意义真的在于经过理性的思考与抉择之后的满足与心安理得吗?
2023级研究生周晗
艺术实践:
第二届山东省全民读书大会《悦读之声》朗诵
第二届开心麻花驻济高校喜剧大赛 小品《误会》
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 《甜头背后是陷阱》 一等奖
2024年度传播交流推广项目——国家艺术基金话剧《雪落无声》
山东艺术学院戏剧学院第四届春耕杯 小品《理智的爱》二等奖
科研发表文章:
《刁亦男的黑色电影作品创作探究》—《北大荒文化》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79 国内统一刊号: CN 23-1588/C
《戏剧中的肢体语言——以话剧《朱丽小姐》为例》 —《探索科学》杂志 2024年15 期 国际刊号:ISSN2095-588X国内刊号:CN10-1148/N
《演员创作素质训练》读后感
演员创作素质的训练包括松弛与控制的训练、注意力训练、想象力训练、观察与模拟训练、信念与真实感训练、感受力与适应力训练以及形体、语言表现力训练等。然而在这一系列的训练过程中, 不少表演教师忽略了形体表现力的训练, 而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演员创作素质训练的其他部分。表演是体验与体现相统一的艺术, 演员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只有内心的体验, 而没有鲜明、生动、准确的外部体现,因此就要要通过在加强对演员创作素质训练的同时, 更加重视形体表现力的训练。,把人物形象传达给观众, 使观众受到感染并得到享受。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过:“外部体现之所以重要, 就因为它是传达内在的‘人的精神生活’的。”演员需要通过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塑造不同性格、不同时代、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物形象。
形体表现力是指演员在扮演角色时通过外部表现形式细微地、准确地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动态。形体是演员的物质基础, 是演员至关重要的创作工具。没有形体可塑性和形体表现力的演员, 是一个不合格的演员。俗话说:“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因此, 加强和重视对表演专业学生形体表现力的训练, 是当今我们在演员创作素质训练阶段中的一个重点。
形体表现力训练主要放在对学生形体的可塑性和适应力上。表演课上的形体表现力训练并不是要取代形体课的训练, 虽然它和形体课一样重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形体表现方面的创作素质, 但是形体课还给予学生舞台技能和技巧方面的训练。演员创作素质训练阶段中的关于形体表现力的训练, 更加侧重于解决学生在表演时体验与体现的相互联系, 培养学生从一开始就重视内、外部素质的齐头并进, 自然地在创作中把内心体验与外部体现有机结合起来, 并且让学生通过表演创作对形体课的训练有更深刻认识, 使学生能够对形体课给予高度重视, 并自觉地把在形体课上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技巧运用到表演创作中去。
戏剧作为古老的艺术门类,在最近一百年的历史中,其演出样式、创作方法与表现手段逐渐呈现趋势多元化,相对应的演员训方法也层出不穷。然而,在众多流派体系中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的演员训练方法——“即兴创作”。
即兴创作作为演员训练的一种方式在世界上广为流传,许多的戏剧流派以及演员训练手段均有即兴表演创作的元素。无论是地处美国的耶鲁大学还是我国台湾地区,系统的即兴课程设置都不胜枚举。
“‘即兴’方法的意义不只在于即席发挥进行创作,而是意味着在没有经过理性思考情况下形成身体动态,在下意识的行为之中,将个人最有特性的身体样式呈现出来”的同时演员个人独有的身体经验也被呈现出来。
“即兴”提供给演员自我身心探索的机会。“即兴透露着舞者对自我身体的察觉,思考,以及心身协调中的自由”,其动作来自感觉器官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强烈的动作知觉又将激发人的想象与思考。“对于演员来说,即兴的动作创作的目的并不在于其本身,而是作为一个探索和拓展他们技能的必要工具”从而“扩大演员的运动范围并通过它来定义其动作风格”,例如梅耶荷德的“有机造型术”训练阶段中的“热身”部分以“即兴”的方式展开对身体各个部分的训练:“将扭髓的走路姿态和胸部运动相结合,当你在空间里探索的时候出现了怎样一个不可思议的人物!”
“身体的即兴”与《戏剧表演基础》中的“演员基本创作素质”进行“连接”是本课题探索价值之一。“演员的每一个表演都似乎在创造一种‘快来看我’的机会”。演员在创作外部形体动作时易出现的问题——缺乏内在感受,停留在表面外形——缺乏形体表现力的体现。对于演员来讲,即兴的作用之一是让常常关注于身体外部表面动作的演员将意识从“动作看上去是什么样子,转移到感觉到的是什么样子”。身体的即兴既起始于自我内在冲动和情感的迸发,动作中透露着演员下意识的反应;在身心高度统一的过程中不仅会潜移默化地提高演员的“七力四感”,高度视觉化的动作将演员内在状态外显出来,以此考察演员的形体创作素质。
身体的即兴行为绝不是瞎蹦乱跳,毫无章法。身体的即兴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自由与限制的统一中实现身体与心理合一、思维与身体合一。当演员进行一段即兴动作时,在即兴过程中他的创作思维,想法,创造力及其局限性都会通过动作的形式流露出来。在持续不断地“即兴”运动中唤醒、激发内在能量,刺激大脑细胞给予反馈,是从思维到身体再到思维的不断螺旋上升发展的过程;在集体训练中通过知觉联动效应能提高群体创作的默契度,在个体与群体关系中探索身体与空间关系,基于对身体形态的构建培养演员的想象力和集体创作意识。
即兴创作既是演员需要掌握的技能之一,也是一种演员内外部素质的训练方法。能够帮助演员塑造人物,找到角色的内在动机,整理行动线并结合自身的经历与性格特质,将演员从固化的排演模式中解放出来,发挥其主观意识进行创作。
在即兴环境下演员可以主动推动情节以及角色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演员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身体、声音、情感、想象、直觉等因素进行创作,而这一过程既是排演又是对演员创作素质的全面开掘与培养。利用对应的即兴创作技法,将规定情境作为土壤,通过二度创作者共同重组、实验、发展,将各种素材结构为一个整体,成为“即兴创作”作品。
在戏剧表演教学中,有些戏剧工作者都难以辨别演员的“即兴表演”与戏剧的“即兴创作”,认为二者同属一种概念,也有人认为即兴就是表演教学中的训练,简单理解成未经准备进行表演或是天性解放中的一环,其实即兴的概念并不仅仅是随兴。“即兴”作舶来的概念,应厘清其根源。概念本身在传播中利用语言作为媒介,其信息的传递必定是有损耗的。其中翻译者在接收“即兴”的概念时,因其所属职业并非戏剧领域所以即使从语言学的角度虽然翻译正确,但究其内在含义往往不能一概而论。
帕特里斯•帕维斯将即兴表演定义为演员技巧,是“……未准备、事先未规定过程产生中的即兴“创造”。即兴表演在演员的训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需要学员的即席表演能力。即兴表演在表演创作与演出中的地位也愈来愈重要。……会使角色更加生动、丰满。”“此处的即兴更偏向于是演员能力的培养,甚至是一种审美准则,通过练习训练我们的即兴表演能力都大有裨益。
梅丽莎•布鲁德认为“即兴表演”是演员创造角色的重要工具;斯特拉•阿德勒强调“用直觉来进行创作”;乌塔•哈根认为即兴能使演员更加了解角色的真实性、状况和环境、时间和地点、各种情绪变化、剧情发展的种种可能性,它是非常有价值的,可能使整出戏的创作开花结果;朱迪斯韦斯顿认为即兴表演训练能够使得演员扮演角色的情绪生活、措辞和动作变得合理有机,并提出了即兴表演训练的一系列方法。
综上所述,“即兴表演”实际上是演员在表演时针对戏剧事件快速转码的能力,依托于演员自身的直觉以及经验进行判断。即兴表演本身更具有工具性,使表演中的行为更加合理有机。如同梅耶荷德所述,即兴更像是演员沉浸在角色中表演时的应激反应,即兴表演更像是是表演的本体,相反“即兴表演”强调的即兴能力更像是演员创作素质中的元素,对角色塑造、人物特征方面具有针对性。
“即兴创作”的目标是在于创作,是通过多种即兴练习有的放矢的培养演员的创作素质,针对的是“戏剧片段或戏剧作品”的组织与结构。通过不断提升演员的想象力、注意力等使演员素质综合提升,通过即兴培养其他能力而不是单单只有即兴表演单个元素。即兴创作成为一种手段,不仅具有上述的功能,通过其创作的作品更加具有创造性,为戏剧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心灵游戏》观后感
话剧《心灵游戏》是由著名小说家毕淑敏根据其同名图书中的部分内容改编,并由北京人艺著名导演任鸣执导的一部深刻探讨人性与内心世界的作品。这是一部探索内心海洋幽远铭心刻骨的话剧,五个年轻而复杂的生命,在碰撞中扬帆。该剧以五个被困于沙漠的年轻人在一场心灵游戏中的经历为主线,展现了现代社会中人的迷茫与挣扎,伤痕与治愈,失去与获得,以及心灵的最终归宿。话剧中,一辆自驾游俱乐部的越野车在荒漠中抛锚,车上有患抑郁症的IT精英,也有遭受性暴力的都市白领等等。五个年轻人在一场心灵游戏的拷问下袒露襟怀,直指人生本质。一个个赤裸的灵魂在星空沙海中尽数袒露,在痛苦的选择与放弃中净化澄明,不断让人对生活现状及人生观、世界观进行思辨。这部话剧用短短的几十分钟,让观众感受到了现代社会中人的迷茫与挣扎,伤痕与治愈、失去与获得,以及心灵的最终归宿。剧中的每个人都丰富饱满,他们的身上有我们的影子,也有这个社会的影子。
《心灵游戏》的演员们通过细腻的肢体表演,成功地将角色的内心世界传递给观众。作为一种表演艺术,话剧表演应当要让观众的身心进入话剧的情境中,这样才能让观众更好地体验、感受话剧艺术,而不只是简单了解话剧故事、话剧情节。但是,对于观众来说,他们与话剧的表演者之间是存在明显界限的,表演过程中观众不可能登上舞台,不可能感受舞台中的环境、氛围,更不可能深入了解话剧剧本。为了弥补观众作为话剧“主体”的这种缺位,就必须依靠话剧表演者的情感表达来增强表演所带给观众的身心触动,构建起连接观众与话剧的桥梁和纽带,从而让观众真正融入话剧艺术中,更好地体验、感受话剧艺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尤其是表演艺术形式,都应当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这样的话剧艺术、话剧表演才算得上是成功的。抛开话剧艺术的创作不谈,单就话剧表演来说,如果表演者在舞台上自己不能将人物角色应有的情感反应表达出来,就势必会让整个表演过程显得“干瘪”,如同在走一个程序化的过程,完全是外在的形式展现,根本不能打动观众,更不能让观众找到情感上的线索,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只有表演者能够流露出真挚的情感,将人物角色应有的情感反应准确表现出来,才能打动观众,引发他们对话剧艺术表演的情感共鸣。虽然说语言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和途径,但“思想情感”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正所谓“大悟无言”。有时候一些复杂、微妙的情感,通过语言是无法准确传递出来的,唯一的方法是让对方“感同身受”,这样才能让对方准确理解思想、领会情感。在话剧艺术的表演中,表演者通过情感表达,能够感染观众,使观众产生一种移情过程——用被感染了的客观事物衬托主观情绪,这样就能更加准确地传递话剧思想情感。例如,当IT精英温长青放弃令人艳羡的工作而保留真诚时,他的肢体语言可能表现出从犹豫到坚定的转变,通过细微的面部表情、手势和身体的姿态变化,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他内心的挣扎与释然。
与电影、电视剧不同,话剧表演是现场表演,所有情节、过程都必须“一条过”,不能出现任何失误。但是在话剧艺术表演的实践中,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表演者或许不能完全根据排练完成表演,事实上这样也会导致话剧“灵气”的丧失,因此偶然间即兴表演,尤其是即兴的肢体语言,往往能够给话剧表演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不过,即兴肢体语言的应用,一定要注意尺度,不能脱离原有的故事、情感线路,更不能过于夸张,否则就会有“哗众取宠”的嫌疑。其需要的是表演者的“灵光一闪”,既要与现实生活相贴近,又要满足推进表演进程的需要,更好地展现话剧故事。该剧的一大特点是演员们必须连续表演一个半小时,没有场次之分,如同电影中的长镜头一样“一镜到底”。这种表演形式对演员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需要他们保持高度的专注力和持久的体力。同时,这也为演员提供了展现自己深厚表演功底的机会。通过连续的肢体表演,演员们能够更加流畅地展现角色的情感变化和成长弧线,使角色形象更加立体和饱满。在剧中,大段的内心独白和人物交流是揭示角色心理的重要手段。演员们通过肢体表演与台词的完美结合,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例如,在心灵游戏的拷问下,演员们通过肢体语言表现出角色的紧张、恐惧、犹豫、坚定等复杂情感,与台词形成强烈的共鸣,增强了戏剧的感染力。
话剧这类现场型的艺术表演,需要演员拥有扎实的表演功底和良好的艺术素养。能够成功出演话剧并且获得强烈反响的表演者都可以说是达到了这两种要求,更有甚者演技炉火纯青,将人物的动作语言拿捏得刚刚好。演技的好坏并不一定需要多么专业的人员进行评判,现场的观众才是最好的裁判。能够调动起观众的情绪和氛围才是一个合格的话剧表演者应该做到的,也是专业话剧演员的必修课。当然,若要调动起现场观众的情绪仅仅依靠对白是不够的,这就要依赖于表演者的肢体动作。演员适时且恰当的肢体语言就是表演的点睛之笔,使单薄的语言对白有了支撑,人物有了立体的形象,肢体语言是连接剧情与演员的桥梁,现实的演员通过研读剧本,窥探角色的内心做出与之相应的动作,那么角色的形象就更加生动鲜明,观众可以真正将他本人与剧中角色看为一体,仿佛故事就发生在眼前,更容易调动起观众的情绪,与之产生共鸣。由此可见 ,肢体动作将故事与现实进行了连接和统一,艺术的感染力也因此而体现。
任鸣导演在《心灵游戏》中打破了写实主义的创作风格,试图让演员超越生活的原始状态,达到一种表现的、超写实的、写意的表演状态。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简而言之,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是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方式表现生活,只不过在艺术思想的深度和抽象程度上存在差异。就话剧艺术来说,其表现的方式相对直观和形象,而且与现实生活往往紧密相关,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景、随处可见的人物,上到家国情怀、下到家长里短,都可以成为话剧的元素和内容,其所反映的也是最现实的思想和情感。因此,作为话剧的表演者,应当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重视对生活中细节情感的观察和积累,以自身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为基础,把握住不同人物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活动特点,这样才能真正表现出话剧中人物应有的情感。这种手法使得戏剧更加聚焦于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让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角色和剧情。导演通过精简舞台提示和布景,将观众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演员的表演上。这种手法不仅考验了演员的表演能力,也极大地提升了戏剧的观赏性和感染力。演员们通过丰富的肢体表演和深情的台词演绎,将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传递给观众,使观众在简易的舞台环境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
《心灵游戏》的舞台设计简约而不简单。舞台的大背景是一块长方形的黑色大绒布,舞台上除了五张灰色的椅子之外几乎没有其他装饰。这种极简的设计使得观众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演员的表演上,同时也营造出一种空旷、孤寂的氛围,与剧中人物所处的沙漠环境相呼应。虽然舞台布景简约,但灯光和音乐在剧中的辅助作用不容忽视。通过巧妙的灯光设计,导演成功地将观众带入到不同的情感氛围中;而音乐的运用则进一步增强了戏剧的感染力,使观众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双重享受。
在话剧艺术表演中,不论是情感的表达还是肢体语言的应用都是不可或缺的,它们与话剧的表演效果密切相关。表演者一方面需要正确认识到情感表达和肢体语言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更要正确、合理地表达情感、运用好肢体语言,提高话剧表演的表现力、感染力,使话剧表演得到观众的认可和欢迎。《心灵游戏》是一部深刻探讨人性与内心世界的优秀话剧作品。通过演员们细腻真实的肢体表演、导演打破写实主义的创作风格以及简约而不简单的舞台设计,该剧成功地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传递给观众,使观众在短短几十分钟内感受到现代社会中人的迷茫与挣扎、伤痕与治愈、失去与获得以及心灵的最终归宿。这不仅是对人性的深刻挖掘和呈现,也是对戏剧艺术的一种创新和探索。
2023级研究生巩一凡
参演话剧:《原野》、《我在天堂等你》《蓄势待发》《树洞》《家有遗产》艺术实践:开心麻花喜剧大赛团体奖、第四届春耕杯小品、全国配音比赛三等奖科研发表文章:《肢体语言在表演中的独特魅力》 于2023年12月发表于《数码摄影时代》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658国内统一刊号:CN 11-5714/TN
《浅谈演员创作素质训练》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演员创作素质训练的重要性、内容及方法。演员作为艺术的创造者和表现者,需要具备多方面的创作素质。通过对表演基础训练、情感表达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观察力与感受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分析,阐述了如何进行有效的演员创作素质训练,以提升演员的专业水平和艺术表现力。
一、引言
在戏剧、电影、电视剧等艺术形式中,演员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通过自己的表演,将剧本中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给观众,传递情感、思想和价值观。为了能够出色地完成表演任务,演员需要具备一系列的创作素质。这些素质不仅包括表演技巧,还涵盖了情感、思维、观察等多个方面。本文将对演员创作素质训练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演员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演员创作素质的重要性
(一)提升表演质量
具备良好的创作素质可以使演员更加深入地理解角色,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情感和动机。在表演过程中,能够运用恰当的表演技巧,将角色的内心世界真实地展现出来,从而提升表演的质量和感染力。
(二)增强艺术表现力
演员的创作素质决定了他们在舞台或镜头前的艺术表现力。丰富的情感表达能力、强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可以让演员赋予角色更多的魅力和个性,使作品更加生动、精彩。
(三)适应不同类型的作品
在演艺生涯中,演员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类型的作品,如悲剧、喜剧、正剧等。良好的创作素质可以帮助演员快速适应不同的角色和风格要求,展现出多样化的表演能力。
(四)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演员创作素质的训练过程也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过程。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演员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拓宽视野,丰富人生经验,为未来的艺术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演员创作素质训练的内容
(一)表演基础训练
1. 台词训练
台词是演员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晰、准确、富有表现力的台词能够增强角色的感染力。台词训练包括发音、语调、语速、重音等方面的练习,以及对剧本台词的理解和表达。
2. 形体训练
形体语言在表演中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形体训练,演员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和表现力,掌握各种形体动作和姿态,更好地展现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3. 表演技巧训练
包括情感的调动与控制、角色的塑造、舞台动作的设计等方面的技巧训练。演员需要学会运用各种表演方法和手段,将角色的内心世界生动地呈现出来。
(二)情感表达能力训练
1. 情感认知与体验
演员要深入了解各种情感的特点和表现形式,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增强对情感的认知和感受能力。
2. 情感的调动与释放
在表演中,演员需要能够迅速调动自己的情感,并将其真实地释放出来。这需要通过各种情感训练方法,如回忆法、情境模拟法等,来提高情感的调动和释放能力。
3. 情感的控制与调节
演员不仅要能够表达情感,还要学会控制和调节情感的强度和节奏职场正能量小品剧本,以适应不同的表演要求。情感的控制与调节需要演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想象力与创造力训练
1. 想象力的培养
想象力是演员创作的重要源泉。演员需要通过阅读、观察、思考等方式,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同时,还可以通过各种想象训练方法,如联想、幻想、虚构等,来提高想象力的活跃度和丰富度。
2. 创造力的激发
创造力是演员在表演中展现个性和魅力的关键。演员可以通过参与各种创意活动、尝试不同的表演风格和方法等方式,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同时,也要敢于突破传统,勇于创新,不断探索新的表演形式和手段。
(四)观察力与感受力训练
1. 观察力的培养
演员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能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人和事物,捕捉细节和特点。通过观察训练,演员可以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为表演提供更多的素材和灵感。
2. 感受力的增强
感受力是演员对生活中各种情感和氛围的感知能力。演员要学会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增强对情感的敏感度和共鸣能力。感受力的增强可以通过参与各种艺术活动、体验不同的生活场景等方式来实现。
(五)团队合作能力训练
1. 与导演的合作
演员要与导演密切配合,理解导演的创作意图,按照导演的要求进行表演。同时,也要积极与导演沟通,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共同为作品的成功贡献力量。
2. 与其他演员的合作
在表演中,演员之间需要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团队合作训练,演员可以提高与其他演员的默契度和协作能力,共同创造出精彩的表演。
3. 与工作人员的合作
演员还要与剧组的其他工作人员,如摄影师、化妆师、服装师等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尊重他们的工作,积极配合他们的要求,共同为作品的制作提供保障。
四、演员创作素质训练的方法
(一)课堂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
在专业的表演院校或培训机构中,演员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系统地学习表演理论和技巧。同时,也要注重实践训练,通过参与各种演出、排练等活动,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表演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作素质。
(二)自我训练与导师指导相结合
演员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进行自我训练,如阅读剧本、观察生活、进行情感体验等。同时,也需要有专业的导师进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纠正和建议。导师的指导可以帮助演员更快地提高创作素质,少走弯路。
(三)个体训练与集体训练相结合
演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体训练,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薄弱环节。同时,也要积极参与集体训练,与其他演员一起交流、学习、合作,共同提高创作素质。
(四)传统训练方法与现代训练手段相结合
传统的表演训练方法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布莱希特体系等,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具有很高的价值。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训练手段如虚拟现实技术、心理训练软件等也可以为演员创作素质训练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演员可以将传统训练方法与现代训练手段相结合,提高训练的效果和效率。
五、结论
演员创作素质的训练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通过对表演基础训练、情感表达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观察力与感受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训练,演员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艺术表现力,为观众呈现出更加精彩的表演作品。在训练过程中,演员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我训练与导师指导相结合、个体训练与集体训练相结合、传统训练方法与现代训练手段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和途径。同时,演员也要保持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不断学习和进步,为推动演艺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浅谈话剧〈心灵游戏〉中肢体运用》
摘要:本文以话剧《心灵游戏》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该话剧中肢体运用的重要性、表现形式以及对作品整体呈现的影响。通过分析演员的肢体动作在塑造角色、推动剧情、表达情感等方面的作用,揭示了肢体运用在话剧表演中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一、引言
话剧作为一种现场表演艺术,演员的肢体语言是其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在话剧《心灵游戏》中,肢体运用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演员们通过丰富的肢体动作,将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情感变化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生动地展现出来,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本文将围绕话剧《心灵游戏》中的肢体运用展开讨论,以期为话剧表演中的肢体语言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话剧《心灵游戏》简介
《心灵游戏》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思考的话剧作品,通过五个年轻人在一次心灵游戏中的经历,探讨了人性、欲望、道德等深刻的主题。该剧以其独特的剧情设计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和喜爱。在剧中,演员们通过精湛的表演,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其中肢体运用更是为作品增添了不少亮点。
三、肢体运用在话剧《心灵游戏》中的重要性
(一)塑造角色形象
在话剧中职场正能量小品剧本,演员的肢体动作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在《心灵游戏》中,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肢体语言,通过这些肢体语言,观众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角色的个性特征。例如,剧中的主人公之一,一个性格内向、敏感的年轻人,他的肢体动作往往比较拘谨、小心,反映出他内心的不安和自卑;而另一个性格开朗、自信的年轻人,他的肢体动作则比较大方、舒展,体现出他的乐观和积极向上。
(二)推动剧情发展
肢体动作不仅可以塑造角色形象,还可以推动剧情的发展。在《心灵游戏》中,演员们通过巧妙的肢体运用,将剧情的转折和冲突表现得更加生动、自然。例如,在一场激烈的争吵戏中,演员们通过夸张的肢体动作和强烈的表情变化,将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剧情的紧张和激烈。
(三)表达情感变化
肢体语言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但它却能够传达出丰富的情感信息。在话剧《心灵游戏》中,演员们通过细腻的肢体动作,将人物的情感变化表现得更加真实、感人。例如,在一场感人的离别戏中,演员们通过缓慢的肢体动作和深情的眼神交流,将人物之间的不舍和眷恋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感动。
四、话剧《心灵游戏》中肢体运用的表现形式
(一)手势
手势是肢体语言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在话剧《心灵游戏》中,演员们通过丰富的手势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思想。例如,在一场表达愤怒的戏中,演员们会用紧握的拳头、挥舞的手臂等手势来表现人物的愤怒情绪;而在一场表达温柔的戏中,演员们则会用轻柔的抚摸、温柔的拥抱等手势来表现人物的温柔情感。
(二)身体姿态
身体姿态也是肢体语言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在话剧《心灵游戏》中,演员们通过不同的身体姿态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例如,一个自信的人往往会挺胸抬头、站立笔直,而一个自卑的人则会弯腰驼背、缩手缩脚。此外,演员们还可以通过身体的倾斜、旋转等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情感变化,如兴奋、紧张、悲伤等。
(三)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肢体语言中最直接、最生动的表现形式之一,在话剧《心灵游戏》中,演员们通过丰富的面部表情来传达人物的情感信息。例如,在一场表达喜悦的戏中,演员们会用灿烂的笑容、明亮的眼神来表现人物的喜悦情绪;而在一场表达悲伤的戏中,演员们则会用哭泣、哀愁的表情来表现人物的悲伤情感。
(四)舞台动作
舞台动作是话剧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话剧《心灵游戏》中,演员们通过精彩的舞台动作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例如,在一场追逐戏中,演员们会用快速的奔跑、跳跃等动作来表现人物的紧张和刺激;而在一场舞蹈戏中,演员们则会用优美的舞姿、灵动的身体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五、话剧《心灵游戏》中肢体运用的技巧
(一)真实性
肢体动作的运用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具有真实性。演员们要深入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通过自己的身体语言将角色的情感和思想真实地传达给观众。
(二)节奏感
肢体动作的运用要有节奏感,与剧情的发展和音乐的节奏相配合。演员们要根据剧情的需要,合理地安排肢体动作的节奏和力度,使表演更加生动、自然。
(三)协调性
肢体动作的运用要与语言、表情等其他表演元素相协调,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演员们要在表演中注重各个表演元素之间的配合,使表演更加完美、精彩。
(四)创新性
肢体动作的运用要有创新性,敢于突破传统的表演模式,尝试新的表演方法和手段。演员们要在表演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为观众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感动。
六、话剧《心灵游戏》中肢体运用对观众的影响
(一)增强视觉冲击力
丰富的肢体动作可以为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使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话剧的艺术魅力。在《心灵游戏》中,演员们通过精彩的肢体表演,将剧中的场景和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仿佛身临其境。
(二)引发情感共鸣
肢体语言能够传达出丰富的情感信息,容易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在话剧《心灵游戏》中,演员们通过细腻的肢体动作,将人物的情感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三)提高审美体验
精彩的肢体表演可以提高观众的审美体验,使观众在欣赏话剧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艺术的美。在《心灵游戏》中,演员们的肢体运用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和心灵的盛宴。
七、结论
话剧《心灵游戏》中的肢体运用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演员们通过丰富的肢体动作,将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情感变化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生动地展现出来,为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在话剧表演中,肢体运用具有塑造角色形象、推动剧情发展、表达情感变化等重要作用,同时也需要演员们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使肢体动作更加真实、自然、协调、创新。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为话剧表演中的肢体语言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话剧艺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2024级研究生张航赫
参演话剧:
拍过话剧《杀戮之神》《雪落无声》《玩偶之家》《日出》《原野》《雷雨》《青蛇》《洒满月光的荒原》
《演员创作素质训练》读后感
在《演员创作素质训练》里,主要讲述了有关戏剧、影视表演艺术的特性,以及对演员创作素质的要求与训练方法。它是表演艺术的基础知识、是表演教学的授课教材、也是表演教学基础训练实用的工具书。《演员创作素质训练》这本书下详细阐述了演员在表演艺术中应具备的素质和训练方法,强调了演员在形体,发声,性格,思维逻辑等方面的修养,帮助演员提升表演技能和艺术修养。
第一,在话剧作品当中,戏剧动作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直观性是戏剧动作的最基本的特性,是戏剧艺术有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特有的艺术感染力。戏剧艺术依据戏剧动作,将发生的事件、矛盾冲突、人物行动直观地呈现在观众眼前,例如透过四凤一系列无所适从的动作,观众看出此时她正在焦躁地等待周萍归来;形体语言也是戏剧表演的核心,例如某个演员在台上摔倒,或者拿起一个杯子等等,诸如此类都代表着一个人物性格。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理论思维中,一个人物角色一定是要有相对应专属的舞台动作的。在话剧《龙须沟》中,程疯子的肢体语言非常丰富,他的身体动作能够非常准确地表达出他的情感和内心状态。例如,当他高兴时,他会挺直身体,挥舞双手,表现出一种兴奋和喜悦的情绪。而当他悲伤时,他会低头垂肩,步伐沉重,表现出沉郁和沮丧的情绪。程疯子的肢体语言不仅在表达情感上非常准确,还能够传递出他的个性和人物关系的信息。例如,他经常在舞台上快速地走动,这不仅表现了他的焦虑和不安,还揭示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他的肢体语言还经常与舞台上的其他人物产生互动,进一步增强了剧情的张力和人物关系的紧张程度。总的来说,程疯子的肢体语言是他在舞台上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第二,在戏剧表演中,演员的信念感是将人物完美展现的必备工具。一个好的演员在舞台上一定是将人物角色的整个灵魂注入到自己身体里的,而在演员相信人物角色之后,完美地融入到人物角色里去的时候,形体语言也就自然而然的生成了。焦菊隐也曾说过关于导演艺术的事情,他认为话剧绝不仅仅只是单纯由语言来构成的,更重要的,其实是演员在舞台上的行动。
所以当我们在进行舞台表演时,可以通过形体语言去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震撼以及冲击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如何以形体语言去带动观众情绪。在进行戏剧表演时,我们借助的语言、道具、情景等这些是很难去呈现人的内心世界以及人的情感,而我们好的形体语言的展现,不仅能更好的去加深我们的表演效果,还能为观众展现出更好的人物内心。在我们进行戏剧表演时,有很多是我们不能带人表演中的,但是我们的形体语言,能更好的去弥补。外在小细节的表演都是通过我们的形体语言去表达的,我们的形体语言不仅是一种不能言说的形体语言,更是表演中最重要的不可缺的一部分。看完这本书也让我感受到演员需要具备松弛与注意力的平衡,即在舞台或镜头前应松弛有度,同时保持高度的注意力集中。因为注意力是演员必不可少的创作素质,同时也是在舞台上或者是镜头前真实、有机地行动的基础和重要环节。因此,演员创作素质的培养和创作方法方面的问题都应包括在注意力训练的过程中。但是首先应该要求的是演员应该能够在当众孤独的情况下和在艺术虚构的情境中具有注意力集中的能力。所以进行的练习主要还是从培养演员的创作素质方面入手,要求演员首先能够养成在创作中具有真听、真看、真感觉的能力。通过“真听、真看、真感受”的原则,演员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表演情境。此外,表演的逻辑顺序也非常重要,演员的动作和语言需要符合生活中的逻辑顺序,这样才能使表演更加真实和有说服力。
第三,感受力与适应力是演员必须具有的创作素质,是演员在表演上能够真正地进行交流与适应,真实地、有机地、有效地进行相互行动的基础,同时也是演员在表演上能够创造出角色的情绪体验的基础。具有一种在表演中也像在生活中一样能够感受与适应的本能,就需要进行感受力与适应力的训练。这种训练主要是使学生养成一种能够在表演中此时、此地,真实地、敏锐地、细致地接受搭档所给予的刺激和真挚地、准确地、鲜明地传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给对手的能力。
感受力与适应力的训练,主要是通过一些游戏与练习来进行,但也可以与创作方法的训练相结合,通过同学们构思与编演的创作练习和观察生活练习来进行。艺术创作的源泉是生活,生活的积累对任何一个艺术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而生活的积累首先是从观察生活开始的。演员在进行生活观察,特别是在观察人物时,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和模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是,由于演员在模仿时,实际上不可能不加上自己的主观臆测和主观态度,所以,应该说演员在进行模仿时就不完全是那个被模仿的对象本身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应该是一种“模拟”。在这一阶段的训练中,在这个过程中要贯彻由简到繁,由近及远,由表及里逐渐过疲到表里统一的原则。要认真地观察,然后从最简单的模仿开始,不断地增加要求;另一方面还可以从对熟悉的生活观察与模仿开始,发展到扩大生活面的观察与模仿;由从人特表象的模仿,发展到对所观察的人物心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后有所体验的模拟,并运用联想与想像,进行艺术创造。
最后,《演员创作素质训练》不仅是一本关于表演艺术的工具书,更是一部关于成长和生活的巨著。它通过系统的训练方法和实例,帮助演员提升表演技能,同时也提供了许多关于生活和人生的深刻见解,随着艺术形态的变化和文化思潮的发展,演员的形体训练不再是简单的舞蹈基本功训练,而是内心与外部统一的综合性训练。演员要从对自己的身体以及内心的更深理解出发,进行专业的身体训练,发掘自己身体的极限,培养控制身体的能力,夯实表演的基本功。在演员的成长之路上,身体的开发只是帮助演员打破对舞台空间的陌生感的第一步,表演训练是一个整体,其能帮助演员获得塑造个性鲜明、内心丰富、生动立体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这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过程。
《心灵游戏》
这部作品主要讲述了一辆自驾游俱乐部的越野车在荒漠中抛锚,一个关于人生选择的故事就此拉开。五个人物从事业上的挫折,生活上的打击,爱情上的伤害,情感上的失落,都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心理上的疾病。有的人性被扭曲,如金钱至上爱财如命的在逃犯史必成;有由于事业的挤压精神上难以承受而患忧郁症的IT业精英温长青;有由于幼年时遭受性侵犯而造成心灵伤害的都市白领唐果;有同性恋倾向的“北漂”一族翦秋……为了寻找安放自己心灵的驿站,他们参加了自助旅行,渴望着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寻”回自己的“真诚”、“爱人”、“阳光”和“自由与安宁”。当越野车抛锚在大漠深处之时,为了驱赶漫漫长夜的寂寞与恐惧,他们做起了“心灵游戏”──“我的五样”。五个年轻人在一场心灵游戏的拷问下袒露襟怀,直指人生……人生非游戏,游戏却可以改变人生。一个游戏,指引一条道路;一个选择,决定一种命运。
作品中五位个性鲜明的角色从不同的维度为我们演绎了现代社会独立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心灵迷茫、挣扎、痛苦的状态。场地“简略”,道具也仅只有五张椅子,然而物理空间的小却有益于拉近观众和人物之间的心理距离,加上演员真情实感的投入式表演,观众很快被带入到了剧情中,萌生出了想要和剧中人物共同经历的念头。
随着心灵游戏的开始,作为观众的我也不自觉地参与到了这场游戏中,成为了感同身受的当局者。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人物角色是纵横职场的IT精英温长青,尽管他拥有了体面的工作,却因现代社会高压力的快节奏生活模式,患上了抑郁症。精神困扰作为现代性的症候之一,成了大多数年轻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然而健全的灵魂需要寄身于健康的肉体和健全的精神,倘若罔顾了自己的心灵健康,这将成为个体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在人物塑造方面,剧中的每个人都有丰富的前史和成长弧线,在游戏中,他们不断失去,也不断发现和认识自己,是获得的过程,也是精神和信仰再次被唤醒的过程。他们的身上有我们的影子,也有这个社会的影子。创作者通过五个人的“丧失”之旅搭建了现代社会的缩影。
把自己伪装成老板的史必成,最先放弃的是他曾经最为看重的是金钱。因为受够了贫穷和贫穷所带来的痛彻心扉的伤害,他将金钱作为唯一的追求和目标,不惜铤而走险,为了金钱而枉顾精神,最终不得不放弃金钱而选择安宁。相比之下,满足精神追求才是真谛。正如IT精英温长青放弃令人艳羡的工作而保留真诚一样。他的遭遇在现代社会中更具有代表性:用健康和精神上的自我“牢笼”交换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理想抱负。少有人思考是不是值得,因为现代社会的理性告诉他,这是人在社会中必须要做和不得不做的。所以,以他为代表的“他们”也在理性思维和精神困局之中不断挣扎着不致沉沦。
更具有普遍性的则是唐果和翦秋。她们代表了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普通打工者和“边缘人”。他们努力生存,但过往的经历、社会中的历练让他们不断改变自己、接受自己、与自己和解,他们的被动、挣扎、犹疑以及对爱的渴望贯穿了整个生命。这些又何尝不是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所经历的呢。
肢体语言在戏剧表演创作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肢体语言可以体现角色在某一时段的心理活动,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增加角色之间有效的交流与联系,可以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使戏剧舞台上的角色更加富有生机、更加立体。
在戏剧表演创作中,人物角色的内心活动控制着人物的肢体语言的设计,同时,人物角色所设计出的肢体语言也反映出人物的内心活动,二者是相互呼应、相互作用的。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设计角色的肢体语言。通过人物的内部体验,可以设计出角色的外部体现,也就是肢体语言。同时,如果无法捕捉到角色的内部体验,通过人物角色的肢体语言,也可以反作用于内部体验。通过外部体现可以反作用于内部体验,可以反映出角色的内心感受。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戏剧表演艺术中,演员的肢体语言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演员是个热门职业,但是门槛很高,需要非常强大的艺术修养能在表演中将肢体语言运用自如,也是每个人演员需要加强学习的地方,在塑造角色中,演员需要根据编剧的剧本,在导演手法的基础之上,再二度创作才能塑造出一个惟妙惟肖的角色人物,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经告诚学生们说:“不要按照一般演戏的方式去动作,而是寻常的,像你们在现实生活中那样去动作。”这正是我们常说的要“在舞台上生活”,只有基于真实基础上的再创作,才是能够令人信服、令观众有代入感而不会出戏的。在大一刚入校的时候,老师给我们布置的第一个作业就是“观察生活”,即观察生活中遇到的人物典型,并通过艺术创作的手段,将这个人物的生活片段带到舞台上来。这种观察、提取、模仿的过程,就是演员创作素材的积累过程。
每次排练之前老师都会让我们仔细阅读剧本,并为自己所要出演的角色写一份人物小传。这种看似枯燥乏味的笔头工作却是作为演员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有利于演员了解故事背景、分析人物性格、了解整体故事走向以及人物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的所有信息,都为肢体动作的设计提供了内在心理依据和设计灵感。
剧中人物在痛苦中选择,在获得中放弃,他们的压力被释放,他们的精神在解放,他们的心灵在升华。当教练请他们说出“最后留下的是什么”时,他们的回答分别是:“真诚”、“爱人”、“阳光”、“自由与安宁”和“理想”。此时此刻,他们又扬起了新的风帆。
和传统话剧不同,《心灵游戏》没有什么矛盾冲突,只有每个人的心灵剖析。但是剧目直视现代青年的内心焦虑,折射现实、关照心灵,受到青年学生的偏爱。
演出历时近一个半小时,现场气氛热烈,随着剧情的发展,观众们或发出笑声,或报以热烈的掌声,或托腮沉思,与剧中人物一起思索着人生。
在这精彩纷呈的舞台上,同学们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文化的厚度,同时启发着同学们人生永远是充满青春、阳光、善良和爱。
导师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