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随着房地产进入下行期,很多房企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开启了一轮又一轮的裁员大潮。地产圈的职业经理人一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留下来的地产人也为了项目业绩焦头烂额,被离职的地产人则为了再就业四处奔波。
前段时间,工作不忙,我抽空和一些朋友见面聊了聊。聊完后发现,很多地产人逐渐适应了回归理性的房地产行业,很多被离职的地产人也成功再就业,他们慢慢适应了新的工作和生活。
下面,跟大家分享身边几个地产人的现状,希望也能带给你信心与勇气。
地产总裁
停下来后,气色都变好了
房地产黄金时代,很多地产人享受到时代红利,早早就财富自由了。当行业下行时,他们相比别人,少了焦虑,多了从容。
李总曾经是某百亿地产企业的执行副总裁,家在上海,由于工作关系,一直在杭州上班。工作的繁忙让他长年在外,要么在总部加班,要么在项目公司出差。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外加工作业绩压力的影响,李总的身体状况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头发越来越少,身体越来越发福。
去年年中,由于和老板意见不一致(外加公司业绩不太好),经历几次和老板的冲突以后,主动辞职了。
兜兜转转,李总去了一家小房企做总裁,但干了一段时间,他发现小公司的财务状况非常差,项目不专业,还属于创业初期的野蛮打法,项目销售又不畅,老板天天要业绩,内部宫斗非常严重,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离职。
虽然离退休的年纪还差十年,但是经济状况尚可,李总不想继续打工了,便联合几个朋友开了投资公司,主要以跟投为主,有专业的投资团队,遇到了十拿九稳的项目才会去投。
现在,虽然收入不如以前,但作息正常了,有时间陪伴家人及锻炼身体后,整个人气色都变了。现在的生活是他一直梦寐以求的——平静、祥和与健康。戳我,项目利润精准预测,收益看得清,风险控得住
有资源有技术
创业不是问题
房地产是一个资源整合型的行业,涉及到非常多的行业。地产人干久了,或多或少都能积累点自己的资源,加上再有技术,创业便是很多人选择的道路。
一、5年地产运营总,转型干工业地产
张总性格外向,待人热情,善于与人沟通。一年前,他还是一家中型公司运营总。
2021年,他所在的公司判断房地产市场可能会有反弹,开始逆势扩张,陆陆续续拿了一些二线城市的周边地块。但是一年时间过去了,房地产市场却越来越冷了,销售不畅,价格下跌职场故事=则,在项目周边后来出让的地块价格大降低,企业前景十分不妙。为了减少运营成本,公司大辐裁员,张总也没有幸免。
从公司离职后,张总不想再去房企卷了,联合朋友一起创业,进行工地地产开发。工业地产项目在经济发达区域比较稀缺,虽然土地价格比较便宜,但很多地块都要求大比例自持,税收要求也比较高,且需要大的企业实体引入,所以拿地也比较困难。
但他对未来非常有信心,工业地产项目地块虽然不好拿,但是项目利润高,投入较小,一部分自持也可以提供一个比较好的永续经营,如果能做一成一,那利润非常可观。
二、35岁建筑设计师,离职后创业做私宅设计
王经理在大型房企的区域公司任设计部的建筑设计经理,曾是一家施工图设计院的建筑设计师。王经理曾经也是一个有理想的设计青年,毕业于建筑老八校的他,热衷于方案设计,在设计院也有一些不错的设计作品,那个时候虽然经常加班,但是内心里还是觉得非常满足,主要是工作做得比较有成就感。
但是从几年前开始,设计院越来越重视项目的产值,方案的创意不是太重视,要的只是速度,这也是为了适应房地产企业高周转的要求。设计师越来越成为一种体力劳动,除了加班还是加班,而且做的项目也非常雷同。
在设计院的他,过得越来越郁闷,想想自己的一身武功无处施展,便跳槽到了甲方,担任设计经理。在房地产公司的工作确实要比设计院更有主动性,但是工作压力也大,职场天花板也严重。
这两年,公司不怎么拿地,没有新项目,设计的活越来越少,鉴于目前情况,公司决定对人员进行调整,王经理也正好在此次的调整之列。
从房地产公司离职以后,王经理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再去设计院画图,一来35+的年纪比较大了,工作相对比较难找,二来不停加班与内耗也不是自己理想的生活。自己还年轻,也有自己的专业技能,还不如干点自己喜欢和能干事情,于是王经理便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王经理开了一家小型建筑设计公司,主要做私宅设计、老宅翻新等。现在私宅设计费越来越高,基本可以达到房地产公司给的价格的50%,如果去掉税收,办公场地的费用,设计师拿到的费用比在普通设计院拿到的钱要多很多,而且付款也非常及时,基本上是先付款再干活。
另一个方面的考量是工作时间自由,可以做比较好的创意。
一年如果能做三到五个项目,收入和设计院以及房地产公司差不多了,目前王经理手上有一个项目在设计,还有一个项目在落地。
王经理的想法是明年做一两个项目参与评奖,提升自己的知名度,然后招几个小伙伴,将工作室的人员维持在5-8人左右。目前王经理的状态是每天走路上班,平时坚持健身,收入也不错,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从甲方跳回乙方
干得更加得心应手了
对于很多专业能力强的地产人而言,重回乙方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TOP5房企工程师,重回乙方,如鱼得水
潘工以前在前五的房地产公司工程部担任机电工程师,随着这一轮企业爆雷,潘工的工作也没有了,不得不考虑新的出路。新的工作太不好找了,虽然他的年纪不算老—35+,但是房地产公司已经算是老人了。
前一段时间,有一家国营企业招人,工资不算太高,只有他之前工资的二分之一,但是居然有三十多个候选人同时竞争,他排名第二。经过三轮面试以后,却再没有下文了。
后来,他以前的朋友问他要不要去施工单位做做,他又回到了十多年前工作的单位,工作的性质也没有变。日常下工地,看图纸,和甲方单位交涉,这些日常的操作他轻车熟路,工作还算得心应手。
虽然工作压力也大,事情也烦,但是想想家里两个小孩——一个8岁,一个3岁,再大压力也得忍着,咬牙坚持。但是他也说,现在的工作压力比房地产公司要小很多,由于人头比较熟悉,没有那么多工作以外的内耗,工作的锁碎的事情可能多,但是都是基于工作本身,这样混着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10年成本招采经理再回乙方,被老板重用
黄经理之前是成本招采部的经理,和众多招采岗的人一样,他是从施工单位一路做到房地产公司。在甲方做成本招采经理有十多年了,熟悉房地产的流程,具备丰富的成本管控经验。
一年前,一个朋友挖他回施工单位,主要是看重的是他的工作经历,可以帮乙方避开众多的坑。现在他在一家中型的施工单位,帮着做投标文件,和甲方谈判。由于他对这套流程非常熟悉,做起来也是得心应手,一眼就可以看出哪些项目可以赚到钱,哪些项目是巨坑,怎么和甲方要到钱。一年下来,公司中标率大大提升,而且做的项目利润也不错。公司很快就给他大幅加薪,他工作起来更起劲,更得心应手了。
三、房企景观设计师转战设计院,老板主动加薪
与黄经理有相同的经历的还有王设计师。王设计师原来在一家前十企业担任景观设计师,此前一直做中式园林别墅设计。一年前,他从公司离职,去了一家设计院,主要是承担审图工作。
这几年房企的职业经历对他帮助很大,他熟悉设计流程,也理解甲方想法,以前设计院图纸在落地过程中的毛病也一清二楚。几个项目跟下来,公司认为他能力出众,主动给他加薪。现在的他,工作虽然也比较忙,但是主要面对几个固定的客户,没有太大压力。戳这里,一键对标成本力
离开地产,重新出发也不晚
也有一些地产人不甘于被时代淘汰职场故事=则,进入了新型行业创业的行列。
刘经理以前在房地产公司当销售部经理,公司主要开发销售高端楼盘,目标客户都是城市的高净值人群。现在城市对房价的限制比较严格,高端楼盘开发的利润被压缩到一个非常小的空间。公司觉得房地产市场已经非常不友好,决定逐渐退出房地产市场,已经不再拿新的项目,老板直接躺平了,刘经理也不得不离开这家房地产公司。
本来,他尝试寻找地产机会,但最后发现工作机会特别少,而且自己的年纪也到了40+,不太适合在地产圈了。
综合考虑下来,刘经理决定转型。偶然的机会,一个朋友推荐他去财富管理公司上班,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入职了。
由于之前卖的是豪宅,当时积累了很多高净值客户资源,刚好也是新工作的目标客户。经过几个月的摸索,他很快适应了新工作,业绩还不错。
相比以前卖房子是吃青春饭,这份工作更重视专业能力,时间也自由,可以兼顾个人生活。更重要的,这是凭个人本事吃饭的行业,付出就有收获,不会有年龄焦虑,属于可以长期发展的事业。
于总之前在地产公司管商业运营以及招商,长期以来,手上积累了不少客户资源,擅长商业运营。他现在准备创业,打造一个招商平台,任何企业都可以利用这个平台进行招商以及运营管理,目前还在初创阶段。
邱经理之前是销售经理,目前也开始创业,计划打造小品类商品平台,主要针对宠物食品和商品以及扩展品类,目前还处于初创阶段,APP刚刚上线。
小结
听到上面地产人的故事,我还想从理性角度来梳理一下地产行业的现状。
其实,地产行业的基本面没有变,地产行业更不会消失,只是在现在迎来了洗牌的关键时间点。
一旦经历完这轮阵痛后,地产行业仍大有可为,不需要急着转行。毕竟,隔行如隔山。但如果你对地产行业已经绝望,当然也可以考虑转行,但在此前一定要做好经历阵痛的准备。
“生命以痛吻我,让我报之以歌”,我们谁也无法事先知道所有的答案,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热爱生活、用心生活的人,终将会被生活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