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时代,100 种让你上瘾的方法:多巴胺的魔力与戒断反应

职场话题 0 19

神经生物学家拉姆塞.布朗说过:“世界上如果存在控制所有人的代码,那一定就是多巴胺的代码。只要让你的大脑持续收获快感,我们就能用极小的代价,让你去做特定的事。”最近小编算是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多巴胺的“魔力”。我自认为还是很自律的,平时也很少打游戏追剧。但前阵子状态不太好,就想随便刷个短剧放松一下,没想到一整天都“搭”进去了,狂追了80多集,根本停不下来,还“不知不觉”充了值。这次经历让我想了很多,今天就和大家聊聊。

算法时代,100 种让你上瘾的方法:多巴胺的魔力与戒断反应

算法时代,有100种让你上瘾的方法

在某次谷歌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安卓副总裁萨米尔.萨玛特曾现身说法,回忆和妻子一起度假,被妻子禁止在七天假期内使用智能手机时的煎熬。面对强烈的戒断反应,萨米尔忍不住问自己:“一个没有智能手机的人仍然是人吗?或者只是一堆为其电子假肢发痒的原子集合?”。相信很多人都有刷手机时,被短剧剧情爽点拿捏,欲罢不能;或者打游戏时被爆出来的装备打鸡血,氪肝氪金的经历。不少人认为,是某些人自制力太弱,才导致手机上瘾的,如果自制力强,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事实真是这样吗?

曾致力于呼吁“最小化的干扰,尊重用户的注意力”的前谷歌著名产品经理、“设计伦理学家”崔斯坦.哈里斯曾说过这样一句大实话:“一个人的上瘾背后,是上千个人努力工作、想方设法让你上瘾。”也许这句话才是算法时代,让无数人手机上瘾的真相和正解。人的意志力,在面对专门针对人性弱点而设计的陷阱时,也许远没想象的那么“坚不可摧”。

举个例子就知道所谓的“人性”能被琢磨的多通透。斯坦福大学教授尼尔·艾亚尔曾写过一本名为《上瘾》的畅销书,该书主要探讨了如何设计产品或服务来吸引用户,并使他们产生依赖性。在书中,艾亚尔提出了触发、行动、多变的奖励和投入的“四步模型”,用于阐述用户如何从被吸引到最终上瘾的行为闭环。

“触发”指的是手机通知、社交媒体更新等,能够引起用户注意并促使他们采取行动的外部刺激。比如很多人都期望看到的微信、抖音、小红书跳出来的带有数字的小红点,它们总能激发用户的好奇心和兴趣,驱使用户进行下一步的行动。

当用户点击或观看内容的“行动”出现后,产品的设计者就会让用户在这个阶段获得反馈和奖励。比如社交媒体中的点赞和留言,玩游戏中获得的装备和经验值提升,从而让使用者更能感到满足和沉迷。仅仅这样还不够,艾亚尔还发现,想让一个人对某样东西更快速上瘾,就不能在每一次行为发生时都给予同样的奖励,而是要通过不定期、不定量、不可预测地给予奖励,再结合算法对使用者全方位的了解,让用户更快上瘾完全没什么难度。

而当用户在该产品中投入大量时间、精力、数据或金钱时,这些投入就会成为“绑架”用户的枷锁,他们会不舍得放弃已经投入的成本,进而大大增加对产品的粘性,并在无意识中为下次触发做准备,使得上瘾循环持续进行。

艾亚尔的理论只是无数瓦解人类意志力的套路中的一个,在这个越来越习惯“用技术定义问题,用算法解决问题”的新时代,还有更前沿的算法,更先进的技术,更具隐蔽性的套路,让人“坚强意志”变得不堪一击。毫不夸张地说,在这个时代,至少有100种方法能让你分分钟对手机上瘾。

成为多巴胺的奴隶,

是毁掉一个人最隐蔽的方式

中国青年报曾针对1557名受访者进行一项调查,数据显示:87.7%的受访者喜欢刷短视频,且受访者年龄段越低,刷短视频的兴趣越高。受访者中58.8%的人,刷短视频的时间在1小时以上,11.3%的受访者在3小时以上,69.4%的受访者感到自己过度刷短视频。这么多人之所以会飞蛾扑火、不受控制地“中”那些产品或平台的“计”幕后的元凶,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意志力”,而是大脑内实实在在分泌的化学物质,多巴胺。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在大脑中起着传递信号的作用,与愉悦感、奖励机制密切相关,往往会在我们完成某个任务或体验到快乐时得以释放,因此也被称为“快乐激素”。然而多巴胺不只和“快乐”有关,还有“阴暗”的一面。研究表明,当我们不断寻求外界刺激时,比如玩手机、刷短剧或暴饮暴食,都会导致多巴胺分泌。大脑也会逐渐适应这种高水平的刺激,进而需要更强烈的刺激,才能获得同样的满足感,这也就是成瘾的开始。一旦长时间失去这种刺激什么是职场布朗运动,生理上就会产生狂躁、焦虑的"戒断反应"。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精神病学临床教授卡梅伦·赛帕,进行过一次著名的“多巴胺戒断”试验,参与者都是硅谷的高管们。这些高管由于工作忙压力大,平时习惯通过抽烟、喝酒或参与社交活动来缓解压力。在试验中,瑟帕教授要求高管们暂停这些舒压的行为,结果发现这些没能得到“放松”的高管,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显著衰退等症状,不仅在工作中经常走神、易怒,在生活上也感到焦躁和空虚。这些情况就是典型的多巴胺戒断反应。现实中,我们常出现的一追剧就停不下来,5分钟不摆弄一下手机就觉得百爪挠心等现象,其实也是多巴胺戒断反应的表现。

聪明的商家在开发产品时,就充分考虑这一人性特点,在产品中设计很多多巴胺“分泌点”。

比如,一些短剧通过精心设计的剪辑、出人意料的翻转、观众期望的爽点不断刺激多巴胺分泌,让观众产生持续的观赏快感。玩游戏时,通过在最刺激的环节,突现彩蛋或幸运爆装,让玩家瞬间产生满足感,越玩越上瘾。

当别人设计的“产品”,成了我们的“瘾品”,也就是悲剧开始的时候。密歇根大学心理神经学教授肯特·贝里奇做过一个经典实验:他把一根小金属棒贴在老鼠笼子上,当老鼠触碰这根金属棒时,会遭受轻微的电击。正常情况下,老鼠在被电击几次后,就会避开这根棒子。但是被教授激活体内多巴胺分泌的老鼠,却因轻微电击能帮她分泌多巴胺,不仅没有避开金属棒,反而表现出对金属棒的迷恋。会不停的靠近金属棒,闻它,甚至用嘴巴或鼻子触碰它,即使不断受到轻微点击,也在所不惜。

一旦沉迷多巴胺,我们就成了另一种“小白鼠”,在商家设计好的“产品试验”中,任由他们收割我们的时间、金钱和注意力,而我们则因为多巴胺上瘾,做一些熬夜刷手机、不务正业打游戏等明知道不好,却又难以克制的错误行为,最后透支了身体,浪费了时间,让自己变得平庸没有竞争力,甚至一蹶不振,把自己完全毁掉。

戒掉多巴胺,追求内啡肽

除了多巴胺,人体还会分泌另外一种“快乐激素”,内啡肽。相较于追求即时满足的多巴胺,内啡肽的快乐是深沉的,它通常在我们经历挑战、克服困难或完成长期目标后释放,不仅可以缓解疼痛,还能带来持久的愉悦感。这种愉悦感是通过努力和坚持获得的,因此被认为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满足。

我有个朋友,平时爱吃爱打游戏,体重一度超过100公斤。家人怎么劝都不管用什么是职场布朗运动,依然沉迷于大吃大喝和在游戏世界大杀四方带来的多巴胺诱惑,直到身患脂肪肝、痛风、三高等多重疾病后,才在医生建议开始跑步,一开始慢跑2公里就气喘吁吁,后来在几个跑友的鼓励下,竟然坚持下去,后来还体会到了“跑者高潮”(Runner's High),也就是跑到某个临界状态后,会越跑越起劲,即使有些肌肉酸痛,脚步依然停不下来,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兴奋感和愉悦感。而这种感受其实就是大脑释放内啡呔所带来的。这位朋友的经历,恰恰就是多巴胺和内啡肽互相厮杀卡位的过程和体现。

多巴胺的分泌,主要通过从外界获取刺激;而内啡肽的获取,是更多地通过自身的付出和成长来激发,其中延迟享受则是收获内啡肽的关键“路径”。比如,一名学生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优异成绩;一位普通员工通过长期积极表现,成长为项目经理等等;一对年轻沪漂经过不断打拼存钱,买下了属于自己的房子…这些长期付出耕耘,所获得的持久而深邃的满足感,能让人更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多巴胺带来的短暂欢愉所不能比的。

人到中年,学会滋养自己

在现代社会,尤其是进入中年阶段,个人的生活和职业生涯面临着诸多挑战与选择。如何在这个关键时期学会滋养自己,不仅关乎身体的健康,更涉及心理的成长与自我价值的实现。

1、延迟满足,升级快乐

1960年代,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做过一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那些能忍住不吃眼前的棉花糖、懂得延迟满足的孩子,在后来的生活中表现出更强的自控力和更好的社交能力。

中年人学会延迟满足,在面对诱惑时做出理智的选择,同样能得到额外的回报和快乐。比如,在业余时间,有人选择刷剧、打游戏,有人却选择读书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很明显,后者放弃了眼前的轻松,更在意投资未来、自我增值。他们这种延迟满足,也会在将来为他们带来更多的收获。

2、深度思考,耕耘未来

进入中年后,许多人开始思考自己的职场和人生的上半场,这一阶段是深度复盘个人价值、处境,以及构想未来规划的重要时刻。

我以前有个女同事,怀孕期间就一直焦虑未来的职业发展。后来想通了,利用产假考了心理咨询师资格,并创建自媒体账号,慢慢成了小有名气的情感博主。最后离开IT行业,全职做起了自己的工作室,成功转型。

3、不断蓄力,摆脱平庸

人至中年,背后是数不清的坎,前面仍有登不完的山。我们还需要不断蓄力,为迎接未来的挑战做准备。

中年人除了要保持身体健康外,还要继续自我成长,提升自己的认知和能力,通过阅读、学习、旅行、运动等方式,拓展视野,保持思维活跃度。同时,还要培养乐观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让自己拥有自我赋能、自我充电的能力。只有这样,中年人才能持续葆有活力、创造力和生命力,才能不疲沓、不认命、不平庸。

崔斯坦.哈里斯还曾公开说过另一句大实话:“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时刻,人们的生活被一群3个大公司(谷歌、亚马逊、Facebook)里、大多数为25—35岁的男性白人技术人员所深刻地影响着。这些人手下诞生的设计,决定着数百万人每天该以何种方式度过……”当然,我们每个人手里也握有“阻断”这些影响的筹码,那就是决绝的多巴胺熔断。问题是,我们做到了吗?

岭南会旗下新公众号——岭南金融圈。这里我将分享一些自己的原创投资感悟,并推荐一些回报几十倍的投资标的。关注岭南会的粉丝,务必点击下方公众号名片关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