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处理的主要途径包括 (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

职场话题 0 10

本文目录导航:

劳动争议处理的主要途径包括

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包括协商、调解、仲裁、诉讼。

劳动争议处理的主要途径包括 (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依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相关规定,劳动争议依法包括以下争议:

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4、因工作时间、社会保险、休息休假、福利、培训及劳动保护发生。5、因劳动报酬、经济补偿、工伤医疗费或者赔偿金等发生。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解决劳动争议的主要途径包括什么

劳动纠纷律师收集整理了关于解决劳动争议的主要途径包括什么的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更多专业问题建议咨询律师。

一、解决劳动争议的主要途径包括什么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条例》等规定,发生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可以采取以下四种方式和程序解决其争议:1、协商解决。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就争议事项进行商量,使双方消除矛盾,找出解决争议的方法。

当然,协商解决并不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只是国家对当事人自行解决劳动争议这种方式予以认可。

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并有权申请调解或仲裁。

2、企业调解。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企业调解达成协议的,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应自觉履行(此协议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如果从当事人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未达成协议,则视为调解不成。

当事人可以在规定的期限60至90天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另外,当事人不愿调解或调解达成协议后反悔的,也可直接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3、劳动争议一般由所在行政区域内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当发生争议的单位与职工不在同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地区时,由职工当事人工资关系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

如果当事人任何一方对裁决不服,则应在收到裁决书15日内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和裁决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

4、法院判决。

当事人任何不服裁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法院将按照的有关程序进行。

首先对双方当事人进行民事调解,如果双方当事人就劳动争议达成协议,法院将制定民事调解书,调解书一经送达当事人立即生效,与判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如果调解不成,法院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书面判决。

原被告任何一方对判决不服的,可在法定期限(自收到判决书起15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综上可知,发生劳动争议后,劳动者可以自行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和解,也可以请工会或者其他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和解。

另外,如果协商解决不成,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或法院判决。

二、哪些劳动争议适应仲裁前置程序?根据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劳动法解释等有关法律法规,以下劳动争议案件应当先行仲裁: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释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5、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6、部分社会保险争议7、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8、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劳动关系后发生的纠纷9、劳动者退休后,与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原用人单位因追索养老金、医疗费、工伤保险待遇和其他社会保险费而发生的纠纷10、因企业自主改制产生的争议劳动仲裁不一定要先进行调解,但必须要经过劳动争议处理机关的仲裁,对于仲裁不服的,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根据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的规定,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先协商,协商不成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申请仲裁,仲裁不服,提起诉讼。

从上面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知道,如果遇到解决劳动争议的主要途径包括什么的问题我们应该知道怎样去处理了。

实际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面对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更应该多多了解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才能够在面临这些问题的时候更好的通过法律去解决。

相关内容:强迫劳动罪的构成条件包括什么一、强迫劳动罪的构成条件包括什么(一)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用人单位。

所谓用人单位,是指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形成劳动关系的单位。

(二)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违反劳动管理法规会产生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危害后果,但仍以暴力、威胁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强迫他人劳动。

(三)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既侵犯劳动者的人身自由,又侵犯国家劳动管理制度。

劳动者作为公民其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已为我国宪法所明定。

所谓国家劳动管理制度,主要是指《劳动法》及其系列配套规章的规定,依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人(包括用人单位)不得侵害。

(四)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劳动管理法规,以暴力、威胁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强迫他人劳动,情节严重的行为。

1、有违反劳动管理法规的行为。

所谓违反劳动管理法规,是指违反国家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或者其他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

2、以暴力、威胁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强迫他人劳动。

使用暴力、胁迫的方法,如施以伤害或以杀害、伤害进行威胁等,强迫他人劳动。

所谓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方法,是指采取监视、禁止出入等方法而将职工限制在一定的场所、区域内强迫他人劳动。

所谓强迫职工劳动,是指违背职工的意志,迫使其进行劳动。

至于劳动是有偿的,还是无偿的,则不影响本罪成立。

3、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长时间无偿强迫他人劳动的;强迫多人无偿劳动的;因强迫劳动致使发生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的;采用暴力、胁迫、侮辱等手段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强迫劳动,情节恶劣的;等等。

二、强迫劳动罪的一罪与数罪问题实践中,行为人在强迫职工劳动中,如果对职工又实施了其他故意犯罪行为,如故意伤害、侮辱等行为的,对行为人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如果行为人以强迫劳动为目的,职工因人身自由受到限制不堪忍受而自杀,行为人对此结果有过失的,对行为人应按本法第232条的情节较重的过失致人死亡罪定罪处罚。

此种情形可视为强迫劳动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想象竞合犯。

强迫劳动罪是由特定涵义的“用人单位”实施的犯罪,这些用人单位仅限于经济组织。

实践中,对于机关、事业单位或团体强迫招用职工劳动的,不应以本罪论处。

其次,本罪构成要有以暴力、威胁或者限制人,且是违背职工的意志,强迫劳动的行为。

如果用人单位并没有使用这种法定的方法,只是对职工进行严格要求,或者职工自感超时间、超负荷地劳动,用人单位并未对其强迫的,不能以犯罪论处。

从上面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知道,如果遇到强迫劳动罪的构成条件包括什么的问题我们应该知道怎样去处理了。

实际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面对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更应该多多了解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才能够在面临这些问题的时候更好的通过法律去解决。

劳动争议处理的主要途径包括哪些

法律分析: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包括协商、调解、仲裁、诉讼。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