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兼职忘记打下班卡怎么办 (海底捞兼职忘了加班)

职场话题 0 10

本文目录导航:

海底捞兼职忘记打下班卡怎么办

对于忘记打下班卡的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步骤:1. 首先,尽快联系海底捞的负责人或人力资源部门,向他们说明情况,并向他们说明忘记打卡的原因。

尽量提供清楚的解释,并表示自己的诚意和愿意主动补救。

2. 向负责人或人力资源部门说明自己确实工作了,可以尝试提供其他证据来证明自己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比如同事的证明、工作日志或其他相关记录。

3. 了解公司的规定和政策,看是否有相关的补卡程序,如有,按照程序进行操作。

如果公司没有明确的规定,可以向负责人或人力资源部门咨询,询问是否有其他解决办法。

4. 主动承担责任,并表示愿意接受相应的处罚。

如果公司有相应的规定,可能会对忘记打卡的员工进行相应的处罚,比如扣薪或者记过等。

接受处罚并表示自己的悔过之意是建立自己的信誉和信任的重要一步。

总之,在遇到忘记打卡的情况时,及时与负责人或人力资源部门取得联系,并积极主动地承认错误和尽力补救,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影响。

海底捞兼职忘记打下班卡怎么办 (海底捞兼职忘了加班)

两天开一家新店 海底捞越来越危险

小股东很难受益于张勇的这盘“大棋”,反而会被疯狂开店带来的后遗症拖累。

火锅第一股海底捞()近期市值一度突破2000亿港元,创下新高。

而对这家公司的投资者来说,新高其实是一种提醒。

海底捞的创始人张勇曾经表示,为了保证服务质量,每年的新增门店不会超过30家。

公司上市之后,这一保证被打破。

2018年,海底捞新增门店200家。

而2019年上半年,又新增门店127家,平均每两天就有一家海底捞开业。

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海底捞疯狂开店似乎不是为了利润。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被奉为海底捞成功秘诀的超高翻台率,在最近的半年报中首次出现下降。

翻台率的下降会直接影响海底捞的盈利。

为何海底捞要做这样一件使投资收益下降的事情? 可以看出,海底捞在上市之前的策略是深耕细作,提高单店营收,而上市之后,似乎变成了更为粗犷的发展模式。

背后的原因,与单店收入见顶有直接的关系。

海底捞就餐顾客人均消费的增长被就餐人数下滑抵消,所以整体看来同店营收增长越来越乏力。

海底捞一线城市同店销售收入增速由2018年的11.7%下降到今年的 3.3%。

而今年海底捞一线城市门店的人均消费上升3.7%,这些都说明它的同店就餐人数出现下降。

二线城市也遭遇同样的情况,甚至增速下滑的情况更为严重。

二线城市同店销售收入增速由2018年的4.3%下降到了今年的1.9%,还不及CPI增速。

同店就餐人数下降2.5%。

更糟的是,二线城市贡献海底捞过半的营收。

二线城市门店营收增长放缓,对海底捞整体营收增长影响更大。

虽然三线城市同店营收的表现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但是,三线城市营业收入只占海底捞的20%不到,对整体营收贡献有限。

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海底捞同店营收增速分别为10.6%和12.5%。

根据半年报,三线城市门店顾客的平均消费增长3.2%。

同店就餐人数则增长了9%。

说明海底捞三线城市单店收入仍有增长空间。

而且,海底捞表示未来门店下沉将是下一步的重点工作。

同店收入增长见顶的情况下,海底捞选择加速新开门店保持增长。

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海底捞的门店增速分别为70.6%和73.9%。

而同期,海底捞的营收增速均为59%。

这都说明海底捞现阶段的增长几乎是靠新增门店推动。

但是问题也接踵而至。

首当其冲的就是翻台率的下降。

一直以来海底捞的翻台率都维持在5次左右。

而同样是连锁火锅品牌的呷哺呷哺的翻台率只有2.5次左右。

而这个被奉为海底捞成功秘诀的超高翻台率,在最近的半年报中首次出现下降。

根据2019年半年报,海底捞中国内地餐厅翻台率为4.8次,而去年同期为5.0次。

而且,一至三线城市的翻台率全部出现下降。

不仅如此,新开餐厅的翻台率降幅更大。

从2017年的4.6次大幅下降至目前的3.9次,表明新开餐厅的盈利能力已经不比从前。

翻台率的下降直接威胁到了海底捞的盈利水平。

以极致服务为特色的海底捞,人工成本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截至2018年末,海底捞共拥有员工6.9万人,员工平均薪资约为7.3万元,较2017年有所提升,高于业内平均水平。

海底捞薪资支出所占营收的比例也是逐年升高,从2015年的27.3%上升到如今的31.2%。

并且比同行呷哺呷哺高5个百分点左右。

这对于原本就薄利的餐饮行业影响很大。

一方面是新开店造成的老门店顾客被分流,另一方面则是随着激进开店而迅速增加薪资支出、房租、水电费等各项成本。

过去,海底捞在超高单店营收保证下,可以覆盖极致服务带来的成本上升实现盈利。

而且还树立了海底捞的品牌形象,使这种商业模式得以成功。

但是,如果海底捞的单店营收持续下降,各项成本占比将迅速升高,吞噬海底捞的利润。

实际上,海底捞的净利率已经出现了大幅下滑。

2016年是海底捞净利润的顶峰,也恰巧是在这一年,海底捞扩店速度加快,净利率也开始逐步下滑。

到了2019年,海底捞的净利率已经低到7.78%,比去年同期低1个百分点。

根据2019年半年报,海底捞的门店数增长74%,营业收入增长59%,而净利润却只增长了40.9%。

未来,这种情况可能越来越严重,甚至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不仅如此,海底捞的运营指标也在逐渐恶化。

根据今年半年报,海底捞的总资产周转率为0.81,而去年同期为1.78。

营业周期也由2018年的3.43天增加到如今的4.27天。

餐饮企业利润微薄,运营效率对他们的盈利至关重要。

持续、大规模的扩张门店,使得海底捞净利率和营业效率都出现降低。

净资产收益率(ROE)出现了大幅下滑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如今海底捞的ROE只有9.9%,几乎只有两年前的十分之一。

疯狂开店的结果,作为海底捞的大股东张勇未必没有预见。

而允许海底捞仍然选择继续开店的更深层次原因,恐怕与供应链体系有关。

在这里,海底捞正下着一盘大棋。

张勇旗下的产业几乎覆盖了火锅这一餐饮业态中从原材料到食材运输的全产业链。

负责海底捞火锅底料生产的是张勇旗下又一家上市公司——颐海国际()。

颐海国际是海底捞主要的火锅底料供应商,张勇夫妇持有35.61%的股份。

2015-2018年海底捞从颐海国际采购的原材料占比自16.8%提升至约22.6%。

2018年海底捞向颐海国际采购额多达11亿,占颐海国际营业收入的38%。

上游食材供应链中也有关联方的身影。

蜀海供应链、四川海底捞、扎鲁特旗都是张勇名下的关联公司。

其中,蜀海供应链的关联交易规模最大,他不仅为海底捞提供火锅食材还提供食材仓储运输服务。

2018年,海底捞向关联方采购食材的总金额为19亿元。

再加上之前海底捞采购自颐海国际的11亿火锅底料款,海底捞合计向关联方采购金额达30亿元,占总采购金额的55%。

就连门店装修业务,海底捞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集团旗下的蜀韵东方原来是海底捞的工程部。

海底捞上市之前,剥离出表,专门从事餐厅的装修及翻新服务。

2018年,蜀韵东方获得来自海底捞的订单额有7900万元,同比增长70%,和2018年海底捞的门店增速相符。

预计,随着未来海底捞门店的增长,蜀韵东方的营业额也将迅速增长。

不仅如此,海底捞的关联企业还从事海底捞的外卖服务和人力资源管理及资讯服务等。

事实上,海底捞激进扩张门店,虽然从单店收入增速等面上的数据来看,有些得不偿失。

但是如果将目光放得更大更远,可以理解张勇是在打造一个海底捞的“帝国”,目的只为扩大供应链体系服务。

而这么做的目的,显而易见。

不可否认,餐饮行业下游早已处于红海市场,即使海底捞位于火锅这一增长较快的赛道上,也难免受到竞争对手的压力。

在人工和租金成本日益高涨的压力下,餐饮连锁店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

而且,不同地域口味差异较大,餐饮连锁门店想要打通全国市场难度较大。

目前,海底捞的市占率已经达到3.6%,处在了龙头位置。

继续提升也不容易。

但是,餐饮的供应链却处在蓝海市场,不仅行业空间广阔,利润率也比餐饮连锁可观。

虽然蜀海供应链的净利率没有公开信息。

但是,同样是餐饮供应链上游的颐海国际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37%和17%,远高于上市公司海底捞。

做大海底捞的供应链体系,可以提高整个集团的盈利能力和资本使用效率。

通过海底捞门店的扩张,海底捞供应链体系不仅可以获得更多订单,也可以做大自己的规模,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外部餐饮企业。

供应链体系的核心是物流和仓储,这两项都需要规模效应才可以确立竞争优势。

显然,从集团整体利益的角度看,通过打开更大下游餐饮行业的市场,让供应链体系做大做强是海底捞的当务之急。

这样一来,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张勇没有选择让海底捞稳扎稳打扩大利润,而是不惜牺牲掉一部分利润率,以近乎激进的方式扩张门店。

海底捞疯狂扩张门店的背后,有单店业绩见顶,靠拓展门店保增速的原因。

但更重要的是海底捞希望把下游连锁店作为上游供应链体系的流量入口。

即使海底捞本身因为门店扩张而导致净利率下降,整个集团的利润也可以从供应链公司中弥补回来。

但是,疯狂扩张导致的上市公司净利下滑可能就要上市公司的小股东买单了。

海底捞真正的成长故事显然并不能和小股东分享,而2000亿市值虚高的风险则确实要小股东承担。

本文源自猫 财经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

海底捞服务怎么样 海底捞上市

想必最近大家一种都在被海底捞的服务所钦佩,一个是在去海底捞吃东西时感慨,另一个则是出现在大家手机的订阅号里面,都在称海底捞的服务有毒,凭过硬的实力海底捞从众多火锅品牌中脱颖而出,生意节节高升,最近传来的好消息就是海底捞最近不久前就已经上市啦!一家餐饮上市,到底是为什么呢!然而根据最新消息显示,海底捞于8月16日通过港交所聆讯,并于昨日开启分析师路演活动,预计将于9月中下旬正式在港交所上市。

其上市定价区间为90亿~120亿美元,相当于2019年预计净利润的22~28倍市盈率。

在今年整个股票市场处于下降通道的时候,海底捞却要在港交所上市,即将在下月登陆港股的海底捞,有可能在市场大环境下,向小米一样跌破发行价。

海底捞为何冒险上市呢海底捞需要加速扩张自1994年张勇在四川简阳创立海底捞以来,海底捞总共开设了320家门店。

其中国内296家餐厅,国外24家。

据统计,每年服务的顾客已经超过了1亿人次。

24年的时间,海底捞已经发展成了火锅行业营收排名第一的企业,成为火锅餐饮业的执牛耳者。

海底捞在2016年开了32家门店,2017年开了98家门店。

为了配合2018年的香港上市规划,海底捞在2018年年会里明确提出了要在今年新开设180~220家门店。

海底捞火锅因为注重规模效应,所以开店的标准面积一般都在600-1000平米左右。

除了一些租金过高的黄金地段面积可能会适当缩小一点外,其它门店的面积都在800平米以上。

由于火锅行业食材丰富的特性,所以厨房需要更大的面积来保证运行。

所以海底捞的用餐区面积一般占整个门店面积的75%左右,大致有60个桌位,可同时供400名客人用餐。

由于其门店面积大、厨房设备多、为了保证服务质量需要大量的员工等,海底捞平均开店的成本在900万元左右。

如此大的开店成本,使得海底捞在2016年开设32家新餐厅时负债14.1亿元,在2017年新开设98家新餐厅时负债13.9亿元。

其实在2013年之前,海底捞的做法一直是有多少钱开多少店的。

为此管理团队不止一次像张勇提议,依照海底捞的火热程度,完全可以通过银行贷款快速扩张规模。

而之所以张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采取这样的做法,原因还在于张勇曾经经历过的一个事情说起。

张勇年轻的时候,那时他准备创业,却在长途汽车上被骗子骗走了1200元,而这是他用来创业的全部家当。

从那时起,海底捞就不喜欢做冒风险的事情,比如向银行借钱。

不过,这一“传统”在2013年的时候出现了转变。

那一年,海底捞加速了在全国各地开新店的速度,近几年分别向招商银行取得850万元的信贷额度、向花旗银行北京分行取得4000万美元的贷款额度。

不过,这些贷款全部加起来,也还是支撑不了海底捞疯狂开店的成本。

所以海底捞需要巨量的资本来支撑自己。

而上市就是一个获得资金最好的渠道。

未来5年,海底捞计划在国内新开800家门店、在国外计划新开100家门店(预计在美国开30家、欧洲30家、东南亚40家)。

而对国内市场来说主要是在二三线城市加大开店的速度,比如在江西省,目前只有南昌有2家店,而赣州、九江、抚州等10多个地级市都还没有海底捞入驻。

而在亚洲市场上,海底捞已经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注册了海底捞的商标,为以后打开东南亚市场做好了准备。

今年海底捞校招,各门店也在大力招揽小语种专业的大学生。

上市是海底捞的保护伞海底捞作为一家平民公司,没有背景,随着海底捞规模越做越大,海底捞的创始人张勇也越来越感到没有安全感,毕竟生意越大,麻烦也就越多。

海底捞上市除了为扩张之外,更加是因为想要找到一个保护伞,而上市就是海底捞的保护伞。

按照张勇的话说:“如果我们是上市公司,碰到惹不起的人和麻烦,可能就多一层保护,至少上市公司的地位和社会股东也能帮助我们。

”没有做过餐饮的人可能不太理解张勇的想法,但是餐饮行业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乱想,比如深夜和最求不给钱、故意敲诈的食客等等,虽然海底捞已经做的足够大,这些情况不容易发生,但是另外的一些麻烦还是有的。

去过海底捞的人都知道,无论是哪个地方的海底捞,去的时候排队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据海底捞内部人员透露,在某些地区的海底捞门店经理常常会陪一些重要客人吃饭聊天,甚至在门口排着长队的时候,海底捞还会保留一两个空包间。

这样的现象背后,可见餐饮行业不是外行人想的那么容易。

上市是海底捞必胜的一场战役不管是做火锅底料的颐海,还是做冒菜的U鼎,海底捞正在把自己整个火锅产业链分拆独立出来,做大做强,构建出一个五脏俱全的火锅全产业链。

每一家独立出来的公司都跟海底捞同气连枝,一荣俱荣,一损具损。

1、扎鲁特旗海底捞,是为海底捞提供羊肉的。

2、蜀海,是为海底捞提供采购物流还有半成品加工的。

3、微海咨询,是为海底捞做人力资源工作的,以前是海底捞的人力资源部门,现在拆分出来专门帮助海底捞做招人与培训等工作。

4、红火台,是海底捞与用友软件集团合资成立的,主要做餐饮信息化服务5、颐海国际控股公司,是为海底捞提供火锅底料的公司。

以上这5家以前都是海底捞的子公司或相关部门,现在已经从海底捞独立出来,从生产原材料,到配送加工,甚至半成品、成品菜;从招人到培训甚至到后期的店长培养;海底捞正在把它们打造成餐饮供应链上的一个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节点。

海底捞正朝着自己的梦想一步步接近,步步为营,打造出独一无二的火锅餐饮帝国。

海底捞对自己此次的上市抱有极大的信心,高盛,招银国际等公司也表示看好此次海底捞上市。

后续海底捞将如何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