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面试引争议,如何确保公平与科学?

面试技巧 0 4

自主招生试点发展13年来,很多试点高校已形成各具特色的自主招生选拔模式,归纳起来,多分为初审、初试(一般为笔试)、复试(一般为面试)等环节,其中,公众质疑最多、最激烈的还是面试环节。

究其原因,不外乎人们担心面试不公平、不科学,让“关系户”有机可乘,却令自己孩子“名落孙山”,还有的人会从城乡公平角度出发,认为考察内容、形式带有浓厚城市中心色彩的面试会不利于农村孩子脱颖而出。

一定程度而言,这些担忧不无道理,但因为通过面试可以让高校招生人员、专家观察、测量、体验到考生身上诸多难以从笔试、材料中提取的特质,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所以高校在自主招生中仍会坚持采取面试。

既然高校仍会坚持,有探讨必要的是,如何让高校自招面试变得更公平、科学,既保证招生秩序的平稳、公正,又有利于考生、高校的双向选择,展现出自主招生的应有效率和作用。

高校自主招生自我面试_高校自主招生面试技巧_高校自主招生面试题

在面试公平层面,这些年来,高校已有了一些探索,诸如为边远、贫困地区学生报销来面试的交通费用,保障教育公平;在面试前,由纪律监察部门派人将考生和考官进行随机抽签分组;面试过程中,有的高校还会禁止考生通过言语、穿着等方式泄露个人、学校信息,对艺术特长生而言高校自主招生面试技巧,有的还会坚持拉帘测试,让考生、考官不能互相见面,且禁止考生在面试过程中说话。

在实践中,这些举措也确实促进了面试的公平。即便有人能骗过所有这些招数,教育部门和高校也还有兜底措施,包括在评价考生是否能被认定为自主招生资格生时,不仅依赖于面试官对考生的面试评分,有的高校还会同时参考考生的笔试、材料审核及其他先期过程性评价积累数据;教育部门还会要求高校公示自主招生资格生名单,让自主招生结果晒在阳光下,接受公众监督。

面试科学性就问题大了。连直接主导或设计面试的高校招生部门和专家都有对面试科学性持怀疑态度的,遑论公众。

面试官的主观色彩很容易影响到考生的面试得分,进而影响面试的信度,即便是同一个面试官来面试所有考生,也很难确保他(她)在面试每个人时都能持有误差范围内允许的一致性。自招面试的题目也不一定科学,大多都未经过严格、规范的命制流程,前些年媒体经常报道的奇葩自招面试题目还少吗?如果面试题目有问题,整个面试的效度也难以有理想表现。

而效度、信度等因素都是衡量一个考试科学性的重要指标参数,所以,增强自招面试的科学性确实是一项亟需解决的课题。

高校自主招生面试技巧_高校自主招生自我面试_高校自主招生面试题

我们该从哪下手呢?归根结底,面试科学性拷问的是人的科学性,我们要先从人身上下手。这里的“人”包括面试官,美国ETS的经验是建立完善的面试官培训体系,同时,要求面试官在面试前进行预面试测量,即便面试官经过完善培训,已成为资深人员高校自主招生面试技巧,但却在当天预面试中无法取得应有的分数,也无法出任当天的面试官。

另一个可以尝试的策略是,将考生面试表现录下来,形成视频交由面试官集体判定分数,而不仅是依赖一个面试官或面试小组来判定考生面试表现。

在如何给考生面试表现计分方面,国内外高校之间也有差异,有的会事先给面试官规定从哪几个维度、方面分别计分,有的会要求面试官从整体打分,至于哪种方式更为科学,还需更多的实证研究加以评估。

或者说,如果中国并不是一个特别追求分数公平的国度,我们其实可以在自招面试中并不一味要求考官一定要给考生打出一个分数,像一些美国高校一样,虽然可能只是让校友充当面试官去面试外国申请者,但可以把考生面试表现当做一个录取参考依据,也未尝不可。

上面的建议是在大陆高校仍以学科专家作为自招面试官主要人选的基础上探讨的,那么,如果自招的面试官不再是大学教授、副教授的话,会提升面试的科学性吗?说不定也可以。

这是因为学科专家虽然会在大学承担教学任务,但不少专家的学识多局限于本学科领域内,一方面,他们可能在面试中难以测量出考生身上更多别的潜质,例如,理科教授们与文科教授们相比,从常理上而言,可能不太适合去面试那些文科特长突出的自招考生,另一方面,他们可能无法站在学校宏观角度去审视,今年学校到底需要哪些特长、兴趣、学科特长等特质的新生加入。

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自招面试官人选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寻求突破:一是,将招生自主权更多下放至院系层面,由本院系老师来面试本院系的自招考生;二是,从学科专家手中收回部分面试权力,交由招生部门、学工部门、校友等团体,当然,前提是后者要经过充分的面试培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