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在职场上,尤其是互联网公司,讲故事的能力被越来越多地提及。无论是向领导汇报、争取资源,还是跟团队沟通目标,讲故事似乎成为了一种必备技能。
每次听到别人“讲故事”,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矛盾心理:一方面觉得这是一种不实诚的“包装”手段;另一方面也意识到,不会讲故事确实容易吃亏。
那么,我们在这种环境中该怎么办?如何既能把握 “讲故事” 这种能力,又保持真实性?今天,我以商业分析师的视角来好好聊聊这件事儿。
01Part One
讲故事,真的只是「包装」吗?
首先我想先问大家三个问题,可以先有一个自己的答案,再接着往下阅读:
工作中讲故事的这个行为,你认为是更偏贬义、中性,还是褒义?
你认为每个人是否都应该掌握讲故事的能力?原因是什么?
现在互联网公司里,大家对于讲故事的心态,其实还是很微妙复杂的。
反观自己呢,更有点像职场老实人,学不来这一套。明知道会吃亏但好像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那么提到 “讲故事”,很多人会认为这只是对工作的美化或包装。
但在我看来,讲故事不是表演,不是为了夸大事实,而是一种基于真实逻辑的深入沟通方式。在职场中,“讲故事”的本质其实是通过“有效的逻辑让你的工作更有说服力,让别人看到你的思路和远见”。
例如:
产品经理提出一个新功能,或者市场部申请一个推广预算,如果只是简单陈述 “这个功能很棒” 或 “这个推广能增加曝光”,可能得不到太多支持。
而如果他能讲出这个功能背后的逻辑——用户痛点是什么、解决方案如何设计、最终能够给公司带来什么长期价值,这样的 “故事” 就更有说服力。
这种 “讲故事” 并不是为了夸大事实,而是将业务逻辑和策略清晰地传达出来,让大家看清其中的价值。
所以,与其说讲故事是一种包装,不如说它是一种让信息更清晰可见的表达。它不是光靠 “夸大其词” 就能获得支持,而是要通过结构化的逻辑,把问题的各个关键点串联起来。
02Part Two
学会讲故事的第一步:梳理逻辑分支
想要真正掌握讲故事的能力,首先要理解其中的逻辑。
讲故事,不是瞎编,而是基于你所做的事情,梳理出多个逻辑分支,找到核心点。
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看行业中的经典案例——特斯拉的“可持续未来”故事。
特斯拉不是单纯在卖车,而是在传达一种“为环保未来贡献力量”的使命感。
每当客户买车,特斯拉的邮件会写道:
“尊贵的特斯拉车主,愿电驱动的未来照亮您的事业与前程,一同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型。”
这个故事不只是把产品功能陈述出来,而是让用户产生了一种情感认同。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逻辑分支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适合的表达路径。比如在不同场合,针对相同的业务目标,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
通过梳理这些分支,我们可以根据对象的不同,选择合适的逻辑来讲述故事。这不是盲目地夸大,而是利用真实的业务逻辑,为自己的工作提供支撑。要知道,故事可以讲,但每个分支背后的逻辑都要经得起推敲。
03Part Three
控制概率:评估故事的真实可能性
一个好的故事不仅要有逻辑,还要有合适的概率,即确保你所讲的故事在现实中真的可能实现。在职场中,有些同事为了吸引资源,不惜夸大某些小概率事件,但最终事情无法达成,反而给团队带来了损失。这样一来,故事就变成了“忽悠”。
比如:
在互联网公司里,很多项目的未来发展方向充满不确定性,某个路径究竟是否能取得成功,是有概率考量的。
如果我们说服上级支持一个策略,就要清楚告知不同方案的可能性和风险,而不是一味承诺“百分百成功”。
否则,这种对概率不负责任的讲故事会使我们的信誉受损,也容易失去长远的支持。
当然,我们不能简单粗暴的认为,小概率的故事就是在骗人。
2011年左右,很多人还认为PC是未来,公司转型做手机端,就是概率很小的逻辑分支。
事后来看,转型成功的腾讯有了微信,没转型的人人网职场中性表达,很快就没落了。
所以故事和故事相比,也不能一概而论:有的人是真相信,愿意押注;有的人,可能只是为了求短期的生存。
04Part Four
作为职场人:应该如何正确地讲故事?
1.梳理清晰的逻辑分支
在开展每一项工作前,都可以尝试把问题拆解成不同的逻辑路径,将其中的可能性和影响范围考虑清楚,再找到最适合的讲述方式。这样,讲出来的故事不仅能站得住脚,还能让他人感受到你对业务的洞察力。
2.控制下限,确保真实可能性
讲故事的最终目的是帮助他人理解你的工作价值,而不是为了夸大成果争取资源。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展示某些可能的风险或局限,保证这个故事在实际落地中具备可行性。尤其在团队或上级面前,坦诚说明某些决策的风险,反而更显得有职业担当。
3.选对分支,尊重对方的立场和利益
在不同的情境中,要根据听众的关注点来选择分支,比如对技术团队可以讲清楚技术实现对项目的长远价值,对领导则可以强调成本控制和效益增长。尊重听众的关切,意味着你在做出的讲述更贴近实际,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
05Part Five
故事的力量:一种深度沟通的艺术
在我看来,讲故事并不等于忽悠,而是一种职场中的深度沟通艺术。在与上级沟通时,讲故事让我们能用更具条理的逻辑将工作内容和未来规划展示出来,让人清楚你做的事不只是简单的任务完成,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商业决策。
同时,故事可以帮助你在团队中传达信任与信心,尤其是跨部门协作时,让别人了解你的逻辑和思路,从而更好地协作。
“讲故事”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在不断梳理逻辑、思考概率的过程中,你会对自己负责的业务拥有更清晰的认知,并能够在沟通中通过真实的故事为自己赢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06Part Six
商业分析师如何讲出好的故事
作为商业分析师,讲好自己的故事,核心在于如何把数据、洞察和业务价值有机结合,通过逻辑严密的方式讲述出自己对项目的贡献和思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
1. 明确目标受众:谁需要听这个故事?
在讲述自己的工作故事前,商业分析师要先清楚故事的目标受众。对不同的对象要有不同的侧重点:
通过理解目标受众的关切点,才能更精准地传递自己工作的价值,确保故事具有说服力。
2. 梳理逻辑链条:从问题到解决方案的推演
在描述项目成果时,逻辑链条是故事的核心结构。从项目问题的提出,到分析的思路,再到执行结果,清晰地梳理好逻辑链条能帮助听众直观理解项目的起承转合:
比如,商业分析师可以说:
“通过对用户流失数据的建模分析,我们发现关键原因集中在体验某些功能环节不顺畅,于是提出优化建议,最终帮助降低流失率10%,提高了用户留存率。”
这样的结构会让故事更清晰、有条理,便于听众理解分析师在项目中的作用。
3. 用数据讲故事:让数据成为你的“证人”
数据是商业分析师最强大的“证人”,也是讲故事时最好的支撑。对于分析师来说,数据不只是支撑事实的工具,更是让故事更有说服力的核心:
通过数据的支撑,故事不仅更具真实性,而且能强化分析师在整个项目中的贡献感,避免让听众感觉空洞无物。
4. 控制故事的概率:保持真实性
商业分析师的故事要让人觉得可信,因此讲故事时要尽量避免夸大或片面的呈现项目成果。对于数据的合理性评估和项目的可能性预测,都是在讲述中必不可少的细节:
例如,如果你的分析显示某一市场机会需要5年以上才能看到实际收益,不妨坦诚指出这一点,避免夸大短期收益。控制概率、保持真实,是讲好故事的底线。
5. 用案例增强代入感:赋予故事情感化
用案例让听众更有代入感,比如在讲述用户流失分析时,可以用具体的用户场景还原,让大家直观感受数据背后的故事:
通过真实的用户故事,数据分析不再只是“冰冷的数字”,而是能让人理解背后业务和用户的需求。这样不仅强化了你的分析在业务中的实际价值,也能增加故事的共鸣感。
6. 注重故事的情绪线:把握讲述的节奏
好的故事一定是有起伏的。对于商业分析师而言,讲述一个项目的过程,注意情绪线的铺垫可以让听众更加投入:
例如,商业分析师可以说:
“最初我们发现用户流失率不断增加,大家都很担心,而经过连续两周的分析和建模,我最终发现问题出在关键流程上,优化后,客户满意度提升了15%。”
这种讲述让听众情绪随分析过程逐步提高,最终达到一个成就感的高峰,强化了故事的效果。
讲好一个商业分析师的故事职场中性表达,并不是让数据分析看上去“完美无瑕”,而是通过真实数据、逻辑链条和情绪引导,帮助听众清晰理解项目的价值和洞察背后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保持真实、结构化逻辑,结合实际案例和具体数据,不仅能让自己的分析工作更有说服力,也能让自己在职场中更有影响力。
作为商业分析师,学会讲好自己的故事,让数据发声,让逻辑呈现,最终让自己在职场中找到最有力的表达方式。
结语Conclusion
总结自己的故事逻辑
所以,当你发现互联网公司里每个人都在讲故事时,不妨先放下偏见,思考一下自己对工作逻辑的梳理能力,并找到符合实际的表达方式。讲好真实而有力的故事,是职场发展的一个重要技能,也是一种通过深思熟虑提升自我认知的过程。
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故事逻辑,用真实和逻辑支撑,讲出最适合自己的职场故事。
成为自己·成为系统·成为习惯
关注《商业分析师-必胜》与你一起探索商业世界的奥秘与解决问题的智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寻找商业上的成功,更在寻找自我的实现,与你共勉!
无论身在何处
有我不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