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大会王建国:沟通并非万能钥匙,现实中成年人的困境

职场话题 0 3

某一期《脱口秀大会》里,王建国说的一段话深得我心。

职场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职场寓言故事及寓意_职场寓言故事

的确,漫画里的世界很纯粹。

遇到坏人就找正气大侠,遇到难题就找机器猫(的口袋),遇到泄气时刻就找坂田银时骂醒,好像每个漫画主人公都有一项必杀技能帮人解决困境。

但在现实、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这么容易的事。

就连一些我们公认的、以为一击必杀的技能,细思后发现它们战斗力可能都被高估了。

沟通是一把万能钥匙?

首先,没有人会质疑沟通的重要性。

职场沟通、与客户沟通、非暴力沟通、幽默沟通、NLP思维沟通、父母和孩子的沟通……可以说,没有沟通就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我们社会和生活的正常运行。

如果能力有排行榜,沟通能力一定在榜单Top.

甚至有人提出“没有解决不了的事,只有不会沟通的人”,把沟通变成了一把万能钥匙。

但有没有想过,沟通的威力可能被过于高估?

Ronald Adler和Russell Proctor在他们经典的《沟通的艺术》这本书里提到几个关于沟通也无能为力的事实。

比如职场寓言故事,“沟通的效果受到沟通双方的意愿、状态和技巧的影响”。

前几天,好友在群里和我们抱怨她带的下属。

该下属在周报和日常沟通中都表现的都很“配合”。

你和她说提升目标,她说“好,没问题,自己也想挑战自我”、你和她指出问题,她会说“确实做得不太好,自己再想解决方法”。

可一落实到行动层面就和沟通的截然相反。

好友发了二人的沟通记录、工作Memo、周报给我们看。

最后几个局外人一致得出的结论是:这名下属就是在敷衍你。她内心应该不想和你沟通,所以才会处处迎合上司,让沟通看上去特别顺畅。

对方不想和你沟通,就是他和你的沟通方式。

当你看到对方在认真倾听、积极反馈时,他真实的想法可能只想尽快结束谈话。

职场寓言故事及寓意_职场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职场寓言故事

(《沟通的艺术》里总结了几种“伪倾听”,都会影响沟通效果)

再比如,我们认为只要沟通及时和频繁,问题就更容易解决,这也是对沟通一个很大的误解。

看过一个小短片,女主问男主,刚好在他家附近,去他家做客行不行?男主回答:“我不反对啊,你过来吧。”

然后误解就产生了,而且越往后沟通越乱。

女主听到这句话的反应是“你真的希望我来么?”

职场寓言故事_职场寓言故事及寓意_职场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男主对这种理解很无语,他再三表示自己的想法就是:“我欢迎你来。”

职场寓言故事_职场寓言故事及寓意_职场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每个人对沟通中词句和语气的理解是不同的,有时你越积极沟通、解释,反而会纠缠在负面的沟通中,让事情误解被深、陷入僵局。

不如留白、暂停,等双方真的都愿意沟通时再进行。

作者在书中说到:“不是所有类型的问题,都是沟通能解决的。这取决于对方的意愿和努力。”

所以,没有沟通是万万不能的,但沟通真不是万能的。

总是共情职场寓言故事,你不累么?

比沟通更进一步的是共情。

共情(同理心Empathy)也是现在被大力提倡的一种能力,指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

共情甚至被抬到了道德高度,来评价一个人是不是善良。

职场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职场寓言故事_职场寓言故事及寓意

但耶鲁大学认知发展心理学家Paul Bloom认为:“我们面临的问题很少是因为缺乏共情造成的。实际上这些问题往往是由共情泛滥引起的。”

因为共情有时是一种偏爱和成见。

共情确实会给人带来很多益处。

比如,共情是一个强大的快感来源;它是亲密关系中非常有价值的一个方面;它在某种情形下能激发人的善行。

但同时共情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多问题。

比如,它费心耗神。

共情属于高负荷认知活动会消耗大量认知资源,持续投入同理心会引发“同情疲劳”(压力过大导致理解他人的意愿和能力严重缺失),或演变成长期、慢性的职业倦怠。

Sue Black是一名法医人类学家,她每天的工作就是面对普通人骸骨、墓地、暴力、谋杀、分尸现场。

在《法医报告》这本书里她提到工作性质让她不得不关闭自己的同理心,变得冷静甚至有点冷漠。

因为她曾目睹同事面对一名两岁的中弹女童,想到了自己的女儿,崩溃到无法承受这份工作最终辞职。

所以,她在工作中必须剔除同理心。

管理者要共情员工,理解员工的感受和想法、帮助他们找到工作的意义,才能有效激励他们。

客服人员要共情客户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务……这些都是对同理心要求高的工作,很容易给人带来巨大的消耗。

再比如,共情还容易侵蚀道德。

你发现某位同事在工作中违规操作了,本应该举报给公司。

但他求你并向你保证绝无下次,然后又痛哭流涕向你诉说自己养家糊口不容易,如果被举报丢了这份工作,房贷、孩子的学费、父母的医疗费都没了。

很多人同理心发作可能会就此作罢。

但因为同理心作祟而没有举报错误的行为,最终会酿成更大的事故和丑闻。

《东郭先生和狼》的寓言故事早就告诉了我们不要滥用自己的共情和同情。

Paul Bloom在《摆脱共情》这本书里罗列了共情带来的几项危险:

共情就像一盏聚光灯,让人只能看到并关怀眼前的几个人,却对自己行为的长期后果视而不见。

共情是带有偏见的,会让人更倾向于表现出狭隘的地方主义、种族主义。

共情是得不偿失的,会让人为照顾一个人而损害更多人的利益。

共情也会激发暴力,人们关爱自己亲人和同族的强大力量往往会带来战争,让人残暴地对待他人。

他并不是提倡人应当自私自利、置道德于不顾,而是反对共情误用/滥用。

解决方法就是将共情和理性完美组合。

职场寓言故事及寓意_职场寓言故事_职场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坚持不懈”也可能是一种自我损耗

我们听过无数有关人们坚持不懈最终获得成功的故事。

主流文化已将“不屈不挠是获得成功和幸福的关键”这个思想深深嵌我们意识之中。

没错,坚持不懈的确是一个无懈可击的优点。

所有成功人士都在为坚持不懈这种美德唱赞歌,很多时候它的确奏效。

但坚持不懈不该被吹捧为通向成功的路径,因为不少人坚持的目的并不“纯粹”。

俄亥俄州立大学心理学家Hal Arkes与其同事的研究指出:很多时候,我们坚持不愿放弃并不是出于真心喜爱、想要做成,而是在计算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

沉没成本与我们过去的投入有关,比如我们已经在一个项目上投入不少金钱、时间和精力,投入的资源越多、时间越长,就越难以放手。

机会成本是我们在某个任务或方向上投入的每个小时或每一块钱,都相当于我们放弃了在更好的不同任务或方向上投入的机会。

既然已经“顾此失彼”了,那就一定要执拗地坚持下去。

正是对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的认知谬误,才导致我们在一家不喜欢的公司和岗位、一份不满意的情感中陷入太久,愈加无法脱身。

解决办法说起来也简单,只要不纠结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有目的的放弃就好。

坚持不懈固然可以实现成就,但有正当理由和目的性的放弃,也可以让我们收获巨大成就。

维珍集团创始人、董事长Richard Branson就是一名连续放弃者。

当他发现哪项业务运行不如预期时就会果断放手,比如维珍可乐、维珍数码、维珍汽车、维珍婚礼等。

就是在不断的新建与放弃中,他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富传奇色彩和个性魅力的亿万富翁之一、累积了41亿美元财富。

我们不能简单地靠决心和毅力对生活中的每件事下狠劲,因为坚持不懈所倚赖的毅力、自制力都是有限资源,坚持不懈的精神如果用错了地方会损耗它们,导致我们在碰到真心喜欢的事物时无从发力。

认清自己的真心和局限性后,有目的的放弃勉强之事,找到自己真心愿意倾注心力的事物去投入才是正途。

而且,不用把放弃和浪费、失败划上等号,正如《福布斯》杂志发行人Rich Karlgaard说的:“真正的浪费并不在于放弃失败的行为,舍弃过去的付出,而在于停止追求更美好的事物,牺牲我们的未来。”

这些被高估的技能虽然不能让我们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利刃出鞘、一击必杀,但掌握得当还是能帮我们保驾护航、走得更远。

你觉得职场中真的有所谓的必备能力吗?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静思,独立撰稿人 已出版《 关键突破:25个直击问题本质的解决利器》、《一辈子很长,要活出高级感》等作品。

文中图片、封面图片来自影视截图及网络。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LinkedIn。LinkedIn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发邮件至Imschina-sales@linkedin.com获取更多信息。

©2020 领英 保留所有权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