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升,农民养老制度解析

职场话题 0 5

2024年7月起,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全国最低标准提升20元。各个省份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提升了20元至90元,而且像江苏、上海等地是从7月1日开始提升的。

2024 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升,农民养老制度解析

2024年7月份的时候,全国也实施了2024年度的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人均养老金上涨3%。

有的人疑惑,为什么农民和职工的养老金不一样呢?农民没有视同缴费年限吗?之前缴纳的公粮算不算社保?

养老制度,原本是基于生产成果再分配基础上的,向老年人的一种倾斜,不同人群会有不同的养老制度保障。

关于农民的养老制度,是首先在1956年6月30日公布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中体现的,明确农业生产合作社要保证缺乏劳动力、完全丧失劳动力的社员的吃、穿和柴火的供应。在当时生产力水平相对较弱的情况下,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养老制度。

农民的生产生活,都是以土地为基础的。通过土地的集体化方式,提供生活保障,其实也是想通过向前苏联集体农庄的方式学习,建立起一个个类似于工厂的生产集体。不过,由于合作社生产力水平远比工厂低,所以合作社的待遇水平确实要比工厂低,维持日常的基本生活就没有多少剩余了。

1951年,国家出台的劳动保险条例明确建立起由工厂缴费筹资的劳动保险制度,待遇水平是跟工人的在职工资水平挂钩。1957年《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将退休制度范围扩展至所有的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职工。

所以说,农民的养老制度和职工的退休制度原本就不是一回事,待遇水平也是相差极大的。

农民缴纳的公粮,准备溯源是几千年来就有的农业税制度,属于为国家纳税的一种体制。而且农业税的征收,经历社会主义改造以后,是以集体为单位缴纳的,有效避免了对个体的剥削。工厂也是需要为国家纳税的。

工人的视同缴费年限,是依据原本的退休制度,可以根据职工档案认定的连续工龄。农民本身没有职工档案的,原本的养老制度也没有连续工龄一说。所以,农民没有视同缴费年限。

1978年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后,农民实施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的使用权全部划归农民,最终养老责任也根据生产资料的归属落到了自己身上。为了建立起现代化的农民养老制度,国家在90年代开始由民政部门主导设立了老农保制度,这是一种以存款利息养老的模式。

后来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参加老农保的费用相对贬值很快。2009年,我国开始建立了以国家补贴和个人缴费,再加上集体补充相结合的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后来我国又统一了城乡待遇,建立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2024年7月1日,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标准由103元每月提升至123元每月,新疆自治区提升为185元每月,江苏省提升为228元每月,上海市甚至达到了1490元每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全部是由政府财政补贴形成的。

现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缴费档次一般从每月100元到几千元不等。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是个人和用人单位共同承担,一般每年都能达到上万元的。

所以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养老制度,两者不能简单的比较。#农民养老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