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 职场心态 90年智能交通企业副总裁:寻找使命,和自己“卷”俊杰

职场话题 0 42

90后工作心态_职场90后性格_90后 职场心态

磐石 | 作者

枝意 |编辑

图片来源于包图网

90后」这个标签其实大家并不陌生,在90后初出茅庐,懵懵懂懂的刚跨入时代的舞台时,就曾因思想观念、行为模式等与前代人存在断崖式的差距而备受争议,甚至那时还有人说,90后是“垮掉的一代”。而如今,90年这个标签随着00后的成长慢慢的淡出议论的视野,90后也早已不是“离经叛道”、“为所欲为”、“不负责任”、“天马行空”的代名词,“垮掉的一代”少年们已然成长,甚至有90后自己戏称:最早的90后已经开始秃顶了~

当然这只是一种常见的90后式自我调侃,实际上,90后在慢慢褪去稚气,大多进入了大学完成了学业,一部分早已步入职场,成为社会的主力和中坚力量。他们没有“垮掉”,他们也开始肩负责任,坚韧爬上眉梢,步履愈发坚定,他们严肃又活泼,以各自认为对的方式去实现各自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

那么,交通行业的中国优秀新青年们现在过得怎么样?他们在想什么?是否也陷入过某种人生的犹疑和迷茫中?是否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某种答案和路径?进入职场摸爬滚打那么些年,有何所得?有什么经验和信条想要和年轻的初入职场的萌新们分享?

让我们把镜头拉大,看看各有各的优秀的90后交通人们的职场状态和思想火花。

寻找使命,和自己“卷”

俊杰 90年 智能交通企业副总裁

【目标明确 事业小成】

俊杰16年硕士毕业于浙江大学,32岁便已是智能交通企业副总裁、智慧交通常务副总,目前又边工作边在浙大攻读工程博士。

他说,虽然看似16年毕业才进入交通行业,但其实早在12年读书期间,就因为国家863计划的科研课题开始参与到智能交通的科研和项目落地建设中。他年轻有为,却幽默又谦虚,问及他有没有遇到过因年纪较轻而不受信任的情况时,他说还好,“自己的长相超越了自己的年龄”。

大多数的90后都会认为自己相较于70、80后,更加懂得创新,会更自由洒脱,总而言之是看到自己的优点会更多。但是俊杰却褪去了这些浮躁,他觉得相较于前辈,自己不管是处事方式上还是遇事心态上都差的太多,应该永远对前辈保持尊重。

在和他聊天的过程中,最大的感受就是会不自觉被他清晰的逻辑思维和明朗乐观的情绪所感染,在那样的氛围下,仿佛自己也开始摩拳擦掌,想要为自己的人生展开一幅新的画卷。

下面展示一部分我们之间的问答。(问答只做客观展示和参考,不做价值评判,如果您有不一样的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问:少年有成,您在职场中曾因为年龄而陷入某种尴尬处境吗?比如说因为年纪较轻,而不受信任。

答:有的,其实确切的说应该是因为年轻轻而对很多事情不够了解、经验不足,因而难免有信心不足或犯怵的状态。这是大家都会遇到的。对这个问题,我自己因几个因素而有所克服:

第一个因素,我的长相看上去超过了我的年龄,所以在与人接触中,不会给人留下90后的第一印象。在工作中,用专业去解决实际问题,当对方对你做事的结果产生认可后,再知道你的年龄,我想别人更多的反倒应该是惊喜。

第二个因素是持续学习,对事情拼劲要足,这能赢得客户和同事尊重。当前辈们发现其实你也在一点一点把事情做好时,这种困境也就不存在了。

问:在您和80后70后打交道的过程中,有没有感受到差异?您会如何面对这种差异?

答:差异肯定是有的,但这些差异更多是让我看到自己可以学习和提升的方向。比方说从处事的心态来说,前辈们经历比较丰富,他们在遇到困难时应对会更沉着一些。其次从经验上说,他们经历过智能交通行业的跌宕起伏,对很多事情的判断会更准确一些。当然,我们也经常会质疑一些经验,尽管很多时候更多会验证出经验的可靠性,但在这个尝试或推动的过程中,也有可能带来一些意外的惊喜。

我们与前辈们还是有很大的经验的错位,当然,90后也在积累,也到了而立之年,这种经验上的错位对整个行业来说,也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

我觉得永远都需对前辈保持尊重,年龄其实代表着阅历,阅历背后有很多营养可以汲取。

职场90后性格_90后工作心态_90后 职场心态

《教父》剧照

问:分享一个您曾遇到的职业瓶颈及解决办法,突破瓶颈有没有什么方法论可言?

答:从做研发到做管理,我的困境就是角色在转变中最初的不适应,或者说觉得自己可能会面临很大挑战,工作角色的转变过程是我的一个瓶颈。至于如何突破困境:

第一是无论如何你要先迈开步子往前走一步,然后再回过头来看。往前走的过程中思考当下应该怎么做,回头看的过程中从更高的维度与视野去复盘,然后又会推动下一步工作。

第二个是聆听很重要的,面对瓶颈,我们可以去多听听擅长的人的意见,同时自己也要做一个判断。

第三个还是坚持和努力,大家都在说年轻人“躺平”和“摆烂”,其实我觉得不管现在这个世界如何变化,我们都没必要跟外面卷,但是我们可以跟自己去卷,坚持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坚定的投入,这可能是走出困境的最直接的方式。

90后工作心态_职场90后性格_90后 职场心态

《当幸福来敲门》剧照

恣肆人生不需定义

石木 某大厂产品经理应受访者要求,石木 为化名

【上班高效工作,下班玩转爱好】

石木,某互联网大厂智慧交通产品经理,2017年开始随公司进入智慧交通领域,见证公司逐渐深耕市场,是公司智慧交通技术应用与产品研发的重要角色。但是在旁人看来,石木的身份标签更像是一个将自己的人生过得多彩恣肆的生活艺术家,他上班时是披荆斩棘的沉着勇者,下班后是沉醉于音乐和反叛情绪的炸裂DJ,还为自己的爱好经营起了一家店,开启副本生活。

他上下班的两个的状态看似有很大的割裂性,豆瓣有个话题叫「上班下班的割裂人生」,里面有很多不拘一格的年轻人在分享自己如同一个硬币的两个面的人生,有人上班是德高望重的博导,下班是黑色金属乐队的主唱;有人上班是救死扶伤的医生,下班是用生命挑战极限的赛车手。

现在的年轻人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加多元化,有人说,“这是一种工作与生活的精神隔离或物理隔离,两者之间是一种互相解救的,互为解药的关系”。

我带着这样先入为主的标签化印象和石木开始了对话,但在交流中却发现石木本人其实并不觉得这有何特别。

他在一直在不停的解构外人赋予他的的标签和意义,他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只是自己的比较小众而已。”这种反叛性正如他在舞池里、在狂野的音乐里所表现出来的不羁。是啊,真正的自由是——不被定义。

我分别从他的爱好和职场经验两个方面对他进行了提问,石木 的回答观点鲜明。

下面展示一部分我们之间的问答。(问答只做客观展示和参考,不做价值评判,如果您有不一样的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问: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打碟的?您认为工作与生活两者之间是一种互相解救的,互为解药的关系吗?

答:一直喜欢音乐,3年前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一个DJ朋友开始学习。我倒没觉得有什么解不解救的关系,它其实就跟你喜欢打游戏,所以你下班回家就会打游戏一样的道理,只不过我有的是一个更小众的爱好而已。

无非就是对DJ或者说音乐来说,它完全不能用一个特别理性的方式去对待,第一是它其实是你自己情绪情感的一个表达;第二作为一个DJ,这个角色要做的事其实是调动现场人的情绪,用音乐去感染底下的人,要知道他们想要的感觉是什么样的,他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情绪氛围,然后通过自己的演绎去打动别人,引起情感共鸣,这些对我来说还是蛮不一样的感觉。

工作时做的是技术性的工作,它不是讲情感、情绪表达的,更多的是在强调理性和逻辑;而DJ更多的则是去感受别人的情绪,去释放你自己的情绪,是工作状态里很难体会到的,是一场场情绪沉醉的盛宴,所以我觉得挺有意思。

问:“在互联网公司工作到35岁,实现财务自由后就转换赛道”这说法您怎么看?

答:实际上“赛道”并没有那么容易转换,因为往往是根据个人能力和经验来决定的“赛道”,比如说一个人辞职后去创业,他在公司做的是数据库,可能创业还得是数据库,因为拿手和有经验。只能说假设你35岁做的比较顺利,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在公司里再往上的空间也比较有限了,那么在经济条件比较宽松的情况下,就会更加关注自我能给这个公司创造什么价值,能给这社会创造什么价值,而不是只单纯把它当做一份赚钱糊口的工作,物质条件得到一定满足后,人往往就会更回归自我,关注自身在社会中的定位,追求更多的精神层面的价值实现。

问:您怎么看待现在年轻人频繁跳槽的现象?

答:跳槽如果有自己清晰的规划和目标,那无可厚非。但是不建议盲目的三年两跳,因为不管做任何一份工作,一年的时间其实都略显仓促。工作适应就需半年,然后还没干满一年你就走了,这种一年一跳根本就不可能获得什么更持续性的能力或者更深刻的见解,也很难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跳槽应当是考虑一下自己的整体职业生涯发展,直白一点说,是看给自己留下一个什么样的简历。对于跳槽的原因,有的人是因为做了过度的规划,有的人是什么也没有规划,这两者都不太合理,他们的问题就在于都停在一个空想的状态。如果特别想学什么,那今天、现在、此刻就开始行动,马上打开电脑,或者赶紧去报个班,而不是在那过度思虑。

问:如果换工作是一种寻找自己的过程呢?我们的初衷是希望工作能与热爱部分重合,同时在转换视角和不断选择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对自己的认知。

答:想要把工作和热爱挂钩,但是为什么寻找热爱的事情一定先通过换工作来解决呢?这个先决条件在于你知不知道你热爱的事是什么!对于你的热爱,它可以通过业余的时间去挖掘、寻找,然后坚定的往下走,而不是通过换工作去寻找自我,这寻找不了自我。

职场90后性格_90后工作心态_90后 职场心态

《我,到点下班》剧照

问:对初入行的年轻人分享些经验您会分享什么?

答:第一,要有持续学习的能力;一个快速的理解和学习别人在做什么的能力,你要大量的获取信息,初入职场你不只要明白交给你的事情是什么,还要宏观来看你所在的部门他们在做什么,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他们每一个人具体怎么分工,他们的工作跟自己分配到的工作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些宏观的东西需要学习和掌握。

第二,执行能力还是要强;先不要挑三拣四,刚开始工作,你要让别人相信你的能力。

第三,得有一个自己的标签;要展现出自己的核心能力项给别人看,建立一个别人对自己的认知和判断标签,这样在相应的工作安排时,你会因相应的能力去对应相应的工作,同时也更容易被大家记住。

为一个更好的可能性往前走

赵越 90年勇于选择

【与自己和平相处 于选择中拨开迷雾】

赵越刚毕业时,第一份工作是在工地做安全管理,后来发现自己各方面都不适合这份工作,又因为读书期间学过交通相关课程,且大学时还带队参加过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并获奖,发现自己是喜欢交通的,恰好一个偶然机会出现,就去了一家传统智能交通企业做运维,负责几个城市的交通信号设备运维及效果维护。

随后几年,互联网公司开始进入交通行业,赵越看到了数据在交通管理中的优势,开始对互联网数据产生了向往90后 职场心态,于是深思熟虑,决定跳槽,又开启了自己的互联网公司之旅。

在互联网公司经过几年的推进,赵越逐渐意识到,交通管理不论是什么样的技术都脱离不了最基本的交通工程技术,如果没有这些基础,那么再高端的技术总归是飘在云端的空中楼阁,没有办法真正的落地。

再次面对选择,赵越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想清楚后,一切就又明朗起来,只剩执行了。他选择放弃掉互联网大厂光鲜亮丽的外表和高薪的诱惑,决定回到传统交通行业。他说,“我们都在为一个更好的可能性”往前走。

和赵越聊天过程中,发现他是一个随和、接地气同时又很有自己想法的人,他会和你分享他的职业性格测试结果并试图判断你是什么职业性格;会在玩笑中认真的说“其实人性是很丑陋的,我们都在用理智压抑它”;同时他也会如兄长般告诉你:“无需后悔,我们曾经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当下认为的最优解。要好好和自己相处哦~”

下面展示一部分我们之间的问答。(问答只做客观展示和参考,不做价值评判,如果您有不一样的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问:离开互联网公司回到传统交通行业时有没有动摇过纠结过?毕竟互联网公司有它的很多客观的优势存在。

答:肯定纠结过,谁都没有那么的理想化。这里面涉及的是长期规划和短期利益之间关系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规划和方向,都是在为一个可能性去做的选择。

答:您觉得在交通行业里面,不管是互联网公司还是我们交通的公司,他们最看重的交通人的能力是什么?

答:交通行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行业,在这个行业里生存我觉得最需要的是一种综合的能力,包括事情推动的能力、沟通交流的能力和学习提升的能力。

在我看来在职场中生存下去最核心的一点就是有ownership,你需要有主人翁意识,你真的是把这件事情当成自己的事业和当成自己的事儿来干,这个很重要。如果你有这个意识,你愿意去主动推动,那其实不管在什么样的公司,你一定都能把工作做好。

这当然也和个人性格相关,我做过一个职业性格测试——Disc测试,我是一个高D的性格,这种性格模型属于给了一个目标,他会非常持续的去做的那种。不管是自己定的目标,还是说老板定的目标,我都会比较积极的向前去冲。

问:做性格测试也好,职业测试也好,都是个认识自己的过程。在职场中认识自己很重要。可您不觉得认识自己是最难的吗?您觉得您真的完全认识自己了?

答:很难,我也不敢说我就认识我自己了,但这是一个持续去投入和去了解自己的一个过程,因为在不同的时间阶段,每个人想要达成目标是不一样的。我们很难讲说我们特别了解我们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东西讲不出来的,如果讲出来的那一定是把自己过度美化了的,因为我认为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说,人性是丑陋的。

当你自己一个人真正孤独的在想事情的时候,去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抛开掉所有的束缚和道德观念,人一定是一个自私的动物,只不过我们都在时时刻刻用教化和理性去压抑自己的丑陋罢了。

90后工作心态_90后 职场心态_职场90后性格

电影《罗生门》剧照

问:你觉得在你的职场生涯中有没有什么特别后悔的事情?

答:我想我几乎还没太有特别后悔的事情。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职场生涯中会走很多弯路,这个弯路现在来看貌似能够避免,但是这个状态只能是你回过头来看宏观的是这个感觉。实际上它是不可能避免的,因为对于我们来讲,当时自己做的抉择就是当时在那个状态、心境、履历下,自己能做出的最优解。因为那时的我们就是这么一个状态,自己选择了这个事情那么就要去承担相应的后果,所以也没什么可后悔的,只不过把当时的坑记住以后尽量不要再犯就好了。

问:有没有“三十而立,五十而不惑”的这种对未来的目标导向的焦虑?

答:那句话叫什么来着,“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其实就是这么个概念。

我觉得只要是自己的状态是一直在往前走的,我们一直是在学习的,可能说我在某件事情或者说某一个地方、某个时间点上就爆发了,这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不能强求。因为我们自己能力其实是有能够达到的上限的,智商的上限也客观存在。

在这个行业里边,我能把我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出来,这就已经很好了。

问:这些年您感悟到的最大的一个心得是什么?

答:这些年其实我反复来看觉得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有持续学习的能力。

原来我也认为我自己是很不错的。去了互联网公司之后就发现了周围有太多非常聪明的人,优秀的人,观察下来发现他们有非常好的特质,就是这些人都在持续的学习,不管他是80后还是90后或者00后,他们对学习的渴望是非常强烈的,很愿意去做这件事情,愿意付出这个时间和精力去做。

这个环境能给你带来新的改变,它能带给你新的东西,你可以去学到新的东西——这也是当时我为什么去互联网公司很重要的一点。「要认真学习」这个话你听起来很鸡汤,但其实这很实在,如果不学习,我不相信任何一个人凭借自己的认知,在他没有持续学习的情况下,能一直保持着一个超前、能做出很正确判断的一个状态来。

问:您觉得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

答:我认为最重要的一定不是钱。可能是实现个人价值吧。为什么现在很多人都会去追逐财富,其实很简单,因为有一部分人觉得钱是体现自己价值感的最显著的一件事情,所以认为只要挣足够多的钱,自己的价值就能得到实现。但个人价值的实现有很多种方式,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很重要。

人生没有固定节奏

沈适 92年海外博士在读 应受访者要求,沈适为化名

【在快时代花时间去沉淀自己 也需要勇气】

沈适本科在国内读铁路运输专业,2014年美国研究生毕业后,觉得回国的行业的发展空间会更大一些,回国后,她在交科院工作了三年。

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交通行业结合后,沈适看到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开始好奇传统行业的研究如果加一些新的方法、新的数据进去会产生一些什么样的结果。2017到2020,沈适进入滴滴工作,并在那里做了一部分她之前想做的事。

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中,自动驾驶跑到了行业前沿,因为一个机会,她去了百度,在百度呆了一年后,沈适认为自己大概看到了互联网的一些发展势头,知道了它的运作模式,但自己似乎仍旧对研究方面的工作更感兴趣,于是,她在工作七年后,毅然选择急流勇退,利落的抽身而出,回到校园继续攻读博士。

在我们的人生中,我们常常被很多看不见的束缚捆绑住脚步,比如什么时候该结婚,什么时候该事业有成,仿佛人生是属于那个模板的,自己不过是一团黏糊糊的液体,必须完美的镶嵌在模板中。

实际上每个人的节奏并不相同,找到自己,成为自己,我想这才是漫长又无垠的时空里渺小的个体能做的对虚无的唯一反击吧。

你是否找到了自己?是否有勇气成为自己?

职场90后性格_90后 职场心态_90后工作心态

电影《返老还童》剧照

下面展示一部分我们之间的问答。(问答只做客观展示和参考,不做价值评判,如果您有不一样的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问:我们在选择了一个方向之后,也会在那个当下有徘徊、犹豫、挣扎。您选择在工作了七年后又回到校园深造,应该也会有过怀疑自己的决定的时候吧,您会怎么来面对这样的焦虑情绪呢?

答:可能对于我来说,如果我一旦真的做了这个决定,我就不会再去过多的后悔,做决定之前还是会纠结,但是我一旦决定了,那一刻就不会再回头了。

面对焦虑,如果非要说一些形而上的东西,就是我觉得唯心和唯物、科学和玄学、宏观和微观世界,这些东西,最终其实它都汇聚到了一起。我现在有时候在做选择时,会从平行世界这个角度,给自己的逻辑一个合理化的过程。

我幻想在另一个平行世界的自己,肯定做了更多很不一样的选择。有一个电影叫那个《彗星来的那一夜》,里面说在一个彗星来的夜晚,平行世界发生交汇,你可能和其他平行世界的自己相遇了。发现大家可能过着一样又不一样的生活。

我觉得人生可能有千百万种可能,我也不能保证自己选择的就是最好的,但我现在就处于那些可能性中的之一。

我现在回到学校了,可能又要重新做很多的科研,然后算很多的数学题,我已经选择了一条道路。但其实另一个可能是,我从小就开始学画画,我在想也许平行世界的某一个自己正在从事艺术行业,那样的人生可能又是完全不一样的。

90后 职场心态_职场90后性格_90后工作心态

《彗星来的那一夜》剧照

问:国内和国外大到意识形态,小到生活观念,很多东西就是完全不一样的。那您在国外学习这些年,最大的触动或感想是什么?

答:对于我来说,文化和思想上都会经历很多重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当你看到不同的观点或者态度同时在眼前出现的时候,会更加促使自己从各个角度去思考去观察90后 职场心态,面对事物自己也会更加严谨和思辨了。

不过,其实我一直觉得每个人啊,不管经历多少,不管是看过多少世界,或者说足不出户,其实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中都还是盲人摸象,也都只感受到一部分的东西。人永远处于一个对世界进行探知的动作中。

工作与热爱挂钩才能做得拔尖

Steven 93年 海外留学经历

【热爱是最核心的驱动力】

Steven入行交通行业5年,本科、硕士学位都在美国完成,目前回国在某大厂工作。他说:“热爱对工作来说很重要,热情是做好一份工作的最大核心驱动力”。

下面展示一部分我们之间的问答。(问答只做客观展示和参考,不做价值评判,如果您有不一样的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问:国内外交通行业发展存在什么差异?国外交通行业的发展和国内交通行业发展相比的话,有什么国内交通可以借鉴的?

答:我觉得最大的印象就是国外的项目会做的周期非常长,可能做任何一个普通的项目都要经历5~10年的时间,而在国内的话通常是5~10个月,这个是最直接的一个差异。国外做交通项目,所有的材料包括交通模型的分析都要能够经受得起法律诉讼,市民他如果反对你的项目的话,他会直接在法院上告你。

所以他们会非常重视前期的规划设计,包括模型搭建、数据采集等这些基础的工作。而可能在国内的话确实是对这种短平快的设施、项目会更感兴趣,推进的节奏也会非常快。

如果说国外有哪些方面可以借鉴的话,我觉得是一种尊重专业的精神。真正的去尊重交通专业,而不是说出了一个新的智能交通的某种概念或者噱头,就蜂拥而上的去抢概念,抢项目。国内交通行业目前还是略显浮躁,浮躁的原因很复杂,交通专业本身是一个多专业融合的这样一个学科,我觉得交通学专业的成熟性本身也还在构建中。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还是希望能够借鉴一下对这种专业的尊重。

问:您觉得在互联网公司里面感觉是当一颗螺丝钉,还是其实是可以发挥一定的主观能动性的?

答 :两者都可以,螺丝钉是肯定的,在互联网里面专业分得很细,每个人都扮演自己的角色,有大量的沟通协调工作。但是其实创新的工作也是可以做的,实际上有很多从传统行业出来的人,他知道交通行业真正面临的困难点是什么,又见到了互联网公司的一些新的技术或者是新的思路,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是能有所提升或突破的,是可以发挥自己的一定的主观能动性的。

问:有人说工作只是一种生存下去的手段,有人觉得工作要和自己的热爱挂钩。您赞成哪种观点?

答:我觉得马斯克说的就比较好,你要真的想100% 、120%投入到一项工作当中的话,你必须得热爱它,不然你是没有办法在这个行业内做出顶尖的水平的。我觉得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互联网交通行业。

结语

面对一切都只有一次选择机会的单向人生,我们也许曾经有过踟蹰不前的犹疑;面对已成定局倏忽而逝的过往,我们也许有过失之交臂的遗憾;面对未来,我们或许踌躇满志,或许惝恍迷离……“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无需犹疑,大胆往前走一步,再回过头来,一切会逐渐清晰;无需遗憾,过去的选择是过去的你认为的最优项,再来一次未必更好;无需迷茫,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其次是当下。

RECOMMEN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