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大多数医学学硕毕业了以后还是会从医的,改行或者选择其他道路的人少之又少。
但是按照目前的形势,学硕从医的道路可能会比四证合一的专硕要崎岖一些。
学硕如果不继续读博,仅凭硕士学位进入就业市场,就业竞争力并不会比专硕强多少。
毕竟很多三甲医院还是要博士生学历的,不管专硕还是学硕都比较难进。
并且现在有些医院在招聘的时候,要求要有规培证书的。
这一要求就堵死了不少学硕毕业后的求职路,因为学硕期间没有进行规培。导致了学硕的就业选择要少于专硕。
所以很多学硕的同学只能在毕业后先以社会人的身份参加规培。
前几年的时候,一些地方,学硕生参加规培,是可以酌情减短一些规培时间的。
当时是有一些地方只要求学硕规培2年就可以,有些地方对于海外学历的硕士甚至只要求规培一年。
海外学历人员大部分都是在海外读和临床相关的基础医学学位的硕士,有些会被教育部留学中心认证为医学学位,所以一般都归为学硕类型。
但是近两年,对于学硕型人员,以及学术型博士人员,很多地方开始从严要求,要求学硕毕业后也必须要实打实规培三年。
这就意味着,同样得到硕士学位+规培证,四证合一的专硕只要3年,而学硕则需要3年硕士+3年规培一共6年,这里面的时间成本可想而知。
最后总结:
对于应届考研生来说,如果学硕毕业以后还是准备从医,并且对于就业的预期不高,满足于在市级小三甲的工作的话,并且没有读博的意愿的话,那么和专硕相比,读学硕就不划算。
但是如果你已经完成了规培,又想提升学历,那么是可以选择学硕这条路的。
很多人还有一个疑问:“学硕人员申请考博容易吗?”
关于这个问题是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一般校内的直博,以及硕转博的名额,都是留给学硕的。
一些在研一、研二表现突出的学硕,就可以抓住这个机会转博。相比之下,直博、转博就和专硕没什么关系了。
假如说在读研期间错失了升学机会,在之后的考博的申请考核中,由于有过科研的经历,或者曾经发表过基础研究方面的文章,在面试的环节中,学硕与专硕相比,也占据了一定的优势。
但是学硕在升博中的优势也并不绝对医院规培面试技巧,尤其近几年的形势变化,让学硕的升学优势打了一定折扣。
近两年的博士招生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专业型博士的招生数量大大增加,而相对应的,学术型博士的招生名额开始减少。
一些学校对于学术型博士招生名额的分配也越来越严格,很多导师有没有招收学术型博士的资格,还要看有没有这类正在运行的课题。
这也导致了学术型博士招生导师的不稳定性。
相反,一些没有学术型博士招生名额的导师,却可以招收专业型博士。而很多学校在专业型博士的招生要求中,写明了需要有规培证,或是需要有主治医师职称。
这一要求也堵死了很多应届学硕毕业生的路,虽然也可以报考,但是竞争力不强,也不会被优先考虑。
至于专博名额增加,学博名额减少的这个趋势会不会愈加明显,还需要靠时间来观察,但是这个变化已经足够需要学硕,尤其是没有规培过的应届学硕需要警惕的。
在直博、硕转博、学术型博士的招生中,学硕的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学硕的这些优势并非得天独厚的。
会有一些没有课题的老板,把自己的学硕学生喊回科室干活医院规培面试技巧,活脱脱的就是一个没有规培证的专硕。
所以如果准备报考学硕,在选择导师的时候一定要慎重,选择一个有课题、树大根深、能招博士的导师对于学硕的未来之路非常重要。
导师有没有课题,决定了学硕能不能把“重科研”这个优势转换为升学中打动老板的砝码。
至于近期名额火速上涨的专业型博士,对于没有规培证的应届学硕就不那么有优势了。
当然,如果已经有了规培证,再结合以往的科研经历和文章,在申请中也会比应届专硕有优势。
最后总结:
现在的大医院还是注重科研,这也注定了,学术型学位也不是无路可走的。
相反,越高的平台,有能力的学术型学位毕业生越吃香。
但是稍显尴尬的是,学硕就算能力再强,也只是硕士文凭,想仅凭借硕士文凭(还没规培证)进入三甲医院,按照目前的趋势是比较困难的。
这也注定了,学硕若想兑现自己的学术潜力,就必须继续读博深造。
关于读博,学硕的优势就在于,有着科研经历的积累,以及文章的发表的经验,在申请博士的时候,更容易打动老板。
但是专业型博士的大范围铺开以及对学术型博士招生指标的一些限制,又给这种优势带来了一些不稳定性。
目前最好走的组合路就是,专硕+学博,当然这条路由于是大多数的选择,也导致了竞争激烈,优胜劣汰较为严酷。
由于学博名额的限制,学硕+学博的路也开始不像以前那样好走。
如果是应届本科生考的学硕,在读研期间尽量争取在校转博或者直博。
如果已经有规培证,学硕+专博,也是一条很好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