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天地
张军青/最后的证据(短篇小说)
王冬梅/手艺人(小小说)
张晓玲/心有灵犀(小小说)
陈传平/无愧于心(小小说)
彭丽/山里面的空气(小小说)
散文海角
李国/忠德赋(散文)
刘凌峰/宁静的黄昏(散文)
王标/东湖情(散文)
郝英民/守望家风(随笔)
陈伟雄/心存感激(随笔)
诗词天涯
常保平/雪才是花的灵魂(组诗)
陈晓建/走进风景(组诗)
杨剑横/航行在倒影里(外一首)
刘序珍/小蛮腰(外一首)
八千岁/过年三杯酒(外一首)
王硫生/写在二月(外一首)
段道记/二月二(外一首)
李华南/廿四节气(诗二首)
戏曲影视
野森/进山(微电影)
长篇连载
山金长篇小说《刺玫瑰》第41章《牛氏董事会》
【名家新作】
八仙桌上的小瓷罐
◎蔡中锋(山东菏泽)
从我记事的时候起,在我家老屋的堂屋里面就有一张老式八仙桌,八仙桌正中间靠北墙的位置,一直放着一个小瓷罐,小瓷罐里面一般放的都是母亲做针线活用的剪子、针线、顶针、线轱辘、鞋样子和小布块什么的东西。
大约是在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们村来了一班卖书的人,他们将很多新书在我家院门外的街道上铺了一个大席子,然后在席子上摆了一大片各式各样的新书。我从小就最喜欢看书,那时候虽然识字还不多,但在那片书摊前一本又一本地翻看了很久却一直不肯离开,最后我相中了一本书名为《牧鸭姑娘》的小画书,但我一看定价是一毛钱,就傻眼了,因为那时候我们农村的小孩子基本都不会有一分钱的零花钱的,而当时一毛钱就可以买到一斤盐,够全家人吃上很长一段时间。最后,我伤心地离开书摊回家去了。我回到家时,母亲对我说:“你现在没事做,就去好好打扫一下咱家的屋子吧,要特别注意将八仙桌子上的东西都好好地抹干净。”我说:“好哩!”就在我将地面打扫干净之后又拿起八仙桌上的那个小瓷罐抹灰土时,却发现下面压着一毛钱。我欣喜若狂,忙拿了那一毛钱去外面买回了《牧鸭姑娘》,这也是我平生所买的第一本课外书……
在我上初二和初三之间的那个夏天,天气特别热,蚊子特别多,特别是有一种花蚊子,非常嚣张,若让它叮上,被叮的地方立即就会红上一大片,又肿又疼又痒,还长时间不会好,让人非常难受,于是父亲就给了我五块五毛钱,让我去力本屯集上买一顶蚊帐子支上,但我拿着这笔“巨款”到集上后却立即去了新华书店,买了那本自己心仪已久的五块四毛钱的《现代汉语词典》。那天晚上,母亲见我被蚊子叮得翻来覆去睡不着,就问我:“你爹不是给你钱让你买新蚊帐子了吗?你怎么没买?”我说:“那五块五正好可以买一本我非常想买的《现代汉语词典》,我就买成了新书,没有蚊帐没事的,这么多年没蚊帐我不是都过来了吗?只要不影响学习就行了。”第二天是星期天,当我在家打扫卫生时,在那张八仙桌上面的那个小瓷罐下面,又发现了五块五毛钱……
高中毕业考上大学那年,我问母亲:“这些年你放在那个小瓷罐下面的钱,已经被我偷了好几次了,你知道不?”母亲说:“知道啊。尤其那五块五,我一分二分地攒半年才攒了那么多,没有了我怎么会不知道呢?”我有些奇怪:“您既然知道放那儿我可能会拿走您的钱,那您为什么不换个严实点的地方放呢?”母亲笑了笑说:“如果我放得太严实了,你用的时候找不到怎么办呢?”
参加工作之后,我在菏泽城里上班,在每月一次回老家时,我的零花钱,也总爱往那个小瓷罐下面放,先是三块五块,后来是三十五十,再后来是一百二百。五年前的一天,老婆对我说:“你想给咱娘钱就直接给她呗,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说:“她知道我们的日子也不太富裕,直接给她她不要啊!”老婆说:“其实你这样放的钱,咱娘虽然都收起来了,但她也都没有自己花。比如你前年这样先后给她的那两千来块钱,她都给前院的邻居生张子叔了,因为他病重了却没有钱去看,去年给她的那两千多块钱,她都给咱村西头的广五爷了,因为他女儿考上了好大学,家里的钱却不够用。”
今天我又回到了老家,打开老屋,下意识地再次往那个小瓷罐下面压了二百块新钱,老婆说:“你现在还往下面压钱干什么呢?咱娘已经去世四年半了,咱娘去世后,咱们这老屋也已经整整四年半没有一个人住了……”
【野森点评】这篇小说,定是一气呵成的小说。故事,情感,文字,非常流畅,非常真实,如在其境,能见其人,能闻其声,能观其景。那种母性的慈善温润光华,如甘甜的泉水滋润着心田;古朴而纯正,阴柔而洁美,就像一块天然雕饰的珍贵的玉。其标题也非常贴切,有一种岁月文化神韵的厚重感。尤其是结尾,根本想不到,但读后却是总情感的大爆发,是整篇小说总文字的整体调动,把中华千古美德尽彰显于此,使整篇小说的魂魄萦绕心间,久久难以离去。本篇又是一篇优秀之作!
【关于作家】
蔡中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菏泽市作协副主席,当代微篇小说发起人,中国作协《长篇小说选刊》夏季卷、河北省文联《今古传奇》微篇小说卷、《微篇小说》《中国寓言故事》《当代文学家》《牡丹文苑》杂志和《微篇小说报》《华文作家报》主编,《格言》《特别关注》《文苑》《百花园》等杂志签约作家。先后在《人民文学》《小说选刊》《山花》《故事会》美国《侨报》英国《伦敦时报》印尼《国际日报》等数百家中外报刊发表小说作品5000余篇,其中已在中国文学的最高峰之一中国作协主办的《小说选刊》发表作品28篇,撰写文学创作理论作品100余篇30余万字。出版《人在仕途》《青出于蓝》《芳香之旅》等个人文学作品集20余部,《牡丹区通史》《牡丹区风俗》《从政史鉴》等历史著作20余部。主编《中国微篇小说佳作2015》《当代闪小说精华选粹(三卷本)》等文学作品集300余部。主编的《中国闪小说年度佳作2014》《中国闪小说年度佳作2015》等图书被中国图书馆收藏。部分作品被译成英国、泰国、印尼、日本等多国文字。
矢志不渝的追梦人
◎刘海涛(广东湛江)
想不到长期从事微篇小说推广的蔡中锋,一出手又是大动作。新春伊始,就推出了《蔡中锋文学作品集·第三部》。本书共收入作者在上大学期间创作的寓言作品300篇,刚参加工作那几年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纪检监察报》《检察日报》《中国改革报》等全国各大报刊发表的杂文作品140多篇,这些年陆续创作的中短篇作品和诗歌20多篇(首),以及《蔡中锋微篇小说1000篇》上、下部之后新创作的微篇小说作品260多篇,实有86万字。堪称蔡中锋文学作品的又一鸿篇巨制。
蔡中锋的这部文学作品集,分为杂文卷,寓言卷,微篇小说卷,以及中短篇小说和诗歌卷。阅读这些作品,带你回到了他青春求学、参加工作、坚持创作的年代,以及后疫情时期的创作过程。既按类别分卷,又相互融合,让人在阅读时触类旁通,大呼过瘾。可以说,《蔡中锋文学作品集·第三部》是《蔡中锋微篇小说1000篇》上、下部的前缀和后续,是一次蔡氏文学家底的大展示。
一、杂文卷:味苦多刺针砭时弊的一道硬菜
杂文卷共两卷,基本以反腐倡廉、反映现实为主旨,或针砭腐败事物,或宏扬清风正气,或推广先进经验,或提出意见建议,篇幅不大,却有着“老虎菜”那样的“味苦”且“多刺”。
──蕴藏哲理。耳熟能详的故事,能写出发人深思的哲理。如《铁棒何必磨成针》中,借孩子的口发出灵魂拷问:“铁棒何必磨成针呢?再说一根铁棒不是可以磨成很多针吗?”至此笔锋一转:“可惜,现实中却偏偏有很多这样的‘婆婆’,他们看起来也终日忙忙碌碌,可究其实质却是浪费了国家和集体大量的物资和金钱而一事无成,重复着‘铁棒磨针’的故事”。多么振聋发聩!
──敞露心声。《俸外之禄不可求》中,刘镛被贬成了一个看守城门的守门官。那点微薄的俸禄很难养活一家9口人,夫人生了孩子想吃只鸡补补身子都难以做到。刘镛的字画在当时可以说是炙手可热。但求字画的人却均被刘镛拒之门外。作者看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时不由想到:既然拿着国家的俸禄,作为一名官吏,就应忠于国事,而不该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再搞薪俸之外的“创收”,可谓有感而发。
──警钟长鸣。因为长期从事纪检监察工作,一直注重廉政教育,这部分的内容很多。如《“新官”上任“三把锁”》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上任伊始烧好三把火的同时,还要把党性、原则、法纪放在重要位置,用这三把锁把各种违反党性、违反原则以及违法乱纪的东西统统锁在门外。还有,民间流行语:“贪不贪,看吸烟”;“廉不廉,看过年,等——都被作者巧利用,创作出一篇篇犀利的杂文。
──借古喻今。杂文卷中,这篇《一块补丁三千两》让我印象深刻。道光皇帝的裤子上破了一个洞,为了向天下人示以节俭,他让人把这个小洞给补起来。裤子补好后报销的费用竟然高达3000两银子。内务府的官员这样解释:龙衣是用花湖绉做的,为了把上面的花头对准,总共剪了好几百匹上等湖绉,才补得天衣无缝。道光看了看果然补得严丝合缝,也就没再追究,反倒觉得这位官员办事尽心尽力,忠心难得。还有:《滕子京为什么要重修岳阳楼》,揭露了目前仍有一些领导干部,并没有干过多少实际的工作,却爱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大搞什么“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应该引起警惕。
──用心探究。功夫不负有心人,蔡中锋的杂文,有些是妙手偶得,有些是用功所致。如:《新闻报道的“反读法”》,作者对新闻报道的内容有意进行“反读”,“有助于从新闻背后的新闻里找出被报道对象在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以便扬长避短,促进工作”。这样的“反读”虽是灵光一闪,却有着一定的道理。
杂文卷共二卷,收录了书评,文评,荐稿语,书集序,笔会发言,名家访谈,书法评论,寄语,修改意见,感悟小语,卷首语,创作手记等,都有感则发,耐人寻味;特别是作者讲课内容和创作谈,都是长期积累的经验,这里毫不吝啬地全盘托出,实是对文学创作的无私奉献,令人敬佩。
二、寓言卷:智慧哲理形象生动的一堂大课
寓言是智慧的语言,是哲理的诗。所以,不但大读者爱读,小读者也爱读。现代社会生活紧张忙碌,往往让人感到无所适从,而在身心劳顿之时,随手翻阅几则简短有趣、充满智慧的寓言故事,既能放松自己,又能开启心智,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确实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蔡中锋的寓言故事,既从古今中外众多寓言名篇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又融入了时代的精神,既有较强的思想性,又有较高的艺术性。主要有如下四个特色:
一是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社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有的是对贪官污吏的批判;有的是对不正之风的针砭;有的是对阴险自私的揭露;有的是对虚伪凶残的鞭挞;如讽刺行象代言人做广告的《移山真相》:有的是对社会不平的抨击;有的是对懦弱懒惰的讽刺;如《吃上了天鹅肉的癞蛤蟆》中,讽刺有些人得了便宜还卖乖的人,从来就不曾有一颗感恩的心。还有的是对聪明智慧的讴歌;有的是对勇敢斗争的赞美;有的是对劳动和创造的肯定;有的是对纪律和自由的反思;有的则是对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教人如何处世、如何做人,怎样辨别是非好坏,怎样变得聪明、智慧等等。如地位高的人不一定有地位低的人快乐的《老井》;再如《最弱的对手》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不要甘心屈服,因为打败最强大敌人的往往是它最弱的对手。
二是寓意明确突出。故事只是寓言的外壳,讲道理阐寓意则是寓言的灵魂。这些道理无论是在文中直接点出,还是含而不露,作者所表达的主旨都是明确的、突出的。如《青蛙眼》,张局长突然双目失明之后,就从眼球中间取下一部分,移植进了一双青蛙眼。自从移植了一双青蛙眼后,他的眼睛就具备了青蛙眼天生的一个特性:看动不看静。你躺在那里睡大觉,他视而不见,你干得越多越快,你的缺点也就被张局长看得越多越准,所以你就会越挨训。作者善于从一个个具体的故事中提炼出警世骇俗的至理名言,足以发人深省,具有鲜明的警世性,这也正是这些寓言的精髓所在,它是对客观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理性思考的结晶,体现着作者对生活的真知灼见和审美评价,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具有极大的思想启示力量。
三是比喻形象生动。作者采用象征比喻尤其是拟人的手法,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借此喻彼、借物喻人,把一些不易为人所理解和不易被人所接受的道理、主张,寄托在一个个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故事中,将讽刺、比喻的功能,寄寓于一个个意味深长、发人深省的情节里。如《公鸡应聘》:猴子建的蛋鸡养殖厂,用高薪聘请最优秀的鸡来为他工作,以便生产出最优质的蛋。在招聘广告中要求,为他工作的鸡不必须有本科以上的下蛋文凭。公鸡们因为不会下蛋,为了将来好就业,都弄来了本科生或是研究生、博士生的下蛋文凭。猴子不看真才实学,只以文凭用鸡,结果招来的全是不会下蛋的公鸡。这样在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故事内,糅合了深刻的哲理、复杂的感情、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细致的人生感悟而又不失自然贴切,充满智慧地表达了思想、阐明了道理但又不失纯朴真挚,使这些小故事以其独具的艺术穿透力和思想感染力给人以审美的享受和精神的启迪。
四是故事简洁耐读。寓言一般都较简洁短小,往往是从生活与自然之中截取一个最精彩的片断,并加以概括、提炼,有的甚至只用三言两语即把要阐明的道理或讽刺对象的本质揭示出来。如《狮子的审判》借狼的口说出:“你所以要审判我,只是因为你比我强大,并不是因你比我做的恶少。何必非要装出一副维护社会公正的样子来呢!”这些寓言故事中虽有众多的人物或拟人化的形象,但作者都是只做简单地概括,只抓住其性格特征中最本质的一点,粗线条勾勒,不作细致地刻画;故事中虽然有生动的情节,但都不展开、不枝蔓、不做周到地描述,更不着意安排悬念和细节;故事中虽然多数点明了寓意,但都做到了言简意赅,从不进行冗长的说教和烦琐的议论;故事虽然篇篇不同,各有特色,但叙述故事的语言则篇篇简洁朴素,生动优美。
三、微篇小说卷:奇思妙想风格独特的一部天书
2017年首届“汪曾祺华语小说奖”颁奖词这样评价蔡中锋:蔡中锋在多年的创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打破了历史、典故、奇闻与现实生活之间的隔阂,运用想象力构思出各种不同题材的微小说。他的作品切入角度巧妙,结构展开各具特色,既能采用“三一律”结构,用三个或三个以上层层递进的情节或片段突出一个主题,又能突破“三一律”,拓展创设微小说结构的广阔空间。语言平和朴素,文字收放自如,以不足千字营造出极大的内涵和张力,让悬念迭起的故事真实自然。这是一种国家级层面的认可,也是蔡中锋微型篇小说创作的实至名归。
蔡中锋倡导的微篇小说,篇幅常常在3000字以内;而从他的创作实践中归纳总结出的文学故事的写作公式和基本方法,可以成为新时代里“微文学”文体研究的新鲜材料,不断推进“微篇小说”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笔者早在多年前,就注重中国微小说的发展与教学需要有机结合,对蔡中锋的微篇小说进行研究,并有多个研究心得付诸教学。这里谈一下蔡中锋的文学故事的创作特点:
“三一律”。蔡中锋倡导的微篇小说创作“三一律”为:一篇小说要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层层递进的故事、情节或片断来突出一个主题。这儿的“三”不是确指,凡指三个以上。蔡中锋自己有较为明确的文学故事写作的方法意识和审美追求,他说他自己就是按照“微篇小说创作三一律”来构思作品的;它们常常是从正常的情节形态开始启动,然后用3个左右的细节来渲染和铺垫由正常形态转为反常形态的过程,由此产生文学故事特定的悬念来吸引读者的阅读注意力;到了高潮细节里,则通过转折突变,快速地给出一个解答“正常”与“反常”之间的令人信服的因果关系:他或者通过回溯故事情节来补叙暗示,或者通过主人公之口和第三人称叙述者之口来全点破、半点破或全留白这篇文学故事的机智创意,使他的文学故事蕴涵着特别丰富、特别耐读的审美信息,实现文学故事产生的震撼读者心灵的故事创意。
“留白法”。这样蔡中锋微篇小说擅长采用的一种“正常+反常+留白”的材料选择和创意表达的模型,一方面显示了蔡中锋文学故事情节和立意的“形成套路”,另一方面也展示了文学性较强的故事创意的“留白方法”。这种文学故事创意的方法非常符合文学故事的读写特征和审美规律。这个创意的产生是通过“补叙”进前面情节的“留白”内容,而启动了读者的深入展开的全方位想象,可以说这叫客观性的“情节半点破”。如:《饥饿中的母亲》那个能饿死人的年代,没有奶水的母亲只能让女儿吃流浪狗的奶水,她为了让自己的女儿能够吃到更多的狗奶,趁那只母狗外出捕食之机,偷偷将那只可爱的小奶狗扔到了河里……(《今古传奇》2022年第7期、《当代文学》(海外版)2022年第49期头题。)
“对话体”。综观蔡中锋的微篇小说,大多是对话体。如《菏泽武王》通过对话的形式,在不动声色中讲述了一个惊天动地的英雄故事。一个名叫马海山的地下抗日英雄,打败了日本军队里五大武林高手的围攻,但却无法抵挡机枪的扫射而牺牲,其事迹无人知晓。多年后一名参加了枪击马海山事件的日本机枪手,临死前出版了一本战争回忆录,里面详细地记录了这件事的经过。为了党和国家而默默地牺牲了自己一切的武林高手,才能称得上真正的‘菏泽武王’!”(《小说选刊》2022年第5期选发。)
“冷讽式”。蔡中锋擅写官场小说,“带着幽默的微笑”和“皱着冷峻的眉头”来看中国最基层的官场,讴歌新时代里我们党和国家真正的公仆形象,讽刺批评官场上的不正之风和贪腐现象,这种接地气的、洋溢着正能量的现实选材,这种符合小说审美规律的构思方法,构成了蔡中锋文学故事的文体特征和创作风格。如:开超市的小老板,因为购物的人数十元的商品要开数千数万元的发票,而倒闭,只能上路抢劫。谁料抢的是一位女会计,抢了一万元却被索要9999元的回扣,还要给她开出2万元的发票,不然就报警抓他。不禁要问,到底《谁是抢劫犯》?这个故事创意实际上是概括和批评了当前靠权力来办事的不正之风。
“反转坑”。从故事的情节结局的角度来看,微篇小说的“启动场景”是正常形态的话,就更容易让读者联想到自己熟悉的生活,从而为将读者带入故事场景创造条件。而“发展情节”一般是通过设置几个误导读者的“坑”,快速地从“正常”走向“反常”,反常形态的情景就容易让读者惊奇,容易抓住读者的阅读注意力,引导读者去思考、去追问为什么是这样?反常的、奇特的事情原因是什么?到了转折式结尾,就要快速地通过补叙原来未讲的情节,或通过故事主人公之口点破奇事之因。如《在那牡丹盛开的地方》,一个助人于困境的故事,让人感觉在这一片到处都是牡丹的神奇土地上,虽然今年花期已过,但依然是处处牡丹盛开,香气四溢……(《小说选刊》2022年第12期微小说头题转载。)这样就能让读者快速地找到奇事的因果,当读者真正理解了奇事之因后,那故事的底蕴就被领悟了。
另,本卷中大多作品是作者新近创作的,还没发表。以蔡中锋的水平,这些作品如同待字闺中的佳人,肯定会有很多争相上门说媒求亲的,我们期待着在大刊上看到这些作品。
四、中短篇和诗歌卷:现实生活浪漫风情的一次邂逅
笔者一直关注的是蔡中锋的微篇小说,所以对《中短篇小说和诗歌卷》只是作了泛读,饶是这样,其中的部分内容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如中短篇《打油三传奇》中,蔡家村东头的家旺老三虽然年龄不大,但从小就为人老成,很象一个大人。老三高中毕业后考上了蓝桥大学,但却因为交不起高昂的学费不得不放弃上大学的机会。回到家里后,老三一不务农,二不经商,三不出去打工,天天把自己关在一间小屋子里几乎足不出屋……后来成为成功的实业家,二十个章节,每个章节其实就是一个单独的微篇小说。再如中短篇小说《第一组长》,通过主人公“我”的经历,完成了一部职场小说,有生活,有深度,同样也由是聚沙成塔,微篇小说与中短篇小说的共通与区别,这里也能管窥一二。
需要说的是,《母亲的最后一百天》,是作者根据日记合成,记录了母亲摔伤到她去世这整整一百天里发生的事情。五万余字的日记大约分为十个部分,老人在医院治病治死了,家人对火化的态度以及当时的现象,母亲去世后工作了三十年的单位不去人吊唁,等等无奈种种拷问,全是真情实感。说实话,比看他的微篇小说还投入。
至于《闯出生死界——农民朱起标抢救落井儿童纪实》,看题目就是纪实文学;《减轻农民负担的奥秘》是微型调查报告,也可说是工作通讯,收录书中,应该是作者对一种文体的珍爱,证实了作者写作能力的全面。如诗词部分,《我是一滴泪》还发表在中国作协的权威报纸《作家文摘》上,这真的是需要实力的。不再赘述。
五、蔡中锋与微篇小说:殚精传承舍我其谁的一生跋涉
(一)开启了一种文体模型与创作个性
中国的微篇小说文体在蔡中锋的创作、研究、教学和组织等全方位的努力下,正以新穎的艺术形态和富有情趣的魅力展现在公众面前。他自己有较为明确的文体意识和审美追求,一批优秀的微小说作品充沛地显现着这种文体的基本艺术模态和文体特征——它们常常是从正常的情节形态开始启动,然后用3个左右的细节来渲染和铺垫由正常形态转为反常形态的过程,由此产生微小说特定的悬念来吸引读者的阅读注意力;到了高潮细节里,则通过转折突变,快速地给出一个解答正常与反常之间的令人信服的艺术因果:或者通过回溯故事情节来补叙暗示,或者通过主人公之口和第三人称叙述者之口来或全点破、或半点破、或全留白这篇微小说的机智创意,使微小说孕育出特别丰富的审美信息,实现微小说震撼读者心灵的效果。
(二)创作了一些精品力作和标签作品:
据不完全统计,蔡中锋已主编并正式出版文学作品集三百多部,创办并主编《微篇小说》《当代文学家》《中国寓言故事》《华文作家报》等文学报刊多种,在中外纸质报刊发表文学作品6000多篇(次),在中国作协主办的《文艺报》《人民文学》《小说选刊》《作家文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等五大报刊发表作品也已经达39篇,还和中国作协副主席莫言、王安忆等6位全国著名作家共同获得中国作家协会《小说选刊》杂志社举办的‘中国首届汪曾祺华语小说奖’、《小说选刊》杂志社举办的‘善德武陵’杯•全国微小说精品奖一等奖、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2019年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突出贡献奖’等中外大奖上百个……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的中国作协领导李晓东老师还亲自为他撰写了万字评论《微小说丛林中的大树——蔡中锋微小说论》并发表在了中国作协主办的纯理论文学刊物《当代中国文学研究》……现在的百度辞典里,已经有‘鸳鸯名片’这一词汇,名词解释的最后就注明了此词出自蔡中锋微小说《鸳鸯名片》,而这篇只有500来字的小说,己被《小说月刊》《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民间故事选刊》等三四百家中外纸质报刊发表和转载,并获得‘第六届武陵国际微小说节’三等奖、二○○九年‘小小说月刊杯中国首届闪小说大赛’金奖等。相信百年之后,后人们仍会提起蔡中锋和他创作的作品,有关史书或文学作品选集中,仍会选有他的作品。
蔡中锋在这方面的成功,要归功于他的勤奋。直到现在,他仍然每天早起晚睡,奋斗不止。他经常教育学生,越不写越找不到灵感,越不写越写不出。没有办法,只好硬写!为了激励自己和学员,他甚至化名王清利对自己作品《征服》《家》等进行点评,体现了一种执着。如果吹毛求疵的话,本部作品因为字数多,出现了标点符号、词组带字方面的小问题,还有:寓言题目大多是XX和YY形式,杂文卷1265《文学是一种创作》与微篇小说卷1676《文学是一种创作》,这两篇内容基本一致,只是结尾略有改动,创作日期不同而已。当然,作者也没有回避不足,而是积极面对:“我的文字,失之于直白,这是今后要注意的。”其严谨求学的精神让人敬佩!
(三)培养了一批小说高手和获奖大户
《蔡中锋文学作品集·第三部》除了发表的,都有创作日期。综观这些作品,几乎每天一篇,甚至几篇,特别是50来天中创作出了47篇不同的小说作品,且每篇都是五校五修的认真创作……这样的勤奋执着,一般人显然很难做到。正因为这样的勤奋执着,蔡中锋举办当代微篇小说沙龙整整十年,学生已经有500多人,师生在中外纸质报刊发表的文学作品也已经超过70000篇(次),获得中外大小奖1000多个,中国作协主办的几大国报国刊也已经发表和被转载了170多篇作品。作为执牛耳者,蔡中锋在这方面功不可没。
综合40年来中国微小说的发展,对比蔡中锋倡导的微篇小说文体,从创意的内容角度讲,已从微小说表达的多数为贴近现实的政治内涵,逐步增加为与历史相关的哲理内涵,再增加为现实生活中的人性内涵。这个创意内涵的排序是:展现为人性内涵的最多;哲理内涵的次之;政治内涵的再次之。这种从创意内容与创意形式的这种逐步的演变,非常符合微小说的文体特征和审美规律。基本上形成了蔡中锋微小说的创作个性、文本风格、文体魅力和创作方法。蔡中锋的艺术实践和文体追求,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的微小说创作目前已形成的艺术风貌和所能达到的艺术成就。
时二〇二三年仲春
【关于作家】
刘海涛,岭南师范学院二级教授、学校关工委主任。中国作协会员,曾任广东省作协第八届主席团成员、校园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湛江市作协名誉主席。中国写作学会名誉副会长,广东写作学会会长。荣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教师奖章、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特等奖、广东高校教学名师。在海内外出版《微型小说的理论与技巧》等专著8部;主编写作学教材 10 部。这些成果分别获得广东省的文学奖、社科奖、教学奖。主讲的“文学创意写作”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小说天地】
最后的证据
◎张军青(山东龙口)
“立即到我办公室来,省高院审判监督庭来人复核赵春晓的借款案。”
早晨,龙城市人民法院的法官君清刚到办公室,就接到院长的电话。院长的声音急促而严厉,令君清不敢有片刻耽搁。
看来,我所担心的事情出现了,君清在前往院长办公室的路上边走边想。
赵春晓的借款案,案子的一审是君清判决的,二审维持了一审判决。
这个案子,君清是以事实为依据,依法律为准绳,公平、公正地判决的,没做任何手脚,就案件的一审判决本身而言,他自觉问心无愧,所以并不担心。他所忧虑的是法律以外的东西,因为就他内心判断,此案应该是相反的判决。没别的,此案出现了真实的事实和法律事实的反差。所以,对这个案子,君清开始是坚持调解的,他搭上了自己众多的时间和精力,采用各种方法,反复做双方的工作,这个案子真的是宜调不宜判的。判决将极可能出现严重后患,无奈双方却叫了真,坚持不调解,一直到将要超过审限时他才不得不做出判决。
案子是这样的:
原告袁晨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赵春晓偿还借款20000元。为支持其主张,原告提交了被告所打的无还款期限、借款数额为20000元的欠条一张;被告答辩称三年前为给孩子交上艺术院校的学费,确实跟原告借款20000元,但此款早已还清,只是没收回所打的欠条而已。为支持其主张,被告提交了一份电话录音和一份证人程勇江的证言。
录音是电话对话,具体是这样的:
袁晨:赵春晓,你真不是个男人,都说好的事儿你也能翻,真可惜当初我还借给了你20000元钱。
赵春晓:“袁晨,你的事儿我也很后悔,但那不怨我,你现在不相信我就不相信吧,早晚你会明白的。”
袁晨:“你等着吧,我要报复你,让你付出惨重代价。我是个男人,说到做到。”
赵春晓说,声音诚恳而亲切:“袁晨,我再跟你说一遍,村委会改选投票,我们一家没有投你的票,那不能怨我,我爸爸、妈妈都不看好你,他们亲眼看着我填的选票。我的父亲有严重的心脏病,上不得火,我不能惹他生气。男人嘛,起码的孝道还是要讲的。是吧?你就差这几票没有当选,我也没想到会这么巧,如果可以重新选举,我要是不选你,我是你孙子。”
袁晨的声音冰冷而无情:“少来这一套,我没有你这样的孙子。”
证人证言是一个跟原、被告都不错的叫程勇江的人写的:“今年四月中旬的一天上午,我和赵春晓相遇,具体哪一天想不清了。我看他急匆匆的,就问他干什么去。他说他去给袁晨还钱去,还邀我和他一起去,当时我也有急事要办,就跟他说我另外有事要办,还钱你自己去就是了。”
但是,证人没有出庭。
一审庭审时,原告袁晨没有出庭,委托了一个叫覃景育的律师到庭;被告赵春晓出庭,没有委托律师。
“我给赵春晓还款后,跟他要我写的收条,当时他说他找过收条,但没找到,也不知道放哪里去了。以后什么时间找到了,他直接撕掉就是了。还问我:依咱俩的关系,你不相信我吗?我当然相信了,便没有追讨。如今我是真后悔,我怎么能相信这个小人的话……”
庭辩时,被告赵春晓情绪激动,说到激动处满脸通红,几乎说不下去。
原告的律师覃景育却潇潇洒洒,侃侃而谈:“依《证据规则》,书证的证据效力大于人证和录音。借条是书证。借条在原告的手中,依常识,还款后必须取回自己的借条,否则就代表没有还款。本案被告提交了两份间接证据——证人证言和录音。本案的证人证言只是说他听原告自己讲的要去还款,并没有亲眼看见,并且也没有证实要还多少钱,证人证言本身就有重大瑕疵,何况证人并没有到庭接受质证,原告对此不予认可,依《证据规则》,原告请求法庭不予采信。至于录音,因为是偷录的,来源本身就不合法,不具有证据效力,何况此录音中原告提到了被告借款的事儿,而被告却没有声明已还款,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在为原告的主张佐证。但是,我还是建议法庭对此录音也不予采信。最后,我再强调一下:本案原告所持有的被告所出具的欠条是实实在在的,据此,原告有充足的证据证明被告借了20000元现金,被告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其已还款,原告因此请求法庭立即判令被告还款。”
这里涉及一个法律问题:真实的事实和法律事实。真实的事实和法律事实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一致的,但有个别情况下是不一致的,甚至是相反的。
法律或者说法院认可的是法律事实。
实话实说,单凭证据而言,覃景育说的没错,从法律的角度判决,被告赵春晓必败无疑,但君清的内心已经感觉到此案并不象表面这样简单。本着对当事人双方负责任的态度,他和同事一道,前往证人的家中调查。
证人程勇江身材消瘦,眼睛不大,但眼珠时不时地转着,给人精明、狡黠的感觉,他非常配合我们的调查,有问必答。不但肯定了证言的内容,而且还主动、详细地谈起了三个人之间的友情以及原、被告之间矛盾的来源,只是,最后在笔录上签字时,他明确地说:“事儿就是这么回事,我都告诉了你们,字我是不会签的。不瞒你们,赵春晓来找过我,袁晨也来找过我。说实话,我跟赵春晓是朋友,我跟袁晨也不差,两个人我谁也不想得罪。”
君清的同事急了,说:“可是,你还是个男人吗,连实事求是地签个字也不敢?朋友要交,诚信也要讲吧!”
程勇江激动了,说:“别跟我讲诚信,你们法官可以讲,我们老百姓不懂这个。诚信是什么,诚信能当饭吃,还是能当衣服穿? 诚信,如今还有诚信吗?!”
无奈,君清想见见袁晨微电影对手情人聚焦职场与爱情,只是袁晨坚持不见他,有一次,他逼着律师接通了袁晨的电话,自己拿过律师的手机跟袁晨谈,袁晨却只说了一句话就毫不客气地扣了电话:“做了坏事就要遭到报应,这都是他自找的,活该!具体情况跟我的律师谈吧,我没有时间。”
反复做过原、被告的调解工作无效后,法庭不得不进行宣判,当然是被告赵春晓败诉。至今,君清的眼前还晃动着赵春晓听到判决结果后那悲愤、痛苦,凄楚而无助的眼睛,君清判过太多的案件,第一次看见这样的眼睛,实话说,他还真的不敢面对。
从原、被告的言谈举止以及自己调查、落实的证据来看,君清内心已认定这笔款已经归还,但君清却不能驳回原告的诉讼,不但不能驳回,君清还得老老实实地判决被告立即还款,在原告掌握借条的情况下,此案不能推翻原告的证据而适用推定原则,这就是法律,无情的法律。君清没有办法,从法律形式要件上讲,被告还款的证据就是不足。
法不容情啊!
听完君清的汇报,院长感慨地说了一句,然后将一封信递给君清,幽幽地说:“现在的证据或许可以说充足了。可是,我们的法律难道真的需要当事人走极端才能解决问题吗?”
此信是这样写的:
“尊敬的法院领导:
“你们在看到这封信时我已经不在人世了。
……
20000元钱不少,也不多,再挣个三、五年我还能挣出来,可事儿不是这么回事。我的官司败了,不是因为我真的没还款,不是因为我本身不清白,而是我还款的证据不足。
我没有收回自己写的借条,那是出于对原告的信任。我和原告原来是朋友,很好的朋友,我相信朋友有错吗?我们的这个社会怎么啦?同学之间你争我斗,同事之间钩心斗角,就连亲人之间都能为了多继承点财产不惜毁掉几十年的亲情。
我们这个社会,还有真相吗?还有诚信吗?还有希望吗?
没有人来帮我,我也没有办法证明自己,没有办法……不,我有办法,我还有一个自救的方法,我的最后的证据没拿出来,我想,我把这个证据拿出来给你们看,你们一定会说我的证据充足了,我现在就拿给你们。
我把我的清白之身奉献给你们,以弥补我的证据的不足。
“赵春晓
“2020年10月10日
……
三个月后,省审判监督庭撤销了原一、二审判决,发回龙城市人民法院重审。
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是:未等到龙城市人民法院重新开庭,袁晨主动来到法院,提出了撤诉申请,获得了另行组成的审判庭的认可。
此案如此结案了。
【关于作家】
张军青,山东省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当代小说》《微型小说选刊》《小说月刊》《青年博览》《手机小说报》等报刊,出版有《奇花——张军青短篇小说选》,《柿子》获《当代小说》全国小小说竞赛一等奖。
手艺人
◎王冬梅(北京大兴)
赵强是龙桥镇那一带安装和维修水管方面很有名的师傅。
这天赵强和大力师徒二人正给人修水管,眼看着天要黑了,也正好修理好了,他们师徒刚要收工,突然,镇政府城建办的小伙子王静风风火火找了过来:“赵叔,可找着您了,一下午打了您几十次电话,您怎不接啊,可急死我了!”赵强从窗台上拿起手机晃了晃:“今天午饭后没事做,我就睡了一会儿,把电话弄成静音了,下午醒来后这家的人就来家里找我干活,一忙起来忘记再将静音改过来了。”王静一把拉住赵强:“快跟我走吧,镇政府大门口的下水道出大事了!”赵强回身叫上大力:“快拿好家什,跟上。”
到了镇政府大门口,只见刘镇长正在路边一处无水的地方急得团团转,一见到赵师傅过来了,他立即走向前:“赵师傅,前天晚上埋在镇政府大门右边马路下面的水管突然跑了水,在一天多的时间里,我们先后请来了县里的两个施工队也没能找着到底哪儿冒出来的水,结果反而越修路面上积的水越多。您看,现在这条路已经无法再通行了。更要命的是,明天上午九点,李县长要亲自来镇里调研,若因这条路有积水而无法走进镇政府大院,那这事就大了去了。我们知道您是这方面的专家,现在我们实在没辙了,只好请您亲自动手了!”赵强看到刘镇长急的那个样子,就急忙对他说:“您先让人找来地下管线的施工图让我看看吧。”王静马上找来了地下管线的施工图交给赵师傅,赵强攒起眉头对着图纸死盯了有十多分钟,一句话也不说。刘镇长一边擦着脑门上的汗珠一边问:“赵师傅,您看,这个最快得多长时间能修好?”赵强皱着眉头直吸凉气:“刘镇长,您这个活儿实在太复杂了,这恐怕得干整整一宿,也不敢保证准能弄成啊。”刘镇长大手一挥:“不要紧,您只管判断出水点,机器,人,咱们有的是。但您一定要想办法在明天早晨六点钟的时候保证将这儿修好,不能误了李县长进镇调研!”赵强摇了摇头:“不用,这是个巧活儿,人再多、机器再好也没多大作用。不过,若想保证在明天早晨六点钟前修好这儿的冒水问题……这个费用咱们得说在前边。”刘镇长一拍胸脯:“只要是能在天亮前修好,您要多少钱都不是事儿。”赵强低头想了想说:“这么复杂的活儿,又得连夜干,怎么也得万儿八千的。”刘镇长大手一挥:“您也甭八千了,就一万吧。不过您得保证天亮之前完工。”赵强说:“那行,应该问题不大,你们都去休息吧,都在这儿守着也没什么用。”
赵强在路边划出十几个点位,告诉大力:“慢点挖,下边管线太复杂,若不小心碰断几根就麻烦了。”
挖开第一个点的时候,大力凭经验就知道找对了。惊喜地喊道:“师父,您快过来看看,是不是这儿?”赵强过来看了一眼,沉着脸说:“这个不是,填上。”大力刚要张嘴,却看见师父狠狠地剜了他一眼:“填上。”大力没敢出声,麻利地填好坑,又去挖下一个点位。大力想不明白,明明一下子找对了,个把小时就能修好,师父为啥却非要让把坑再填上呢?
师父站在坑边不停地低声交待大力,不急,稳当点挖,好好地挖。
眼看天就要亮了,出水点还没找到。大力挖得精疲力竭,一身是汗,几次想跟师父说去重挖第一个坑,都被师父用眼神制止。
这时候,刘镇长已经早早地起床赶了过来,见赵强仍没找到出水点,立即急得两眼通红,一遍又一遍地上前催问:“赵师傅,还得多久?马上就到六点了,若再修不好的话,就真的误事了!”赵强拍着胸脯跟刘镇长保证:“您别急,这就快了,有我在,绝误不了您的大事。”赵强倒背着手,围着大力努力了整整一晚上挖的大大小小的十几个坑转了一圈,然后指着大力填好的第一个点位,坚定地说:“大力,挖这儿,就是这儿,肯定没跑。”
找到了跑水点,赵强亲自动手,只用了十来分钟就处理好了。早晨六点整,跑水点恢复了正常。七点整,路上的和两边地里的水被全部抽干。八点整,路面被打扫得光亮如新……
刘镇长特意请他们师徒二人到镇政府食堂吃了四菜二汤,还安排通讯员拿了两条好烟交给他们师徒,并伸出大拇指直夸奖:“赵师傅,您可真神!”赵强谦虚地说:“没啥神不神的,我们手艺人,就是指望着手艺吃饭呢。”
从镇财所拿到一万块钱工钱后,在回家的路上,大力问赵强:“师父,咱为啥要费这一宿的劲,您明明知道……”赵强拍了拍大力的肩膀,笑了笑,神秘地说:“一个钟头的活儿,工钱再多也就是一顿酒钱,能养家糊口么?”
【关于作家】
王冬梅,北京市大兴区作家协会理事,作品散见于《小说选刊》《作家文摘》《人民文学》《百花园》《小小说大世界》《北京日报》等杂志报刊。偶有作品获奖。著有作品集《生命的回声》。
心有灵犀
◎张晓玲(山东潍坊)
晚上,我做了丈夫和儿子爱吃的红烧排骨。
在学校当班主任的丈夫回到家,看到桌上的红烧排骨,笑着说:“太阳从西边出来了,老婆,有事么?”
我笑着说:“你怎么知道?”
“老夫老妻了,我会不知道你?说吧。”丈夫洗好手来到餐桌旁,“好香。”
“等儿子回来一起吃,儿子说回来吃饭。”我把三副碗筷摆好,伸手敲着丈夫伸向红烧排骨的手。
“馋了,先尝尝,先尝尝。”丈夫伸出去的手并没有收回,而是快速拿了一块红烧肉放进了嘴里,“好吃,好吃。”
丈夫嘴里的肉还没咽下去,儿子就回来了。
“妈,好香啊。”儿子没洗手就进了餐厅,“哈,红烧排骨,我的最爱!”说着抓了一块丢进嘴里。
“爷儿俩一个德行,赶紧洗手吃饭。”
“爸,我妈肯定有事,不然不会给咱们做这么好吃的红烧排骨。妈,说吧。儿子我现在也可以帮您了。”
“我们民政局的老高,老伴常年生病,儿子大学毕业刚刚参加工作,女儿今年考上了山大。我想资助他的女儿上完大学,你们有意见么?”父子对望一眼,同时说:“没意见!”
我早就知道他们父子没意见的。
“谢谢两位男士!稍等,我再加个菜。”我把鸡汤端上桌,开心地说,“吃吧,管够。”
父子同笑。丈夫喝了两口鸡汤,放下汤匙说:“今天我也有事报备,我的一个学生也考上了山大,家庭情况同样不好,不但母亲卧病在床,爷爷奶奶也是常年吃药,目前只有她爸爸一个人工作挣钱,她的生活费没有保障,我想每月拿出800块钱资助她,直到她完成学业,你们有意见么?”
我和儿子对望一眼,同时说:“没意见!”
吃完饭,儿子说:“爸爸,妈妈,我也有件事汇报一下。”
我和丈夫对望一眼,同时说:“说!”
“我们消防队有位新战友因为救人,脚踝骨折了,他妹妹今年考上了一个不错的大学,这个月的工资我就不上交了,我要资助我的战友,有问题么?”
“没问题!”我和丈夫同时说。
“爸爸妈妈就是觉悟高,向爸爸妈妈学习,敬礼!我值班去了。”儿子拿起一个苹果啃了一口,敬了个军礼走了。
周末这天,我开车来到老高家,把装着1万块钱的信封递给老高的时候,他摇着双手说:“张姐,谢谢您,我女儿的班主任陈冬雪说会资助她上完大学。您看,我儿子的战友陈良也送来了钱,您这些钱资助别的困难学生吧。”
我一听笑了,陈冬雪是我的丈夫。陈良是我儿子。
【关于作家】
张晓玲,山东潍坊人,山东省作协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当代文学》海外版主编,参加主编《一人一篇成名作》《今古传奇•金刊》。发表作品30万字,作品入选《小说选刊》《长篇小说选刊•夏季版》《领导科学》《检察文学》《喜剧世界》《今古传奇》《金山》等。作品获2021年“田工”杯•清廉微小说全国征文大赛优秀奖,获2021年“武陵杯”世界华语微型小说大赛优秀奖。获2022年《今古传奇》最受读者欢迎全国优秀小说奖,获2022年“格物悟廉”精短文学作品全国征文大赛精短小说优秀奖。
无愧于心
◎陈传平(重庆合川)
毛子出差半月多,刚在长途汽车站下车,便被眼前围着一大群人的情景吸引住了。出于好奇,便挤了进去。原来地上躺着一位老太太,看样子是突发急病晕过去了。再仔细一瞧,几乎惊叫了起来,这不是黑娃的妈吗?不容多想,便要上前去扶。旁边一位大嫂伸手挡住了他说:“别乱动,有好心人已打120”.
不多时,120急救车火速赶来。立即从车上下来一男二女三位白衣天使,他们在老人身旁蹲下,一番常规检查后,男医生站了起来,说:“谁是病人的亲属,老人要送院施救。”毛子环顾四周,无人应答,便毫不犹豫的挺身走上前去说:“我是老人的侄儿。”就这样,毛子便随救护车去了市急救中心。
由于抢救及时,老人的病情暂时得到了控制。但主治医生告诉毛子说:“老人患的是慢性脑溢血,需及时手术,要病人家属签字。”一听这话,毛子犯了难,原以为一点小病不惊动黑娃两口子,帮他们办好就行了,谁知这动手术要家属签字,签字就意味着风险。一笔下去,就把病人的生命托付给医生了。毛子知道,自己再无权包办了。
老人的家庭情况,毛子是清楚的。老人属农户,随儿子购房后迁往城里,老伴早逝。老人有两儿一女,女儿远嫁省外,大儿和幺儿黑娃同居本市。老人原本想在女儿处养老,生活习性很难适应,加之水土不服,便回居本市由两儿共同赡养,每处半年。女儿每年供老人一笔零花钱。听黑娃说,本月初才将妈妈送去大哥处,无疑该老大先揽着此事了。可毛子和老大交情不深,未建立通信往来关系,黑娃才是两肋插刀、生死与共的铁哥们,只好先通知黑娃了。掏出手机,毛子不由得又沉思起来,怎么通知黑娃两口子呢?毛子知道,黑娃和他那口子不好别的,就是那双手爪爪发痒,不上班时,成天泡在麻将桌上,有时通宵,这会儿说不准正搓得起劲呢!直说吧,黑娃绝不二话,就是他那边半天,即使不去通知大哥,自己也要磨蹭半天。危急病人分分秒秒都在和阎王爷抢时间,拖不起啊!毛子苦思良久,终于笑了起来,用手机给黑娃发了条短信。
毛子出此下策,实在愧对朋友,但却无愧于心。人世间,难道还有什么比人子尽孝的事更重要么?
比意料的还快,黑娃两口子包乘一辆出租车急急赶到医院。眼下老人仍处于昏迷状态,在重症监护室观察,不便探视,只能隔窗看望。
黑娃这才问毛子:“肇事司机在哪?”毛子早有心理准备,便含糊的应道:“我也不太清楚,反正事情迟早会明白的。你们快去办理相关手续吧!”说完转身便要离去。随即回过头来补了一句:“我先回家去向我那当家的报个到,再来看伯母。”
看着毛子渐渐远去的背影,黑娃和他那半边天似乎意识到了什么,木愣愣地伫立着,一言不发。
【关于作家】
陈传平,笔名钟声,重庆合川人,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合川区作协驻会专职创作员。作品散见于中外报刊二百余篇,出版小说集《女兵的鲜花》。荣获有全国性征文大赛一等奖和金奖等。
山里面的空气
◎彭丽(河南信阳)
2019年末,徐亮亮算算自己出去打工已好几个年头了。外面啥地方都比家里强,唯独特留恋山旮旯里的空气。
徐亮亮人如月亮,脸圆、幽默风趣、心境敞亮,走到哪里都有一帮跟随者,只因喜欢听她说笑。
亮亮每天十几小时工作量,只有星期六与星期天不加班,有时星期天能出来转转。可她就是搞不清楚,这每次出来的天气就像要下雨前一样雾气冲天微电影对手情人聚焦职场与爱情,白天看不到太阳,晚上见不到星星。那雾是雾霾吗?雾霾有毒伤身!要带口罩,亮亮惊奇地发现带口罩的人越来越多……
想当初要不是那口子是独生子,被他家人惯成大小活都不愿干的懒种,还又有点大男人主义。她也会像别的小女人一样在家相夫教子。可她一看到老公好不容易和邻居出去干点活,不两天就跑回来了,还跟全世界都欠他一样,那气啊!就恨的牙痒痒。最后干脆自己离他远远的,眼不见,心不烦。可苦就苦了那两孩子啊!大儿子因她的远离家乡没人管教在初三下半年学会抽烟、喝酒有时还逃学。那千雅宝贝女儿啊!一想到女儿,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女儿由于家人的疏忽不经常洗澡,头上爬满了虱子,身上的衣服好久不换洗,一女孩家整天糊得像个野人似的。这些都是好姐妹电话告知她的,每每听到这,心里那叫一个难受啊!
徐亮亮不再一个星期往家打一次电话,而是想办法坚持一天晚上打一电话。
苦口婆心地劝儿子不要喝酒、吸烟,更不要逃课。帮儿子分析老师说教他的良苦用意。温柔指点女儿啥时候开始洗脚、洗脸上床睡觉,第二天过星期该洗头,衣服放洗衣机洗洗提醒拿出来在太阳地里晒晒。
毕竟现在不比过去,洗个衣服要拿河滩去洗,夏天水急,冬天冷水刺骨。自己执意要一胎,因山里路途崎岖,孩子上学就是个大问题。这可把养一辈子蜜蜂的公公整急眼了,问她有啥要求,只要生二胎,啥要求都能满足她。徐亮亮只是在孩他爸面前牢骚,希望自己像她的好姐妹一样,离街近有一套房子。没想到不多长时间,公公就以他的名义在中学、小学,幼儿园挨着的附近买了一套125平方的新房子。水电齐全,简装,拎包就能入住。这可把徐亮亮高兴坏了,顿感山里的空气,香气四溢,新鲜无比。
原本她是想激发孩子爸的斗志,让他出去挣钱养家,想不到孩子爷实力这雄厚,蜂蜜场的活孩子爸不干也得干了。
“这是农村人的本质,骨子里的东西改变不了。我是瞎操心……”
一切都往好的方向发展。儿子不再逃学,虽没考上重点高中,上职业学校学门技术也是不错的,比起踏上社会,不学无术,游手好闲强得多。女儿在她的电话聊天指引下,每天能穿到干净的衣服,心里阳光灿烂,每次打电话头一句:“妈啊!今晚的月亮真亮啊!”
这也成了她俩之间的暗语,亮亮知道孩子想她,她何尝又不想急切回家陪孩子呢?谁不爱享受山里面的自然新鲜空气?最开始一往家里打电话,眼泪不听使唤就掉下来了,如今女儿的电话暗语让她的郁闷心情释怀很多很多……
这个月的月底就辞职不干了,辞职报告表月初就交给主管部门,辞掉辞不掉都得走。听说武汉那边爆发新冠病毒,死了不少人,医院都挤不下了呢!专家说空气中的唾沫都能传播病毒!怯啊!人人自危!口罩、间距、隔离,哪一样都不能马虎。还是回老家吧!老家相对人少安全些。
坐上火车经过武汉大气都不敢出,还好这趟车经过武汉时就没停留。一路的紧张兮兮,局促不安。车快到河南,这才发现上车之前买的各样吃食一样未动。肚子此时才听到咕咕乱叫。
见到家乡的大山已是晚上八点多,月初虽漆黑一片,但心情特激动,跟明鏡似的。她与孩子们见面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了。
响应党的号召回老家隔离,每个村口都有核酸检测点,量体温、消毒。崎岖的山路是那么熟悉,很快闻到空气中弥漫着的香气,那是大自然留给人类最后的馈赠。
俩星期后,徐亮亮顺利到离街近的那套房子,和家人团聚,欣喜不已。
一天,两天。一月,两月。徐亮亮又能和好姐妹胡侃聊天。这段时间北京、上海、广州、陕西、郑州等地疫情大爆发,狼烟四起,陕西甚至动用紧急封城政策。让病毒不至于肆意妄为。感觉疫情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徐亮亮在家觉得无聊,又一次有出去打工的想法。人不能整天无所事事,这完全不像我徐亮亮的性格。毕竟家里有好几张嘴要吃喝。安排好自己俩孩子饮食起居后,又踏上新的打工征程。
在打工的这段时间里,网上传言:有不良商家在核酸检测结果用阴阳混合,是阳性说成阴性,阳性混入社会传播更多的人。假若这事是真的,想想细思极恐。三年了,这可恶的新冠病毒搅的人们生活大乱,人心惶惶。俗话说得好,瘟疫不过三年,中国越来越强大,也绝不容许这样的事发生。也曾有预言大师讲:瘟疫传到洛阳转一圈就会自动消失在这个世界,——阳性落幕。虽然不科学,但哪一位中国公民不愿相信预言会成功呢?祈祷……
前段时间,徐亮亮回来了,临近年关,火车票不好买,早一点回来为上策。想不到以前火车站熙熙攘攘的场景不复存在,一节车厢没几个人。难道都是在躲可怕病毒,不出门了吗?
国家在各方面专家的努力下,新冠病毒没那么可怕了,已把这种病归纳为乙类病变,核酸检测实行自愿原则。人们那终日不安的心情才得以有所缓解。
徐亮亮这次回来还是实行报备、隔离,只不过隔离时间由十五天缩短为七天。农村虽说人少相对安全,但是从大城市回来的人政府还是不敢不重视。核酸检测三天两检还有乡医院医生上门检查。
第八天徐亮亮可自由出入,又能和她那好姐妹们畅快闲聊。傍晚,从医院传来消息,给她上门做核酸检测的医生感染阳性。大街上一个人也看不到。
山里变得寂静无比,空气像凝固了一样。
【关于作家】
彭丽,笔名伶俐,女,汉族,80后,河南信阳人,小学、初中一直都是班主任念示范文的常客。喜欢文学、爱好文艺、画画,系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栾川县作协会员、栾川县戏曲协会会员。自学大专,有作品在《精短小说》《辽宁青年》《收获》《中华文学》《野森文学》等报刊平台发表。
【散文海角】
忠德赋
◎李国(河北迁安)
龙山脚下,滦水之畔。令支古地,幸福家园。
改革开放,引发华夏巨变;撤县设市,孕育盛世迁安。忠德公司应运而生,刘福增带领员工开创新篇;建筑行业首屈一指,助力中等城市快速发展。十八年风雨同舟披荆斩棘,十八载铸造辉煌宏图大展!
以忠做事兮,诚信若水事事平安;以德服人兮,厚德载物代代相传。秉承中国建筑之父梁思成爱国之精神,实现实业报国和自身惠民价值之奉献。文化引领企业腾飞,成就业绩节节高攀;人才科技实力强劲,叱咤建业不畏艰难。创建九家子公司兮,乃吾迁安忠德集团:建筑地产金融酒店,园林绿化劳务派遣;健康学校养老服务,再上一层楼,风光正无限!
壮哉!忠德。水城崛起时,丰碑矗期间;城市新地标,处处惊人眼。行政中心天外飞峙,参与建设形象高端;新闻广播传播文明,文化大厦高耸云天。人民中医燕山三院治病救人,一中学理工大两校育人为先;市场监督心系生命安全,交警指挥中心品质无憾。疾控大楼防病治病,热力公司传送温暖。打造一流办公条件,塑造全新企业理念。一个个建筑记录着忠德人之汗水,一座座丰碑承载着忠德人之宏愿;脚手架搭就进步阶梯,搅拌机再把质量呈现;钢筋水泥浇筑忠德品牌,焊花弧光绽放建工容颜。省优市优工程建筑大手笔,迁安唐山树立建业新典范;文明工地样板工程优秀经理,钢城新唐安济杯屡屡夺冠。二百万平方米建筑奇迹,三百余忠德人倾情奉献。历数迁安建筑史,唯有此处更好看!
善哉!忠德。筑成广厦万千间,赢得市民俱欢颜。德行天下创伟业,建成一流房地产。 世纪城异域风情,水城一道亮丽风景线;高楼鳞次栉比,项目业务接连不断;迁安门户社区,有吾福盛花苑。河北用户满意工程,实至名归建筑状元;农村平改闯出新路,农民住宅一改从前;让人们有房住住好房,请看吾建府邸花苑。物业服务五星级,爱洒小区千千万。业主赞曰:“贴心人兮,盛夏递扇寒冬送暖:服务日义务理发免费维修助我帮邻,工作日巡逻站岗一丝不苟守我家园。”植下绿荫,让业主乘凉;奉献爱心,报信赖之缘;忠德品牌,愈金光闪闪;安居乐业,有吾之奉献!
一双双温暖之手,托起幸福港湾;一颗颗火热之心,换来真情一片。爱在汶川,20名建筑工人星夜驰援;爱在未来,30名学子重返校园;扶危济困,让大爱在人间永远流传;抗击疫情,20万款物抵达前线。传扬忠之精髓,诠释德之内涵;诚信赢天下,义薄满云天。
美哉!忠德。桃李春晓惊艳世人之眼,忠德精心打造老人乐园。协和源颐养中心高端智能,泰和园康养居住美在期间;采天地之精华,汇人间之所愿;吸滦水之灵气,纳佛山之善缘。江南雅致风韵,水清花红天蓝。黛瓦白墙,辉映小桥流水;飞檐翘角,汇聚袅娜云烟。桃李芬芳,花落清清碧泉;芳草绿地,花蝶起舞蹁跹;园中曲径通幽,庭院玉砌雕栏。心安仙境健康长寿,身居此地天上人间!
伟哉!忠德。首开颐养结合造福老人之先河,创建机构养老组团养老之典范;产业报国兮康养惠民,爱在忠德兮大义当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华信念;智能化更要人性化,世外桃源。大手笔投身养老事业,开新局谋求更美新篇。发展建设不停步,忠德又绘新画卷!
奋斗十八载,建业地产双飞翼;开辟新航道,托起夕阳再扬帆!
【关于作家】
李国,笔名李果。中国小说学会、河北作家协会、河北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个人创作业绩入编《中国小说家大辞典》。著有《漂泊边缘女》《北国神偷》《半夜敲门声》《一封无法寄出的家书》等;作品散见《农民日报》《河北日报》《唐山劳动日报》《中国作家》《中国报告文学》《散文选刊》《鸭绿江》《青海湖》《青年文学家》《参花》《散文百家》《奔流》《唐山文学》等;曾获“中国长城文学奖、李清照文学奖、中国当代小说奖、《中国作家》《小说选刊》征文二三等奖、《散文选刊》最佳城市散文奖。
宁静的黄昏
◎刘凌峰(广西南宁)
这是一个宁静湿润的四月黄昏,我和朋友们坐在乡政府大院门前的草坪上,观看着暮色如何静静而温柔地降落在远处的山鸾上。
不远处,有一片圆形的樟树林,浸泡在第一层浅绿色的明亮、甜美的稚嫩中,树林边是一条弯延的水泥硬化路。从街头的榕树下弯曲延伸到一个叫浪溶的小山村。隐约可见的稀疏的村落的轮廓,像一幅精致的袖珍画,镶在这翡翠的框里。
在这黄昏的时节,到南宁市新农村百村示范庄浪容社区去漫步,该是怎么样的一种享受噢!记不清是谁的提议,反正,在场的朋友都不约而同地叫“好”。我们漫漫然悠悠哉地走在这乡间小路上,路在树林边弯曲而过,路边种着各种各样的花草,路边的花枝伸向田间,好似在微微的晚风中翩翩起舞的女孩。几百米的路片刻就到。走进浪容,村口的凉亭下三五个老年人在下棋,一盏灰白色的节能灯下,几颗脑袋似静寂的泥菩萨,一动不动,许是战斗到了关键的时刻。村庄的北面是村文化活动中心,有不少的孩子还在那里打乒乓球。在那标准的篮球场上,有一对青年正在打羽毛球,虽是农庄的黄昏,却少有以往的炊烟,农民们都在自己家中建起了沼气池,实现了电气化,而每家的楼顶上,更是整齐地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听说,该庄家家户户都购买上汽车或摩托车,建起了楼房,厨房和卫生间都经过改造和城市里的一模一样。
走在村庄前的田间小径,东方不远处右边坡上是一片茂密的速生桉林。而小径的左边则是一片松树林。在黄昏的雾色中,林中不时传来三两声鸟叫,还有此起彼伏的蛙鸣,使人平添了静寂的感觉。几个女孩已不愿再向前走了。我们转头返程。
村东头的凉亭边一家农户的门敞开着,从客厅里飘来一阵阵似讲述爱情的忧伤、沉重、充满痴狂与思念的钢琴曲。
从森林的树中间,一个衣着入时的素白美丽的年轻姑娘在款款地走动,她手中拿一枝不知名字的白花,在夜幕下显得格外醒目,她不时直起身四处张望,仿佛在聆听着琴声,又象在等待着恋人的来临。
当幕色变得越来越浓,整个村庄在音乐声中昏昏睡去,我想到许多生活从不去唤醒的沉睡的乐曲。
【关于作家】
刘凌峰,男,1965年10月生,瑶族,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南宁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林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曾在《散文选刊》《当代文学》《红豆》《渤海风》《牡丹》《三月三》等中外报刊发表小说、散文220多篇,著有《行走的春天》一书,散文《故乡的夜晚有星星》获全国散文年会二等奖。
东湖情
◎王标(安徽阜阳)
2004年的夏天,永远镌刻在我和乡亲们的记忆深处――搬迁的日子――也意味着我们永远的离开了祖辈们居住的故土……
那天一大早,村支书就开始在广播里喊开了:“各位父老乡亲,老少爷们们,我也舍不得离开自己祖先留给我们的这片土地!我也爱我们的家!可我们也应该理解舍小家顾大家的道理啊!国家缺煤炭资源,而我们的地下有煤炭,我们哪有不支持国家发展的责任嘛!我建议全村的党员干部走在前,今天在十二点之前一定要全部撤离!这是命令!超过时间,我们居住的这片土地就会塌陷!我恳请大家尽快搬迁……”
自从三天前接到搬迁的通知,乡亲们的眼泪就没有干过――这里是祖祖辈辈的根啊!并且,乡亲们互相处的那份亲情哪能舍得散呢?
特别是三爷,他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但他拒绝了党给他的安排,毅然地回到了家乡,他说他离不开这片土地,离不开乡亲们――但他是一名党员,他服从党的指挥,第一个把家里的东西装上了车,第一个搬迁!可他那颗饱含浓浓乡情的心在滴血啊!你看他站在村口老槐树下,眼含热泪,口里喃喃自语,满是皱纹的脸抽搐着,扭曲着,他想到了当年参军时全村老少都来送行――就是在这老槐树下他向大家拍着胸脯:“我一定在部队好好干,把小日本赶出家门!”后来又去朝鲜当了自愿军……他慢慢地向下蹲,向下蹲,突然“扑通”一声跪在了老槐树下放声痛哭……
乡亲们在村干部的督促下也都把能搬走的东西都装上了车。广播里又传来了村支书的喊声:“乡亲们,不要难过,党和政府已经给我们安排好了三层的楼房,环境优美,并不比我们村子里差!搬到安置区大家伙还住在一起,有什么事,还可以互相照应……”
是啊,我们虽然搬到安置区里了可大家并没有分开,我们这个村里的人还住在一起啊!我们这个大“家”并没有散嘛!
三爷擦干眼泪猛地站起身把手一挥:“走!”那姿势和当年他在战场上指挥战斗没什么两样……
村干部们开始挨家挨户地点名,只到确定村里空无一人之后,才打电话通知镇政府的领导。
十二点十一分三十秒,我们的家开始下沉,水慢慢地爬上了墙,爬上屋檐,漫过房顶,漫过我们的心头,直到成为方圆数十里的东湖……
乡亲们的心情很沉重,表情都一色的严肃,眼巴巴地望着自己的家被水吞噬,谁不难过呢?这次倒是三爷很坚强,他不断地劝慰大家:“不要再难过了,虽然我们失去了老家,可政府给我们建好了新家,我们失去了田地,国家给我们发补贴,你们还有啥舍不得的嘛!”
听了三爷说的有理,大家伙的心有了些许的安慰,可谁的脚也没有挪动半步,目光都盯着那片湖,那微波荡漾的水面上再也看不到“家”的影子……
在村干部的一再督促下,人们开始一步一回头地蠕动,直到辛家湖安置区呈现在人们面前大家才惊呼:“好漂亮呀!”
笔直的马路两旁栽满了花草树木,一阵阵香气扑鼻而来,一排排三层楼房矗立有序,一家一个小院,四家一个单元,嘿!花园一样的住所!
三爷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两眼迷成了一条缝,吧嗒着嘴唇,“啧,啧,没想到哇,这老了还能住这么好的楼房啊!”这位为国家曾经立过赫赫战功的老人老泪纵横,口里念念有词:“还是得感谢政府想得周到啊!”
村干部宣布各家的房号,大家都笑哈哈地忙活起来……
安顿好之后,广播里又传来党支书的声音:“各位乡亲父老,安顿好之后,到小区的广场上去看看,那里给大家准备了各种活动,可以和城里人一样跳跳广场舞,打打各种球,活动活动身子骨,都行啊……”
广场上聚集了很多人,大家互相问好,诉说着家长里短,谈论着生活的快乐。
三爷的周围围了一圈人,都在聆听三爷的演讲呢!“……我们可不能忘本啊,东湖是我们的根!我们过了好日子了,可得把东湖建设得更美!让外地人都来参观我们的东湖!参观我们的家……”一阵热烈的掌声响起……
七年过去了,东湖的水依然清澈透明,湖里的鱼自在地游来游去,周围的水草茂盛,一群群水鸟在这里栖息繁衍,过去难得一见的白鹤也在这片湖面上翩翩起舞……每天都有大量的游客来东湖游玩,垂钓――只是不见了那位矍铄的老人――三爷走了,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东湖……
【关于作家】
王标,笔名愚人,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新乌江镇人,从事教育工作,系阜阳市颍东区作协会员,阜阳市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当代文学家》《颍州晚报》《奉天诗刊》《霜花》《春风十万里文学》等中外报刊。
守望家风
◎郝英民(山西长治)
太行山高可呼远,峡谷崖壁镌新秀。在长治市组织开展的创建文明家庭道德模范活动中,靠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良家风美德沐浴滋养,从壶关县店上镇店上村走出的中科院博士郝俊伟,苦心钻研,攻难克艰,获得核物理超导离子源研究突破性新成果,获得国际离子源会议唯一的青年科学家最佳报告奖,被村支两委推荐参选。乡亲们夸赞说: “这是书香门弟传家风,为国争光报大恩”。
耕读传家
年仅34岁的郝俊伟出生于传统文化底蕴厚重的壶关县店上镇店上村一户书香人家。祖父郝守信十五岁从教,一生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二祖父郝福文是新中国成立后从店上村走出的第一个农家大学生,一生从教为医,仁心仁德,造福于民。父亲郝泽民勤劳务农,艰苦创业。可贵的家训德风,点点滴滴激励着他少小志存高远、勤奋好学。本村小学毕业后赴兰州市陪伴在其姥姥身边读完中学,在高中毕业当年获全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甘肃赛区一等奖,免试进入武汉大学物理系学习。毕业后,进入中科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并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完成了核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学位的攻读。
郝俊伟除有较好的核物理专业水平外,还是一位具有壶关传统道德情怀的家乡游子,对家乡和家人充满着深深的眷顾。大学期间,每逢暑假,都来到店上村老家,在田里耕作,帮助父母卖水泥。其祖父郝守信九十高龄,已经难以如厕,郝俊伟便蹲在茅缸上,让其祖父坐在其腿上如厕,以尽一片孝心。
奉献大爱
有奋斗才会有幸福。文明家庭体现于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于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之中。郝俊伟不忘家乡养育情,不忘家风滋养情,不忘回报祖国恩。他和团队在平凡的科研岗位上,争分夺秒地播情洒爱,攻克难关,只图为国争光添彩。说起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参加的有百余专家学者汇聚的国际离子源学术会议和成果发布,他说:成绩的取得,是整个科研团队一起奋斗的结果。另外还特别提到壶关籍前辈牛憨笨院士,他在字里行间充满着崇高的敬意,并以其为榜样。小荷才露尖尖角,在大师面前,只是一个海滩上拾贝者,向前辈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仍然那么谦虚,那么低调。
不忘初心
古语道:“忠厚传家家长久,诗书继世世代香。”郝俊伟的祖父郝守信早年参加革命,在壶关县牺盟会担任秘书,后任教多年,几乎走遍大半个壶关,时常教诲学生和乡邻,懂得黄金无根偏生勤俭人家、丹桂有枝专长书香门第的哲理;讲述家乡历史上文化名人杜四辅从政为文两相宜的故事,讲述历史上会福院判王伯渊弃官回乡孝敬父母的故事;讲述抗战时期革命烈士为国捐躯的故事;启蒙和培养了壶关一批又一批才俊。著名书画家李才旺、省水利专家郭新禧和大庆油田某部党委书记张聚水等皆出其门。郝二伟少年时与祖父一道生活,耳鬓厮磨间,耳提面命,深得祖父衣钵真传,尤其是濡染了乃祖孜孜矻矻的谦虚、公道、务实、勤奋的德风,使他懂得了“家是小国,国是千万家,有家才有国,国之本在家”的哲理,暗暗立志当好文明家风的传承人,报效祖国的带头人。在国际离子源会议这么崇高的科学殿堂上,能与各国的专家学者们交流,聚焦见证了他刻苦求学,拼搏进取的收获。
作为每一个壶关人,都为守望家风家教,弘扬传统美德的郝俊伟和他的团队取得的成就而骄傲,更为壶关精神“坚韧、厚道、睿智、奋进”在科技领域的具体化实践而自豪!
在郝俊伟的影响带动下,郝乐善、郝乐之两个小侄儿考取大学后,又响应祖国召唤报名应征,实现了三代从军报国梦。
愿郝俊伟在创建文明家庭的实践中,铭记家风家教,不懈努力拼搏,再创新的佳绩,回报祖国和家乡父老的大恩大德。
【关于作家】
郝英民,山西长治人,从小赶过牛车,拉过平车,长大开过战车,又伴火车30余载。热心文学创作,著有《文苑寻梦》《梦曲长歌》《歌情咏爱》三部曲。
心存感激
◎陈伟雄(浙江杭州)
我这个人很容易感动。一首美好的诗,一支真情的歌,一种闪光的思想,一个高尚的行为,一席真诚的谈吐,都能让我怦然心动,以至眼泪汪汪。
那年年末,我心血来潮,独自登上有“小九华”之称的灵鹫山,想体验一下都市没有的静谧和禅意。在地藏殿参拜完菩萨后,天色近晚,便在山上的招待所住了下来。没想到,黄昏时分,气温骤降,山上刮起了刺骨的寒风,一会儿就飘起了雪。此刻,我想起白居易的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向晚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寒夜漫漫,我多么渴望有酒、有诗,哪怕一个小小的炭炉也好啊!只可惜,这份恬淡和惬意,只适合诗人。生性怕冷的我,只好蜷缩在薄薄的被子里,想用睡眠的方式忘却寒冷。突然,一阵急促有力的敲门声,打消了我的睡意。恍惚中,看到一个身影急匆匆走进来。这不是山上饭店的老板吗,今天晚饭我就是在他店里吃的,我认得他,他是附近的山民,烧得一手好菜。只见他把手里捧的东西放在地上,我凑近去一看,是一盆刚烧好的炭。“你这是?”我用手指了指炭炉。他见我满脸疑惑,朴实的脸上露出笑容:“这是我特意为你烧的,刚才吃饭时,看你穿得单薄。你第一次进山,不知道山上气候多变啊,没个炭炉,晚上可睡不着的……”没等我道谢,他就急匆匆地走了。再看那盆炭,正烧得火热通红,我把它移到床前,暖暖的炭火,驱走了冬夜的寒意。
那一夜,我有种说不出的感动,我想一定是我的虔诚感动了菩萨,让我遇到了有缘人。多年来,我一直惦记着那位素昧平生的老板,盼着哪天能再上灵鹫山,以表达我的感激。
是啊,那些善意之人,总让我念念不忘。
我的老邻居,年近七十,戴一副高度近视眼镜,喜欢看书看报。与他为邻,简直是一种幸福。上世纪九十年代,没有电话,没有手机,更没有微信和视频,人与人交流主要靠书信。喜欢文学的我,结交了很多朋友,每天都会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书信。邻居老人便成了义务使者,每天不厌其烦地帮我收信、收报。后来我搬到了新区,渐渐和老人失去了联系。忽然有一天,他出现在我眼前,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却如释重负地长叹了一口气,说:“哎呀,总算让我找到你了”。原来很多文朋诗友不知道我搬了家,仍把信寄到老地方。邻居老人为了把信送到我手里,跑了一上午,问了很多人,费尽周折,终于打听到了我的新住处。我万分感激地拉着他的手,他却故作轻松,风趣地说:“送信也是种锻炼嘛”。我愧对老人的一片热心,此后每每路过老住处,都要上楼看看老人,与他闲话家常,两人相谈甚欢。
常言道人性凉薄、人心叵测,其实是我们被自私、冷漠遮蔽了双眼,喜欢用怀疑的眼光看待一切。事实上,生活中常有让我们感动的事,感动的人,它们细微而平凡。他们没有任何动机,任何交易,任何条件,却能让人在不经意间感受幸福和美好。
如果你热爱这个世界,就心存一份感激吧!有了这份感激,你会忘却寒冷;有了这份感激,你会摆脱自私和冷漠;有了这份感激,你会感觉生活真的很美好。
【关于作家】
陈伟雄,浙江杭州人,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出版有《灵魂的风景》、《艺术人生》、《寂寞的春天》等著作。著作曾先后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收藏。
【诗词天涯】
雪才是花的灵魂【组诗】
◎常保平(河南洛阳)
一棵老树
房后一棵桦栎树已经很老了
枯枝不时掉落下来,会伤到无辜
它不是有意栽下,是野生的
故而不知它的年龄
它和我一起经历风雨,一起享用阳光的布施
每年生绿叶,结橡果
落叶像金币飘落我的院落
使我成了富有的人
它明显有了残疾,腰疼、耳聋、走路不便
却依然在寒风中絮语
它想表达的无非是农忙高于光阴
苍老不过是流水不废
而它高于我
有几次我想伐掉它用作取暖的柴火
但看见上面的鸟巢,愉悦的啁啾声,还有明年的幼雏
拿起的斧头便有了负罪
等一场雪
等一场雪,像等一个回家的人,带着西风的寒气
从胸坏处掏出挣来的盐巴
从春到秋,浓稠的阳光从不回避多疑和浮躁
一些人得了癣疮像意外收获
热火朝天是个形容词,寒风凛冽也是醉了
春花不叫花,雪才是花的灵魂
庄稼枯萎之后,山雀留在原地
庄稼人用多余的粮食酿成大雪,用来温补冬天
为此,三伏的蝉声过后
我的母亲便开始准备过冬的棉衣......
幸福的人
许多人说
他们的终极理想是
等老了,在乡下置一处宅院,植树种花,养狗饲猫
天不管地不收,过古人一样的田园生活......
我想说的是
他们追求的幸福生活从我出生就实现了
在农村,我有一处老宅子
有父母和幼崽要抚养
每天伐薪,种地,桃树下牧鸡喂鸭
和冷热赛跑
出力流汗,和春种秋收的谚语争时间
年龄和岁月相比,驼背的岁月早已在脸上刻下纵横的河流
由于走不出大山
我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蝴蝶兰
她终是死了
栽在盆中的蝴蝶兰
有蝴蝶的含蓄和兰的惠香
像大家闺秀
以前,她活的多么优雅
风一吹,就能飞起来
在小院里,她是最好看的绿植
由于疼爱,妻子每天施肥、浇水
仿佛掌上丫头,每天给她梳头,买营养品和布娃娃
一会放在床头,一会搬到阳台
不沾一点土气
娇惯的样子爱不释手
然而,她还是慢慢枯萎了
蝴蝶从兰枝上摔下
像娇惯的孩子
成了废物
庸常
邻家的鸡跑到我家菜地,啄食菜叶
我吆喝一声,它们飞走了,不时,又来
邻家猫狗跑到我家
我给它们投食
它们爬树、轻吠,杨树高过了屋顶
一年四季
鸟来,风来,雨来
像我的邻居,随意地与我交流,谈心
我们共用一轮明月
来往不设边界,仿佛花朵在时间的自由里沦陷
【关于作家】
常保平,笔名书香做酒,男,生于1962年, 河南省栾川县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诗歌见于《诗刊》《星星》《绿风》《诗潮》《牡丹》《骏马》《六盘山》《大观》等刊物 ,出版诗集《寂静的部分》,有诗歌收入《中国诗歌》年选,部分诗歌被翻译介绍。
走进风景【组诗】
◎陈晓建(河南栾川)
一个老人
树梢的风
麦穗上的阳光
思绪搁在人工湖的水面上
四周的梦从从容容地
汇集到一个地方
柿子通红
麦子硬了骨架
游鱼跳动
一个老人对着百般的笑
拍拍身上的灰尘转身离开
亭子
陪伴最多的
是风的声音
一起来了很多人
来了两个人
来了孤独的一个人
从没有听到过正常的话
一个孩子
举着纸做的小风车跑过来
嘴里杂乱无章的喊叫声
每一声却都是共鸣
没有记录下任何东西
庇护了一次次影子一天天苍老
孤石
孤零零的立在
一大块田地中央
不知道为什么来到这里
什么时候来
从哪里来
从没见过它的眼泪
也没见过它冻得瑟瑟发抖
孤独的庇护岁月
只有风蚀的点点印迹
它头顶掠过的飞鸟
明白了一切
枯泉
只剩下
一滴一滴的水渗出来
时光掏空了温柔的等待
石床上的流痕
在曾经的梦里经历过巨大的声响
如今的山坡前面
三步五步的地方
形成一个个不同形状的潭
潭里有数不尽的沉默和跳跃
【关于作家】
陈晓建,笔名晓涧,1966年生人,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河南省栾川县作家协会理事,《野森文学》副主编。喜爱文学,有筑梦理想。十余年来,察世间万物,究进化义理,尚礼崇节,修身养性,常思常写,笔耕不辍,作品散见《牡丹》《精短小说》《当代文学》《现代作家》等报刊网络平台,以此为乐。
航行在倒影里(外一首)
◎杨剑横(四川绵阳)
岸上的我
也是水中的我
桂花飘落下来
溅起水花
把我推到彼岸
就像坐飞船
舒坦又危险
不如面对面
兴奋又害怕
倒影散了
独自坐在岸上
望着远方
想起一生最幸福的事
想起一生最后悔的事
心潮起伏
每一次坐在家门口,数着雨滴
看它落在屋檐、田野、小溪
那里的一切,重重叠叠反反复复
有着痴痴的遐想
呆坐在山坡像个傻孩子
原本是我开心乐园,一片狼藉
对我而言,梦想长大如日度年
那片没有星光的竹林幽森可怕
在无数次醉入梦之后
依然没有寻找到一条自由飞翔之路
也想象不出,天亮的阳光温暖如初
我坚信,一株树也有轮回
春夏秋冬,四季转换
我会重新长出一双翅膀
飞向自由的远方
【关于作家】
杨剑横,四川绵阳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新写实主义诗理事长、《青年文学家》杂志社理事、驭风者诗社副社长,作品散见《人民日报》、《中华辞赋》、《星星诗刊》、《文学界》、《贵州文学》、《山东文学》、《作家报》、《北方文学》、《剑南文学》等中外报刊网络平台,有诗歌、文学评论、散文、辞赋及古诗词被录入多个国家级选本收集。著有《迷茫在彼岸》、《流浪在江南》等书,曾获第四届全球华人文学创作大赛特等奖、首届“南边文艺杯” 全国文艺作品大赛诗歌特别奖、首届“健康杯”全国散文小说大赛散文一等奖、首届蒲松龄诗词大赛一等奖等诸多奖项。
小蛮腰(外一首)
◎刘序珍(广东广州)
白天,你静静地屹立在珠江南岸
像一个素面朝天、矜持的
渔家少女
仿佛沉浸在昨日的美梦
又仿佛在思索着什么
又或许在等待着什么
任由洁白的云朵争相追逐
任凭飞翔的鸟儿高唱情歌
如同一座冷漠的冰雕
当夜幕降临,你卸去所有的冰冷
浓妆艳抹
身披镶满钻石玛瑙
五光十色的盛大的晚礼裙
摇身变成气质高雅
而又热情奔放的
摩登女郎
你扭着盈盈蜂腰
走在羊城金碧辉煌的T台中央
明眸善睐顾盼生辉
翩翩起舞风情万种
引来无数惊艳的赞叹
最是那45度回眸一笑
如一道脉脉含情的闪电
征服了芸芸众生
你是独一无二的性感尤物
古往今来谁能与你相媲美
羊城有你而俯瞰天下之美
世界因你又多了一个传说
这一天
究竟是哪一天了
是五千年前的考古中国?
是江山易主的苍茫大地?
还是血色河流拐弯与回声地方?
是,又不是!
看呐,
无数英雄志士像山岗一样伏下身姿
五千年的训鸽在盘旋腾飞
无法忘掉他们旧时的模样
太阳像颠沛流离的灯光
终究会冲破或者驱散些什么
确定就是这一天
曾经困难的呼吸已经得到调整
灿烂的笑容像另起一行的叙述
是的,就是这一天
号角响起,天下已定
中华儿女的背影
发出与新天地一样湿润的光芒
听,
放飞的鸟儿叫得那么欢畅
黄河长江咆哮得更加汹涌
看,
霜打的花儿开得更加艳丽
烈士化作了新的身影
穿过千年的梦想与信仰
新世纪的春天才能熔进
发黄册页的天空
【关于作家】
刘序珍,女,广东英德人,中山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协会员,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会员,广州市作协会员,广州市海珠区作协会员等。有诗歌、散文发表在《作家文摘》《星星诗刊》《诗林》《延河》《诗选刊》《人民日报.海外版》《广州文艺》等报刊及网络平台并有获奖,著有诗集《花上童年》。也写小小说,偶有获奖。现居广州。
过年三杯酒(外一首)
◎八千岁(江西鹰潭)
第一杯酒
敬地老天荒
借用母亲的手背触摸
乃父的额头与遗风
镜中人是黑风岭转世的活佛
度自己,浊酒
问天阔
第二杯酒
敬寒月孤星
潇湘风雨三百六十五里路
谁说,转身便是尽头
人世间宝马香车
花好月圆,清风一缕
拭尘埃
第三杯酒
当敬迟子建
是她告诉我额尔古纳河右岸
有一头驯鹿在夕阳下
扒开积雪问苔藓:
你何时醒,他
何时来
前妻
她总说,她是小区最贤惠的妻子
最好的邻居
最命苦的女人
为此他惶惶不安
去金陵而上了北平的火车
被猩红的烟头烫伤嘴唇
一次次做成夹生饭
承认自己耽误了她,不仅仅
需要勇气
再次见到她是三年后
家政公司推荐
来的钟点工
【关于作家】
八千岁,原名万河保,江西鹰潭人。热爱散文与诗歌写作, 经常活跃在江山文学网,中国散文网。
写在二月二(外一首)
◎王硫生(河南洛阳)
撕裂了棉衣
迎来了料峭
浑然不觉的春雨裹着飘逸
不见愁苦
只是漠然了深夜、雪重
二月二
做不了龙的念想
假借贵人不被重发的名号
弃去曾经的旧俗
顺势剪去一缕
还给可怜的老舅
疫去过后的轻松
仅存一丘荒芜
巧遇如新的春雨
能否洗净我头上的污渍
滤去多余的长发
让我释然一把
拐杖
背负苍凉
满腹心酸
走出老屋的身影
越过贫瘠
跋涉途中的一个趔趄
始终没有倒伏
握住一根路漫远兮的枯木
千万不要折断
脚跟为点
用疲惫的身影做柱
轮起手中的枯木画弧切入远方
一个三百六十度旋转
把走过的空白压实
闭合成生活的圆
原点里托起
自由、轻松、充实的我
【关于作家】
王硫生,60后,大专文化,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洛阳市作协会员,栾川县作协理事。本人多年从事乡村基层工作,曾在乡财政所、村工作过,后自创公司,自谋职业。爱恋故乡,从小热爱文学写作,尤其喜爱散文和诗词,坚持写作,痴心不改,作品散见《精短小说》《阅读》《现代作家》《栾川文艺界》等报刊网络平台。
二月二(外一首)
◎段道记(洛阳栾川)
三山五岳雪消去,
又见河岸柳吐絮。
正逢今日龙抬头,
盼望英雄早日归。
龙抬头
二月二日龙头擎,
晓霞暮云雷声动。
龙吟天际享盛世,
咏唱世间乐太平。
迎面薄雾雨蒙蒙,
润物春雨细无声。
春风吹遍神州地,
启航船笛再长鸣。
【关于作家】
段道记,生于1954年4月1日,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人,中共党员,栾川县作协会员。热爱文学,有参军从教和农村支部书记工作经历。现任《野森文学》副主编,作品散见于《洛阳日报》《辽西大地》《精短小说》《当代文学》《现代作家》等报刊和媒体平台。
廿四节气(诗二首)
◎李华南(洛阳栾川)
立春
时序更迭今立春,
东风送暖万象新。
大地春回含料峭,
草木嫩芽破凡尘。
林中鸟雀呼朋伴,
游鱼湖光闪金鳞。
二十四节往复始,
玉宇澄明渡金轮。
雨水
雨水无雨天气晴,
明媚春光沐春风。
乡村田野耕牛走,
溪边浣纱水清澄。
迎春花谢吐新绿,
曲径梅花点点红。
万物复苏待生长,
春和景明入画屏。
【关于作家】
李华南,男,53岁,党员,洛阳栾川人,文学爱好者,栾川县作协会员,供职于栾川县第四实验小学。
【戏曲影视】
进 山【微电影】
根据野森小小说《二虎进山》改编
编剧 野森(河南洛阳)
引子【黑底白字字幕】
秋末冬初,刚毕业到白马镇林站工作的道宗,进山去分包村甜沟村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从村干部到村群众,没有一个人看好他。他面临着艰难的抉择和考验……
1.秋末冬初,街道,山路
【音乐起:欢快而不安的哨音】
【画面字幕】:八十年代末
道宗骑着自行车在白马镇街道上穿梭(大景+中景+特景)。
与此同时,闪动出:《演职人员》……
层峦叠嶂的山坡上,霜叶红于二月花。道宗骑着自行车在沟壑溪水边的山道上飞驰着(大景+中景+特景)。
推出片名:《进山》……
道宗仍是骑着自行车,在山路上飞奔……(中景+特景)。
2.早饭后,白马镇街道上
【回忆】:
【配音:车流声和人员噪杂声】
群山环抱的白马镇,街道上人们熙熙攘攘地来回走动着(大景)。南来北往的各种车辆,在街道上穿梭行进(大景+中景)。街道两边的门市部大部分已经开门营业,呈现出一片兴旺景象(大景+中景)。
3.早饭后,白马镇政府大院
【回忆】:
白马镇政府大院(大景)。
道宗,二十多岁,虎头虎脑白白净净的男青年(特景),犹犹豫豫地推着自行车往前走(特景+对景),准备离开大院(追景)。
白镇长,四十来岁,瘦高个儿,一个长期在基层工作的精明稳重男人形象(特景)。他走出政府伙房门(对景),一只手拿了个牙签剔着牙(特景),看到道宗(中景),举起另一只手摆了摆,招呼(特景)道:“哎——,道宗,别走、别走,等一下。”
道宗停下自行车,扭转身子(对景),不解地微笑着(特景)问道:“白镇长,您有什么指示?”
白镇长走近道宗身边(中景),乐呵呵地笑着(特景)道:“什么什么?没啥球指示?就是向你交代两句。”他把牙签用餐巾纸包好(特景),放进口袋(特景),按了按(特景),然后望着道宗仍笑呵呵地(中景)说,“你这个刚从洛阳林校毕业回来,分配到咱们镇的年轻人,说话办事仍带着学生气,这不好。咱们乡镇政府是最基层的人民政府,与人民群众最接近。今后要想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成为他们的朋友,就要改掉这种学生气。要说‘你有啥话’,懂吗?”
道宗两手扶着自行车(中景),仍是不解地微笑着(特景)问道:“中。白镇长,我是林站的工作人员,为什么,不,为啥还要下去包村干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工作?”
白镇长“噗啼”又笑了(特景),说:“这孩子,学得真快!那是因为乡镇政府是双层管理机关。你们林站既受县林业局的事业管理,也要接受乡镇政府的行政管理。这是我们国家基层政府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你们林站和农技站、农机站、水管站、畜牧站等,都属二级机构,都一样接受这种双重管理。凡是受镇政府双重管理的二级机构人员,必须除做好本职工作外,还得做好分包镇政府所辖的行政村各项工作,如:计划生育、综治信访、春夏秋冬的农业生产,以及镇政府下达的各项政策性工作任务,在所包村的贯彻落实,等等。当然,你们林站的工作,如果需要政府配合,政府就会及时安排,其他村的包村干部,也一样都得管好所包村需要配合的林业方面的工作。概莫例外。因此,你要认真做好你分包的甜沟村各项工作啊。”
道宗听了点点头,微笑着(特景)道:“嗯,我明白了。看来我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白镇长见他这样,就更喜欢这个年轻人了(中景),笑着拍拍他的肩膀(特景)道:“我给你说,今冬咱们镇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求在半个月内完成。你分包的甜沟村,任务是五十亩。不过,甜沟村的支书祖德、主任康建,都是干了十多年的富有农村工作经验的老干部,你第一次包村工作下乡,要注意虚心向他们学习,搞好村组干部的团结。”
道宗再次点点头(特景)说:“嗯。我会的。没啥事儿,俺们约好了,村里今上午开村组干部动员会,俺得赶快走了。”
白镇长笑着(特景)说:“好,你去吧。有啥难处,及时回来说一声,我会帮你解决。”
“谢谢白镇长!”道宗麻利地上了自行车,向政府大门外骑去(特景+中景)。由于他是第一次下乡,心里充满了好奇和不安。
4.秋末冬初,山路
沟壑纵横的山坡上,红叶烂漫。道宗骑着自行车在山道上飞驰着(大景+中景+特景)。
沟道。山路。野草。野花。村庄。溪流。瀑布。小桥。过河。爬坡。下坡。……(中景+特景+对景+追景),最后来到甜沟村一个土岭上,土岭上的路边,有一棵结满红柿子的大树(中景+特景)。
5.群山中的甜沟村
道宗在柿子树下停住车,下了自行车,站在柿子树下鸟瞰甜沟村全景(中景)。
【表白->】甜沟村是白马镇交通最不方便、最为偏远的一个小山村,历史上有“四十五里乱柴沟”之说,仅有一条年久失修的架子车路与白马镇相连。该村有三个村民小组,八九十户人家,二三百口村民,在这崇山峻岭中,大部分散居在这沟那岭、这阳坡那阴峪之间(摇移全景)。只有村委会所在地桃花庄上(中景),是甜沟村人口最集中的地方,聚集着二三十户人家(中景)。庄子里有两层小楼(特景),院子里旗杆上飘着五星红旗的地方(特景),是甜沟村的小学(中景)。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就从那里飘了出来。村委会起了脊的土木架构的青瓦白墙房子,一排五间就依学校而建(中景)。
道宗站在大柿子树下,深呼吸了一下(特景),伸伸臂,弯弯腰,简单做了一阵子健身操(中景),举起拳头(特景)吼了一声:“道宗,加油!”然后,推着自行车下了土岭(特景),向村委会走去(中景)。
6.村委会会议室里
会议室里坐满了(约一二十人)前来参加村组干部扩大会议的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大景),他们依周围墙体而坐(中景),坐在长条椅上(特景)。整个会议室,虽然无人交头接耳,可也被一条条旱烟袋锅里,升腾起来的紫烟黑雾,熏得云雾缭绕(特景+中景)。
都已经五十多岁的支书祖德(特景)、主任康建(特景),依最里边的隔墙而坐(中景),手里也都叨着旱烟袋(中景)。一脸严肃(特景),正襟危坐(特景)。
祖德手里的旱烟袋锅里没有点火(特景),他在慢腾腾的、拿腔拿调的传达着镇政府的会议精神(特景)。
道宗走进村委会议室(中景),不好意思地(特景)说:“对不起,我来晚了,让大家久等了。”可没有一个人给他打招呼,坐在椅子上屁股连抬都没有抬(中景),甚至没有人拿正眼看他一眼(特景)。
四十来岁的村民小组长甲,不肖地(特景)撂出一句话:“你谁呀?等你,小毛孩!”
道宗感到非常尴尬(特景)。还是年轻的妇女主任君梅站起来让座(特景+中景)道:“你是道宗吧?我是村妇女主任君梅,快坐下。”道宗感激地(特景)说:“是我。谢谢!”就坐下了(中景)。君梅的举动引来支书和主任冷冷的目光一瞥(特景)。君梅并没看支书和主任的脸色,而是在一名组干部边的长条椅上挤了挤坐下(中景)。
此刻,人群里有了议论声(中景):
村民小组长甲(特景),继续说道:“毛都没长全,能来干些啥?!”
村民小组长乙(特景):“哼,吃干饭呗!”
村民小组长丙(特景):“进村旅游呀!”
道宗听到组干部们的风凉话(中景),他脸上像炭火一样在烧(特景),不敢再看会议室里的人,悄悄低下了头(中景)。
君梅看支书已经讲完(特景),开始拿起打火机点旱烟袋上的火(特景),她就又站了起来(中景),不耐烦地挥动了一下手臂(中景),大声道:“严肃点!这是在开会,议论啥议论?”她扫视了一下在座的村组干部(特景+中景),见下边平静下来,又说(中景+特景)道:“刚才,支书祖德叔把镇政府,今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会议精神传达完了,大家要认真领会,高度重视。下边请主任康建叔就咱们村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做具体安排,大家认真听。”
主任康建装腔作势、吭吭哧哧(特景+中景)说道:“今冬会战地点:干沟柿树坪;时间:半个月完成任务;办法:分组进行,今后晌就都到场,划出责任片块,明天上午组织群众上工……”
道宗在低着头(特景)想【画外音】:“我作为镇干部,一会儿主任讲完了,我也得讲一讲吧,要不,村组干部会更看低我。”于是,道宗掏出笔记本和笔,一边想一边迅速地写划起来(中景)。当道宗在笔记本上列出1、2、3、4、5条讲话提纲后(特景),看了看手表,已经是中午1点多钟(中景+特景)。
康建主任的讲话已经接近尾声(特景+中景)。
道宗站起来(特景)走到祖德、康建身边(中景),当康建讲完后,他大着胆子谦虚地争取意见(中景+特景)道:“德支书,建主任,我说两句?”
祖德头也没抬,噙着旱烟袋,吐了一口烟,抛出一句话(特景+中景)道:“你是大干部,想讲就讲呗!”
【表白】好家伙,真冲!噎得道宗想了半天的讲话内容,竟一句也没有了。
道宗手脚不自在,脸红脖子粗地(中景+特景)说道:“德支书贯彻镇会议精神很全面,建主任安排布置的各项工作很扎实,就按照他们讲的认真落实吧。”
【表白】没了。死车了。道宗傻楞像(特景)。
村民小组长甲调皮地(中景+特景)怪叫一声:“咦——,大干部也会拍咱支书主任的马屁!”话音刚落,会议室里爆发出哄堂大笑(中景)。
【表白】道宗为自己的多此一举,羞得脸更红了,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中景+特景)。
康建轻蔑地乜了道宗一眼,鼻子里“哼”了一声,抬起屁股,叼着烟袋,走出了会议室(特景+对景)。其他人脸上也都显露出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各种神色,看了道宗一眼,跟着主任走出会议室,一哄而散(特景+追景)。
【表白->】哎——,也无人安排道宗中午如何吃饭?已经是过晌午多时了,道宗又是赶了几十里山路,肚子里早已经在“咕咕”地叫个不停了(特景)。道宗那个气呀,眼泪都快要出来了(特景)。
道宗见支书祖德也不搭理他(中景),从条椅上抬起屁股(特景),抽着烟(特景),就往会议室门外走(对景)。道宗从背后狠狠地剜了支书一眼(特景),咬了咬牙(特景),硬着头皮(特景),跟着祖德出了会议室的门(追景)。
7.祖德家,院子内
祖德家院子内,五十多岁的夫人伊兰,坐在一棵长满秋疙瘩梨的梨树下石桌旁,正在纳鞋底子,石桌上放着针线筐(全景+中景)。院内墙壁上、梨树上,挂满了黄灿灿的玉米穗、红艳艳的辣椒串、白生生的大蒜辫子(中景+特景)。
祖德背操着手,手里握着旱烟袋走在前(中景+特景);道宗好奇的目光左右顾盼,跟在支书身后(中景+特景),他们一起走进院子(中景)。
祖德望了一眼夫人(特景),道:“伊兰,上饭吧。”说着,走到石桌边另一个木凳子跟前,坐下(特景+中景)。
伊兰连忙把针线在白生生的鞋底子上缠了几下(特景),放进石桌上的针线筐里(特景),看也没看道宗一眼,就进了厨房屋(中景)。不一会儿,伊兰一手挒了一碗稠糁饭,一手挒了一盘白菜炖粉条(中景),走到石桌前,放在祖德面前(特景),然后,端起针线筐去了上房屋(特景+中景)。祖德也不礼让道宗吃饭,端起饭碗,用筷子夹了盘子里的菜就吃(特景)。
道宗在石桌边,见这饭菜仍没有他的事儿(中景),只好红着脸(特景),咽了口吐沫(特景),苦笑着(特景)自己走进厨房屋(中景),从案板上拿起一个碗(中景),又从筷子篓里抽出一双筷子(中景),转身打开锅台上的锅盖(中景),从锅里盛了一碗饭(中景),走出灶房(追景),一手挒着饭碗,一手将伊兰坐的木凳子(对景),搬到祖德对面石桌旁,放下,坐下(追景),大大方方从祖德面前的盘子里夹了一点菜(对景),放到碗里(特景),埋着头一声不响地吃了起来(中景)。
饭后,祖德又拿出旱烟袋,点火抽烟(特景+中景)。道宗连忙将石桌上的碗筷、盘子收拾起来(特景),端进厨房屋(追景),没再喊叫支书夫人,干脆自己动手,将碗筷、盘子和饭锅(特景),洗刷干净,在案板桌上摆放整齐(中景)。
道宗走出厨房屋(对景),感到在甜沟村实在闷气、无聊,深出了一口气,摆了摆手臂,就对祖德非常客气地(中景)提出:“德支书,我看村里将镇上的会议精神贯彻得蛮好的,各项工作——尤其是今冬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安排的也蛮扎实的……。要不……我回镇上去?”
“你是大干部,俺村干部哪能管了你?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祖德撂下这句话,也不看他,在石桌上磕了旱烟袋锅里的烟灰儿(特景+中景),站起来走到上房屋的前檐下,从墙根下提了把镢头,就向大门外走去(中景)。
【表白】好家伙,真噎人!道宗的血性被噎了出来。
道宗搓了搓手,脸上带着愤怒的颜色(特景),在想【画外音】:“哼!我不是怂囊蛋,我不回了!”
道宗也在上房墙根提了一把铁锨(中景),跟着祖德出了大门,上工去了(追景)。
8.柿树坪工地
阳光灿烂,白云飘飘的蔚蓝天空下,连绵起伏的大山上,红叶烂漫,层林尽染(大景)。
干沟的柿树坪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大景)。工地上,彩旗飘扬,喇叭声声(大景)。各村民小组集中来的群众,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有挖土的,有铲土的,有搬石头的,有抬石头的,还有用架子车拉土拉石头的,用竹筐子挑土挑石头的,大家伙干得热火朝天(大景+中景+特景)。
这秩序井然、风风火火的动人劳动场面,道宗看见了(特景)。他回头望着参加劳动的老支书祖德(特景)和老村主任康建(特景),由衷地点了点头(特景),喜笑颜开地暗暗翘起大拇指(特景)。
道宗(特景)在想【画外音】:“我来的路上,还在想,自己是个刚毕业的学生,刚参加工作的小青年,分包一个村子,一开始就是这么大一个工程,工作如何开展,真还有点狗逮刺猬——不知如何下口的恐惧心理。现在好了,一切都不用担心了。”
道宗摇了摇头(特景),长舒一口气(特景),又摇了摇头(特景+中景)。他又在想(特景)道【画外音响起的时候,既有道宗的特景移动,也有不断变化的劳动场景移动特景】:“明白了、明白了,镇领导为啥要我来这个村包村,是由老支书祖德和老村主任康建两个老干家罩着,不担心我拿不下来工作任务。嗯——,我还真得谢谢镇领导对我的关心!”
【配音乐】【表白->】祖德(特景)、康建(特景)也不去工地上转悠,仅在各自负责的一片工地上和大家伙一样干活(中景)。只有村妇女主任君梅在工地上转悠(中景),帮助解决一些临时性、突发性的小困难、小问题(特景)。
【配音乐】【表白->】见是这样,道宗也干脆不去转悠,就在支书祖德所在的工地上(中景),挖挖土(特景),铲铲土(特景),搬搬石头(特景),有时也挑几担土(特景+中景),有时也帮着拉几架子车土和石头(特景+中景)。他热了,出汗了(特景),干脆也不管不顾地把上衣脱掉(特景),赤脊梁甩开膀子干活儿(特景)。弄得周围许多群众吃惊地看着他(中景),祖德(特景)和康建(特景)也正眼看了他一眼(中景)。
9.傍晚,工地和回村的路上
晚霞满天,夜幕低垂(大景)。在工地上干活的人们,沿着山间杂草与灌木丛生的蚰蜒小路,三三两两,荷锨扛镢,说说笑笑着,向周围山坡上各自的家中走去(大景+中景+特景)。
祖德(特景)和康建(特景),带着君梅(特景)和村民小组长甲、乙、丙(特景),在工地上巡回检查着工程进度(中景)。道宗(特景)已经领教过支书、主任的利害,并不言语。
君梅和村民小组长甲、乙、丙,向祖德(特景)和康建(特景)他们俩,一边走着查看,一边汇报着(中景)。
君梅(特景)了解的情况比较全面,说得多一些。小组长们只是针对各自的责任片区的问题和困难,才插上说几句话(中景+特景)。
主要是主任康建(特景)对出现的一些比较大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一一解决方案(中景+特景)。偶尔,支书祖德(特景)也会插上一两句(中景)。
祖德(特景)发话道:“好了,今天工地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咱们基本解决的差不多了。咱们都回吧。”星星眨眼睛的时候,他们也开始从工地上撤离(大景+中景)。
道宗(特景)和祖德(特景)一路,一块儿回到祖德家(中景)。一路上,祖德并不给道宗搭话,只是扛着镢头往前走(中景+特景)。道宗也干脆不说话,默默地扛着铁锨跟在祖德后边走(中景+特景)。
10.傍晚,祖德家院子内
祖德家院子内,灯火明亮(大景)。
祖德(特景)和道宗(特景),一前一后,刚走进家门大院子内(对景),祖德(特景)就冲着站在灶房门前的女人伊兰(特景)喊了一嗓子(中景):“快给道宗端盆水。赶快给俺们弄饭。”
11.早上,祖德家中
太阳从东山嘴上升起来,挂在山梁子的树梢上的时候,道宗早已经起床(大景)。
【表白->】道宗在支书祖德家吃住的这些日子里,总是早早起床(特景),把被子叠的方方正正(特景),把床单拾掇得平平展展(特景),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特景)。
【表白->】吃饭的时候,道宗(特景)与支书夫人伊兰(特景)一起把饭菜端到石桌上(中景)。然后,道宗和支书祖德(特景),一起闷着头吃饭(中景)。吃罢饭,道宗(特景)又和支书祖德(特景)一起(中景),扛着家伙,走出家门,去上工地(中景)。
12.白天,柿树坪工地上
干沟柿树坪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地上(大景),参加劳动的人们,秩序井然地各自干着各自的活儿。
【表白->】道宗(特景)和往常一样,该挖土挖土(特景),该铲土铲土(特景),该挑土挑土(特景),该拉土拉土(特景),该搬石头搬石头(特景)。工地上只要不是十分紧要的事情,道宗也干脆不管不问(中景),任他们村干部自己去处理(中景)。道宗这样子,支书祖德(特景)、主任康建(特景)和其他村组干部及群众,他们看在眼里,似乎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中景+特景)。他们既不反对,也不提倡;既不感激,也不同情。好像就那么回事儿(中景+特景)。
突然,工地上发生了塌方(大景+中景+特景),尘土铺天盖地而起,又铺天盖地而落,参加劳动的群众在惊叫声中,看到一块石头将一名男性群众的腿部砸伤,鲜血流了一地(特景)。道宗(特景)和祖德(特景)、康建(特景)等迅速赶到现场抢救(中景)。
道宗蹲下看了看伤势(中景+特景),立刻说:“咱们得赶快把他送到镇上的医院。”
君梅见了,急得眼泪都出来了,哭腔(中景+特景)道:“这几十里山路,不通车可咋办呀?”
道宗当机立断(特景),说:“弄担架,咱们抬他下山!”
祖德立即回应(特景)道:“对,就照道宗说的办。快去找担架!”
康建指着身边的几个村民小组长(中景)说:“咱们去弄担架。”又对君梅(中景)说,“你去准备些钱。先走,赶快和医院联系,也去给镇领导先汇报一下。”
君梅擦了把眼泪(特景),道:“中。俺这就去。”
康建和几个村民小组长一起离开(中景)。
13.甜沟到镇医院的山路上
一路上,大家抬着担架走得很急,穿山越岭,过列石河,过土木桥,走林荫路,走乱石滩。初冬的日头,火辣辣地白晃晃地照在他们身上(大景+中景+特景)。
村组干部们轮换着抬担架(中景),道宗也加入到抬担架人的行列(中景+特景)。
累得道宗脸上的汗珠子“吧嗒吧嗒”往下落(特景),周身的衣服全被汗水湿透了(特景+中景)。有人替换他,他固执的不让(中景)。
14.白马镇医院里
在白马镇医院急诊部门前,医生和护士守在门前(大景)。
君梅站在他们中间,焦急地翘首盼望着(中景+特景)。
祖德、康建、道宗和村民小组长甲,抬着担架过来了(对景)。医生和护士接过担架(追景),向手术室门口急速地走去(追景),开了手术室的门(中景),迅速进了手术室(追景)。手术室的门又关上(中景),手术室门口上方的红灯立即亮了起来(特景)。
祖德、康建、道宗、君梅和村民小组长甲、乙、丙及部分群众,守在手术室门口(中景)。过了一会儿,主治医生走出手术室(特景),对祖德(特景+中景)说:“你们谁是家属?病人急需做手术,需要签字。”
祖德(特景)道:“病人家属没来,我是村支书,签字可以吗?”
主治医生(特景)道:“可以。”又对祖德(中景)说,“你们赶快到门诊部交三千块钱,我们正在做准备工作,手术需要马上开始。”
君梅听了,一下子急得眼泪又流了出来(特景+中景),道:“可、可、可俺拿的钱,只有一千八百元呀!这、这、这可咋办?”
祖德、康建和村民小组长们听了,一下子懵了,不知道如何是好(中景)。
道宗(特景)立刻说:“你们别急,我到镇里去想办法。”说着,他离开手术室门口(对景),跑着出了医院(追景)。
15.白马镇政府和林站
道宗大步流星地走进镇政府(对景),跑进林站办公室(追景),找到正在办公的二十多岁的林站会计(中景+特景),说:“小红,我包的甜沟村,一名群众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地出事了,我们已经把他发落到医院,正准备做手术,可钱不够,请你帮忙,把我这个月的工资先发给我吧。”
小红为难地(特景)说:“可这……,没有站长同意,我不敢发给你呀!”
正在道宗急得没办法,直搓手的时候(特景),白镇长走了进来(特景),说:“情况君梅已经告诉我了,救人要紧,先把道宗的工资发给他,我给你们站长说。”
道宗的工资领出来了,可是只有七百元,还差五百元(中景)。道宗(特景)立即又说:“白镇长、小红,你看你们身上还有没有钱,快给我,算我借。”
白镇长(特景)马上说:“可以、可以。”他说着从口袋里拿出钱包(中景),掏出钱数了数(特景),对道宗(特景)说,“我这里有三百五十元,全给你。”他又看着林站会计(中景)说,“小红,你有吗?快拿出来。”
小红立刻掏出自己的钱包(特景),对道宗(中景)说:“我只有一百七十元,给你一百五十元。”
道宗接了镇长(特景)和林站会计(特景)的钱,十分感激地(中景)说:“谢谢白镇长!谢谢小红!我得赶快去医院。”
白镇长(特景)说:“你快去吧。一会儿,我也去。”
16.甜沟村农田建设工地上
千山万壑之上,蓝天白云,阳光明媚。
甜沟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地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彩旗飘飘,喇叭声声(大景+中景+特景)。
君梅喜笑颜开地对道宗(中景+特景)说:“道宗兄弟,放心了吧,俺们村今冬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时间半个月,俺们十四天结束,提前一天完成任务!”
道宗笑呵呵地(中景+特景)说:“嗯,不错、不错。镇里下达的任务是五十亩,咱们完成的是五十二亩,超额完成两亩。了不起呀!”
祖德(特景)和康建(特景)在一边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嘴上没说什么(特景),从他们灿烂的脸上可以看出(特景),心里都是乐滋滋的(中景)。
17.中午,祖德家中
道宗扛着铁锨从工地上回到祖德家中(特景+中景),几个村组干部全在支书家(中景)。
村里在支书家的上房屋摆了一桌酒席(中景),上席有两个位置(特景),祖德坐在右边的席位上(特景)。
道宗在院子里洗了把脸儿(对景),走进上房屋(追景)。
祖德拍着左边的席位(特景+中景)道:“道宗,快过来坐。”
“不、不、不,还是建主任坐吧。”道宗一边说着,一边在下席的一个位置上坐了下来(中景)。
康建走到道宗身边,架着道宗的胳膊,就把道宗拉到了上席的位置上(中景)。康建脸上堆满了笑容(特景)说道:“这个位置,你坐着——当之无愧!”
康建的话,引得在座的村组干部们,愉快地哄堂大笑(中景+大景)……
【完】
【联丹点评】也非是山里人因循守旧,也非是乡下人看不起城里人,毕竟在人们的意识中常怀有一种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陋习,所以二十岁的分包村干部道宗下乡之初便遇到了一系列的尴尬事。这位刚参加工作、稚气未脱的毛头小伙,下乡去分包工作。村里正在开大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二十几口子人见了他来,一声招呼都不打,像是不认识似的。好在是妇女主任君梅解了围。小伙跟书记祖德去他家吃饭,也受到了冷遇。青年干部道宗不为所动,他用自己的真诚、勤劳和善良打动了乡民,大家终于接受了他。工程顺利完工,村支书家摆了一桌酒席,支书和村主任竟然拉他坐在了上席。作者老师非常熟悉农村生活,描写人物到位、细节真实、伏笔巧妙,又是一部感人动人脍炙人口的好剧!【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07250003】
【关于作家】
野森,实名赵福海,1963年12月11日生于栾川县庙子镇咸池村二组(赵家庄),系中国自然资源作协重点作家、河南省作协会员、华夏精短文学学会洛阳分会会长、栾川县作协副主席、《野森文学》主编,是《中华文学》《大地文学》《青年文学家》等6家杂志社签约作家。作品散见《人民日报》《作家文摘》《中国文艺家》《今古传奇》《参花》《鸭绿江》《青年文学家》《文学少年》《大地文学》《中国自然资源报》《中国矿业报》《国际日报》等中外报刊,著有长篇小说《月亮湾的弯月亮》、诗集《小鸟醒了》、散文集《泪珠打湿月光》、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脊梁》、16集电视剧《愤怒的谷穗》等10余部书,小说集《天堂里的微笑》荣获全国第二届中华宝石文学奖新人奖、诗歌《土地的儿子》荣获全国第四届中华宝石文学奖首届网络文学奖、评论集《小小说创作启蒙》荣获全国第五届中华宝石文学奖提名奖、小小说《声音》荣获首届全国“今古传奇文学奖优秀奖”荣誉等奖项。
【长篇连载】
刺玫瑰
第四十一章 牛氏董事会
◎山金
就在天晟集团公司的几位核心人物探讨公司发展方向的同时,犇犇矿业公司也在进行着一场权力交替的辩论。
会议室里狼烟滚滚。除了牛家的两个女儿,在座的人人都在喷云吐雾,看来是出现了僵局。
今天在场的不仅有牛氏家族的两代精英,还有牛犇特聘的总顾问刘旭、牛犇的老表王法。
老牛家族今天是三路败兵聚在一起,牛犇请来刘旭和王法,是要让他们二人为牛家参谋参谋牛家的路今后该怎么走。结果听了牛氏父子的介绍,王法还有一点主意,刘旭却比老牛家的人们更傻眼。
牛如犊分得5000万后,不愿与父亲一块儿经营大宋山旅游,就和他的二姑夫朱三定还有几个朋友一起来到了加纳马西市,加入了广西上林帮的淘金队伍中。
加纳素有“黄金海岸”之称,黄金开采已有百年历史,目前探明黄金储量约985吨,占世界黄金总产量的3%,仅次于南非的非洲第二大产金国。据传说在上林,曾经有人带了500万来到这里,一年以后回国带了一个亿。于是,人们说这是一个成就亿万富翁的地方。
上林帮是轻易可以加入的么?咱小牛有钱啊。在那个视金钱如命的地方,只要有钱,你想干什么就能干成功。牛如犊带了2000万元的现金,用10万元贿赂了上林帮中的老大,于是牛如犊、朱三定一伙便顺利地成了上林帮中的一员。牛如犊是憋了一股子劲儿,想在一年后带回两三个亿回去与老头子比个高低,“我教你在人前人后说我不成器。”牛如犊想。
马西市由于全世界淘金人的大量涌入,这几年迅速的繁华起来。最繁华的是赌博业和性服务业。这里既然有全世界各地的淘金人,就有全世界各地的女人来为他们服务。牛如犊这一帮子来自泰宝的人私下里称自己为泰宝帮。在泰宝帮中,牛如犊被拥为老大。因为老大有钱,所以他可以不干活,上林帮分配给他们的事情统统都由朱三定们去做,而牛如犊则整日徜徉于赌场和性服务场所之间。不到一年,牛如犊早已把全世界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个头、不同发型、不同气质的女人尝了个遍。
马西是个赚钱的地方,但也是个花钱的地方。赌也好,嫖也好,对于别人来说是憋一阵子,实在憋不住了才来那么一次,因为来这里的人们大都知道,他们的发财梦不是为这里的赌场和卖淫小姐做的。所以,即使要玩也都有个节制。像牛如犊这样毫无节制的人还真少见。但牛如犊就这样全身心地享受着。按说和他一块儿去的朋友们应当劝劝他,特别是他的二姑夫朱三定。但是他才不呢。朱三定认为,他的这个内侄子,生性好玩,这一次就索性让他玩个痛快。越痛快他就越把事情全权交给自己办,仨月俩月都不过问一次。牛如犊的专心,给了朱三定不少捞钱的机会。这使朱三定在心底里对他这位内侄儿常存感念。但是好景不长,由于上林帮的内讧,坐第一把交椅的上林帮老大没占到上风,另一派取代了他的地位。于是,凭着上林帮老大的威望,在上林帮中站住脚的牛如犊一伙,被清除出上林帮。泰宝帮在马西臭名远扬,没有人愿意接纳他们,于是他们只好打道回府。
按说牛老大一伙在马西一年所赚的钱数也确实不少,但是,帐怕三分,更何况泰宝帮还不止三个人,于是分到一份中就没有那么多了。当然,对于伙伴们来说,分到的钱比来时带的钱多了不知多少倍,而对于牛如犊来说就完全是另一个概念。回来时,人家都盆满钵流,牛如犊却两手空空,连去时带的2000万也几乎花光。盘算起来,牛如犊也不是没有收获,他带回来了一个活蹦乱跳的俄罗斯姑娘。牛如犊说,这是他玩遍全世界的美女之后选出的,不管是论个头、气质、长相、身材,还是论伺候男人的床上功夫,那都是最优秀的一个。牛如犊扬言:他要用尊贵的白俄血统改良牛氏家族的人种。从这个角度考量,按照“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可宝贵的”伟人观点,牛如犊此次加纳之行比赴加纳淘金的泰宝帮中的任何一个人都值得。
很显然,牛如犊是把这一次加纳之行当做了一次周游世界的选美。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是在全世界一二百个国家和地区转悠一遍,在每一个地方都住下来实地品尝一段时间,2000万元够吗?
怪不得在向父兄叙述这一次选美壮举的时候,牛如犊满面红光,就像打了兴奋剂一样。倒是牛犇的大声喝斥和一个反问使牛如犊陷入了大口大口抽烟的沉思中。
其实,在牛如犊还没有向牛犇汇报加纳之行的情况时,朱三定就已经跟牛犇说得清清楚楚的了。今天的会上,牛犇听了牛如犊洋洋得意的叙述后,早已忍不住就瞪起了铃铛眼,只见他把桌子一拍,大声喝道:
“操你妈,带了2000万,去了一年多,就带回了一个洋垃圾!中国的女人还少,非要去外国弄一个?本来我想出去歇一阵子,把家里的一摊子交给你,就你这样的德行,我敢吗?”
牛如犊不服,直着脖筋仰着头。两眼看着自己刚刚吐出的烟圈在头顶盘旋。
牛犇说的是实话,他真想到外边歇一阵子。因为接收大宋山这一年多,老牛以一个外行人经营旅游也是屡屡遭挫。泰宝旅游行业中本来就有胜任的,牛犇不愿用本地的土包子,硬是跑到省城聘请了一个所谓的旅游博士来当总经理。年薪比用本地人要高出十倍还多,老牛重视人才,一点都不心疼。
说是总经理,大事还是老牛说了算,总经理不过是披个名。这样搞了一年,景区无变化,效益上不去,老牛心里很不痛快。博士经理心里也很别扭。两人不欢而散。从这个博士身上老牛得出了一个结论:啥球博士、什么生,看不出他们比咱懂多少。都是一股子名声。真正干活还是自己人。于是牛犇决定把老大牛如犊叫回来担当重任。恰好这时候牛如犊在加纳混不住回来了。刚见牛如犊回来他还很高兴,但一听朱三定的汇报心又凉了半截。
为了决定下一步的大任人选,牛犇叫来了刘旭商量。刘旭,能说会道,一副媚眼专看领导的颜色,薄薄的双唇总能及时蹦出领导喜欢的话语。以高中毕业的学历,化工厂工人的身份干到县委办公室主任,一连伺候了五任书记,将要退休时以县委宣传部部长的职务退到人大当了主任。退休时享受正县级待遇。为了提高企业的级别,牛犇聘请了这个正县级的刘旭当了顾问。牛犇想,能用正县级别的人当顾问,我起码也是副市级别了吧。那个聘请博士生来当总经理的大主意就是刘旭出的。
但是今天的刘旭可傻眼了,因为领导的主意就是刘旭的主意,刘旭的主意就是领导的主意,在政界混这几十年,刘旭早就没有了自己的主意。
“在家听老婆的,在外听领导的”,这是刘旭的口头禅,也是刘旭的座右铭。难怪老县委的人都叫他“溜须”。这样的人能给牛犇出个什么样的好主意呢?果然,刘旭看着牛犇的脸只会“嗯、啊、行、好”的应付,从牛犇的脸上一直没有读出答案,所以刘旭当然没有答案。
其实,牛犇想离开泰宝躲清静,除了感觉外行人干事太累人以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老牛又捡到了一丛嫩草:那就是被李阁冷落的金环环。
金环环三十岁上下,正是风姿绰约的年龄。李阁混上了杨小琴以后,早已把他这朵在林业局办公室当主任的残花忘记了。由于金环环在跟李阁当情人期间,流产的次数太多,医生说她已经不可能再孕。所以金环环认为此生除了在姿色尚存的年龄及时享乐以外已经别无他求。于是金环环选定了牛犇这个可以使她在物质上满足的男人。恰巧这时候的牛犇刚刚被龙丹娣炒了鱿鱼。正在饥渴难耐之时,遇到了压抑已久的、烈火般的金环环。于是两人便如胶似漆、腾云驾雾的实践了一次天堂之旅。从那以后就谁也离不开谁了。
这不,金环环这几天老扳着牛脖子缠着要牛犇答应带她去海滨城市旅游度假,金环环称之为“度蜜月”。看来老牛不答应是不行了,金环环曾几次以断交相威胁,能断吗,老牛知道自己的德行,怎么断得了?
在刘旭那里毫无收获,牛犇本能的将目光投向了老二牛如鸣。牛如鸣接住老牛的眼光,满脸的不屑:
“不用在我身上打主意,我不干。当初我就不同意接收,你要干。现在弄不成了,想把烂摊子甩给我?我说话算话,当初不干,现在还不干,将来也不会干!”
这个牛如鸣进入股市以后赔得一塌糊涂。要不是那对他知根知底的老婆苦口婆心劝他拿出了1000万元在西南市、省城购买了一批门面房,另留1000万元留在账上作为生活费,只给牛如鸣留了3000万元的炒股经费,他现在败军归来恐怕还要凭向他老父亲伸手才能过日子。现在牛如鸣直着脖子喊叫这几句话着实把牛犇气的不轻。
老牛两眼一瞪正要发作,王法伸手按住了牛犇:
“表哥,不要跟孩子们置气。既然两个哥哥都不愿意干,那就叫如皋干怎么样?我看这孩子很有干才,有我们几个照看着,会干出点名堂的。”
牛如皋呼的站了起来:“我干可以,但对管理层我要重新组合,必要是到社会上去招聘。”
(未完待续)
【关于作家】
山金,本名郑鑫,网名荥阳家族,河南省栾川县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江山文学网签约作家。工作之余爱好读书写作,著有养生专著《老子静功与现代养生》、长篇记实性文学作品《栾川旅游传》、长篇小说《刺玫瑰》、《咆哮的神女河》上下集及短篇小说多篇,共计220余万字,其短篇中的《008》、《祝贺你》及栾川小吃故事《口福栾川十八味》等14篇作品获江山文学网“精品奖”。
主编:赵福海
执行主编:曾延会
校对:尤艳慧 段道记 陈晓建
监制:金清秀 张锋 段新强 李易农 沈艳丽 张鹏涛 赵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