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发于“7080家长”(ID:jiazhang7080)
相信大家已经从很多地方,看到了无数篇讨论《欢乐颂》的文章。不可否认,这部得到广泛好评的良心剧,从剧情制作、演员演技、现实反映以及逻辑合理性等方面,都已经超过了许多国产都市剧。
我看过的剧评中,有从人物感情谈起,讨论都市人的爱情纠葛该如何安放的文章;也有从本剧一大明显特征——“阶层分化”这个角度,谈论社会阶层流动性日渐僵化的文章;还有文章从智商、情商乃至个人实力的方面,剖析像邱莹莹一样智商不足、情商不够的人,被双商奇高、实力超群的安迪彻底碾压,该是多么悲催的一件事。
但似乎很少有文章,从各个阶层家庭教育、父母与孩子相处模式的角度不能不懂的360个职场礼仪细节,来对这部剧进行评析。所以,今天这篇文章,我就想从这个角度,来看看我们做父母的,可以从《欢乐颂》这部剧中得到什么启发。
在《欢乐颂》中,有父母出现的人物有四个:
曲筱绡:
中产阶层以上的富人阶层家庭出身,标准富二代,父母白手起家创得大笔家产。她自小受到宠爱,走了中国富二代的典型道路——出国留学,再回国加入家族企业,背靠大树好乘凉。
而“不典型”却又常出现在小说桥段中的一点,就在于藏在背后的”家族恩怨“,即曲筱绡需要与同父异母的哥哥争夺父亲的好感,以及家产。
曲筱绡虽然从小得到父母极大的物质满足,但她的父亲依然不可避免地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将家族企业的重任委以花天酒地、不学无术的儿子,而只希望女儿舒舒服服享受家里现有的富裕生活,没必要与男人去商场争夺厮杀。
邱莹莹:
中产阶级以下的劳动阶层家庭出身,唯一出场的父亲文化程度不高、格局比较狭窄,因此深知自己的力量无力带领家人扎根大城市生活,就将提升家庭阶层的重任交给女儿——让女儿无论如何都要留在大城市,而不要回到自己的小城市。
最体现她父亲自身格局的一件事,无疑是在女儿遇到失恋失业的双重困境时,以为自己给她买一堆逻辑不通的成功学,女儿就可以快速成功。而崇尚成功学、缺乏批判性思维和理性思考,这也是知识水平有限的社会阶层常有的做法。
关雎尔:
二线城市知识分子中产家庭出身,面对要强的女儿坚守大上海的决定,关雎尔的父母心疼地表示:女孩子嘛,在父母身边找个稳定工作,早日结婚生子就很好啊,为什么要一个人在大都市苦苦求生存呢?
他们和邱莹莹父亲的诉求截然相反,应该是因为家庭条件已经比较宽裕,父母并没有希望通过女儿来改变家庭命运或提升家庭阶层,只要求女儿在他们的庇护下,不跌出自身阶层便可。
樊胜美:
城市贫民阶层家庭出身,靠自己力量奋斗到了大城市。哥哥好吃懒做、毫无责任心,父母将她这个女儿当作儿子的输血站、提款机,极尽可能压榨女儿、补贴儿子。
她的父母在所有家长角色中,出场时长最多、戏份最重,人物黑点也最多,引得观众掀起了“心疼樊胜美、打倒樊家妈”的议论热潮。很多相关剧评,都指出了樊家父母极度重男轻女,像水蛭一样牢牢吸在女儿身上,拖得她三十岁了还是没车没房没存款,独自一人在都市打拼,现状凄苦。
唯一没有受到过父母影响的人物,应该就是安迪了。她很不幸,患有精神病的姥姥和妈妈,让她的基因也潜藏着许多风险。童年时期又遭遇了外公和爸爸的抛弃,以及与弟弟的多年失散,犹如无数孤儿一样,她的命运犹如水上浮萍,看不到任何向好的可能性。
她又很幸运,后来被来自美国的养父母收养,从此远赴异国他乡,告别了飘摇的孤儿生活。尽管童年的孤儿经历仍旧给她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心理创伤,也影响到了她与人的相处方式,以及对待感情的态度,但她终究凭借自身的先天智商与后天努力,一路奋斗到名校和华尔街,之后又回国做了高管。从财富到品味,都进入了名副其实的精英阶层。
试想一下,如果她当年被父亲找到,等待她的结局,要么是被父亲掐死,要么遭受冷遇甚至再一次抛弃。留下的心理创伤,势必比现在还要多,身世也说不定比樊胜美还要凄惨数倍,更不一定有现在的成就。所以可以说,没爹妈要好过一对有问题的父母。安迪身上没有原生家庭的烙印,也避免了许多原生家庭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既然《欢乐颂》这部剧的核心线就是“阶层”,那我们也从不同阶级父母的教育方式,以及他们和各自孩子的相处模式,来看看22楼五个女孩子的不同,到底和她们的爹妈有什么关系。
一、阶层不同,思维方式和行为都会不同
你有没有想过,曲筱绡之所以总是那么大大咧咧、口无遮拦、无所畏惧,除了自身性格活泼外向,与她和她父母所处的阶层,以及这个阶层的典型思维方式,其实是有一定关系的。
而樊胜美的思维中,存在更多的纠结和拧巴,以及无时无刻不在脑中的紧迫感和金钱的匮乏感,除了她需要用自己不多的工资补贴家里以外,也是和她的家庭所处阶层,和他们的思维方式关系的。
先说一个研究理论吧:
中产及以上的阶层,由于物质富足、知识水平较高,因此视野也比较开阔。他们教育孩子时,会更多地鼓励孩子做出尝试、努力试错。还通过带孩子旅行、读书、参加有组织的活动,来帮助孩子增长见识、扩展视野。
他们在和孩子进行以上活动时,不会过分向孩子强调需要花多少钱,也不会强调“这很贵,你一定要充分利用、懂得珍惜”之类的话。因此孩子的心态也是比较轻松,能够专注于事情本身。
而且,他们会引导孩子,怎样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自己服务,教他们代表自己的利益去争取目标。从小带他们学会以成熟的姿态与成年人互动,鼓励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诉求,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给出指令。
而劳动阶层和城市贫民阶层,在生活中谈论最多的就是“钱”。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围绕“钱”来进行,而且他们谈论的钱,并非如何挣钱,而是如何省钱,或者某件事物有多么贵,以及自己有多么贫穷。他们往往太过看重钱,乃至于忽略了事情的本质,陷入“穷忙”的恶性循环。这也是典型的“穷人思维”。
回到《欢乐颂》,暂且不论她们手里资产的多寡,以及家庭本身的财富状况,我们先看看曲筱绡和樊胜美处理事情时的思维差异。
曲筱绡成为小老板后,做项目时会快速衡量需要什么资源、如何达成目标,然后会充分调动自己手头的资源,利用这些资源,让它们为自己服务,而不是先看这件事情要花多少钱。
在与各色人物交流时,曲筱绡从来都是轻松自如、大方得体、从无怯场,抛去本身性格因素使然,她从小对父母的商场经历耳濡目染,学到了很多社交技能和商场经验。在他们一家吃饭的时候,父母也会有意识地与她谈论工作的事情。她现在所具备的文化资本、社交能力、社会资源,与她父母的教育和传承不无关系。
而樊胜美,尽管看起来气场强大,应对酒局饭局豪放自如,但她的外强中干、穷人思维,透过屏幕都能看得出来。
我们都知道,她与父母的对话,没有一次不是围绕着钱进行的。那个被标注为“家”的电话,就如索命符一般,一次次让她紧绷神经、汗如雨下,一次次提醒着她的匮乏感。樊胜美好像永远都在缺钱,永远都在紧张明天的生活要怎样应付。
可以想象,从小生活在每天都强调“缺钱”的父母身边,她的心中该有多么根深蒂固的“稀缺感”。
有一本叫做《稀缺:我们是怎样陷入贫穷与忙碌的》的书,讲述的就是:
穷人与富人的真正差异,不在于财富多少,而在于心态和思维方式。
穷人只专注于自己的稀缺感,从根本上否定了自己人生的其他可能性。他们眼光短浅,压根不考虑未来的事,既不舍得投资自己,也因为害怕花钱而不愿出去社交,从而无法积累自己的文化资本,更无法提升社交技能。
他们专注于省钱,而没有时间考虑如何更加有效地挣钱。只看得见眼前的苟且,不去想未来的远方。
于是越穷越忙,越忙越穷。稀缺这件事占据了大部分脑容量,所以他们永远拥有不了轻松的心态。
樊家父母从未考虑过钱以外的事情,只专注于自己和儿子的贫穷,所以一味压榨女儿,根本不考虑女儿的未来。而樊胜美,也是永远都在感到缺钱,永远都在看着银行短信中的存款余额发愁,从未获得过曲筱绡一样的轻松心态,更没想过怎样提升自己,去获得工作上的突破,挣更多的钱。
稀缺过度的结果,就是她认为靠工作获得事业成功是一件太长远、太难的事,而掐到一个“人尖儿”,不用自己买房还贷,似乎更容易实现。所以,我们就看到她永远都在敷面膜、照镜子,化着精致的妆容挤地铁,穿戴着A货回到出租房里最小的屋子,而从没看过她像安迪一样读书、忙工作。
一个女人把时间和心思花在哪里,是看得见的。而生活也会衡量你真心的付出,给予一定的回报。
为什么曲筱绡能拿下一个又一个项目,而樊胜美三十岁仍然只是个普通职员?除了她们自身家庭的财富差异,更是因为她们的心态、思维的巨大差异。
同样都是自己打拼,曲筱绡眼光长远,会考虑到公司未来的机会和收益,懂得利用人脉、资源达成目标;而樊胜美每天精打细算怎样用一万块工资养家养自己,不考虑怎样得到事业上的精进。
她们现状迥异,也是理所应当。
父母的思维方式,真的会在潜移默化中框定孩子的思维高度。如果父母整天在孩子耳边唠叨缺钱,强调自己的贫穷,再要求孩子一定珍惜父母的付出、将来出人头地报答父母,带领全家奔向好生活。孩子除了会背负巨大的心理压力,一定还会继承父母的稀缺思维、穷人心态。那种情况下,他会成功才怪呢。
当然,我并没有过度美化曲筱绡。她的举止大方、无所畏惧以及性格活泼,可以是她的亮点,可一旦过度就变成了她的黑点。
她从小被宠爱到大,父母白手起家,家大业大。无奈他们的品位和教育方式还跟不上财富的增长,开得起贵族车、住得起贵族房,却给不了“贵族”式的家教,让曲筱绡的教养欠佳。
父母无节制的宠爱让曲筱绡缺乏必要的教养,目中无人、不考虑别人感受,一切以自我感觉为前提,自恃条件富足来戳平凡人的痛处,凡事勇往直前却也容易无脑愣冲。招致赵医生的厌烦和其他女孩的讨厌,也是情理之中。
二、阶层不同,会导致手足之间关系模式的不同
剧中有兄弟姐妹的人物,有曲筱绡、樊胜美和安迪。而因为安迪并未与弟弟一起长大,而且他们也没有受到多少原生家庭的影响,所以他们之间的关系模式和自身家庭阶层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在这里,着重分析曲筱绡和樊胜美与各自哥哥的兄妹关系。
还是先抛出一个研究结论:
中产阶层及富人阶层的家庭中,手足之间更多的是竞争关系;
而工人阶级、劳动阶级家庭中,手足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曲筱绡和同父异母的哥哥,从来都是兵戎相见、互相挖苦,虽没有到剑拔弩张的地步,但他们的确毫不掩饰对对方的厌恶和不屑。
在父亲面前,两人也是明争暗斗、互相揭短。争夺父亲的家产,也互抢父亲的信任和好感。涉及到自身利益不能不懂的360个职场礼仪细节,两个人都是当仁不让,竞争激烈。虽说是同父异母只是半个亲兄妹,但他们之间的火药味也太过强烈。
而樊胜美虽然恨哥哥烂泥扶不上墙,但无可否认,她和哥哥的关系,的确比曲家兄妹紧密,甚至到了让她失去自我的程度。
哥哥结婚生子、买房求职,她都得管,就连哥哥犯浑闯祸,也要她出面收拾残局。而樊家父母,已经将女儿和儿子的地位本末倒置,把女儿看作家里的主心骨、责任人,遇事都要女儿拿钱处理。永远嫌女儿无能没钱,而儿子只需享享清福、生个孙子就已是光宗耀祖。
曲家和樊家如此不同的兄妹关系,其实也是与父母有很大关系的。
像曲家这样的家庭,父母为了鼓励孩子上进,往往会用一个孩子来激励另一个孩子进步。所以久而久之,兄弟姐妹之间就容易形成竞争关系。加上曲筱绡和曲连杰的两个妈有利益诉求,两人的火药味渐浓也是很自然的事。
而樊家这样的家庭,因为时刻处于稀缺、贫穷的境地,父母又短视、偏心、格局狭窄,加上“我弱我有理,谁强赖着谁”的习惯性思维,就很容易认为比较强的孩子,就有义务去帮扶弱一点的孩子。这种看似紧密的手足关系,实则助长了弱的一方更坦然的索取,而令较强的一方苦闷和无奈。
像樊胜美这样的孩子,从小就被父母灌输要出人头地,承担带领全家摆脱贫困、过上好生活的重任。所以她无可避免地被洗了脑。即使心中无比想要摆脱水蛭一样的父母和哥哥,但只要他们还有所求,她就必然放不下,还是要倾尽所能去帮扶,带来的结果,就是他们更加理所应当的无度索要。
樊胜美的哥哥之所以如此无能、无责任感,也是因为被重男轻女的父母从小溺爱,也认为妹妹就应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任。
樊胜美的可怜,与樊家父母兄弟的可恨,其实是互为成因的。事实上,只要樊胜美首先狠心斩断这无尽的索取链条,她的境况就会好起来,她哥哥也会被逼得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但她还是一味容忍和付出,我们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并为她最后与母亲的争吵,以及放出的狠话,舒了一口气。
中国有很多被压榨的女儿,而这些女孩儿,通常也会有几个樊胜美那样无能、无赖的兄弟,和重男轻女、索取成性、喜欢道德绑架的父母。曾经被广泛歌颂供八个哥哥上学成才,自己却年轻殒命的女孩儿,实则就是家庭的悲哀、社会的耻辱,那些哥哥要多自私才会让未成年的妹妹担起全家的重担?
更悲哀的,是媒体竟然还广泛报道、深加歌颂,无疑是对女性尊严的无视,以及男权思想的默认。女孩子就天生站在无私付出的立场,男人就天生被认为从事更重要的事情、理所应当接受女性的无谓付出吗?
天涯、知乎上有很多让人看着心酸的现实例子,甚至有因为“付出不多”,而被父亲挥刀砍死的海归女博士及其丈夫。
这种父母的畸形心理,会让女儿自我认同感、自我价值感极低,自我评价偏消极,失去基本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也永远认为自己不值得最好的生活,得不到轻松面对人生的心态。
而她们处理感情问题和人际关系时,也会因为长期的付出角色而失去平等性,遇到渣男的几率更高、受到伤害的机会也更多。
而被畸形父母逼急的结果,就很可能像樊胜美那样,虽然嘴上“女孩子最靠得住的是工作,男人根本不可依赖”这样的金句迭出,行为上却在竭力“掐尖”,力求尽快找到富裕的男人,结束自己被索取、被“吸血”,犹如无尽深渊的生活,而最终往往也会成为被曲连杰类的男人玩弄的对象。
樊胜美在大都市经历了男女平等的思想洗涤,所以嘴上会说出“女人要靠自己”之类支持女性主义的话,但她经历了父母长期的重男轻女思想洗脑,骨子里无法彻底摆脱男权思想的侵蚀,所以会在潜意识中将自己物化,以一劳永逸的豪门梦作为救命稻草。这种言行的矛盾,何尝不是畸形的家庭使然?
樊胜美为人处事的圆滑世故、周密细致,以及和上层社会相处时的小心翼翼,可以说是情商高,也可以说是内心价值感低的表现。
因为她内心始终存在自己不如男人的隐虑,所以她在和男人相处时,并不能真正放开自己,而是极尽迎合。所以当她看到安迪与奇点平等的相处模式,她怅然又震惊:自己一直以来的小心翼翼,竟显得这么卑微和无力。
她从小活在重男轻女的家庭,被不断告知“男人就是比女人尊贵,女人就该为男人服务”。比起曲筱绡和关雎尔、邱莹莹父母从小对女儿的重视,以及安迪在国外形成的独立、自信,她的童年,恐怕得到更多的是无端轻视和呼来喝去。
所以当她来到大城市后,表面上她告诉自己一定要强大、靠自己,但她无法隐藏自己内心深处的不自信。和曲连杰这样的男人相处时,她自然成为了被左右、被差遣、被玩弄的一方,就连看似被邀请、实则去陪酒的饭局,她也无法拒绝,内心的痛楚只能在酒后的痛哭中发泄。
好在樊胜美有一群知心的姐妹,自己的价值观也不至于崩塌到乱想办法。但社会现实中,有无数被父母压榨、逼迫的女儿,最终走上了出卖灵魂的不归路。你我的身边,应该都曾听说过这样的事例吧?
这到底是谁的悲哀呢?
如果仔细想想,樊胜美的母亲也是女人,为什么压榨起女儿,却是不留余地的彻底呢?
可以猜想,就像历经婆婆苛待的儿媳妇一样,在终于熬成婆的那一天起,也会重复起婆婆曾经的恶毒,将自己因为男尊女卑思想而经历的苦难,加倍转嫁到儿媳妇身上。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女人对男权思想深信不疑,并将男尊女卑思想一代代传递给自己女儿的原因。
樊胜美的妈妈来自社会底层,那是男尊女卑思想最为活跃,也最为稳固的阶层。她小时候饱受自己母亲洗脑,嫁人后被婆婆熏陶多年,心中男尊女卑思想早已根深蒂固。所以自然也会熏陶女儿,把向女儿索取、补贴儿子和孙子当做理所当然,还把孙子当做家里的命根子,哪怕全家吃不饱,也要孙子吃得好。
究竟要到何时,中国各个阶层的女性才可以不再被迫地无私付出呢?
什么时候,像樊胜美这样的女孩子才可以毫无歉疚感地对自己好呢?
什么时候,中国底层社会的女儿们,可以大胆自信地追求人生的更多美好,不再满身重担地做着家庭的输血站呢?
我现在还不知道答案,就连受过高等教育、生活在大都市的樊胜美,都避免不了家庭带来的阶级烙印和负面影响,又有多少来自相似家庭的女孩子,能彻底从心理和生理上,彻底摆脱自己身上的纠结和矛盾呢?
三、父母的阶层和格局,影响孩子的职场表现
要问剧中谁职场情商最低,答案无疑是邱莹莹。
当她稍稍得到一点白渣男的好感,便毫无顾忌,一头扎入了公司明令禁止的办公室恋情。等到发现白渣男朝三暮四、花心成性,又因为不甘被玩弄,加上遭到渣男报复,于是大闹办公室,当众揭发白渣男贪污罪行。
勇气可嘉,但也犯了职场之大忌,不得不让领导和同事忌讳三分。被领导隐晦地告知”暂停工作“,还抱着希望等待被召唤回去、得到”举报有功“的嘉奖。
可她偏偏蠢到被辞退了也想不明白真正,原因最后还是被樊胜美和安迪一语道破天机。她的不懂规则、当众揭发领导行为,哪个老板不怕她?
而关雎尔呢,同事策划联名举报米雪儿时拉拢她。可她思忖再三,表示公司在这事情上,势必会“保全高层、牺牲低层”,最后即使端掉了竞争者,她们这些举报者也会被视为公司的不安定分子,从此无缘转正机会。所以她做了不掺和的决定,事实也证明她的选择是对的。
邱莹莹和关雎尔,一个因为不懂规则而吃了亏,一个却因为深谙职场之道,获得了领导的信任和赏识。她们的区别,仅仅在于情商吗?
是,也不是。
除了情商,父母对她们从小的教育和熏陶也占据很重要的因素。
再次抛出理论研究:
中产阶级及以上阶层的父母,会在孩子小时候就鼓励他们学会与成年人互动,这样就培养了他们一项基本的工作技能——“与相识的人顺利共事的能力”。
在家中,父母会毫不避讳地与他们谈论自己在职场中的见闻、经验和感受,并抛出问题引发孩子思考。尽管孩子可能无法领会其中深意,但长期耳濡目染,他们自然懂得了一定的职场规则、人情礼仪和社交能力。
而且,这些父母还主动引导孩子在公共机构中收获最大利益的技能,鼓励他们思考怎样才能得到关注,并在发生冲突时巧妙解决。
中产父母也会经常带孩子参加各种有组织的活动,这些组织活动在风格上都复制了工作场所的关键方面。孩子们也经常接受“联合协作的训练”,而孩子从这些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和技能,以及团队参与技能,又会因为家长的家教策略而得到强化。这些经验和技能,会在他们青少年期、初次参加工作的时候,继续发挥良好的作用。
相比之下,劳动阶层、工人阶层和贫困家庭的孩子,就没有类似的机会接受就业前训练。他们在校外接触的成年人,大多都是自己的家人或父母的朋友,交往的同龄人,大多也只是邻居或亲戚的孩子,很少在有组织的情境下与自己认识的成年人互动。
同时,底层家庭的朋友圈大多都是和自己同一阶层的人,他们的孩子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正式的职场场合。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关雎尔比邱莹莹懂规则。因为她的父母都在大企业工作过,关雎尔具有过类似的“就业前熏陶”;而邱莹莹的父亲是劳动阶层,自身知识、经验又有限,所以邱莹莹就缺少了基本的职场熏陶和训练机会。
邱莹莹的父亲拿成功学鼓励她,而每个把成功学奉为教科书的人,都有强大的心灵鸡汤储备量作为反对他人的生化武器。
这也是为什么,邱莹莹奉父亲的话为真理,在安迪好心提醒她成功学不符合逻辑时,她能做出理直气壮的反击。因为安迪撼动了她从小就树立起的“真理榜样”——她认知狭窄的父亲。
她气急败坏,却内心惶恐,就像内心深处的信念第一次遭遇别人的质疑,连同她自己都开始产生怀疑。所以她搬了把椅子坐在安迪门前不断反驳、不依不饶。我想,除了气愤,她内心也开始有了深深的不安吧?她现在才意识到自己父亲的无知,那么以后在这个大城市里,又要寻找怎样的真理榜样去相信呢?
话说回来,这也是她成长的开始。自从找到咖啡馆工作,她就开始变得不那么讨厌了。这与樊姐、安迪和曲筱绡对她平日的影响和提点,应该不无关系。
这里的理论放在曲筱绡身上,同样适用。她的八面玲珑、左右逢源,应付起各种合作伙伴都能大方得体、毫不怯场,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于从小的家庭环境和父母的职业经历。
而樊胜美,可以想象她的家庭更不可能给予有意识的技能训练,她今天拥有的的职场经验、江湖规则,每一条都是靠自己无数次的碰壁、反思得来。
可想而知,当时初入职场时的樊胜美,就是现在的邱莹莹,甚至可能还不如她。因为,邱莹莹得到的父母关爱,比樊胜美得到的多多了。
那样的家庭带给樊胜美的烙印,她很可能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努力融入大都市,才将其慢慢淡化,蜕变成现在的她。但即使是现在,这些烙印还是没能彻底被消除。
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一路走来,樊胜美一定经历过无数次的嘲讽、白眼。她现在的虚荣心,其实构建在往日的自卑之上。
她尽力打扮得高雅得体,举止言谈礼貌有节,出入高级场合也努力装作很熟悉的样子。她渴望买名牌,买不起就用A货,她做不到像邱莹莹和关雎尔那样,有多少钱就过多少钱的生活,入不敷出也要用超贵的大牌面膜。
她努力装出的一切,何尝不是在掩盖自己那贫穷、自私、无知的父母带给她的烙印?
但是她费尽心机的隐藏,还是被曲筱绡一眼看穿,一句“地摊货”就直接击碎她脆弱的虚荣心。自尊心极强却眼高于顶的樊胜美,和深谙“捞女”本质的曲筱绡,怎么可能成为朋友?
她但凡有一对关雎尔一样的父母,以她的情商和能力,现在不至于混得这么惨。
而之所以父亲都病危了,樊胜美也不愿意找曲筱绡帮忙,只是因为她曾被曲筱绡看穿了看似强大、实则自卑的自己。
但嘴硬心虚的樊胜美,既救不了父亲,也无法把自己拉出拖油瓶家庭的深渊。到最后,还是因为这群好朋友,逼得她自己卸下伪装,袒露出自己真实的内心,开始脚踏实地、正视自己。父亲获救,樊胜美自己也勇敢走出了划清界限的那一步,可喜可贺。
她曲折又脆弱的心路历程,还有艰难却缓慢的奋斗生涯,和她的父母,怎会没有一丝关系?
所以,如果拥有一对知识水平不高、经验有限的父母,该怎样让自己顺利适应职场、减少碰壁呢?
从《欢乐颂》来看,结交能够帮助自己、指点自己的前辈或朋友,肯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如果朋友给出了正确,却着实撼动你历来价值观的事,请不要像邱莹莹一样,继续用虚妄的无知和自大,第一时间跳起来反驳。
你怎么就知道,自己从小受到的教育,就一定是对的呢?
人的第一任老师就是父母,而无奈的是,并非所有的父母都能给出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小时候,我们都会毫不犹豫地对父母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全盘接收。而随着我们渐渐长大,视野变宽、经验见长、知识增多,都会慢慢意识到自己父母有局限的地方。
所以,从青春期开始,我们渐渐会质疑父母的决定、反对父母的干涉。进入社会以后,我们又一次次对父母转发的谣言和鸡汤无语,并在内心暗暗质疑:他们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笨了?
其实,并不是他们变笨,而是当我们的知识、能力都超过他们,他们就不再是我们仰望的对象。我们有了新的人生榜样,而他们却站在原地,与我们渐行渐远。
做父母的各位,你们真的愿意亲眼看着孩子们越走越高,而你们却毫无进步,被远远甩在后面吗?
当父母们自以为的真理,开始被孩子有理有据地指出破绽时,可能会惶恐、不安。但这是不是也在提醒各位做家长的,不光要监督孩子学习上进,自己也是要不断提升的呢?
被孩子的能力碾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自己固步自封、不求上进,还用腐朽、陈旧的价值观和知识面试图控制孩子,以满足自己的权力欲和自尊心。
父母都喜欢被孩子崇拜,但孩子未来的竞争激烈,他们必须拼尽全力去获得知识和技能,所以父母被孩子超过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谁也不想和孩子失去了共同语言,更不想无法接近孩子的内心。
所以,家长与其一味要求孩子听自己的、顺从自己、亲近自己,不如拿起书、放下麻将,停下无聊的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更新自己的价值观,孩子会看到父母的进步。
四、不平等从童年开始,这没什么可否认
也许你会好奇,我这些理论是哪里来的。其实,我最近一直在读一本书,叫做《不平等的童年》,作者安妮特·拉鲁。
内容简介是这样的:
本书以内容丰富的故事情节和极富洞察力的生活细节,考察了书中那些贫困家庭、工人阶级家庭、中产阶级家庭及富有家庭孩子在学校和在家里的生活,颇具思想性地展示了不同社会分层的人们占有不同的资源,这种不同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养育子女的点滴例行上,并有可能对孩子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实现美国梦的机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我对这本书的读后感,如果写在这里,恐怕又会太多。
但我们都无法否认,人与人的不平等,从母亲的卵巢就开始了。巴菲特说的“卵巢彩票”,就是在恰当的时间,出生在一个恰当的地方。如果被生在一个条件优越、父母有才的家庭,简直像抽中了“卵巢彩票”一样幸运。
曲筱绡的爸爸能给她两百万和一个公司,外加各种现成的人脉资源练手,起点高过同龄普通女孩奋斗数年,樊胜美三十岁还不及曲筱绡最初的起点。
邱莹莹的爸爸只能用成功学激励她,救急时也只能留下三千块,和一句“千万坚守在上海”的无力嘱咐。
在这种先天家境悬殊的情况下,即使曲筱绡真正的职场能力不强,也会在各种资源、人脉、机会的加持下成长快、蹦得高。
而邱莹莹,除了自身双商不高、能力有限、不懂规则,家庭阶层的局限性,和父母格局、眼界、知识的不足,也注定她和曲筱绡、安迪这样的女孩儿只能成为朋友,却无法生活在同一个世界。
就像我一个朋友提到的,在现实生活中,邱莹莹和曲筱绡、安迪,或许连朋友都成不了。因为生活圈、朋友圈都不会很重合,即使在同一场合工作,也会因为级别悬殊,很难成为朋友。
那么,如果大家的人生从童年开始就注定不平等,那我们普通人的奋斗还有意义吗?
我想告诉你:有意义。
上面的文章说了,住在欢乐颂22楼五个女孩最根本的差别,其实并非在她们自身,而是她们的父母。
父母的阶层差异,以及随之而来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以及教育方式的不同,都会在潜移默化中体现在孩子身上。父母自身的局限性,甚至也容易限制住孩子能达到的高度和深度。
所以,还是那句家长们耳朵都听出了老茧,但的确十分有道理的话:父母自己努力提升自己,孩子才能受到积极的影响。
这句话说起来简单,理解起来却会因人而异,做起来更是不容易。
这需要父母有良好的自制力,有读书学习的习惯,以及不断提升自己的意识。三观正、品行端,懂得分寸,不要在不应该的时候粗暴影响孩子。还是那句话,你怎么就知道,自己教给孩子的价值观一定是对的呢?
现在的社会情况下,父母自身的阶层似乎已经很难突破。但我们的下一代,还有他们的下一代,其实还是有很多机会。
那怎样增加孩子们未来晋升的机会呢?
我自身社会经验和阅历有限,关于社会阶层的研究,远远不以回答这个问题。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父母是孩子的起点,要想孩子走得远,从父母这一代就开始努力,总不至于让孩子落后太多。
也许,每个人在这个问题下有自己的答案,而这部电视剧给了我们一定的思考,每个人都可以从里面看到自己,同时也让我们领略了现实社会的真实和残酷,而不是很多电视剧中脱离现实的梦幻世界。看完剧之后,有的人怅惘,有的人叹气,也有的人庆幸。这不就是艺术创作对于现实生活的意义么?
艺术源于生活,但真实的社会只会比电视剧更无情。我想,你一定知道,以后该怎么做了吧?
(版权声明:第一胜任力推送的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与您共同协商解决。谢谢。)
TCC领导力测评系统,是根据胜任力冰山模型的结构开发而成的系统性测评工具,这套测评组合在实践中得到了较好的验证,心理测评+360行为评估+绩效结果的维度全面呈现管理者的内在、外在和绩效结果,并且相互验证,在实践中呈现超高的测评信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