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们国家发生了很多大事,完全控制住了来势凶猛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全世界抗击新冠肺炎成就最大,最成功的国家;
历经几代领导人,打赢了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世纪目标........
生在这个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时代,我无比自豪,因为我深度参与了这些大事。
同时,2020年,对我个人而言,也发生了一件更大的,甚至是天大的事:我通过省直遴选来到了省直单位,而我老公也在前一年省直遴选来到了省直单位,结束了我们长达8年的煎熬、迷茫、苦闷。
夫妻二人一起遴选,且都能考上的基层公务员确实有,但不多,我们历经8年,实现这一跨越,源于二人的相互支持、相互鼓励、相互理解,当然,其中的艰辛、坎坷、磨难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对我们而言,体制内是最合适的选择
8年前,一个普通三本院校、普通专业毕业的我,对找工作没有明确概念,我们班有的回家结婚,当上家庭主妇,有的去沿海进企业,有的自己开店卖奶茶、卖衣服。
我也和大部分人一样去了沿海一家外资小企业,除了一个月2500元的工资,什么都没有,吃饭、租房全部自理,在这里,我的尊严远远不如一个农民工。
那时,毕业于一个一本院校的男朋友(现在的老公)在武汉一家企业,虽然他的工资远高于我,但由于专业不对口的原因,对于刚毕业的他,没有提升空间,于是,他决心备考公务员。
在他的强烈建议下,我在沿海工作一年后,辞职到武汉。武汉的大学生多,竞争更大,而我学历低、学校差、性格怯弱,没有任何竞争优势,到武汉找了电话销售、物流行政、银行前台等等工作,都达到不到自己的心理预期,那些相对较好的工作根本瞧不上我。
我老公和我仔细分析后,综合判断当下的形势和我自身情况,建议我参加考试进入体制,他说“只有在体制,才会让你有点工作尊严。”
可我从来没想过要考公务员,因为,在大学期间,班上的同学都说考公务员比登天还难,我们整个班,甚至整个学校都很少有人考公,我对考公可以说是没有任何的奢望。
基于我的基础,老公建议我可以采取“曲线救国”的道路,先到武汉找一个小企业,养活自己,同时,开始备考,先考进体制做临时工(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然后积累一定经验后,再寻求机会考试转正。
这些规划,对于当时的我一头雾水,深表怀疑,认为是老公一厢情愿的幻想罢了。
事实证明,之后的8年,就是按照我们当时的规划发展的。
初入“体制”的我们,开始了异地
按照我们的规划,我和他在武汉的企业上班,开始系统复习备考公务员。在网上买了全套的复习资料,对他而言,这些复习轻车熟路,而对我而言,这些复习资料比高考的数学题还难。在老公的细心指导和心理开导下,我开始沉下心来,虽然慢了点,但也有了一种“熟能生巧”的感觉。
没过多久,他报名参加了另一个市的事业单位考试,以笔试、面试第一的成绩被顺利录取,期间,他还参加了其他地方的事业单位考试,也有进面的。还有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都是第一的成绩被录取。
他的这种“辉煌”让我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他能很快实现自己的目标,而我对实现目标没有一点的信心。
我也一样,在复习备考的同时,也向公司编造各种“借口”请假去考试,参加了两次县里的事业单位考试,国考、省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不出意料,没一个能够进面试的,甚至离进面的分数相差十万八千里。
当年的大学生村官招聘公告出来了,我报了名,老公给我在网上找到了往年的村官考试的题目,给我讲了近期时政热点等等,我根据这些资料,硬着头皮,一点点的看,一点点的背。
现在回想起来,大学生村官的题目根本不难,但对当时的我来说,难度却很大,与其说是复习,不如说是开始自学一门全新的深奥的课程。但就是这样的开始,也为后来强度更大的复习打下了了良好的基础。
出乎我的意料,我居然进了面试,而且分数还不低,但因为学校太差的原因,被调剂到了湖北省的另一个市。
至此,我们开始异地,他去一个县城事业单位,我去了另一个县的乡镇,做起了大学生村官。
不甘心的我们,开始了奋斗
事业编不是老公的终点,只是起点,而我的起点就是大学生村官。
边工作,边备考是很艰难的事。
老公的工作主要是征地拆迁,白天他在村里的山上穿着迷彩服为征地的老百姓丈量着每一块山地,几乎每天行走几十公里,因为任务繁重,很少有双休、节假日。
晚上从村里回来就开始复习,为了提高考试的竞争力,他还决定考研,于是,他将考研和考公同步准备,因为毕业几年了,重新考研的难度很大,尤其是英语复习很困难,关键的是时间不够用。
为此,他把复习资料打印好,带到村里,中午其他同事休息的时候,他就拿出来看看资料,还把英语的知识转为音频资料,在村里就用手机播放。
下班从村里回来,他随便吃两口,就开始复习,因为每天复习到凌晨,为了不打扰和他同住的另外2个同事,他将被子搬到办公室,直接睡在办公室的地板上,没有空调的地板。
这样的状态,肯定会影响他的工作,领导也看得出他不安心到那里工作,同事们觉得他眼高手低,等着看笑话,冷嘲热讽的多。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一年2个月,他以笔试、面试第一的高分通过省考,同时笔试、面试第一通过选调生考试,还考上研究生。
这样的辉煌又一次令我们高兴,又遗憾。
高兴的是他的省考分数当年全省前十,遗憾的是他为了保险报考的我所在县城的一个乡镇岗位,为了和我在一起,他放弃了选调生。
这样的遗憾令我老公一直耿耿于怀,认为自己有实力到省直机关工作,这为后来他坚持复习备考遴选埋下了伏笔。
再来说说我,大学生村官被安排在镇上的组织办,负责领导年轻,工作抓的很紧,我除了应付日常工作,各种检查,还得承担大量的其他的额外工作,基本上天天加班。
除了身体上的折磨,心理上也每天受着打击,镇上机关干部开会,我从没资格参加,别人开会我独自一人在办公室干活;年终发放奖励工资的时候,从来与我无关,而我对某项考核做了绝大多数工作;工作干好了是领导的功劳,做差了就是我的责任;谁都可以给自己派活,天天加班的人是我,那些在职公务员却可以每天悠哉游哉,我甚至会被人素质极差的同事当面骂:“你不就是个村官吗?闹什么情绪……”
这样的煎熬,是我每天都要面对的,如坐针毡,开始嫉妒怨恨这份工作,讨厌自己的身份。
老公经常安慰我,让我把心态调整好,把主要精力放在复习上,我才慢慢的平复自己的心情,努力处理好工作和复习的矛盾。
老公考上公务员后,来我我所在县的一个乡镇,开始面对面的指导我,如何备考,我也开始找到了一些方向。
折腾的人生永不停息,点滴积累
老公来到我所在的县城乡镇,以为可以结束分居状态,好景不长,老公被政研室看中,被调过去了,开始了的材料党工作。
我们又开始了异地。虽然在同一个县,但是根本没时间考虑个人问题,他写材料没日没夜,每天10点以后下班,没有双休、没有节假日,工作要求高、节奏快、难度大,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比别人付出更多的精力,很快从一个材料新手提升到科室的顶梁柱,也得到领导的认可。
期间,他开始撰写一些理论文章在各大期刊上发表,陆陆续续在主流期刊上发表理论调研文章累计30多篇,评论文章300多篇。这些都为后来的省直遴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目标,以更加强的自制力复习遴选,每天看时政、看新闻超过10万字,精读多篇文章,并将好的文章搜集整理,装订成册,利用空隙的时间争分夺秒乡镇公务员面试技巧,关闭了一切的与同事的吃喝玩乐,每天都在沉淀中,这一沉淀就是5年,这或许就是厚积薄发的最佳诠释吧。
这时的我,还在黑暗中摸索,复习快2年了,但还是觉得没有清晰的头绪,但是这两年的状态,让一个“小白”能够静下来一个题一个题去研究,对我这种基础的人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
下班后,我继续埋头看书,行测五大模块,申论大作文、简答题各种分析解读、看视频讲解、刷题,成为每天的必做功课。看着与自己一同考上村官的人陆陆续续考上了公务员、选调生、事业单位或者银行,又或者进入了国企,我总是既羡慕又焦虑。
期间,我也参加过国考、省考、事业单位的考试,依旧没有任何进面的机会,一度让我失去了继续复习的信心和勇气。
但我也没有更好的出路,只能继续坚持复习,这样的状态又过去2年。
在我大学生村官满3年的当年,我又一次没有任何信心报名参加了省考,以村官的身份报考的定向乡镇公务员岗位,还报考了选调生。
意外的惊喜来了,这次,居然都进面了,尤其是选调生的笔试分数居然还比较高,面试后乡镇公务员逆袭上岸,选调生保持领先上岸,最后,选择了选调生。分配到我村官所在的乡镇。
扬眉吐气,最适合形容我当时的心情,因为这么多年,因为身份问题,受到过太多的冷眼,我终于翻身了。
厚积薄发,迎来高光时刻
成功上岸选调生以后,两个人都进入了体制,在一个小县城已经算是很体面、很稳定的工作,每月工资总会在准时到账。
安逸、安稳的生活,波澜不惊。我暂时休整了一段时间,结婚、生子。
其实,对我而言,没有很大的意愿到省直,也不敢想象自己能够到省直,因为我的基础太差,能够做一个乡镇公务员,已经心满意足了。
乡镇公务员的前1年,我基本上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工作按部就班、轻车熟路,生活平淡无奇,下班后和同事散散步、聊聊天、追追剧。
但是老公,却依然每日坚持复习备考,感觉他誓死要考上省直,钦佩至极。
同时,看到工作中老干部们的状态:老干部们的生活似乎也是这样,不少人直至退休依然是科员,甚至有的老干部30年如一日的在同一个岗位上工作。直到职级晋升的政策出来,他们的待遇才开始有了一些变化。然而,受限于基层职数限制,职级晋升也要论资排辈。
再看,接触到的年轻人的状态:在基层这几年,单位年轻人的流动性很大,有的是提拔调动,有的是被借调到组织部或者纪委等单位,也有人通过一些“努力”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当然也有人通过省考(2016年以前,在职公务员还可以参加省考)、各级遴选考试去了更高的平台。
想想我自己,没有任何的关系背景,学历能力也没有任何的竞争优势,不可能被上级部门看上,也没有被借调的可能,唯一能够脱离乡镇的就是遴选。
我开始学着他的样子,搞起了遴选复习。遴选对我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要知道省市级遴选,大部分都要求文字工作经历,同时,题目大部分考察的就是比较深刻的文字功底,而我,虽然在乡镇工作多年,也搞一些材料,但是这些材料的质量远远达不到考试要求。
这时,老公的材料党发挥了关键作用乡镇公务员面试技巧,他通过几年的磨练,对政府的材料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材料无非就是多模仿、多练、多背。
棘手的问题是,即使我知道材料的重要性,工作中的材料完全达不到基本的标准即可过关,他建议我,一是积累。先大量的积累,每天看人民日报、人民网、光明网、新华网还有一些党建党刊,尤其是政府网站的文件、公文等,至少5万字,每天精读3篇,认真分析1篇,通过大量的积累,熟悉政府工作重点,熟悉政府用词用语,找到语感。二是思考。通过大量的阅读,在脑袋里面建立对于政府工作的基本框架,思考哪些是重点工作,重点工作一般怎么推动、怎么落实。三是模仿。动笔写,自己给自己找题目自己写答案,写政府工作方案、计划、通知、总结等等,让老公进行修改。
这些事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很艰难,关键是要坚持,对于很少看新闻的我,看起来这些时政新闻,很头疼,很枯燥,但还是说服自己看下去,刚开始一个半天连当天的人民日报都看不完,慢慢的半年后,可以看完几个主流网站的时政新闻和评论;刚开始,看了等于白看,甚至看不懂讲了些什么,也记不住文章大意,后来在老公的指导下,我开始学习分析文章的行文逻辑、文章结构、文章层次,能够很迅速找到文章的核心要点。
刚开始,我连最基本的规范化通知都写不好(当然不是乡镇简单的那一两句话的通知),到后来,我学者写省级层面的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写环境整治督察方案、写“两学一做”工作简报和总结,到3年后,我开始写上万字的调研文章、理论文章,并陆续发表在各种期刊上。
整整5年,每天平均浏览时政新闻10万字以上,笔记写了好几本,背诵的文章不计其数,成就了我,一个三本的本科生,第一次参加省直遴选的成功。老公也于前一年考上省直机关。
转眼间,来到省直机关大半年了,8年的基层煎熬,让我倍加珍惜这难得的安稳、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