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本来我是写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后感

职场话题 0 54

#打开眼界#

一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本来我是写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后感

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本来我是写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后感的,现在写到第4讲区分愿望与结果。

这一讲是薛老师上一讲决策要考虑看不见的论点的延续,初时决策的好愿望要考虑到执行后产生的坏结果,也是这一节用经济学的视角认识世界结尾。

从这一节起,我更换了读书笔记的标题。因为我看了头条的新人入门教程,我发现我的最低的阅读量只有廖廖十几个,最多得一天有1分钱的收益。

我决定写文章的时候职场经济学读后感,只是想有意义地度过居家静默的日子。时间是快速损耗的资产,活多久都记在阎罗殿的生死簿上,我有的时间就这么多,我以为怎么运用让我不焦虑,我就怎么用 ,我的资产就发挥了最大价值。

但是结果让我陷入了更大的焦虑,我一边频繁地打开头条的创作中心,一边观摩分享增长阅读量的心得视频。薛老师的这本书在2018年火过之后,现在已经过气了,而且很小众。但是,我从第二讲就开始分享我的职场生涯,这个用户群体应该很多,看看笑果文化的职场专场脱口秀,被做视频的UP主们节选传播的播放量就知道了。没人阅读,那我的时间、脑细胞、手指细胞不都被浪费了!先改个题目,向标题党靠一步。再上一张薛老师的照片,还要为了加油包加入“大开眼界”的话题,这都是按攻略做的。

不对,我当初写文章是为了什么?是为了1分钱和阅读量么?

薛老师在这一讲提出的观点是:经济学研究的“事与愿违”的规律,来让个人致富、国家富强。

“事与愿违”指的是美好的愿望不一定带来美好的结果,好人好心不一定办好事。比如最低工资制度没有保障到穷人,穷人被开除;保护动物的法律没有减少杀戮,反而提高被了保护的动物市场价格。

结论是:处于良好愿望的立法,不是句号,只是冒号。新的法律下,每个人都会有他的对策,最后事态的走向和愿望的出入,是经济学最有价值的研究。

思考题:举一个例子,人们出于美好的愿望,却出现了事与愿违的结果的。

我的答案:经过入职后第三讲的洗礼,我在出纳岗位上不再会开错支票后,我喜欢上了填票据。我会主动服务,热情地问来办业务的其他科室人员和分厂的财务人员:我来帮你填支票吧!这个单据我就帮你填了。当时的满足感就是这么简单。

卫生处的胖姐姐提交一笔买纱布的汇款时,我一眼就看到她的大小写不符,照例热情地帮她重填了正确的汇款单。然而职场经济学读后感,月底对账,同金额的纱布款付了两笔。卫生处查实后答复:因为我替他们多填了一张汇款单,于是款项付重了,责任应由我承担。

我忘了是具体几万块钱,反正我刚工作是月光族,家里拿估计也是倾家荡产,重要的是我怎么好意思张嘴。

失眠一夜后我去找主任,我说我去追款,如果追不回来,从我的工资一直扣。主任说:你想什么呢?这样的好事轮不上你,卫生处的人自己就去了。我记得她好看的嘴角有个柔和的角度。

对方单位是长期合作的供货商,卫生处的人花了近万元出差费,很顺利就把钱汇了回来。在当年卫生处财务总结中有一条:帮助资金科追回多付款几万元,避免了资金损伤,但是财务部汇总报告时删除了这一条。

我的职场忠告:

1、帮助别人前,想一想有没有代价。

组织决定的、领导安排的你去把同事做不完的工作完成,那不叫帮助,那叫任务。同事请你帮忙干的工作,干了,叫情分;不干,理所应当,因为你劳动创造的财富没有发工资给你(见第二讲马粪案)。你自己主动要去帮别人的,除非你真的愿意为他承担所有后果,为什么说扶老人要慎重,因为好的愿望总被坏的结果教会生活的痛。

2、有错误一定要承认,表达积极解决的意向。

职场不是家里,没人会主动原谅你。不管愿望是什么,结果错了就要接受,每一次的挫折都是一次历练,同时也是一次成长。你是第一次碰到,在单位却不一定,也不一定需要你去解决,但是,你要去思考拿出方案,不能当做没事一样就交给领导。否则,天天被拎出来当典型骂是一定跑不了的。

3、要允许解决问题的人踩着你邀功。

卫生处踩的不是你一个人,是资金科,是财务部。你去表达不满,会受到对方和自己部门的一致批评,本来没人关注这事,你自动竖起靶子,就叫找死的节奏。做为领导,有领导的智慧,要不怎么带队伍,怎么立得住,特别是机关部门,非常忌讳被挑战部门权威,所以,任他踩,有人会踩回去的。

我的总结: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单位,我上过很多经济学的课,但是薛老师的“很不一样”。《经济学原理》讲供求、市场、生产、货币、政府,在每一个板块,我都背诵了若干名词解释和公式,但是,我不会去把这些知识和我的生活联系起来,它们就一直躺在我的学习履历里。薛老师的不一样就在于给我们经济学的工具,让我发现经济学在社会科学体系中的重要性,去反思在社会中碰到的人和事。

相关推荐: